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帕罗西汀+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帕罗西汀+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帕罗西汀+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12-07T12:26:52.1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0期作者:鲁晓亮段芙蓉[导读] 探析抑郁症并睡眠障碍采用奥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荆门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荆门 448000)【摘要】目的:探析抑郁症并睡眠障碍采用奥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应用帕罗西汀和奥氮平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睡眠质量各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奥氮平、帕罗西汀联用于抑郁症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睡眠障碍;奥氮平;抑郁症;帕罗西汀【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084-02抑郁症即抑郁障碍,临床特征主要为持久且显著的心境低落。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差[1],或睡眠时间不足,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对其社会功能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临床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时常采用药物控制病情,但不同类型的药物起到的效果也各有差异。

现就本院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抑郁症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可行性展开探析,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基础资料74例患者入组起止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均分成两组,参照组19例男,18例女,年龄23~71岁,平均(42.28±6.37)岁;病程2个月~17年,平均(5.03±2.17)年;实验组21例男,16例女,年龄25~69岁,平均(42.10±6.40)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5.11±2.23)年。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纳入课题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表法进行分组,n(观察组)/n(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每日早晨口服帕罗西汀片20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睡前口服奥氮平片10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情况、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进程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帕罗西汀;奥氮平;抑郁症;睡眠障碍【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145-02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1]。

帕罗西汀能够较好的改善抑郁情绪,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用药,但是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不大[2]。

为了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纳入课题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纳入课题研究,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42例和28例,患者年龄为27~59(45.68±5.49)岁,患者病程为2~48(24.36±2.29)个月。

纳入标准:(1)根据《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中标准确诊为抑郁症;(2)患者主诉有睡眠障碍。

排除标准:(1)参与课题研究前1个月服用过奥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患者;(2)合并意识理解障碍、脑器质性病变、自杀倾向以及其他躯体和精神障碍患者。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江玲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江玲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张江玲发表时间:2018-11-26T11:41:00.747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作者:张江玲[导读] 目的:探讨应用帕罗西汀+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

醴陵市精神病医院湖南醴陵 412200【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帕罗西汀+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

方法:将87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一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观察组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频率均低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

结论:联合应用帕罗西汀与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帕罗西汀;奥氮平;抑郁症;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这使得抑郁症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抑郁症常会引发睡眠障碍这一症状,两种不良症状联合作用,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巨大影响,所以临床中一旦诊断出此类患者,必须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治疗通常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长期用药通常可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讨应用帕罗西汀+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2017年1月接收的87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2]中的标准确诊患者为抑郁症,且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的睡眠障碍症状,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本次药物过敏者及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以入院前后顺序为原则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0.8±3.1)岁。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耿英华(辽宁省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结核科四病房,辽宁阜新123000)摘要: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4例。

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和PSQ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2、4、6周,治疗组HAMD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5%,略低于对照组的45.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帕罗西汀;奥氮平;抑郁症;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

抑郁症患者常伴发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或难以入睡等,睡眠障碍对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影响较大[1]。

对于抑郁症伴发睡眠障碍的治疗,临床以药物控制为主,帕罗西汀与奥氮平均为抗抑郁症常用药物,对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也有一定作用。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4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1~59岁,平均(36.42±4.13)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13±1.10)个月。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药学分析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药学分析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药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病例数在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共60例,均为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入选患者随机抽签均分,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对其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奥氮平对其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分。

结果:对两组换的睡眠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醒觉次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较大,P<0.05。

结论: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其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患者抑郁心理。

【关键词】帕罗西汀;奥氮平;抑郁症;睡眠障碍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情况,是一种患病率高、临床治愈率高的精神障碍,但是由于我国群众对该病的认知较少,导致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机会少,因此出现了治疗效率低下,易复发等特点[1]。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存在自残、自杀行为,甚至患有妄想症,严重时可能发生抑郁性木僵,其表现为面无表情,话少甚至不言语、少动甚至不动等[2]。

睡眠障碍则是抑郁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此以往,患者则会出现轻生自杀的念头,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目前临床上针对抑郁症应用最为广泛和具有代表性的抗精神类药物便是帕罗西汀,而奥氮平则是最近几年新兴起来的抗精神药物,最近几年也在临床上得到大力应用。

本文在在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了60例收治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探究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人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数在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共60例,均为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入选患者随机抽签均分,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对其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奥氮平对其进行治疗,各30例。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效果评价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效果评价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效果评价发布时间:2022-10-17T05:03:21.36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8期作者:李飞魏红郑志荣项颖[导读] 目的:评价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治疗中联用奥氮平与帕罗西汀的效果。

李飞魏红郑志荣项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一医院摘要:目的:评价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治疗中联用奥氮平与帕罗西汀的效果。

方法: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者取样75例,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2年01月,随机分为联合组(n=39,奥氮平+帕罗西汀治疗)和参照组(n=36,帕罗西汀治疗),观察临床指标,比较总有效率、PSQI、HAMD评分。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觉醒次数(1.42±0.43)次/d,觉醒时间(1.95±0.24)h/d,睡眠潜伏期(1.13±0.42)h/d,比参照组少,睡眠总时间(8.53±1.26)h/d,比参照组(5.22±1.41)h/d久,治疗6周,联合组PSQI(6.36±1.20)分,HAMD(7.20±1.45)分,比参照组(7.88±1.45)、(8.58±1.37)分低,总有效率97.44%,比参照组80.56%高,P<0.05。

结论: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治疗中联用奥氮平与帕罗西汀可优化疗效,减少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总时间,减轻患者抑郁度和睡眠障碍度。

关键词:效果评价;抑郁症治疗;用药方案抑郁症为常见精神疾病,易并发睡眠障碍,患病原因与社会心理、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遗传因素有关,患者临床表现以社交能力缺乏[1],对周边事物丧失兴趣,心情低落、悲观厌世为主,严重者可存在自杀倾向,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为此,本研究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01月我院收治75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资料,分析观察了联合应用奥氮平与帕罗西汀的效果。

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效果

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效果

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78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n=39),所有患者均接受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帕罗西汀;奥氮平;抑郁症;睡眠障碍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

其病因尚未非常清楚,临床认为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参与到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

抑郁症患者很容易并发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患者会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且醒后无法入睡;部分患者会存在入睡困难且睡眠不深;还有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1]。

临床可采用奥氮平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案来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以78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诊治的78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n=39),所有患者均接受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帕罗西汀治疗。

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26±4.61)岁;研究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3.31±4.57)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奥氮平(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2)治疗,每天早餐后口服一次,初始计量控制在20mg,依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但是不得超过40mg。

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摘要:目的: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接收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94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和观察组(帕罗西汀+奥氮平),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抑郁、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且有一定的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帕罗西汀;奥氮平;安全性抑郁症是又称为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其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近些年随着各方面压力的增长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加,其会出现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弱等表现,严重者会有自残、自杀的行为。

另外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很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若不及时予以治疗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临床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常以药物治疗,其药物种类较多,单一治疗效果欠佳所以联合用药是必要的[1]。

本次研究对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在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接收的94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均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男/女=20/27,年龄最小23岁,最大57岁,平均(41.5±3.4)岁,观察组男/女=19/28,年龄最小24岁,最大57岁,平均(41.3±3.5)岁,经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 >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帕罗西汀:予以患者帕罗西汀(批准文号:H20133084,北京福元医药有限公司,20mg*10s*1板),口服,初次服用一天1次,每次20mg,一周后可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至每天40mg,连续治疗1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分析李大坤(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康复医院,四川 安岳 642350)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帕罗西汀、奥氮平联合疗法的效果。

方法本次收治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从我院随机抽选,按入院编号的单数、双数分成两组:其中,单数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帕罗西汀疗法;双数34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帕罗西汀、奥氮平联合疗法,统计治疗结果。

结果研究组疾病缓解者32例,占比94.1%,和对照组疾病缓解率的73.5%相比,P<0.05,有区别。

结论临床给予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帕罗西汀、奥氮平联合疗法效果突出,可消除抑郁,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关键词:帕罗西汀;奥氮平;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2.013Clinical Analysis of Paroxetine Combined with Olanzapine i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ith Sleep DisorderLi Da-kun(Ziyang City Anyue County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Sichuan, Anyue, Sichuan 642350)ABSTRACT:O bjective to analyze depression and sleep disorder paroxetine and olanzapine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Methods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sleep disorder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ingular, dual admission into two groups:among them, the singular 34 cases as control gro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oxetine therapy; Dual 34 cases as a team, implementation of paroxetine,olanzapine combination therapy, treatment results of statistics.Results relieve disease group 32 cases,accounted for 94.1%,compared to disease remission rate of 73.5% and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re’s a difference. Conclusion clinical depression and sleep disorder patients’ paroxetine, olanzapine combination therapy effect is outstanding, can eliminate depression,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is worth using for reference.KEY WORDS:Paroxetine;Olanzapine. Depression;Sleep disorders;Clinical effect0 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发生率持续上涨,间接增加睡眠障碍发生率,给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均借助抗抑郁药物治疗,但最终结果不满足需求。

故需加强治疗疗法的探究力度,以提高疗法及生活质量[1]。

下面,分析我院68例患者资料,判定帕罗西汀、奥氮平的联合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本次收治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从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随机抽选,按入院编号的单数、双数分成两组:其中,单数34例作为对照组,女性、男性患者例数比14:20,年龄段30~67岁,平均(49.1±1.5)岁;疾病史4~17个月,平均(12.1±0.9)个月;双数34例作为研究组,女性、男性患者例数比15:19,年龄段31~67岁,平均(49.2±1.6)岁;疾病史5~17个月,平均(12.2±1.0)个月。

入选标准:68例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抑郁评分高于17分;排除标准:药物过敏、配合度差等患者。

2组患者的男女例数、疾病史等资料无区别,P>0.05。

1.2 方法。

34例对照组患者借助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初次服用每天20.0mg,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但每天的最大剂量不可超过40.0mg;34例研究组患者借助帕罗西汀、奥氮平联合治疗,帕罗西汀药物疗法同对照组,奥氮平:每天给药10.0mg。

两组患者的药物均于早饭后服用,持续2个月。

1.3 判定项目。

1.3.1 临床疗效:标准:症状消退,抑郁评分减少80.0%以上,表明疾病治愈;症状减少,抑郁评分减少40.0%以上,表明疾病缓解;症状未发生变化,抑郁评分减少不足40.0%,表明疾病治疗无效。

1.3.2 抑郁评分 标准:借助HAMD量表判定患者疾病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抑郁。

1.3.3 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嗜睡、恶心、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软件包SPSS 18.0处理文中数据,其中,临床疗效属于计数资料,抑郁评分属于计量资料,分别用百分数、(—χ—±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对实施卡方t检验,P<0.05,有区别。

2 结果2.1 临床疗效。

通过对本次治疗结果的统计得知,研究组、治疗组的疾病治疗缓解率分别为94.1%、73.5%,P<0.05,有区别,数据如下表。

表1 临床疗效 (n,%)组别例数治愈缓解无效缓解率研究组341517294.1%(32/34)对照组34718973.5%(25/34)χ2---- 5.314P----0.0212.2 临床抑郁评分。

通过对治疗后的抑郁评分统计得知,研究组、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抑郁评分有区别,P<0.05,数据如下表。

表2 临床抑郁评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3439.82±3.2620.01±2.4112.01±1.52对照组3439.90±3.3125.60±2.9618.85±2.26t-0.1008.53914.644P-0.9200.0000.0002.3 临床不良反应。

通过对不良反应统计得知,研究组、对照组的发生率有区别,χ2=5.231,P=0.022,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4例,嗜睡、恶心、乏力、头晕各1例,占比11.8%;对照组不良反应12例,嗜睡4例,恶心4例,乏力2例,头晕2例,(下转第21页)用药前,两组病例症状评分及粘膜组织糜烂计分展开比较,(P>0.05);用药后,两组均有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比常规组大,(P<0.05),如表1。

3 讨论何飞龙[2]等发现,糜烂性胃炎不仅属消化内科多见症,而且还是一种发生于人体胃肠组织中的一种炎性、慢性疾病,同时精神刺激、胃酸成分分泌出现异常、细菌性感染或者是饮食习惯缺乏合理性均属该病症诱发因素。

一般而言,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组织不仅会出现局部性的破损或者糜烂问题出现,通常以平坦状以及隆起状为主,而且大多都会有焦虑性情绪出现,因此在展开治疗工作时,除了要对机体胃酸成分分泌量进行有效控制外,还要对其焦虑心理进行对症治疗,并联合用药兰索拉唑肠溶片以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本身属合剂类型,同时还是一种抗抑郁类药品,其构成要素涉及美利曲辛以及氟哌噻吨两种药品,其中美利曲辛可避免去甲肾上腺素成分以及5-羟色胺成分被突触前膜组织大量摄取,通过提升对机体突触间隙组织中的单胺类递质总量,即可抗抑郁。

不仅如此,当患者低剂量用药美利曲辛后,会产生兴奋特性;如果大剂量用药,则可对其抑郁状态进行充分改善。

此外,氟哌噻吨通过加快突触前膜组织内多巴胺成分的合成速率,在释放出大量多巴胺后,即可确保机体始终维持兴奋状态,而且氟哌噻吨小剂量用药时,同样能够实现“抗抑郁”功效,可见,两种药品的合剂,除了能对机体胃酸成分分泌量进行有效控制外,还能够改善其焦虑问题[3]。

兰索拉唑肠溶片本身为胃炎患者治疗中常用药品类型,当患者用药后,可对其胃酸成分的分泌速率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机体胃壁细胞组织内H-K-ATP酶成分产生作用,阻断壁细胞组织中H的转移,使其无法进入至机体胃部组织中,实现对胃酸成分分泌的充分控制[4]。

通过联合用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以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可使机体胃粘膜组织内保护性因子成分的含有量得到提升,在控制损伤性因子成分出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屏蔽保护职能,实现对机体胃部组织的全面保护,使其嗳气现象、腹痛腹胀症状以及反酸问题得到缓解,同时改善机体粘膜组织糜烂状况[5]。

此次对两组展开兰索拉唑肠溶片疗法、兰索拉唑肠溶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疗法,用药前两组HAMA 表计分比较,(P>0.05);用药后,44例常规组HAMA表计(16.53±2.00)分,46例治疗组计(12.50±1.45)分,(P<0.05),表明两组HAMA表计分均明显降低,而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

此外,用药后两组病例症状评分及粘膜组织糜烂计分展开比较,(P<0.05)。

综上所述,选择兰索拉唑肠溶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疗法对焦虑糜烂性胃炎展开治疗,除了能使其焦虑问题得到充分缓解外,还能够改善嗳气现象、腹痛腹胀症状以及反酸问题,同时可以对粘膜组织糜烂评分进行控制,推荐选用。

参考文献[1] 张宁博.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采用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观察[J].健康前沿,2016,23(3):176.[2] 何飞龙,金玉弟,袁金仁,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疗法长期使用对伴抑郁症的老年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3):342-344.[3] 赵丽萍,王峰,杨晓丽.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替普瑞酮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20-1222.[4] 王营.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5):155-156.[5] 魏从光,崔晓娜,王建业,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女性慢性胃炎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4):72-75.表1 用药前、用药后两组症状计分及粘膜组织糜烂计分比较组别时间节点嗳气计分(分)腹痛腹胀计分(分)反酸计分(分)粘膜组织糜烂计分(分)治疗组(n=46)用药前 1.70±0.39 2.37±0.55 1.89±0.52 2.86±0.60用药后0.86±0.150.75±0.300.27±0.050.76±0.33常规组(n=44)用药前 1.69±0.50 2.40±0.52 1.92±0.45 2.91±0.49用药后 1.25±0.31 1.62±0.410.73±0.11 1.52±0.30(上接第23页)占比3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