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约)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2.李梦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漆黑黑。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它可以用来研究()A.国民大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3.下图是山东滕州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集体耕种D.铁犁牛耕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D.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6.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属于A.前者B.两者兼有C.后者D.两者皆无7.陈登原在其《国史旧闻》中曾对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很恰切的描述:“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
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2015级高一历史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一历史试题命题学校:铜梁中学命题人:谢光强、王云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依据西周时期的宗法制,诸侯国的国君死后,下列的哪位最能继任国君A.正夫人的大儿子B.国君的弟弟C.正夫人的大女儿 D.二夫人的大儿子2.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生活在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中谁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的大贵族,后归附周武王B.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有一定才能C.丙同学曾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D.你属于西周姬姓王族子弟,整日处优3.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你从中得到有关秦朝的哪些结论?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创立皇帝制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在南方推行分封制④活字印刷术发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4.在考古中,发现有一块记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的纪功石刻,你认为它主要反映的是A.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B.战国实行郡县制C.秦朝统一全国D.元朝疆域广阔5.如你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担任了一名州刺史,你当时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6.我们考查古代姓氏排名,会发现宋代《百家姓》开篇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而明代《千家姓》开篇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
透过两书排在第一位的姓氏变化,可看出什么本质问题A.等级制度的森严B.中央集权的强化C.皇权的独尊D.文化的开明7.《元史仁宗纪》记载,延佑六年即1319年,中书省奏请:“云南土官病故,子侄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职。
浙江省宁波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242年,列国聘问盟会450次,鲁君朝周王仅3次,鲁大夫聘周仅4次。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的问题是A.分封制破坏B.宗法制崩溃C.郡县制形成D.世官制瓦解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根据下列人物的思想特点,提出这一观点的应是A.孟子B.庄子C.墨子D.老子3.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词的创作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明代,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4.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二艘。
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教经典数百部。
”这一记载的事最早可能出现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5.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6.在十八世纪末年的中国,纹银一两兑换制钱七八百文,19世纪初年,为一千文上下,1821至1838年,由一千二三百文,以至一千六百余文,四十年间,银价上升一倍。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合理解释是A.中国白银产量锐减B.美洲白银大量流入C.鸦片走私入口激增D.富有之家囤积白银第7题图7.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历史试题卷答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 历史试题卷答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是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会衍生出的传统观念。
这说明宗法制 A .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 .以家族血缘为纽带 C .以活动地域为纽带 D .以土地财产为纽带 2、“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
材料中“□□”处最有可能填写 A .郡县 B .郡国 C .行省 D .诸侯 3、“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是对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形象描述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4、观察下列环渤海地区历史地图,其中应该属于元朝的是( ) A 、B 、C 、D 、5、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 A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 .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6、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演讲中不无自豪地谈到雅典的民主制度:“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对于“全体公民”的界定,较为准确的是A .雅典城邦的所有人B .奴隶和妇女除外的所有人C .具有公民身份的成年男性D .“五百人会议”全体成员7、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班级姓 名考 场座位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的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宗教B.法律C.理性D.军队8、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迦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
2015.1高一期末试卷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试卷(2015.1)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请填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请填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C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在建造金字塔时)他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
文中的“他”是指:A. 僧侣B. 祭祀C. 法老D. 贵族B 2.“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西方人对古罗马无法释怀的感念。
罗马为世人留下的“光荣”遗产是A 民主政治B 法治精神C 军事征服D 哲学思想A 3.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A 采邑改革B 城市复兴C 庄园解体D 商品经济发展B 4.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谢里曼凭着对《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真实性的坚定信念,靠一生的奋斗,发掘出了特洛伊古城遗址。
这一考古成就A. 表明《荷马史诗》是完全正确的B. 证实《荷马史诗》是有史为据的C. 核实《荷马史诗》是后人演绎的D. 发现《荷马史诗》是诗人想象的B 5.中世纪的农奴除了无偿耕种领主的自营地,还要打柴割草、筑路修桥、磨面酿酒、运送物资甚至夜里驱赶青蛙,以使领主安眠。
上述材料直接反映了A.领主对农奴严加监管B.中世纪庄园采用劳役地租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领主与农奴矛盾尖锐A 6 下列建筑中,建于伯利克利时代,具有典型的多利亚式风格的是C 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其结果不能变成别的东西,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
”这段话的重点A .崇拜古老宗教神话B.避免“极端的奴役”C.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D 宣扬城邦制度优越B 8 在下列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古代印度历史信息的是A.《荷马史诗》和《摩诃婆罗多》 B.《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C .《罗摩衍那》和《吉尔伽美什》 D.《伊利亚特》和《一千零一夜》C 9 下列各种古老的文字中,与书写《汉穆拉比法典》的文字特点相一致的是B 10 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这三大理论是①德国古典哲学②法国启蒙学说③法国空想社会主义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A.《资本论》的出版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四月提纲》的提出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4.1967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这三个机构不包括...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经济共同体5.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下列国家,属于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是A.苏联、南斯拉夫、埃及B.美国、埃及、印度C.南斯拉夫、埃及、印度D.中国、印度,南斯拉夫6.“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有人认为七仙女和董永的美丽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农业灌溉技术世界领先D.农民生活富足,不存在土地兼并7.右图是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它以精美的造型为世人称道,以下关于商周青铜铸造的说法错误的是A.商周青铜铸造的工艺水平很高B.西周青铜器多作为礼器的象征C.商周青铜铸造中已经使用水力鼓风装置D.商周青铜铸造规模相当大8.小明在暑假期间赴陶瓷博物馆参观古代瓷器,拍了不少数码照片,整理照片时把瓷器与产地的对应关系弄乱了,请你帮助确定右图古瓷的产地最可能是A、越州B、邢州C、景德镇D、耀州9.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后有答案

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后有答案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对下图所示书籍的正确评价是A.反映了农民要求土地的迫切愿望B.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C.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D.首倡在中国实行民主革命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若要再现XXX率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
1900年应是A.庚子年B.己亥年C.辛丑年D.壬寅年4.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光复会B.XXXD.XXX5.辛亥革命首先取得成功的是A.武昌B.XXX.上海6.以下图是保存在上海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爱国是件的档案材料,其中有“欧战和会,外交失败”、“要除卖国贼,要救北京学生”等文字。
这些档案材料反映的历史是A.虎门销烟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7.“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这首军歌撒布于A.保路运动期间B.秋收起义期间C.北伐战争期间D.南昌起义期间8.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XXX十年对峙时期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长征的重要转折点发生在A.①B.②C.③D.④9.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会师是在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陕北吴起镇D.甘肃会宁10.“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豪杰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所反映的变乱A.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C.国民革命军北伐D.辽沈战役11.解放战争时期,XXX说:“XXX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只交第二张卷子(选择题答题纸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80分)第Ⅰ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
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影响最大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禅让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建立三公九卿制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D.开创皇帝制度3.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
“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4.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5.北宋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三公九卿制B.实行内外朝制度C.设立参知政事等副宰相D.实行三省六部制6.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7.“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1900年,在甲午战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
”这里说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19世纪八十年代,左宗棠收复的领土是A.香港B.台湾C.山东D.新疆9.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