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八下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分类学基础: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单位和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植物界的多样性:了解不同植物类群(如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动物界的多样性:概述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讨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续)•遗传的分子基础:进一步理解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表达的过程(转录和翻译)。
•伴性遗传与遗传病: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实例及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
•生物进化的理论发展:除了自然选择学说外,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其他方面,如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与物种形成等。
•生物进化与人类健康: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在医学、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不同生物如何通过各种机制(如形态、生理、行为等)适应其生存环境。
•种群与群落:学习种群的基本特征(如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增长模型及群落的结构、演替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如水循环、碳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活动等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改善措施。
第四章生物技术与社会•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当前生物技术的热点领域,如基因编辑(CRISPR-Cas9)、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等。
•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探讨转基因作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与医药健康:了解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生物药物等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物技术的伦理与社会问题:讨论生物技术应用过程中涉及的伦理、法律、社会公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感。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______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传统的发酵食品有_____、______、______等,现代的发酵技术能够__________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如_______等。
2.酿制甜酒:①用冷开水(防止其他细菌污染)冲洗刚煮熟的糯米至温度为30℃左右;②把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③再将糯米装入器皿中,密封;④恒温25~30℃保存(酵母菌繁殖的适宜温度)。
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__________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可避免食品的腐败。
4.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现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目前已广泛利用_____对食物进行保存,例如利用______对鱼虾等水产品的保存。
5.现代生物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转基因技术是将________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________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此技术可以用于培育转基因动植物中,如巨型小鼠、转基因烟草等。
7.细胞工程是指在______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__________,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
____________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克隆就是不经过_________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利用人体细胞克隆出组织或器官,不仅可以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__________,而且还可以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问题。
8.___________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
9.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_____万种,但可以根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进行分类。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苏科版)包括以下内容:
1. 人类生殖与发育
2. 遗传与变异
3. 生物的免疫
4. 饮食与健康
5. 生物的能量转化
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7.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其中,每个知识点还包含了具体的子主题,例如:
1. 人类生殖与发育:
- 男女的不同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 怀孕与胚胎发育
- 出生与婴儿护理
2. 遗传与变异: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与性状
- 基因突变与基因工程
3. 生物的免疫:
-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免疫的机制与过程
- 疫苗的作用与种类
4. 饮食与健康:
- 饮食营养的需要与平衡
- 能量的摄入与消耗
- 常见的营养不良与健康问题
5. 生物的能量转化: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能量的释放与储存
- 能量转化的效率与损耗
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
-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与调节
7.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个人与社会的环保责任
以上仅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知识内容还需参考教材进行学习。
苏教初二下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初二下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分类及其演化等内容。
而初中生物课程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苏教初二下生物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研究生物的基础。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裂以及遗传等。
第二章生物的组成生物体由许多细胞组成,细胞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如细菌;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如植物和动物细胞。
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进一步由不同的细胞组成了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础。
遗传物质DNA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源泉,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
第四章生物的发育生物的发育是指由受精卵逐渐发育为成熟个体的过程。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等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
生物的发育过程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互作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来实现互利共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生物栖息地组成,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第六章生物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
生物保护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物种保护和环境保护等;生物利用包括农业、医学、工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生物世界,增强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及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

新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_____ 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传统的发酵食品有_____ 、______ 等。
现代的发酵技术能够__________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如_______ 等。
2.酿制甜酒:①用冷开水(防止其他细菌污染)冲洗刚煮熟的糯米至温度为30℃左右;②把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③再将糯米装入器皿中,密封(防止杂菌污染);④恒温25~30℃保存(酵母菌繁殖的适宜温度)。
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而引起的,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__________ 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可避免食品的腐败。
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是发酵的结果,而果酒变酸是发酵的结果。
4.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 等。
现代方法: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目前已广泛利用__ 对食物进行保存,例如利用____ __对鱼虾等水产品的保存。
5.现代生物技术包括: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_等。
6.转基因技术是将______ __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___ _____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此技术可以用于培育转基因动植物,如巨型小鼠、转基因烟草等。
7.细胞工程是指在______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_________ ,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
____________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克隆就是不经过_________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利用人体细胞克隆出组织或器官,不仅可以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_________ _,而且还可以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问题。
江苏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江苏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以下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苏科版):
1. 遗传与进化
-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 遗传物质的特性
-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基因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 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产生
-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2.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物种的概念和分类特征
- 分类的目的和分类的方法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 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 动物的繁殖方式
- 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发育的过程和类型
- 胚胎内外营养的比较
- 发育的调控
4.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植物的花部结构和功能
- 花粉和胚珠的结构和功能
- 授粉和受精的过程
- 植物的种子和胚胎发育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调控
5. 生命系统
-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 疾病与免疫
-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症状
-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免疫的概念和免疫机制
- 免疫应答的调控和免疫记忆
这些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1、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常见的发酵产品与相应的微生物:酒酿----酵母菌,酸奶---乳酸菌;水果放久了有酒味-酵母菌,果酒变酸-乳酸菌。
2.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1)化工产品:如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2)医药产品:如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维生素等(3)食品和饮料:如酱制品、酒类、饮料等3.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
4.适当的保存食品的方法食品保存的原理: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食品保存的方法―传统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利用溶菌酶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转基因动植物: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
转基因抗虫烟草培养: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杀虫毒素基因转入普通烟草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培育出有抗虫特性的烟草新品种。
2、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细胞工程: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无性生殖)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1)母羊A提供细胞核、母羊B提供细胞质、母羊C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2)多利羊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和母羊A一模一样。
(3)原因:多利羊获得的是母羊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4)多利羊与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乳腺细胞,而不是早期的胚胎细胞。
3、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1)转基因食品;2)克隆人(理论可行,但是实际有争议);3)生物武器。
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资料(八下知识要点)
洪泽县岔河中学徐东杰
一、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一)、生物的遗传
1、遗传: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的现象。
2、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4、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5、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
染色体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6、DNA分子上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
基因就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7、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基因通过生殖传到下
一代。
8、染色体的传递过程:
(父)23对(母)23对
精子
23条卵子23条
受精卵23对
9、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即23条。
显性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1、基因组合规律:显+显=显;显+隐=显;隐+隐=隐
12、基因表现型有: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13、会用遗传图解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常染色体22对
14、染色体
性染色体1对
15、常见的遗传病: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
16、遗传病的预防方法: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
(二)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以及后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的差异现象。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2、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3、变异的意义:(1)可遗传的变异可以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2)促进生物更好的适应生存的环境
(3)可以遗传的变异促进生物的进化的历程。
4、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可能表现出
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
二、生命进化的长河
物质条件:原环境始大气
1、生命诞生的条件 能量条件:火山、闪电等
环境条件:原始海洋
2、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
3、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大气能够产生有机物。
4、化石是表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5、始祖鸟化石证明了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
而进化而来的
6、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
杂、越高等。
7、生物进化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8、进化历程
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种子植物
脊椎动物动物历程: 原始的哺乳类
原始的鱼类→原始的两栖类→原始的爬行类→原始的鸟类
9、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10、自然选择是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11、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12、直立行走是从古猿进化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工具的使用和制作促进了大脑的发达,使脑容
量不断增加。
13、《物种起源》的作者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三、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一)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1、人体免疫防线:
2、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淋巴结、睥。
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3、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引起人体
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毒、细菌、异物等)叫做抗原。
4、通常一种抗体只能消灭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也就是说抗体与抗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5、免疫的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6、疫苗是由被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
免疫接种就是人在不生病的状况下,产生
抵御这种病原体的抗体。
7、计划免疫: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日。
(二)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就是致病有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3、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只能营寄生生活。
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细胞病毒。
4、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传染病具有的两大特点:(1)具有流行性,(2)具有传染性
6、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艾滋病中方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
播。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四、健康的生活
1、健康的含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2、健康的身体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的标志,加强体育锻练是保持身体健康一个重要保障。
3、拥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是青少年身心处于积极的健
康状态的标志。
4、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5、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6、面对急病或受伤同学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抢救伤者最佳的方法。
动脉出血采取近心端止血,静
脉出血采取远心端止血。
7、学会区分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标志。
五、关注我们的家园
1、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迁移。
2、2002年我国频布了第一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3、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是: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4、大气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
5、水质污染主要来自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废水。
6、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认识中国环境保护徽
六、留住碧水蓝天
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是由于环境的污染、植被遭到破坏、滥捕乱猎、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原因导致的。
3、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措施:①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建设自然保护区③采取迁地保护④人工的养殖、栽
培和人式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4、生物资源是保持可持续性利用必须实施无公害的清洁能源的生产;实施生活垃圾分
类回收;杜绝随意向田野、河流排放污物减少环境的污染。
5、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地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套种,充分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太阳光和土壤资源,提
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是区别于普通的农业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