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12咏史诗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

合集下载

高中高中语文第2单元唐诗之旅(下)12咏史诗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高中语文第2单元唐诗之旅(下)12咏史诗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答案】 (1)汉文有道恩犹薄 (2)三十六宫土花碧 (3)天若有情天亦老 (4)霸才无主始怜君 (5)石麟埋没藏春草
[作者名片] “五言长城”——刘长卿
刘长卿(709-约 780),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人,开元进士, 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唐肃宗至德(756-758)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 移陆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一生不得志,写诗五绝、七律成就 较高,自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传世。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12 咏史诗三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Biblioteka (1)谪.宦.( )( )
(2)天涯.( )
(3)潸.然泪下( )
(4)眸.子( )
(5)衰.兰( )
(6)惆怅.( )
(7)石麟.( )
(8)飘蓬.( )
(9) 鸟( ) 【答案】 (1)zhéhuàn (2)yá (3)shān (4)móu (5)shuāi (6)chànɡ (7)lín
“诗鬼”——李贺
李贺(789-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 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和沈亚之 友善。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 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于世事沧桑、生 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 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 意雕琢之病,后世有人称之为“诗鬼”。有《昌谷集》传世。
[文脉梳理]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2 咏史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2 咏史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813 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 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 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 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 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 和身世之悲。
3.《过陈琳墓》 此诗作于懿宗咸通三年(862 年),这时诗人东游江淮一 带。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东南)人,东汉末 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早年做过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属 官,向何进献计诛除宦官,不被采纳,逃奔冀州投奔袁绍, 为袁绍起草讨曹操檄文,痛骂曹之父祖,声名大噪。曹操平 定袁绍后,不计前嫌,任用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纪室, 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很受重用。其墓在今江苏邳州市。
三、文学常识
咏史诗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 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 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 人物、历史事物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 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 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
pénɡ o chóu
答案:1.麟 鳞 嶙 2.暮 募 慕 3.眸 侔 蛑 4.薄 簿 箔
一、阅读《长沙过贾谊宅》,回答下面的问题。
1.(1)本诗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请简要分 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讽刺。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会对帝王将相的 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 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 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2咏史诗三首PPT课件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2咏史诗三首PPT课件

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 无门,处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 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3.《过陈琳墓》 此诗作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 年),这时诗人东游江淮一 带,过陈琳墓有感而作此诗。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 江苏淮安东南)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早年 做过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向何进献计诛除宦官, 不被采纳,逃奔冀州投奔袁绍,为袁绍起草讨曹操檄文, 痛骂曹之父祖,声名大噪。曹操平定袁绍后,不计前嫌, 任用其为司空军。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12 咏史诗三首
学国学
1.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 必作;过之,必趋。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 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 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2.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 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 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
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
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 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 吗?不会多的。”
3.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 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 如予何?”
如果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 诗歌,都可以称作咏史诗。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 中就有这种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 有所感悟的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 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高中语文 2.12 咏史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2.12 咏史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总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

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 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

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 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

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 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

的感觉。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

双关见意。
精选课件
总结这些咏史诗的共同特色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
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 件和人物。
精选课件
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 抓什么关键内容?
❖(一)、弄清史实 ❖(二)、体会意图 ❖(三)、领悟感情 ❖(四)、分析写法
精选课件
(一)、弄清史实
❖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 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五精选言课件长城”自负。
背景介绍:
❖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 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 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 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 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 首联:暗喻

❖ 颔联:渲染环境

❖ 颈联:反语、双关 ❖ 尾联:象征
精选课件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可见,本诗写诗 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 的悲凉心情,表面是 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 实际上的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高中语文课件第二单元 第12课 咏史诗三首

高中语文课件第二单元 第12课 咏史诗三首

名句识记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考点演示 请以“今逢四海为家日”一句诗,说出这首怀古咏史诗所表 达的思想。 答案 反对分裂,主张国家统一。
答案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 长州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 留后。被诬,贬睦州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 随州集》。刘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内容广泛,各体皆备, 诗名盛于中唐前期。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苦在诗中亦有所反映。但大 多写遭谗贬谪、胸怀不平之意,以及感慨政治失意和山水闲逸的情怀,缺乏雄 浑苍劲之作。他的诗以五言、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其五言律诗气韵流畅, 音调谐美,在当时很负盛名,自诩为“五言长城”。然而,由于刘长卿的生活 和思想都较为狭窄,故其诗境较少变化。
温庭筠的词,《花间集》收66首,《全唐诗》附词部分录59首。他的词多 写闺情,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情态。这类词继承南朝宫体诗风,并替 花间词人开了道路。部分词对一些妇女的遭遇表示同情,也流露出他在统 治集团里被排挤的不满情绪。温词声律谐协,词意含蓄,风格浓艳,并能 创造优美的意境来表现人物的情思,但温词偏于闺情,词句也嫌柔弱,给 当时和后世也带来了不良影响。他的词被五代后蜀词人推崇,五代时后蜀 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等18家词为《花间集》,温庭筠被 尊为花间词的先导,由此形成“花间词派”。
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 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 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过陈琳墓》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章表书檄之类的文章。初为 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 让他典(意为“主管”、“掌管”)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 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 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诗人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汇报课2.12 咏史诗三首 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汇报课2.12 咏史诗三首 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过陈琳墓》 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 初事何进、袁绍,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 绍失败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 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 就是温庭筠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2)相关知识
歌,乐府诗题。唐以后,文人拟乐府的古诗,多以
五、七言为主,乐府和古诗中的诗题,还多用“行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⑤________________ (李贺《致酒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⑥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文房 ,河间 ( 今河北省 刘长卿 (709— 约 780) ,字 _______ 河间县 ) 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 进士。肃宗
”“歌”“吟”等词,如《子夜歌》《长恨歌》
《兵车行》《游子吟》等,句法自由,富于变化。
六、整体预知
首联:景仰 颔联:暗示自己生不逢时 墓前之景 《过陈琳墓》 即景抒情 颈联: 墓前遥思 尾联:惆怅
四、名句积累 天若有情天亦老 ①衰兰送客咸阳道,___________________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闲花落地听无声 ②细雨湿衣看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 。
(刘长卿《别严士元》) 风雪夜归人 。 ③柴门闻犬吠,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④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们喜爱的传世佳作,为了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
呕心沥血的地步。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栖 迟(qī) .
潸 然(shān) 谪宦 (huà n) . . 眸 子(mó u) 石麟 (lí n) 惆怅 (chó u chà nɡ) . . .. 二、字形辨认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咏史诗三首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咏史诗三首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选读课件咏史诗三首
汇报人:XX
20XX-01-23

CONTENCT

• 咏史诗背景与特点 • 《蜀相》赏析与解读 • 《书愤》赏析与解读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与
解读 • 三首咏史诗比较研究 • 知识拓展:其他经典咏史诗介绍
01
咏史诗背景与特点
咏史诗的起源与发展
宋代其他著名咏史诗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01
苏轼的这首词通过对赤壁之战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
的无限感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02
辛弃疾的这首词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对南宋朝廷苟安现状的
不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03
王安石的这首词通过登临北固亭,远眺京口,抒发了作者对历
史兴亡的深沉感慨。
,词作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等技巧,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象。
05
三首咏史诗比较研究
主题思想异同点分析

《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和惋惜,同时抒发自己功业未 就的深沉感慨;《石头城》寄托对昔日繁华的哀伤,抒发对 江山易主的慨叹;《苏台怀古》表达对苏台昔盛今衰的无限 感慨,暗含对吴王荒淫误国的讽刺。
主题思想
本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 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 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 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 朝廷的愤懑之情。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艺术手法
运用典故;对比;借景抒情。
审美价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首先, 它表现了辛弃疾词作豪放、激昂的特点,通过怀古之情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 期望。其次,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历史人物,使得词作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最后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第12课咏史诗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20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第12课咏史诗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20

二、阅读《金铜仙人辞汉歌》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4.“衰兰送客咸阳道”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请做简要 分析。 提示:描绘的是铜人出长安城后的情景。长安城外的道路 上长满了泽兰,而肃杀的秋风,已把泽兰摧残得枯萎衰谢了。 兰之所以“衰”,不仅是秋风的摧残,更是其愁苦的情怀所 致。以“衰兰”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正是诗人的愁。
李贺(789-816),唐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 阳)人。唐宗室郑王李亮裔孙。李贺少有诗名,元和初年,游 历江南,后到东都洛阳,以诗谒韩愈,受到赞誉。元和五年, 举河南府乡贡进士,但因为其父名晋肃,时议其应避父讳而不 可参加进士考试。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 乡,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七岁。李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奇 特,词采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为“长吉体”。 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 才”。有《昌谷集》。
[悟情感] 10.《过陈琳墓》中,诗人凭吊陈琳,又自伤身世。请找 出凭吊陈琳和自伤身世的诗句,并找出诗眼句,指出这首诗抒 发的情感。 提示:凭吊陈琳诗句:“曾于青史见遗文”“词客有灵应 识我”“石麟埋没藏春草”。 自伤身世诗句:“今日飘蓬过古坟”“霸才无主始怜 君”“欲将书剑学从军”。 诗眼句:“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情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对陈琳能得到曹操的赏识而 感到格外羡慕的情感。
[品语言] 2.“万古惟留楚客悲”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有何妙 处?请做简要分析。 提示:“悲”用得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 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了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 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悟情感] 3.这首诗运用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同情,同时又从中抒发了自己怀 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以及对当时昏暗现实的不满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尾联是怎么塑造金铜仙人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尾联使用动作描写和景物烘托来塑造金铜仙人的形象。“携”和 “出”刻画金铜仙人有着人的情态,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月荒凉”烘 托了金铜仙人的内心无限凄凉的情感。“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 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邈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 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 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 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 征义。
[名句· 鉴赏]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鉴赏】 长安城外的道路上长满了泽兰。而肃杀的秋风,已把泽兰摧残得 枯萎衰谢了。 “兰”,古人称为幽兰,属幽静之物。兰之所以“衰”,不仅是 秋风的摧残,更是其愁苦的情怀所致。以“衰兰”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 正是诗人的愁,恰如其《开愁歌》中的句子:“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 晚寒。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的,苍天 之上,日出月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 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绝,想到天外,极为真切地烘托出了 铜人(亦即诗人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炽烈执着,意境深沉博大, 实为千古名句。
3.诗的中间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金铜仙人怎样的情态?试做 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 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 端,神惨色凄。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 的情怀一起涌上心头,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3.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案】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 愤懑之语。诗人在贾谊旧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 叶飘零。“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 为何,这是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也是对自己与贾谊都被统治者不公正对待的 控诉。
[文本· 精析] 1.首联中的“青史见遗文”说明了什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青史见遗文”,言陈琳文章的重要而宏大,于史书中常见其有 关军国大事的文章,暗含诗人对陈琳的尊崇和仰慕。
2.诗人由陈琳墓联想到了铜雀台,有何用意?
【答案】诗人由陈琳得遇曹操而联想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猜想当年是何 等显赫的铜雀台如今也一定是独对黯淡的暮云了。这既是对曹操这位识才爱才 惜才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时代的向往。而“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 重才时代的永远消逝,诗人对身处弃才毁才时代之憎恶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诗中用了联想或想象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尾联中诗人为什么心生“惆怅”?
【答案】文章无用,怀才不遇,诗人欲弃文投军,但时代不同,投军又能 有什么机遇呢?无怪诗人临风惆怅,黯然神伤了。
[名句· 鉴赏]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想象和联想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 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构写全诗, 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 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郎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 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 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
[名句· 鉴赏]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鉴赏】 这两句诗是围绕题中的 “ 过 ” 字展开描写的。 “ 秋草 ”“ 寒 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 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一种景 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 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空见”,感慨如贾谊这 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探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长卿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在一 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 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重用,抑 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唱出这首律诗。
[文本· 精析] 1.首联中的“栖迟”如何理解?“悲”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长沙过贾谊宅 [常识· 速览] [识作者] “五言长城”——刘长卿
刘长卿(709-约 780),唐代诗人,字文房,河 间(今河北省)人,开元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 后出。
唐肃宗至德(756-758)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 (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官至 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一生不得志,写诗五绝、七律成就较高,自称“五言 长城”,有《刘随州诗集》传世。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12 咏史诗三首
阶 段 二 阶 段 四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 山南。虽然六朝的繁华已经随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 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 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所以诗人说 它是“无情”的。 “无情” “依旧” ,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 “最是” 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4.“泪如铅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用“铅水”一词有何用意?
【答案】“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 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 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 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 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探背景] 这首诗是唐元和八年(公元 813 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 中所作。自从天宝(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 号称“中兴之王”,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烽火 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 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 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 报国无门,最后不得含愤离去。 《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 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 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 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 地上的九州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渺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 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设问方式: 1.诗中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文本· 精析] 1.第二句“夜闻马嘶晓无迹”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 冷的环境气氛做了必要的铺垫。
2.试分析“东关酸风射眸子”句中的“酸”“射”运用之妙。
【答案】“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 为之“酸”,心亦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 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 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 物已完全糅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金铜仙人辞汉歌 [常识· 速览] [识作者] “诗鬼”——李贺
李贺(789-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 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 。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和沈亚之友善。
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 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 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 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 意雕琢之病,后世有人称之为“诗鬼”。有《昌谷集》传世。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 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 一种艺术手法。 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 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 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过陈琳墓 [常识· 速览] [识作者] 花间鼻祖——温庭筠 温庭筠(约 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末诗人 和词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 韵,所以也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 权贵,多犯忌讳,因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 终生不得志。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诗辞 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