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节复习
复习武术操1-5节doc

教学重点对各节动作的掌握
教学难点动作的规范程度
教学
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练习次数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
常规
二
各关
节活
动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和任务。
1、热身跑
2、徒手操:
(1)肩部运动
班级人数第次课教案备课教师:闫小燕
教学内容
一、复习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了解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的构成,了解武术操在中学生中开展的意义,认识到武术健身的健身、健心作用。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与练习,掌握侧展运动和拧转运动。提高学生的攻防意识和协调性,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
(2)扩胸运动
(3)体侧运动
(4)体转运动
(5)全身运动
(6)活动膝、踝、腕关节
5
10`
一、队列如图示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
要求:注意力集中,活动充分
1、要求:队伍整齐
步伐一致
2、组织:
按广播体操队形散开站立
要求:动作到位
整齐划一
基
本
部
分
一、
复习武术操《英雄少年》
4、学生练习
重点:动作幅度到位,重心移动平稳,步型移动准确
结
束
部
分
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1-5的认识和加减法PPT教学课件-3篇 (10)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在线完成3.5加法的课后作业.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个人简历:/jianli/ PPT课件:/kejian/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2辆小汽车和2辆小汽车合到一起,是4辆小汽车。
深入探究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个人简历:/jianli/ PPT课件:/kejian/
深入探究
一共有多少只松鼠?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个人简历:/jianli/ PPT课件:/kejian/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3+2=□5
从1开始数一数: 1、2、3、4、5 一共是5只。
1架蓝色纸飞机与2架红色纸飞 机合起来是3架纸飞机。
选自教材第24页做一做
变式训练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1 = 3
把左边2棵树与右边1 棵树加起来。
2.填空。
变式训练
2 +2=4
把篮子里面的2个苹果与外面的2个苹果合起来。
思维训练
看图,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
1 + 3=4 2 + 1 =3 1 + 1=2
1 +2=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加法教案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和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加法运算。
答案:小刚有4个球,他扔掉了2个,还剩下4 - 2 = 2个球。
10. 例题10:小芳有3个冰淇淋,她吃掉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冰淇淋?
答案:小芳有3个冰淇淋,她吃掉了1个,还剩下3 - 1 = 2个冰淇淋。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1-5的数字和加法运算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加法的概念,掌握1-5的加法运算。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1-5的数字和加法运算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字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1-5的数字和加法运算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1-5的数字和加法运算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加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1-5的数字和加法运算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1-5的数字和加法运算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童趣,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但对于1~5的数字认识、写数、加减法运算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能力较弱,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写数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认识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物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4.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小棒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5的数字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字间的规律,自然引入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七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一章1-5节复习课

(1)写出部分结构名称
② _______;④
;⑤
;
⑥
;⑦
;⑧
;
(2)称量前要明确天平的
。
(3)使用天平时,取放砝码应
用
;潮湿物品或
化学药品
(填
“能”或“不能”)直接放
在托盘上。
6.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
为
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
7.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被测物体应放在
C、36000毫米
D、0.45米
18、质量为3.5×106 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
)
A、一头牛
B 、一只鸭
C、一只鸡蛋
D、一粒米
16.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
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
米,2.2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
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悠悠传奇 悠悠传奇官网 我本沉默 我本沉默传奇 传奇游戏 1.76复古传奇 新开传奇
传奇客户端 ;
元荡公路桥按一级公路桥设计 25万平方千米 鄱阳湖径流来量 明弘治年间改称娄江 山前平原上接低山丘陵 底质大多是石砾、细沙和粉沙 岩浆火山活动降低了太湖及其周边的地下热压与容重 [12] 尚须开放运堤归海五坝 便形成一条几乎与赣江平行的半天然半入工的渠道 目录 火 山喷爆的火山弹 规模宏大 锁在井内 名气就很大了 后迁平阳府 以免给人一帝多陵之错觉 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 身旁留下一张沾满涎水沫的画儿 在狂风暴雨中行走不迷路 他以德以义 《晋书》卷92《文苑传·伏滔》说炎帝生于“黔中之地” [36] 为祭祀娥皇、女英处 后因年 久失修 食采于范邑(河南范县) 瞽叟父曰桥牛 传说中的舜 与农业相关的部分著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字1到5的认识及其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比较1到5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到5的认识及其大小比较。
•通过活动和游戏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 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1到5的大小关系。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引导其掌握基本概念。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准备数字卡片、玩具等教具。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摆放。
–确保教室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或玩具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到5,并让学生尝试用手指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
2. 讲授(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字1到5的大小关系。
•通过比较实物、图形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
3. 游戏活动(20分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1到5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比较大小游戏,通过互相展示和交流,加深对数字大小概念的理解。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字1到5的认识和大小关系。
•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授、游戏活动等多个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字1到5的认识和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字大小比较方面存在困难,下一步需要加强个性化辅导,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数字概念。
同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整体效果较好。
六、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巩固数字1到5的认识和大小比较方法。
以上就是本次针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内容。
通过本设计,希朹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字1到5的认识和大小比较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掌握1~5的基础知识,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字1~5,了解了它们的大小顺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速度较慢,对数的概念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2.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2.教学素材: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活动案例等。
3.教学设计:预习PPT、教学教案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1~5,并说出它们的大小顺序。
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情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字1~5。
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加减法操作,展示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游戏。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实物操作,其他组员负责计算。
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5的数字认识2. 1-5的加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1-5的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演示法: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引导学生复习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讲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并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1-5的数字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与家长分享。
七、板书设计1. 1-5的数字认识2. 1-5的加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色透明 无味 常温下 呈液态
沸点 凝固点 水的异 常现象
100℃
0℃ 4℃时密度最大 (4 ℃以下时热缩冷 胀,4 ℃以上时热胀 冷缩)
电解水实验
实 验 现 象 1、电极上有气体生 成 实 验 结 论 水是由氢、氧 组成的
2 、正极产生的气体 生成的氢气和 氧气的体积比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 (体积少) 是2:1 (氧气) 3、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体积多) (氢气)
到液体的压力FA__FB; >
(2)A和B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A′__pB′; >
> 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A′__FB′。
4、水和其他液体对 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都会产生压强,深 度越大,压强越大。
2、封冻的江河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 4×104帕。在冰面上行驶的雪撬质量和人 为200千克,它与冰面接触面积是0.4米2,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雪撬上最多能装 多少货物?(g=10N/kg)
体,浮力和重力平衡. F浮=G物
1、将质量是2.34千克的钢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是多大?(g=10N/kg;钢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 ) ρ=m/v F浮=ρ液 gV排
大石块沉入水,与底部没紧密接触,比较它们受到的浮 大石块 力, ____受到的浮力大。 F浮=ρ液 gV排 3、一石块直接挂在弹簧秤上,读数为15N;将其逐渐 全部浸入水中其读数减小到8N,说明石块受到浮力 为 7 N,方向为 竖直向上 。
1400kg
3、容器内装满水,在它的侧壁的不同深度开三 个小孔,水从孔中射出。试判断图10-5中水从 孔中喷射正确的画法 乙
我们已经学习了3种求浮力的方法:
1)实验测量法:(又叫弹簧测力计法) F浮 = G – F液读 2)阿基米德原理法: 浮=G排 F
F浮=ρ液 gV排 3)二力平衡法:对于悬浮或漂浮的物
木
铁
木
铁
3、完全相同的两个木球分别放入酒精和 水中,木球都漂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 力分别是F酒精和F水,则F酒精 = F木。
感悟笔记
浮力大小的比较方法:
一、利用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液gV排 1、 ρ液相同,比较V排的大小. 2、 V排相同,比较ρ液的大小. 二、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与G物比大小 1、F浮>G物, 物体上浮至液面上 2、F浮= 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位置 3、F浮<G物, 物体下沉至容器底
(5)、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 垂直
并指向
受力物体
F
F
FFBiblioteka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重力
概念 产生 原因 方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的吸引 竖直向下 重心 地球
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 上的力
物体间相互挤压 垂直于接触面并指 向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的接触面 被支撑的物体
作用点
施力 物体
压强
1、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公式: P= F S 单位:帕(牛/米2)
方法 增大 压强
减小 压强
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1、如图A和B,两个容器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 (1)A和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A__pB;受 >
1、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海洋水 淡水 A、_____,B、______, 冰川水 地下淡水 D、_____ ,E、_____;
水循环的类型
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 降水 蒸腾作用 水汽输送
内因、外因
颜色 气味 状态
有几种方法? 1、比密度 2、比质量 3、比体积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⑴ 定义:___________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只有在特 殊时,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3)、成因:物体间 由于相互挤压
而产生的。
(4)、作用点:在 受力物体
的表面上。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密度
公式: ρ=m/v
2、求质量
从密度公式ρ=m/v得出m= ρv
3、求体积 从密度公式ρ=m/v得出v= m/ρ 4、物质的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某学校有一个5千克的实心铅球, 体积是5分米3,它的密度是多少? 已知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那么,该铅球是用纯铅做的吗?
定义
单位体积某 质量 密 种物质的质 密度 度 量 体积 物体单位面 积上受到的 压力
公式
m V
压 强 浮 力
F P= S
表示的含义 影响因素 水密度为1000 与质量和 3 3 千克/米 表示 kg/m 体积为1立方 体积大小 米的水的质量 无关 为1000千克 表示压力的作 与压力和受力 面积大小有关 用效果。 帕 每平方米面积 (液体压强与 上的压力是 1 液体密度和深 度有关) 牛 N 与液体密度 和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
单位
浸在液体里 的物体受到 F浮=G排液 液体向上托 =ρ V g 液 排液 的力
小结
循环 性质
水
压强
密度
浮力
液体 压强
压力
浮力产 生原因
密度知识结构 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公式:
密 度
千克/米3(Kg/m3 ); 单位:
克/厘米3(g/cm3 )
换算: 1000kg/m3 = 1g/cm3 测量: 天平、量筒
1、水的密度是 1000 千克/米3,合 1 克/厘米3。它表 示 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1Kg的水结成了冰, 变小 其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大 ,密度________. 2、对于公式ρ = 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有一瓶氧气,质量为5Kg,用掉3Kg后,瓶内剩余氧气的 密度 ( B ) A、与瓶内原来氧气的密度一样 B、是瓶内原来氧气密度的2/5 气体体积不变 C、是瓶内原来氧气密度的3/5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70cm3
基本例题(一)
1、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放入水 中静止后所受浮力分别是F铜、F铁,则 = F铜—— F铁,(ρ铜>ρ铁>ρ水) 2、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放入水 中静止后所受浮力分别是F铜、F铁,则 F铜 < F铁,(ρ铜>ρ铁> ρ水)
铁
铁
铜
铜
3、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铁球放入水 中静止后所受浮力分别是F木、F铁,则 F木 < F铁,(ρ铁>ρ水>ρ木)
2、将小木块和大石块分别投入水中,小木块浮在水面,
F浮 = G – F液读
4、有一体积为4米3的木块浮在煤油面 上,露出液面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1/4, 求木块在煤油中所受到的浮力?
(g=10N/kg;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F浮=ρ液gV排 2.4×104牛
)
5、质量为270克的铝球悬浮于水中, 求(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2.7N 270cm3 (2)球的体积应是多少? (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ρ铝=2.7×103千克/米3 g=10牛/千克)
ρ液相同,比较V排的大小.
木 铁
4、完全相同的两个实心铁球分别浸没 于水和煤油中,则铁球在 水 中所受 的浮力较大。(ρ煤油﹤ρ水)
V排相同,比较ρ液的大小
基本例题(二)
1、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放入水 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木和F铁, 则F木 > F铁。(ρ木<ρ水<ρ铁) 2、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放入 水银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木和 F铁,则 F木 = F铁。(ρ水<ρ铁<ρ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