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与神经的伴行关系
局部解剖学问答题

局部解剖学问答题背部1.简述脊髓的血供。
脊髓血供主要来源有二,即起自椎动脉的脊髓前、后动脉和起自节段性动脉的前、后根动脉。
(2分)脊髓前动脉起自椎动脉颅内段,向内下行一小段距离即合为一干,沿前正中裂下行至脊髓下瑞,沿途分支营养脊髓灰质和侧前索深部。
(1分)脊髓后动脉起自椎动脉颅内段,沿后外测沟下行,沿途分支吻合成网,营养脊随后角后部和后索。
(1分)根动脉起自节段性动脉的脊髓支,颈段者主要来自椎动脉、颈升动脉等;胸段来自肋间后动脉;腰段者来自腰动脉;骶尾段者来自骶外侧动脉。
(1分)前根动脉沿脊神经前根至脊髓,发出前支与脊髓前动脉吻合,并分出升、降支连接相邻的前根动脉。
其分支中分布于颈、腰膨大处的分支较大,特称颈膨大动脉及腰膨大动脉。
后根动脉沿后根至脊髓,与脊髓后动脉吻合,分支营养脊髓侧索后部。
(2分)2.肾手术时腰部斜切口的层次如何?皮肤—浅筋膜—背阔肌一腹外斜肌一下后锯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一腹横筋膜一腹膜后间隙—肾筋膜—肾脂肪囊—肾(以第12肋下缘腰部斜切口为例)。
(6分)3.简述脊柱区各肌间三角的构成、内容、特点及临床意义听诊三角由斜方肌下缘、背阔肌上缘、肩胛骨脊柱缘围成,是背部呼吸音听诊最清楚的部位。
(2分) 枕下三角由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与头下斜肌围成,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2分) 腰上三角由竖脊肌外缘、腹内斜肌和下后锯肌围成,三角内自上而下与第12肋平行的三条神经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肾手术时应注意保护,此三角易形成腰疝。
(2分) 腰下三角由背阔肌前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及髂嵴围成,此处亦可形成腰疝。
(2分)4.试述椎管四壁的构成。
前壁由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构成;(1分)后壁为椎弓板及连于其间的黄韧带;(1分)两侧壁有椎弓根和椎间孔。
(2分)5.简述脊髓被膜及各脊膜腔的特点。
脊髓被膜由浅入深共有三层,即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1分) 硬脊膜外隙是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内容脂肪组织、血管、神经根和淋巴管,腔内呈负压。
血管与神经的伴行关系

血管与神经的伴行关系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血管与神经的伴行关系
胸背动脉——胸背神经
胸外侧动脉——胸长神经
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
旋肱后动脉——腋神经
肱深动脉——桡神经
肩胛上动脉——肩胛上神经
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
骨间背侧动脉——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
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
尺动脉——尺神经
桡动脉——桡神经浅支
掌深弓——尺动脉掌深支
大隐静脉——隐神经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
胫前动脉——腓深神经
胫后动脉——胫神经
阴部内动脉——阴部神经
颈总动脉——迷走神经
甲状腺上动脉——喉上神经外支
喉上动脉——喉上神经内支
心包膈动脉——膈神经
贴骨面行走的神经(骨折时易损伤)
桡神经——桡神经沟
尺神经——尺神经沟
腋神经——肱骨外科颈
腓总神经——腓骨颈
穿行肌肉的神经
肌皮神经——穿喙肱肌
正中神经——穿旋前圆肌浅头与深头之间
尺神经——穿尺侧腕屈肌起点
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
体表投影或体表定位:
壁胸膜和肺
心
肝和胆囊底
肾
阑尾根部
坐骨神经。
面神经水平段大血管伴行

面神经水平段及垂直段骨管内大血管伴行一例Large vessel accompany with tympanic segment and vertical portion of facial nerve:a case report我们行颞骨解剖训练时(解剖教研室提供),发现一例标本面神经水平段及垂直段骨管内有较大动、静脉血管伴行,如果在行面神经减压术时遇到此种解剖变异,则很容易损伤血管而导致较严重出血,又因其不易明辨,如用双极电凝等方法止血则可能会造成面神经的严重损伤,遂报告如下。
我们在尸头标本上行面神经减压时,当磨开水平段及垂直段面神经骨管后,发现有暗蓝色条索状物与预计的面神经走行一致(图1)。
继续磨开骨管,经辨认,为与面神经伴行的较大血管,血管水平段下内及垂直段前内的白色条索物方可能为面神经。
经解剖,发现面神经与伴行血管在同一包膜内密不可分,上方至近膝状神经节处,下方至面神经出茎乳孔处,血管神经紧密伴行。
大体观,伴行血管占面神经骨管的2/3左右,呈暗黑蓝色,我们在锥段附近将血管挑开加以验证,可见酱黑色液体溢出,血管占面神经骨管比例有所下降;连续冲水用磨钻进一步开放面神经骨管,血管内容物逐渐溢出,颜色逐渐变白,覆盖的面神经轮廓逐渐清晰显现(图2)。
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处横形切段神经血管束,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神经与伴行动静脉的关系(图3、4)。
在茎乳孔上方0.5 cm处神经血管束明显膨大呈纺锤形并在此有多个血管分支,其中有三支较明显:一支发自面神经血管束后方,向后走行(图2);一支发自面神经血管束内面,向内下走行(图5);还有一支发自面神经血管束前内,向前内下走行(图3)。
自茎乳孔面神经血管束横断处向上逐渐分离面神经血管复合体(包括鼓索及部分锤骨柄、镫骨肌支及镫骨)直至匙突前部横断取下(图6),后行病理切片,证实面神经与血管在同一包膜内伴行(图7)。
图1 暗蓝色条索状物与预计面神经走形一致(3个箭头示) 图2 面神经轮廓逐渐显现,面神经血管束纺锤样膨大后部,可见分支血管向后走行(箭头示) 图3 还有一支血管发自面神经血管束纺锤样膨大部前内,向前内下走行(箭头示),在近面神经出茎乳孔处横形切段神经血管束 图4 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神经与伴行动静脉的关系 图5 面神经血管束内面,可见分支血管向内下走行(箭头示) 图 6取下部分面神经及血管复合体,包括鼓索(短箭头)及部分锤骨柄、镫骨肌支(长箭头)和镫骨图7 病理切片观察,可见神经、血管同一包膜 HE ×40讨论 颞骨内面神经与滋养血管伴行的情况已有较多报道,Minatogawa 等[1]对人颞骨内面神经血供进行研究后指出,脑膜中动脉发出的岩支分布至膝状神经节,茎乳动脉走行于面神经垂直段的前内侧直达上1/3,然后攀绕神经的内侧或外侧上行,到达水平段发出数个小支在面神经膝部与岩支互相吻合成动脉网。
颈椎与之对应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学关系

1 in h n W u Ha p n W a g J n h n a . A Ja z o g, i i g, n u s e g, 1
D p rme t f A tmy, h n Z i d c l olg e a t n a o o C a g h Me i l e a C e
t b a 3 ( ) s( 8 4 7 1 e r C3 wa 1 . ± . )m m. e l g a re y f l ws t e h p g o s l e v , h it n e r m h t ri g p i to Th i u l t r o l h y o ls a r e t ed s a c s fo t e s a tn o n f n a o n
Ab ta t Obetv :Th eain ewe nc r i l e tb aa d tec re p n ig bo d v s e, ev r b ev d src jcie erlt sb t e evc re r n h o rs o dn lo e s ln r ewe eo sr e , o av
李 建 忠 吴海 平 王俊 生 刘 学敏 李 富德
摘 要 目的 : 察 颈 椎 与 之 相 对 应 血 管 、 经 的 关 系 , 颈 椎 手 术提 供 帮 助 。 方 法 : 6 侧 成 人 标 观 神 为 在 O
本上, 观察 颈部血 管 、 经的 长度及起 止 点与相 邻 颈椎 问的距 离。 结果 :面动 脉 与舌 神 经伴 行 , 点距 相 神 起
Ana o i a e a i n Be we n Ce v e l Ve t br nd t t m c lRr l to t e r i a r e a a he
小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和血管的关系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和血管的关系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神经生物学指导教师:***2011-05摘要虽然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功能不同,但他们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走行高度一致,在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血管多和神经伴行,分枝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和大多数组织;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神经和血管关系的研究最近越来越受重视。
人们发现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在发育上也有许多协同性,一些轴突引导分子,如成形素、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等对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发育有双重作用,所以,二者之一任何一个发生异常都会导致如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ease,AD)[8]、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等神经退行性疾病[1,9]。
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和血管之间发育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原理,找到治疗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鉴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血管和脑脊液以及血脑屏障的关系密切,我们分三个方向来研究CNS内神经干细胞和血管的关系,1出生后神经干细胞与普通脑血管的关系;2脑脊液最集中区---侧脑室下区(Sub Ventricular Zone,SVZ)内的神经干细胞具体形态、维持、分化和迁移情况;3神经干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关系。
方法:本课题应用免疫荧光、BrdU和墨汁血管灌注等技术对生后小鼠大脑内神经干细胞,神经前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①P0时小鼠大脑内几乎全部是Nestin阳性的放射状胶质细胞;从P0到P14,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从很少到越来越多,血管附近的Nestin阳性放射状胶质细胞最先向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形态上也最先成熟;不和血管壁接触处,Nestin 和GFAP共表达的胶质细胞多形成Nestin包裹GFAP的“环形”夹心或者“半环形”夹心两种形状,而和血管壁紧贴处,易形成“半环形”夹心;血管壁对胶质细胞从放射状胶质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过程中,血管壁首先起着促进分化作用,而后细胞自身开始完成内部分化,这时血管壁又阻碍分化,维持未分化的作用。
手背静脉穿刺致神经损伤的防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支 较 少 ,分 布 稀 疏 。在 此 三 角形 区 域 中 ,神 经 与 静 脉 仅 呈 交 叉 关 系 。但 在 第 1/2掌 骨 间 和第4/5掌 骨 间 区域 ,血 管 与 神 经呈 伴行 关 系 。且 由于静 脉 的 迂 曲 ,神经 不 恒 定 的 位 于血 管 的一 侧 ,但 恒 定 的 从 血 管深 面穿 行 。在 掌 骨 头 平 面 ,静脉 在 此 汇 集 ,神经 至此 分 支 , 故二 者 关 系 也 十分 密 切t2]。毋 庸 置 疑 ,手 背静 脉 及 神 经解 剖 位 置 的 这一 特 殊 关 系 ,在 解 决 静 脉 穿 刺 神 经 损 伤 这 一难 题 中 ,为 静 脉 穿 刺 部 位 的选 择 提供 了很好 的解剖 学 依据 。 2 静 脉 穿刺 致 神经 损 伤 的常 见 防治 要 点 2.1 部 位 选择
一 般 说来 ,静 脉 血 管 条件 受 到 年龄 、胖瘦 、体 质及 病 理 状 态 的 影 响 。具 体 到 一个 患 者 ,又 有 静 脉 壁 的 厚 薄 、管 腔宽 窄 、血 管 弹 性 好 坏 、脆 性 大 小 以及 皮 肤 是 否松 弛 等 因 素 的差 异 ,情 况 复 杂 ,因 人 而异 。因此 ,静 脉 血 管 准备 的中 心 目的是 使 m管 暴 露 充 分 ,有 利 于 穿 刺 操作 的进 行 和 减 少 由于 操 作不 便 而 失败 ,以及 再 此 穿 刺带 来 的疼 痛 。对 血 管 条 件较 差 的 患者 ,有 学 者 建 议 使 用 湿 热小 毛 巾放
局部解剖学问答题(2)

局部解剖学问答题一、腮腺位置形态和穿行结构?1.位置: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邻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2.形态:腮腺呈不规则的楔形,底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
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部:浅部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卵圆形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
呈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的锥体形,通常以下颌支为界分为浅、峡、深三部分:浅部:覆盖于下颌支与咬肌后份浅面。
腮腺峡部:适对下颌支后缘,有时缺如或不完整。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及下颌支深面。
腮腺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发生肿瘤时,表面不易察觉,但可突向咽旁间隙,从口内可见到咽侧壁隆起,应予注意。
3.穿经腮腺的结构:(按走行方向可分为纵、横两种情况)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①纵穿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上颌动脉、静脉②横穿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及其分支二.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名称?⑴境界: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上腹与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2)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颈深淋巴结等⒈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深面,在颈部有面静脉,舌静脉,和甲状腺上、中静脉等属支。
⒉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内侧,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外动脉。
颈总动脉的末端或颈内动脉起始部,管壁稍膨大,称为颈动脉窦,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一米粒大小的扁平小体,称为颈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
颈外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垂直上行,在颈动脉三角内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向后上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向上发出咽升动脉。
⒊舌下神经:在颈动脉三角上角处,从二腹肌后腹中份的下缘穿出,呈弓形向前跨过颈内、外动脉的浅面,再经二腹肌后腹前端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
膝关节周围的血管与神经

膝关节周围的血管与神经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依赖于周围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供应。
了解膝关节周围的血管与神经对于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膝关节周围的血管。
主要的动脉供应包括股动脉、腘动脉及其分支。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延续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
股浅动脉穿过内收肌管后,延续为腘动脉。
腘动脉是膝关节周围最重要的动脉之一,它在膝关节后方下行,发出多个分支。
其中,膝上动脉供应膝关节上部的结构,膝中动脉参与膝关节内结构的血液供应,膝下动脉则为膝关节下部提供血液。
在膝关节的前方,有来自股动脉的分支,如膝降动脉和膝外上动脉等,它们为膝关节前方的肌肉和结构提供血液。
除了动脉,静脉回流也十分重要。
膝关节周围的静脉与动脉伴行,形成静脉网。
深静脉包括腘静脉,它与同名动脉伴行,收集来自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并向上回流至股静脉。
浅静脉则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等。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膝关节周围的神经。
支配膝关节的神经主要来自股神经、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分支。
股神经主要支配膝关节前方的肌肉和皮肤感觉。
其分支隐神经分布于膝关节内侧的皮肤,当隐神经受损时,可能导致膝关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
坐骨神经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胫神经主要支配膝关节后方的肌肉和部分皮肤感觉。
腓总神经则主要支配膝关节外侧的肌肉和皮肤。
闭孔神经的后支也参与膝关节内侧的感觉支配。
这些血管和神经在膝关节的运动、感觉和营养供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膝关节受到损伤或发生疾病时,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例如,膝关节的骨折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和血肿。
如果损伤严重,甚至可能会影响动脉的供血,导致膝关节及以下部位的缺血性损伤。
膝关节的关节炎等疾病,可能会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
神经损伤可能会导致肌肉无力、运动障碍等问题,进一步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在临床上,医生在进行膝关节手术或治疗时,需要充分了解膝关节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与神经的伴行关系
胸背动脉——胸背神经
胸外侧动脉——胸长神经
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
旋肱后动脉——腋神经
肱深动脉——桡神经
肩胛上动脉——肩胛上神经
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
骨间背侧动脉——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
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
尺动脉——尺神经
桡动脉——桡神经浅支
掌深弓——尺动脉掌深支
大隐静脉——隐神经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
胫前动脉——腓深神经
胫后动脉——胫神经
阴部内动脉——阴部神经
颈总动脉——迷走神经
甲状腺上动脉——喉上神经外支
喉上动脉——喉上神经内支
心包膈动脉——膈神经
贴骨面行走的神经(骨折时易损伤)
桡神经——桡神经沟
尺神经——尺神经沟
腋神经——肱骨外科颈
腓总神经——腓骨颈
穿行肌肉的神经
肌皮神经——穿喙肱肌
正中神经——穿旋前圆肌浅头与深头之间
尺神经——穿尺侧腕屈肌起点
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
体表投影或体表定位:
壁胸膜和肺
心
肝和胆囊底
肾
阑尾根部
坐骨神经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