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α-五肽构象稳定性的快速预测
微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能够引起神经毒和肝脏毒的毒素是()A、F-2毒素B、T-2毒素C、伏马毒素D、丁烯内脂正确答案:C2、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血浆凝固酶C、芽胞D、菌毛正确答案:C3、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B、肽聚糖C、脂类D、脂多糖E、蛋白质正确答案:D4、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A、迟缓期-对数期-衰退期-稳定期B、对数期-稳定期-迟缓期-衰退期C、对数期-迟缓期-稳定期-衰退期D、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正确答案:D5、下列关于血吸附描述错误的是()A、血吸附是血凝作用的特殊形式B、血吸附可以用于病毒的检测C、血吸附将红细胞吸附于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D、非洲猪瘟病毒可以用血吸附进行检测E、所有的病毒均可用血吸附进行鉴定正确答案:E6、动物实验常用于确定细菌的()A、致病性B、种属C、血凝性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7、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耐热性B、侵袭力C、产生毒素D、粘附于感染部位E、抗吞噬作用正确答案:A8、关于细菌细胞核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核膜B、有核仁C、有核膜D、真核E、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A9、空斑试验可以用于对病毒进行()A、定量B、定性C、既可定量又可定性D、不能定量也不能定性E、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A10、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营养琼脂B、SS琼脂C、伊红美兰琼脂D、改良沙氏培养基正确答案:D11、我国国标规定牛奶中的M1最低检测限为()A、0.008mg/kgB、0.08μg/kgC、0.05mg/kgD、0.008μg/kg正确答案:D12、关于病料采集说法错误的是()A、脑内感染采取脑脊液B、呼吸道感染采取可以鼻咽洗漱液、咽拭子、鼻拭子C、有病毒血症时采取血液D、肠道感染采集粪便标本E、随机选择部位采集标本正确答案:E13、用于分离培养病毒的标本,不能及时送检,短期保存的温度是()A、25℃B、4℃C、37℃D、-20℃正确答案:D14、有关TCID50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够使半数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细胞病变的病毒量B、在一定时限内使半数实验动物感染后发生死亡的活菌量或毒素量C、使半数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发生感染的最小活微生物量D、在一定时限内使特定实验动物感染并全部发生死亡的最小活菌量或毒素量正确答案:A15、细菌抵御动物吞噬细胞吞噬的结构是()A、性菌毛B、普通菌毛C、芽孢D、鞭毛E、荚膜正确答案:E16、S-R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形态变异C、培养性状变异D、鞭毛变异正确答案:C17、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芽孢B、核体C、菌毛D、鞭毛E、荚膜正确答案:B18、大肠杆菌属于()A、微需氧菌B、专性厌氧菌C、兼性厌氧菌D、专性需氧菌正确答案:C19、破坏玻璃器皿上的热原质所需的温度是()A、250℃B、120℃C、100℃D、160℃正确答案:A20、病毒培养错误的方法()A、细胞培养B、鸡胚培养C、易感动物培养D、血液琼脂培养正确答案:D21、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A、超速离心法B、X线衍射法C、电镜测量法D、超滤过法E、光镜测量法正确答案:C22、常用戊二醛的浓度是()A、5%B、2%C、3%D、6%正确答案:B23、病毒感染后,血清抗体测定的最佳时期()A、感染急性期B、感染康复期C、感染潜伏期D、感染症状出现初期正确答案:B24、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A、荚膜B、细胞膜C、异染颗粒D、核体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A25、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A、维持细菌外形B、抵抗低渗C、参与物质交换D、与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有关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E26、下列对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A、病毒体积微小B、病毒只含一种核酸C、病毒能自己合成蛋白质D、病毒不能在普通营养培养基上繁殖E、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正确答案:C27、荷兰人吕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的是()A、螺旋体B、支原体C、病毒D、细菌E、衣原体正确答案:D28、高压蒸汽灭菌采用的温度和时间是()A、132℃,1~2sB、100℃,15~20minC、121℃,15~30minD、160℃,2~3h正确答案:C29、诱导细菌突变的物理因素不包括()A、X射线B、紫外线C、农药D、γ射线正确答案:C30、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成分是()A、衣壳B、染色体C、核酸D、壳粒E、囊膜正确答案:C31、某些病毒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是由于病毒含有()A、衣壳蛋白B、血凝素C、血凝抑制抗体D、唾液酸E、神经氨酸酶正确答案:B32、最早发明了禽霍乱疫苗的科学家是()A、李斯特B、琴纳C、柯赫D、吕文虎克E、巴斯德正确答案:E33、检测细菌是否具有鞭毛结构可用哪种培养基()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以上选项都不对正确答案:C3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伤寒沙门菌C、肉毒梭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正确答案:C35、采集病料量至少是检测量的()倍A、3B、2C、4D、1正确答案:C36、细菌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A、提供营养B、抑菌作用C、抗病毒作用D、凝固剂正确答案:D37、细菌经瑞氏染色后的菌体颜色是()A、紫色B、红色D、蓝色E、黄色正确答案:D38、下列关于菌丝说法错误的是()A、气生菌丝就是有隔菌丝B、无隔菌丝的细胞为多核巨细胞C、无隔菌丝无隔膜,一个菌丝就是一个单细胞D、有隔菌丝有隔膜,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正确答案:A39、关于囊膜叙述错误的是()A、囊膜是包裹病毒核衣壳外的双层膜B、囊膜可为宿主细胞的核膜成分C、囊膜可为宿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D、失去囊膜后病毒仍有感染性E、囊膜的从宿主细胞获得的正确答案:D40、用于病毒分离鉴定,最佳采集的病料是()A、急性期采集病料B、康复期采集病料C、恢复期采集病料D、潜伏期采集病料E、慢性期采集病料正确答案:A41、在一个系统中感染病毒的细胞数与细胞总数之比,称为()A、MOIB、IFNC、TCID50D、RD50E、ID50正确答案:A42、不能使用滤过除菌法的是()A、病毒B、抗菌药D、血清正确答案:A43、下列不能用空斑试验进行的是()A、鉴定病毒B、测定病毒数量C、测定病毒的滴度D、测定病毒的类型E、纯化病毒正确答案:D44、干烤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是()A、160℃,2~3hB、121℃,15~20minC、100℃,15~20minD、115℃,30min正确答案:A45、朊病毒的化学本质是()A、核酸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糖蛋白D、核酸和蛋白质E、蛋白质正确答案:E46、有关病毒的传播方式中,下列不属于水平传播途径的是()A、消化道途径B、皮肤途径C、呼吸道途径D、受精卵正确答案:D47、下列哪种消毒剂可用于畜禽厩舍、车轮和设施环境等的消毒()A、10%~20%漂白粉B、碘酊C、环氧乙烷D、过氧化氢正确答案:A48、下列不能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处理后的保存液有()A、2%胎牛血清的MEMB、2%胎牛血清DMEMC、PBS缓冲液D、Hank's液E、ddH2O正确答案:E49、利用乙醚或氯仿可以检测病毒具有()A、囊膜B、纤突C、衣壳D、核衣壳E、核酸正确答案:A50、下述方法不可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是()A、间歇灭菌法B、干热灭菌法C、高压蒸气灭菌法D、煮沸法正确答案:D51、关于纤突叙述错误的是()A、纤突位于囊膜表面B、纤突决定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嗜性C、纤突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D、纤突与病毒的致病性无关E、纤突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正确答案:D52、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E、可自行丢失正确答案:B53、能够导致生长猪免疫抑制的毒素的()A、F-2毒素B、T-2毒素C、B1毒素D、M1毒素正确答案:B54、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错误的是()A、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专性细胞内寄生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正确答案:E55、下列哪种病毒不能通过昆虫叮咬皮肤途径入侵机体()A、新城疫病毒B、兔出血热病毒C、禽痘病毒D、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正确答案:A56、病毒的那种检测方法不是血清学检测()A、HA_HI试验B、抗体标记技术C、核酸检测技术(PCR)D、中和试验正确答案:C57、螺形菌中菌体螺旋满2~6环称为( )A、螺旋体B、细菌C、衣原体D、弧菌E、螺菌正确答案:E58、下列描述中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A、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B、个体微小C、易变异性D、分布广泛E、种类繁多正确答案:A59、细菌群体生长时代谢最活跃是()A、衰退期B、稳定期C、对数期D、迟缓期正确答案:D60、关于皮肤癣菌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一种皮肤癣菌仅能引起一种癣病B、可根据菌丝、孢子及菌落形态作出初步诊断C、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D、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具有感染性核酸的病毒缺乏下列的结构的是()A、衣壳B、芯髓C、核衣壳D、囊膜正确答案:AD2、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A、衣壳B、芯髓C、囊膜D、纤突正确答案:AB3、下列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A、细胞壁B、芽孢C、核体D、细胞浆E、细胞膜正确答案:ACDE4、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营养条件包括()A、氮源B、生长因子C、无机盐D、碳源E、水正确答案:ABCDE5、做标记时,填写与疾病发生相关的有临床诊断价值的资料包括()A、发病时间B、发病率病死率C、饲料D、蔓延情况正确答案:ABCD6、下列属于细菌的毒力因子的是()A、侵袭力B、毒素C、毒力岛D、透明质酸酶正确答案:ABD7、关于“真菌的致病性”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真菌毒素与肿瘤有着密切关系B、也可引起动物的呼吸道疾病C、饲料中生长的真菌,动物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D、内源性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致病性不强正确答案:ABCD8、关于病毒非结构蛋白叙述正确的是()A、可存在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B、参与病毒构成的蛋白质C、非结构蛋白不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D、可是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9、下列属于微生物的主要特点的是()A、分布广,种类多B、适应强,易变异C、生长快,繁殖旺盛D、吸收多,转化快E、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正确答案:ABCDE10、细菌的分离培养是将病料中存在的细菌通过()分离可疑病原菌。
丙氨酸甘氨酸混合三、四肽构象稳定性的快速预测

维普资讯
第 1 期
王 长 生 等 : 丙氨 酸 甘 氨 酸混 合 三 、 肽 构 象稳 定性 的 快 速预 测 四
8 5
研 究 表明丙 氨酸一一 肽构 象稳 定性 可 以用 与特 殊 氢 原 子有 关 的非 键作 用来 解 释 ] 我 们把 这 种 o多 r . 使用 与特 殊氢原 子有关 的非 键 作用来 预测 多肽 构象稳 定性 的方 法 , 之为 特殊 氢方法 . 称 由丙 氨酸一一 肽 和三肽 分子 我们确 定 了如下 七个 非键作 用参 数[ ] a二 s:
Vo . 0 NO 1 13 .
M a. r 2 07 0
文 章 编 号 :0 0 1 3 ( 0 7 0 — 0 40 1 0 — 7 5 2 0 ) 10 8 — 3
丙氨酸甘氨酸混合三、 四肽构象稳定性的快速预测
王 长 生 , 鹿 秋梅
( 宁 师 范 大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 宁 大 连 16 2 ) 辽 辽 10 9
E7 = ~ 1 . J mo ; 一 一 7 1k / l 1 8 k / lE5 . J mo ;
E5,一 一 3 6 k / lE( . J mo ; HN, )一 1 . J mo ; HN 5 3k / l () 1
E( HN, ) 7 7 k / lE1 , 一 2 . J mo ; , 一 1 5 k / l Hc = . J mo ; o = 1 0k / lE4,一 . J mo
关键词 : 殊氢原子 ; 特 H…0 作 用 ; HH 作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4 . 2 06 1 1 1 文献标识码 : A
子 原 间 七 环H O 用 简 为 m; 与O 子 的 元 … 作 ,记 7r
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研究进展

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研究进展【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万古霉素作为治疗MRSA最常用的抗生素已经应用于临床近50年,并已成为治疗MRSA肺炎的最后一道防线。
随着近年来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的增多和万古霉素的大量使用,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heteroVISA)[1]和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VISA)[2]的出现更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尽管目前我国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VRSA)[3]肺炎病例,但全国范围内heteroVISA/VISA肺炎正逐年增多,患者在足量的糖肽类抗生素治疗下死亡率仍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本文主要从耐药机制、治疗对策等方面对hVISA/VISA感染进行综述。
1 定义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3种: 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万古霉素中介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VRSA,hVRSA)。
各国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折点不完全相同,美国CLSI2006 年的新标准规定MIC≥16 μg/ml为耐药,4~8 μg/ml 为中介,≤2 μg/ml为敏感。
而根据英国BSAC 及瑞典SRAG 标准,MIC≥8 μg/ml即为耐药。
hVRSA 是指亲代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但含有对万古霉素中介甚至完全耐药的亚克隆,出现频率为10-6或以上,可用万古霉素选择平板筛选出来,并且在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连续培养9 d以上耐药性保持稳定[2] 。
丙氨酸氨酸转移酶

丙氨酸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酸转移酶,也被称为丙氨酸转氨酶(AST),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中。
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在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丙氨酸氨酸转移酶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转移反应,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也称为丙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
这个氨基转移的过程使得丙氨酸转变为α-酮戊二酸,同时α-酮戊二酸转变为丙氨酸。
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在细胞内动态平衡存在。
丙氨酸氨酸转移酶在人体中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尤其是肝脏、心脏、肌肉和肾脏等组织中的含量较高。
这些组织的丙氨酸氨酸转移酶含量较高,是因为这些组织的代谢活动相对较大,需要更多的氨基酸转移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丙氨酸氨酸转移酶的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来评估肝脏功能。
当肝细胞受损时,丙氨酸氨酸转移酶会从细胞内泄漏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丙氨酸氨酸转移酶的活性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酸转移酶的活性,可以评估肝细胞的功能和肝脏的健康状况。
丙氨酸氨酸转移酶的活性检测是临床常用的一项血液生化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丙氨酸氨酸转移酶活性较低,正常参考范围在5-40单位/升。
当肝细胞受损或疾病导致肝功能不全时,丙氨酸氨酸转移酶活性会显著增高,超出正常范围。
因此,丙氨酸氨酸转移酶的活性检测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用于评估肝病的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除了作为肝功能的生物标志物外,丙氨酸氨酸转移酶在其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例如,它参与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促进氨基酸的转运和合成。
此外,丙氨酸氨酸转移酶还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对维持细胞内能量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丙氨酸氨酸转移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蛋白质,在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活性检测可以作为评估肝脏功能和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此外,丙氨酸氨酸转移酶还参与氨基酸转运、合成和能量代谢等生理功能过程。
S-α-丙氨酸分子构象转变的理论研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第33卷第8期2019年8月Vol. 33,No. 8Aug. ,2019S-a-丙氨酸分子构象转变的理论研究马宏源",李冰吋,潘宇",姜春旭艷,徐锐英s'(白城师范学院a.理论计算中心;b.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c.机械工程学院;d.传媒学院,吉林白城137000)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 方法和多体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对S-a- 丙氨酸分子的构象转变进行了研究•反应路径研究发现,S-a -丙氨酸分子的构象转变 有两个通道a 和b,a 通道是竣基内H 迁移后,竣軽基与氨基协同旋转异构,b 通道是氨基 旋转异构•反应过程势能面计算表明,a 通道最高能垒为12& 1 kj/mol,是竣基内质子转移 产生的,该通道中的产物P2最稳定.b 通道的能垒为2.8 kj/mol,是由C —N 键内旋转的 过渡态产生的,b 通道中的产物P3最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孤立条件下的S-a-丙氨酸 分子构象转变产物P3的构象最多,P2次之,P1最少.关键词:S-a-丙氨酸;构象转变;密度泛函;过渡态中图分类号:062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 (2019 )08-0063-040引言a -丙氨酸(a -alanine, a - Ala )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之一.a -丙氨酸分为左旋a -丙氨 酸与右旋a -丙氨酸• S - a -丙氨酸在生命体内是具有活性的优构体,对肾结石的预防以及协助葡萄糖的 代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S-a-丙氨酸还有助于缓解低血糖和改善身体能量的作用.已有研究表 明,衰老问题往往伴随着蛋白质的一系列结构变化以及手性转变过程.关于氨基酸的手性转变已有大 量研究,但对于S 型a -丙氨酸分子构象转变的详细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对S - a -丙氨酸分 子的构象转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同一构型的S-a -丙氨酸具有不同的构象且分布不同•本文对科研 工作者今后进行a -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1研究与计算方法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 同方法,在6-31 + + G* *基组水平,首先优化了一种S-a-丙氨 酸分子的构象.分两条路径优化得到了该S-a -丙氨酸分子的三种稳定构象的产物.为了得到较高水平 的体系能量及反应能垒,采用微扰理论的MP2°t 方法,在6 _311 + +G (3甥,2pd )水平计算了每种构象 的单点能•用零点振动能的校正与高水平的单点能之和作为总能量,将反应物总能量视为零,计算出所有 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与反应物的相对能量,应用Origin 软件绘制出反应过程的势能面,计算均由Gaussi an 09软件包完成.2结果与讨论2.1 a 通道上S-a -丙氨酸分子的构象转变B3LYP/6 -31 + + G ( d, p )水平的单体S-a - Ala 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a 通道S-a -丙氨酸分子 的构象转变过程如图2所示,S - a - Ala 分子竣基上的12H 经由过渡态a_TSl 先转移到130上,该过程中 110—12H 键从0. 972 34 nm 拉伸到1.302 05 nm 断裂,结合成13O —12H 键,键长为0.972 17 nm,得到产收稿日期:2019 - 03 - 21作者简介:马宏源(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原子与分子物理.课 题: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70591).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33卷第8期图1单体S-a-Ala分子结构图物P1,即单体S-a-Ala分子的稳定构象之一.接着产物P1经130上的12H与N分子上的5H、6H的协同旋转的过渡态a_TS2形成产物P2.从P1到过渡态a_TS2过程骨架结构基本没变,二面角12H-130-3C-110从1.59。
蛋白质a螺旋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α螺旋的结构特点:
1.结构稳定性:α螺旋是蛋白质中最稳定的二级结构之一,主要依
靠氢键和肽键平面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稳定。
在α螺旋中,每个肽键的N-H和第4个肽键的羰基氧形成氢键,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这种氢键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α螺旋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2.右手螺旋:α螺旋是一种右手螺旋,即每个氨基酸残基环绕着螺
旋轴旋转的角度为100°,并每转一圈需要3.6个氨基酸残基。
3.周期性:α螺旋具有周期性,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
圈,螺距为0.54nm。
4.方向性:α螺旋的方向与螺旋轴的方向一致,这种方向性有助于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调控。
5.紧密卷曲:在α螺旋中,多个肽平面通过氨基酸的α-碳原子旋转,
相互间紧密卷曲成稳固的右手螺旋。
6.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外侧:在α螺旋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
外侧,不参与螺旋的形成,但其大小、形状和带电状态却能影响螺旋的形成和稳定。
蛋白质稳定性的预测与设计

蛋白质稳定性的预测与设计蛋白质是生命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分子,其稳定性的预测与设计是当前生物学领域中非常热门和重要的研究方向。
蛋白质的结构和稳定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氨基酸序列、环境因素、修饰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蛋白质稳定性的预测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当前的一些研究进展和挑战。
一、蛋白质稳定性的预测方法1.氨基酸序列分析法氨基酸序列是蛋白质稳定性预测中最基本、最经典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对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分析,预测其稳定性,是基于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此外,新兴的深度学习也给氨基酸序列分析法带来了另一重要的进展。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降低预测误差,这种方法正在逐渐成为蛋白质稳定性预测的主流方法之一。
2.构象空间分析法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是由其构象空间决定的。
因此,对于蛋白质结构中的构象变化,可以通过对构象空间的分析来预测蛋白质稳定性。
构象空间分析法的方法基于电子构象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渐成为蛋白质稳定性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蛋白质稳定性的设计方法1.氨基酸置换法氨基酸置换法是一种功能性蛋白质改造方法,可以通过替换或者插入新的氨基酸,来控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为蛋白质增加稳定性的目的。
这种方法已经在生物物理学的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蛋白质设计法通过蛋白质设计法,可以精确地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根据预期的目标设计出新的蛋白质,包括胺基酸的置换、追加、缩短以及其他方法,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结构的控制和改变。
目前,在蛋白质设计方面,在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基础上进展了很多,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蛋白质稳定性的挑战无论是蛋白质稳定性预测还是蛋白质设计,都存在很多挑战,其中一些现阶段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1.理论模型的改进是在当今生物学领域的一大难题之一。
这一领域有着非常丰富和复杂的结构-性能关系,因此,进行理论模型的改进,提高预测精度,是当前蛋白质稳定性预测和设计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
beta 丙氨酸分子结构

beta 丙氨酸分子结构Beta丙氨酸是一种非极性氨基酸,分子式为C4H9NO2。
它是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
下面将从结构、性质、生理功能和来源四个方面介绍Beta丙氨酸。
一、结构Beta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是由一个丙氨酸和一个甲基基团组成。
丙氨酸是一种含有羧基(COOH)、氨基(NH2)和侧链甲基(CH3)的氨基酸。
甲基基团与丙氨酸的α-碳原子连接,形成了Beta丙氨酸的结构。
二、性质1. 理化性质:Beta丙氨酸是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和酸性溶液。
它具有两个光学异构体,即D-和L-丙氨酸,但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L-丙氨酸的形式。
2. 稳定性:Beta丙氨酸相对稳定,不易受热、光和酸碱等因素的影响。
三、生理功能1. 蛋白质合成:Beta丙氨酸是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它与其他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进而构成各种蛋白质。
2. 能量代谢:Beta丙氨酸可以通过脱氨作用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参与能量代谢。
它在体内可以被氧化为丙酮酸,产生丰富的能量。
3. 神经递质合成:Beta丙氨酸是合成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前体物质。
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四、来源Beta丙氨酸在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通过外部摄入来满足人体的需求。
它主要存在于蛋白质食物中,如肉类、禽类、鱼类、奶制品和豆类等。
此外,一些植物如玉米、大豆和小麦也含有一定量的Beta丙氨酸。
Beta丙氨酸是一种重要的非极性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它参与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等过程,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人体对Beta丙氨酸的需求,我们应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合理摄入富含Beta丙氨酸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0 . O N0. 13 1
M a. r 20 07
Hale Waihona Puke 文 章 编 号 :0 01 3 (0 70 —0 80 1 0 —7 5 2 0 )10 6 —2
丙氨酸 0 .. c 五肽构象稳定性的快速预测
王 长 生 , 高 飞 , 王潇 伟
( 宁 师 范 大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 宁 大 连 l6 2 ) 辽 辽 10 9
原子有 关 的非 键作 用 的重要 性. ,
1 特 殊 氢 方 法
图 1是 丙 氨 酸~一 a五 肽 分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 。 夺,
・ 夺 , , s s 夺 , z z 夺 , , t和 t
的不 同 取 值 决 定 了 丙 氨
酸一一 肽 分 子 的 不 同 构 a五
下文都称 之 为四元 环) 简记 为 4m’; , r两个 不 同类 特殊 氢原 子间 的相互作 用 , 简记 为 HH 作用 ; 等等 .
我 们 使用符号 E 表 示 七 元环 H… O作 用 7 对 构 象稳 定 性 的影 响 , mr 使用 符号 E 表 示 C上 H , 与 O之 间五元 环 H…O作 用 5 r 构象 稳定性 的影 响 , 用符 号 E( m’ 对 使 H , )表示 N 上 H 和 C上 H H 间 相互作 用对构 象稳 定性 的影 响 , 等等 . 设丙 氨 酸一一 假 a多肽 构象 的相对 稳 定 性 主要 由 以上与 特 殊氢 有 关 的非键作 用决定 , 们得 到 如下 7个参数 ( 我 E的单 位 :J・ l ) E 一一l . ; 一 一7 1 E m : k mo : 18 Es . ; s, r
一
3 6 E( , ) 5 3 E HN Hc -7 7 E1 . ; HN HN 一1 . ; ( , ) . ; 。 一2 . ; , 一1 5 需要 指 出, 上各个 相 互作 一 1 0 巨 一 .. 以
收 稿 日期 :0 60 -8 2 0 —90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项 目(0 70 9 ;辽 宁省 教 育 厅 基 金 资 助项 目(0 4 0 9 2534) 20C 1) 作 者简 介 : 长 生 ( 93 , , 宁 瓦 房 店 人 , 王 16 -) 男 辽 辽宁 师范 大 学 教 授 , 博士 , 士 生 导 师 . 博
关 键 词 : 殊 氢 原 子 ; 氨 酸一 一 肽 ; 肽 构 象 特 丙 a五 多 中 图分 类 号 : 4 . 2 06 1 1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正确 理解 和快速 预测 多肽 构象稳 定性 对理解 蛋 白质折 叠 和 蛋 白质分 子 设计 有 重 要意 义[ ] 氢键 、 1. 空 间位 阻 、 电作用 等各种 非键 作 用是决 定蛋 白质 和多肽构 象 的主要 因素. 静 本课题 组从包 括氢键 和静 电 作 用的 弱相互 作用 角度对 丙氨 酸一一 肽构象 进行 研究 , 次发 现 了与特 殊 氢原 子有 关 的非键 作 用是 决 a多 首 定 分子 构想稳 定性 的 主要 因素[ ] 本文对 丙氨 酸一一 3. a五肽 分 子 共 6 5个 低 能构 象 计算 结 果 表 明 , 仅 使 仅 用 与特 殊氢原 子有 关 的・ 非键作 用就 可 以预测 占所有 构象 的 9 . 的构象 稳定 性 , 明了 与特殊 氢 7种 38 说
维普资讯
第 3 O卷 第 1期
20 0 7年 3月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Lio igNo ma ie st ( t r l ce c io ) r a a nn r l o o Unv r i Nau a in eEdt n y S i
个 构 象 , 确 定 了与 特 殊 氢 原 子 有 关 的 7个 非 键 作 用 参 数 . 用特 殊 氢 方 法 定 量 预 测 丙 氨 酸一 五 肽 分 子 6 个 低 能 我们 利 5
构 象 的相 对稳 定 性 , B L /—1 *方法 比较 , 到 了 满 意 的 结果 . 与 3 YP 63 G 得
摘 要 : 定义了丙氨酸一一 a多肽中的特殊氢原子 , 对构象 中与 特殊氢原子有 关的 主要非 键作用进行分 析, 提出使用与
特 殊 氢原 子有 关 的 主 要 非 键 作 用 预测 多肽 构 象 稳 定 性 , 将 之 称 为 特 殊 氢 方 法 . 于 丙 氨 酸一一 肽 和 三 肽 分 子 共 l 并 基 n二 2
维普资讯
第 1期
王 长 生等 : 丙 氨 酸一一 肽 构 象稳 定性 的快 速 预 测 a五
/
图l 丙氨酸一 五肽分子结构示意图
象 . 氨 酸一一 肽 分 子 中 丙 a多
存 在 3类 不 同 的氢 原 子 : 主链 N 上 的氢 原子 、 主链
3 碳 上的氢 原子 、 基 和侧链 甲基 上 的氢原 子. 级 端 我们 把丙 氨酸 多肽分 子 中主链 N 上的氢 原子和 3级碳 上 的氢原 子称为 特殊 氢原 子. 由图 1可 以看 出 , 氨酸一一 丙 a五肽 分子 中有 9个 特殊 氢原 子. 与特殊 氢 原子 有 关的非 键作用 有 : 殊氢 原子 与 O原 子间 的十元 环 H…O作 用 , 特 简记 为 1 ; 0mr 特殊 氢原 子 与 O 原子 问 的七 元环 H…O作 用 , 简记 为 7mr特殊 氢原子 与 O原子 问 的五元环 H…O作 用 , ; 当特殊 氢原子 为 N 上 H 时记 为5mr 为 3级 C上 H 时记 为 5m’ ; , r O原子 与 3 C上 H 原子 问 的 14作用 ( 级 , 为叙 述简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