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传统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郑(今山东郊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 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 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传统音乐复习资料(文字)

传统音乐复习资料(文字)

传统音乐复习资料(文字)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1民歌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所以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2由于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不使用曲谱将其版本固定,所以变化情况较多3由于上述两种原因的综合作用,民间歌曲集中了不同时代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趣民歌娱乐作用教育与传承功用人生礼仪功用祭祀与驱邪功用交际功用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1春秋战国时孔子编的《诗经》国风,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2楚国民歌部分由屈原整理成《楚辞》的《九歌》中3汉代“相和歌”,包括北方各地民歌以及根据民歌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还有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舞曲《大曲》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湖北一带的西曲吴歌开始注意南北方民歌地域特点5唐代精选曲调,加工改编,填入多种唱词,形成“曲子”6宋代文人模仿曲子的形式写作歌词,成为“词牌”7明代中期以后,出现著录民歌小曲的刊本。

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现状号子、山歌、小调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一领众和劳动号子的主要种类1、搬运号子《走绛州》2工程号子《打硪号子》3农事号子()《催咚催》4、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劳动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直率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1)长律2)平律3)短律: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合相结合的歌唱方式其中,领与和的结合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1)交替呼应式(《打硪歌》)2)重叠式(《川江船工号子》)3)综合式(《川江船工号子》)(三)山歌——山歌的定义;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山歌的分类、主要歌种及不同山歌类别的特点1、一般山歌:多流行在山区、高原。

1)“信天游”:流行于陕西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多以七字为一句;多以真声演唱。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考试考点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考试考点

一、填空1.中国民间音乐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器乐。

2.劳动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

3.山歌的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挣(震)颈红是我国安徽省区的一种民歌种类5.湖南山歌:高腔、平腔和低腔三种6.小调的分类:吟唱调、谣曲、时调7.时调的种类: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8.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西北色彩区、华北色彩区、东北色彩区、西南色彩区、浙江色彩区、闽粤台色彩区、湘鄂色彩区和江淮色彩区八个色彩区。

9.汉族民间歌舞,北方:秧歌、二人转、二人台。

南方:采茶、花鼓、花灯10.囊玛,是藏族传统歌舞11.呼麦,蒙古族歌舞12.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地秧歌与高跷两种。

13.木卡姆分有喀什木卡姆(南疆) 、伊犁木卡姆(北疆)、哈密木卡姆(东疆) 、多郎木卡姆(塔里木盆地)和十二木卡姆二、名词解释1.船渔号子:是唱用于水上航运并伴随着船务劳动而唱歌的号子,是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这类号子的音乐丰富而富于变化,这是由于船务劳动的内容多样,江面的水路和气候情况复杂多变而决定的。

例如“行船号子” (主要有江川船夫号子、嘉陵江船夫号子、灃水船夫号子、黄河船夫号子等) 、“捕鱼号子” (主要有舟山渔民号子、胶东渔民号子、河北渔民号子等)2.信天游:亦称“顺天游”。

主要流行在陕西的北部和与其接壤的宁夏、甘肃东部、山西的西部以及内蒙古的西南地区。

信天游的音乐由上下两乐段构成,唱词并无严格的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

其主要内容为爱情和诉苦两个方面。

传统信天游的曲调大约有一百多种。

3.联八句:是一种流行于陕南、四川、云南一带的山歌。

即在两个反复或变化反复的上下句乐段之间,插入速度较快,数板性质的四个乐句乐段,总共有八句,故名“联八句”。

4.小调:小调又叫“小曲”或“小令”等,是流传在城镇的一种小型民歌,亦称“里巷之曲”。

小调的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为多样化,曲调也更为优美动听,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形式。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其次学期复习提纲范围1、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而得名的曲种,也称“扬琴”。

2、走唱:走唱类曲种是说唱音乐曲种中最独具颜色的一类艺术形态,表演者边唱边舞,具有独特的表演技巧。

如东北的“二人转” ,湖北的“三棒鼓”等。

3、京韵大鼓:以前也称为“京音大鼓” ,是用北京语言声调演唱的一种北方鼓曲。

形成于天津、北京两地,广泛流传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

4、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为刘宝全的代表唱段;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为骆玉笙的代表唱段。

5、北京单弦为“牌子曲”类代表说唱曲种。

6、苏州弹词:为弹词类代表曲种。

7、以第三人称讲唱故事称为“说唱” ;以第一人称表演故事称为“戏曲”。

8、戏曲音乐: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它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

它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它传统文化的根底上形成的音乐戏剧,是一种综合有文学、音乐、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9、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小生〔名词解释〕:是戏曲的艺术角色当中生行的分支之一,主要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

演唱时多用真假嗓音结合。

青衣〔名解〕:“正旦”,是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中旦行的分支之一。

泛指旦行中的主角,主要扮演先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

留意唱功、多用韵白。

因常穿青素褶子,又称“青衣”。

10、戏曲音乐的两种唱腔构造形式是什么?〔填空〕:曲牌体、板腔体。

11、戏曲传统的四大声腔是: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

近代戏曲四大声腔是: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12、越剧为浙江省代表剧种。

13、秦腔为梆子腔代表剧种,亦称“陕西梆子” ;京剧为皮黄腔代表剧种,而且是多声腔剧种。

14、昆曲是承受“昆腔”为单一声腔的剧种,音乐构造为曲牌联缀。

15、黄梅戏: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16、川剧:为高腔的代表性剧种。

17、豫剧:又称河南梆子。

18、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玩调是云南省( )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A、西盟县B、景洪县C、澜沧县D、沧源县答案: D2.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 )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A、麦西热普B、赛乃姆C、且比亚特D、巴亚特答案: A3.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 )。

A、《花鼓歌》B、《花灯》C、《花鼓灯》D、《凤阳歌》答案: D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A、民间歌曲B、宫廷音乐C、民间歌舞D、说唱音乐答案: B5.乐舞类音乐是指舞蹈与谁的结合?A、歌唱B、器乐C、体育D、风俗答案: B6.梆子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 )A、高胡B、椰胡C、京胡D、板胡答案: D7.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A、京剧B、劳动号子C、山歌D、小调答案: B8.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A、礼乐B、天籁之音C、非乐D、道法自然答案: C9.《十面埋伏》是:( )A、琵琶大曲B、琵琶文曲C、琵琶舞曲D、琵琶小曲答案: C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A、茉莉花调B、花儿C、摇篮曲D、对花调答案: B11.在小调类民歌中,哪个种类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 )A、谣曲B、时调C、吟唱调D、嬉游歌答案: B12.《二泉映月》是一首什么乐器演奏的经典曲目?A、琵琶B、笛子C、阮D、二胡答案: D13.我国戏曲的四大声腔不包含以下哪个选项?A、弋阳腔B、昆腔C、梆子腔D、高腔答案: A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属于我国民间音乐的概念范畴A、花儿B、小调C、歌曲《天路》D、昆曲《牡丹亭》答案: A B D2.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A、文人自度曲B、宴乐C、古琴音乐D、朝会乐答案: A C3.我国鼓书类说唱音乐主要包括以下哪两种?A、四川清音B、单弦牌子曲C、苏州弹词D、京韵大鼓答案: C D4.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移风易俗,莫善于乐B、礼乐C、大音希声D、声无哀乐答案: A B5.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A、长调B、呼麦C、冬不拉弹唱D、十二木卡姆小调答案: A B6.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A、民间音乐B、宫廷音乐C、文人音乐D、宗教音乐答案: A B C D7.以下哪些属于小调的艺术特点?A、音乐性格细腻B、节奏规整C、旋法多跳进D、曲式结构庞大答案: A B C8.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A、祭祀乐B、宴乐C、朝会乐D、国风答案: A B C9.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A、苏州弹词B、号子C、山歌D、小调答案: B C D10.根据乐器演奏方法,我国独奏乐器大概可分为以下哪几类?A、吹奏B、拉弦C、弹拨D、打击答案: A B C D三、名词解释1.燕乐答案:指燕礼之乐,天子大宴群臣和宾客,叫燕享(宴享、宴飨)。

传统音乐概论

传统音乐概论

传统音乐概论传统音乐概论一、民间歌曲(一)民歌: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不断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法。

(诗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民间歌曲收集整理工作的光辉起点)(二)民歌的地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三)民歌与一般歌曲的区别创作方式:民歌为个体创作,一般歌曲为集体创作创作手段:民歌为口头创作,一般歌曲为书面创作流传方式:民歌为口头流传,一般歌曲为乐谱流传呈示方式:民歌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一般歌曲时代派别和创作个性本质区别:创作者和演唱者不同(四)民歌划分按体裁划分为:号子、山歌、小调按题材划分为:生活歌、爱情歌、时政歌按功能划分为:婚嫁歌、丧葬歌、酒歌1、号子1.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劳与指挥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2.双重公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号子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唱众和。

3.种类:搬运号子(哈腰挂)工程号子(打硪歌)农事号子(催咚催)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4.号子的艺术特征:1、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强3、音乐材料具有重复性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5、曲式结构简朴2、山歌1.含义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3.一般山歌分类及地区3.1信天游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山西中部,代表作啊《兰花花》《脚夫调》特征:曲式结构方面: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反复结构,上句曲调---比较开放,音区较高,跨度较大,富于激情,下句曲调---跨度不大,收拢型,旋律下行,具有叙事性、感叹性;唱词特点: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比兴,下句具体叙事、抒情;旋法:双四度音调结构;音阶调式,五声音阶,徵、商调式;演唱方式:多用真声演唱,偶尔结合假声;润腔方面:使用涩滞和不圆润的音色,有股愁感和苍凉感;甩音一种在音调下行的过程中插以短时值的反向上行的装饰手法。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起源和发展背景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发展和演变几经变化。

最早的中国音乐发源于氏族宗教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逐渐形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视作道德修养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古代社会的娱乐方式之一。

二、音乐分类与器乐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多个门类。

其中,宫廷音乐是帝王和贵族阶层特有的音乐形式,以雅致为主要特点;民间音乐则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类型,强调朴实和大众性;而戏曲音乐则是戏剧表演的伴奏音乐,既有旋律悠扬的唱腔,又有鼓舞人心的乐器演奏。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还以器乐演奏为主要形式之一。

中国的传统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以古筝为例,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悠远动听的音质,常用于独奏、合奏以及伴奏等多种场合。

三、音乐符号与编曲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的编曲风格注重意境、情感和节奏变化,以传达特定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音乐符号是传统音乐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用于表示音高、音长和音节等信息。

其中,五线谱是比较常见的音乐符号系统,用于记录音乐的旋律和乐曲的整体结构。

四、音乐与文化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它既体现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都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土、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独特诠释,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总结: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背景、音乐分类、器乐演奏、音乐符号和编曲风格以及其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戏曲的艺术定: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舞蹈音乐表演等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

2、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印度梵剧古希腊悲喜剧
3、新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4、老四大声腔:戈阳余姚海盐昆山
5、戏曲的结构体式分类:板腔体(板式变化)曲牌体(曲牌连缀)综合体
6、2001.5.18联合国教科文组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位列榜首
7、2006.5.20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传统琵琶曲按结构有大曲小曲之分,按内容有文曲武曲之分文曲代表作《夕阳萧鼓、塞上曲》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清拿天鹅》
9、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霸王别姬。

程砚秋英台抗战。

荀慧生红娘。

尚小云昭君出塞。

四大老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伴奏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
10、越剧四个时期:1落地唱书 2女子越剧3新越剧4建国后全面发展。

流派:1袁派(袁雪芬)2范派(范瑞娟)3张桂凤的唱腔特色
11、评剧五个阶段:1对口莲花落2拆出3唐山落子4奉天落子5评剧成兆才,艺名东来顺代表作《沾花魁、杜十娘、花为媒》伴奏乐器:以板为主,打击乐器与京胡大体相同。

12、黄梅戏分:小戏和正本戏正本戏代表曲目《天仙配、女驸马》
13、乐器按八音分类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4、按乐器发音特性分:1体鸣乐器(打击)2膜鸣乐器(打击)3气鸣乐器(吹管)
15、吹管:管《江河水》唢呐《百鸟朝凤》北笛《喜相逢》
16、拉弦:二胡的前身是唐代奚琴《华彦钧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刘天华《光明行、月夜、悲歌》京胡又名胡琴《小开门、柳青娘、夜深沉》
17、拨弦:琴又名七弦琴代表作《高山流水、秋鸿》筝:古筝《渔舟唱晚》作者娄树华
18、梅花三弄最早见于朱权《神奇秘谱》
19、福建南音起到乐队指挥作用是南音琵琶
20、元杂剧的出现,是中国戏曲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窦娥冤》关汉卿,《西厢记》王实普《墙头马上》白朴
21、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生旦净丑中国戏曲形成在宋朝
22、第一支简单的专业乐队出现,称正宫调,简称正调。

23、1923年,第一个越剧女班出现,女班创用胡琴,定调为6-3的四工调,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改革,当时称为改良文戏
24、1912年,唐山王永富,王凤亭父子等建永盛茶园,为评剧的第一个剧场。

25、《凤凰展翅》作者胡天泉和董鸿德(金奖)
名词解释
冯子存:河北原县人,北方梆笛主要代表人物,梆笛演奏艺术粗犷朴实,具有深厚的民间音乐素养和感人的生命力。

在演奏技巧上运用顿音垛音等技法,使旋律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代表作《五梆子》《喜相逢》。

皮黄腔:是西皮腔与二黄腔结合而成。

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在戈阳腔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清初,西皮为汉调的主要腔调,二黄为徽调的主要腔调,在长期的流传演变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声腔系统---皮黄腔
苦音:秦腔苦音,又名“哭音”、“软音”色彩较灰暗、凄凉、悲怨。

秦腔曲词与陕北当地的其他剧种如碗碗腔等有着都因同地域而必然有的同“地缘”特征。

其最重要的相通处是音调里都有花音与苦音。

曲牌体:曲牌体音乐“由一至多个具有特点的独立曲调构成”,这些独立曲调被称为“曲牌”,曲牌体戏曲就是由一二支曲牌循环往复,或取若干只曲牌组成套来表现戏剧情节,塑造人物的。

水磨调:明嘉靖年间,魏良辅集南戏、北曲、当地民歌小调的优长,花费数十年创作出与原来的昆山腔几乎全然不同的一种新腔。

这种腔旋律细腻委婉,吐字运气讲究,风格典雅,人称“水磨调”,是第二代昆腔
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昆腔是我国四大腔体里唯一使用单一声腔的唱腔系统。

民间器乐五大类:打击乐合奏:指纯由打击乐器组合的合奏音乐,在民间节日或风俗性活动中常见。

吹管乐合奏:由吹管乐为主兼有小量打击乐器的合奏音乐,普遍流行于民间婚丧喜庆活动中。

丝弦乐合奏:由几件拉弦乐器和弹弦乐器合奏的音乐,又称弦索乐。

丝竹乐合奏:由丝竹乐器和竹管乐器合奏的音乐,主要盛行与于南方,具有乐队规模小,音乐情趣轻快,活泼等特点。

丝竹锣鼓乐合奏:由丝竹乐和锣鼓乐的结合,又称吹打乐。

它是民间节日风俗性活动以及婚丧喜庆中常见的器乐合奏形式。

传统南北笛曲差异:1北方笛称之为梆笛,以伴奏梆子戏得名,形体较短小,音色刚健明亮,演奏上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急促雀跃的舌打音,强健有力的垛音,富有色彩的花音等。

代表人物冯子存《五梆子、喜相逢、放风筝》2南方笛称之为曲笛,以伴奏昆曲得名,音色较为圆润柔和,形体较长,演奏上重气息控制,讲究运气连绵不断和声音悠扬曲折。

常用打音倚音震音和连续技法圆润,力度细致,表现气质柔婉深情。

代表人物陆春龄《鹧鸪飞、小放牛》赵松庭《三五七、早晨、姑苏行》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原湖北黄梅县一带采茶歌,清乾隆五十年间,水旱之灾,灾民将其带到安徽江西一带,结合当地花灯、高跷形成二小戏、三小戏。

之后又吸收了清扬腔和徽剧的音乐表演艺术。

道光二十九年,艺人来到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改用当地方言演唱并吸收民间音乐形成独特风格,故又称怀腔。

皮黄腔及京剧:1是西皮腔与二黄腔的合称。

一般认为皮黄腔是陕西秦腔传至湖北,先演变为襄阳腔,后演变为西皮腔。

二黄腔的来源众说纷纭,总之是长江中游一代南方音乐土壤中诞生的。

2代表剧种:京剧。

在乾隆五十五年已有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演出,使用的二黄腔吸收了昆曲、戈阳腔和梆子腔,道光八年,湖北楚班进京,带去了由秦腔演变而成的西皮腔,徽、楚经常同台演出,渐用北京语言演唱,广收其他声腔,剧种之精华,形成京剧。

行当分为:生旦净丑。

戏曲发展脉络: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样
式,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1、送以前是戏曲艺术孕育期,从早期的俳优,到汉魏时期百戏中故事成分的增加,到了唐代,一些歌舞中大量加入戏剧成分,演变成歌舞戏。

其中代面与拨头两种歌舞戏传入日本,并部分地存活在当今日本雅乐中。

2、宋元时期是形成期,宋大曲中的戏剧成分又有了相当量的增加,以至从量变走向质变,大曲蜕变为杂剧。

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3、明清是繁荣期,产生了老四大声腔,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戈阳腔、江苏的昆山腔。

这四大声腔中海盐腔与昆山腔以其高雅婉丽颇得士大夫阶层青睐,余姚与戈阳则以其通俗与乡土气而深得广大百姓喜爱。

之后昆山腔经过改革逐渐崛起,戈阳也占领了广阔民间,余姚、海盐销声匿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