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简介3篇

合集下载

一代伟人陈嘉庚

一代伟人陈嘉庚

一代伟人陈嘉庚——论陈嘉庚生平以及个人感想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商英1093 褚楚2号陈嘉庚生平陈嘉庚(1874.10.21-1961.8.12),又名陈甲庚,字科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人(父亲陈杞柏,新加坡侨商)。

1883年9岁时就读南轩私塾。

1910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

新加坡橡胶大王,华侨企业家、资本家、教育家,中国当代著名爱国华侨领袖。

1890年,在南洋经商的父亲陈杞柏为陈嘉庚提供了一个展示人生机遇的平台——经商。

陈嘉庚在经营实业中不断积累了商场的经验,认为商场如战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因此,他在纷繁接触社会各界人士的商业活动中,不断吸纳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充实和壮大自己的企业王国,并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不断调整和实施对市场运作的控制。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嘉庚在其父企业破产时,以极大的诚信与毅力,重整旗鼓,还清父债,开辟市场,奠定和树立了陈嘉庚的企业信誉和做人威望。

“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已故著名爱国人士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

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

陈嘉庚捐资办学花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

“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至1934年,陈嘉庚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就花去800万元,约占获利总额的42%。

就这样一个身价千万的大人物,他对于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苛刻。

书中说,他的晚餐常常是一碗番薯粥,一块酱豆腐而已。

他平时身上的现款不超过5元,从不在外头乱花一分钱。

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作为小学生,既不挣工资,还要靠家长养活。

但我们每天除了要吃好的,喝好的,还要零花钱。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

9岁入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顺利。

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入大规模工业生产。

同时兼营菠萝罐头厂。

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中国厦门等地。

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

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

民国三年(1914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

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

民国八年(1919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

民国十年(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

到民国二十五(1936年)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

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十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

民国十三年(1924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二十四年(1925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

陈嘉庚一人物简介

陈嘉庚一人物简介

陈嘉庚一、人物简介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镇。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爱国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

1890年秋,陈嘉庚随其父去新加坡经商,1892年任顺昌米号经理。

1904年起自立门户。

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

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1913年,创办集美两等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集美学校。

1921年4月6日创办厦门大学。

在新加坡创办道南、华侨等五所华文中小学和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

晚年还创办了厦门华侨博物馆,也重视女子教育,率先创办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多所。

毕生用于办学费用达1亿美元以上。

几十年来,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

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

1924年起在新加坡高举反日斗争旗帜。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

1940年3月回国并冲破国民党政府种种障碍,到达延安,对抗日根据地干部热情称颂,从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

1949年9月,陈嘉庚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常委与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

1950年回国,定居在厦门集美,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奔忙。

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和台湾回归。

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主要著作有《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言论集》、《新中国感观集》、《住屋与卫生》等。

二、人物侧记1、“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

爱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爱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爱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爱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

”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

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

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

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

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

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

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

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

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

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

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

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墓葬厦门集美。

爱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与唐代诗人王之涣慷慨悲凉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相映照,玉门关外,何止是杨柳撩起的春意呢?我上小学时就读过这首诗,小小心田,对英雄无限景仰。

后来我去新疆,在照忠祠见到左宗棠题写的集唐句门联:日暮乡关何处是,古来征战几人还。

陈嘉庚的简介和事迹

陈嘉庚的简介和事迹

陈嘉庚的简介和事迹摘要: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和教育家,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和爱国心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陈嘉庚的个人经历、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贡献。

关键词:陈嘉庚;爱国志士;教育家;近代史;贡献一、个人经历陈嘉庚生于明朝末年,生于福建莆田一个富裕商家的家庭。

他因为先天聪颖,并拥有了非常严谨的教育和家教,使得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显示出了不凡的天赋和潜力。

他的家庭环境也塑造了他的爱国思想,家族的先辈曾经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

陈嘉庚先后就读于福州的莱阳书院和潮州书院,学有余力之时陈嘉庚又前往日本学习。

在日本,他学习了西方的先进科学和人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于中国的落后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回国之后,他开始把他在日本学到的知识向中国同胞传授,动员他们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的现代化。

在民初时期,他积极发声,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在受到各种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他仍然挺身而出,成为了中国的社会知名人士。

二、思想陈嘉庚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他提倡教育,并且认为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他着力于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在他的支持下,南开大学成为了中国的顶尖高等教育机构。

他也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陈嘉庚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他的爱国主义。

他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他不仅自己致力于教育,而且一直鼓励和支持年轻人致力于国家建设。

他通过捐助和组织学术机构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让中国现代化的脚步更加稳健。

三、贡献陈嘉庚为中国的现代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念和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发掘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实践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案例。

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陈嘉庚的贡献无疑是深远而广泛的。

结论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理念和爱国思想曾经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民族的历史。

他的经历和贡献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事迹和教育思想永留人心,成为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灯塔总之,陈嘉庚在教育事业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吧!首办集美学校陈嘉庚17岁时,由于南轩私塾的塾师陈寅去世,私塾也因此停办了,于是陈嘉庚失学了,父亲便让他去新加坡做生意,想着自己即将要离开母亲了,陈嘉庚十分痛苦,但为了以后的路,他首次登上了出洋的旅程。

来到了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了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也很顺利。

陈嘉庚虽然在国外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但是他从小长于故土,对远在故里的母亲和乡亲十分想念。

1893年秋天,陈嘉庚按照母亲的意属返回家乡结婚。

结婚以后,他看到家乡儿童失学的情况,那些儿童因失学而结队成群,游戏,成天在街上淘气惹事。

他想,那种情况,近则败坏风俗,远则贻误民族前途,怎么办?于是陈嘉庚决定用自己不多的积蓄创办一所学校。

他很快便把这种想法变为行动。

1895年陈嘉庚出资两千元建起了“锡斋学塾”,这是他捐资办学的开始。

1912年9月,满怀报国之志的陈嘉庚重返祖国。

他这次回国的目的是想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办新式学校,不仅要教国语、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要分班上课,要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就要使学校有一个统一的规模,必须全体团结一致,停办各房私塾。

而当时集美陈姓各房矛盾很深,陈嘉庚以独自承担新办小学的全部经费为前提,耐心地劝说各房房长,最后把他们全都说服,大家终于都来支持他的办学计划。

校舍该建在哪里呢,集美村内住宅疆密,找不到合适地点。

村外公私坟墓密布,加上当时人们迷信风水?不肯迁移坟墓,说那样动土会惊动祖先,使儿孙不得安宁。

也无法找到地方。

幸好陈嘉庚住宅附近的村外有一口大鱼池,面积数十亩,是早年从海滩围堤而成的。

于是他出资二千元向主人买下鱼池,作为集美小学的校产。

1913年夏天,可容七个班的教室和附属房屋的全部校舍竣工,集美小学迁入新址。

陈嘉庚

陈嘉庚

-------------------------------
1874年的10月21日,在我国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诞生了一个杰出的人物,他就是被誉为“华侨领袖”的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

他早年随父在新加坡经商,为了振兴中华,他慷慨解囊,倾资办学。

1913年起,他先后在家乡投资创办了幼儿园中学师范航海学校和厦门大学培养出了卢嘉锡陈景润等一流科学家他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金钱按当时黄金价格计算,折合人民币1.5亿元。

抗日战争时期,他筹集款项,动员华侨回国,多方面支持祖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40年,年近70岁的陈先生带病率领“南侨总会”回国慰劳抗战将士。

晚年,他还关心着祖国统一的大业,在遗嘱种念念不忘“台湾必须归中国”。

1940年,毛泽东同志曾给予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称赞!
我们向陈嘉庚学习,就是学习他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品质,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从小立志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思考题:
1 给词语种带点词和词中的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画√
⑴华侨旗帜
..A 旗子()B 榜样,模范().
⑵.杰出
..A才能出众的人()B超过一般的()
⑶遗.嘱A丢失()B漏掉()C余,留()
2多音字组词
给率
3把第二自然段种缺少标点符号补全
4陈嘉庚先生生于()年()月()日,是(),他被人们誉为(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6从文中找出概括陈嘉庚先生崇高品质的语句,在下面画--------。

陈嘉庚

陈嘉庚

1153班 刘莉 汪颖 吕琦伟 陈丽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嘉庚先生与毛泽东在一起
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委合影,右二为陈嘉庚先生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 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 1950年5月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 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 他已年逾古稀,仍不辞劳苦到祖国 各地视察,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 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 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 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 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 葬于"鳌园"中。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 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 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 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陈嘉庚热情投身于 民主革命,还参加了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秘密 会议,与孙中山共商制订了党旗方案。 这次聚会,激发他踏上了革命征途,给陈嘉庚 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1910年春,陈嘉庚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迪下, 痛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向往进步,与胞弟陈 敬贤双双剪掉发辫,同一批有志之士脱离清廷 关系,在中国同盟会盟书上发誓签名:“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有权,矢信 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人处罚。”加 入中国同盟会,成为陈嘉庚政治生涯的重要里 程碑。从此,他遵照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唤醒 侨胞,支持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一系列活动。
陈嘉庚在厦门大学与学生一起
1937年"七· 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 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 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 救亡。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 讨。1940年3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 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 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 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反对 蒋介石独裁,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2月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新加坡 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3月新加坡沦 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 心。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 回新加坡,各界集会庆祝,众望所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简介(一):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

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

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

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

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

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

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

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用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简介(二):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均由陈嘉庚创办,生前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前身为集美学村各校)两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陈嘉庚简介(三):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