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 我的母亲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我的母亲课件新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xiàliè)加点词语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穈先生(mí)
广漠(mò)
捞着(lāo)
嬉戏(xī)
B.掷铜钱(zhì)
厌恶(wù)
摹画(mó)
管束(sù)
C.眼翳病(yì)
抽屉(tī)
容忍(rónɡ)
泡茶(pào)
D.文绉绉(zhōu)
绰号(zhuō)
“小武,你干什么?” “我要搬出去。”
我别过脸去,听见雷鸣般的怒吼:“想走就走,都读大学了,又不是小孩子。绝对别给我回来, 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我心里也难过,可是我 坚信,不这样做,我就无法自立。
啊!新生活!起初几天,我的确是早上六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精神抖擞地度过一天。但很 快,我又陷入自甘堕落的日子里。别说是学校,连打工的地方都爱去不去的,每天游手好闲。一 回神,发现房租已拖欠了半年。我不好意思面对房东,偷偷摸摸爬窗出入。
第五页,共29页。
作者 (zuòzhě) 作品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 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领袖之一。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著有 《中国哲学史大纲(dàgāng)》《白话文学史》《尝试集》 《胡适文存》(四集)《胡适文集》。
第六页,共29页。
理解(lǐjiě)文题
1918年11月,胡适的母亲历尽寡居 的艰辛,离开了人世。这篇文章就是胡适 为纪念母亲而作。文题点明了写作 (xiězuò)对象。
第七页,共29页。
创作(chuàngzuò)背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 者。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1916年写成 《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 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 中国传统社会一个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ě������������(内蒙古) ������ò(薄荷) 3.辨字形 泼(������ō)活泼 穈(������é������)穈先生 拨(������ō)拨款 糜(������í)糜烂 唯(������é������)唯一 跌(������������ē)跌股 维(������é������)维护 迭(������������é)忙不迭 推(������������ī)推倒 秩(������ℎì)秩序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2.识多音 ������������à������������(气量) 量 ������������á������������(量具) ������ē������������(蒙骗) 蒙 ������é������������(启蒙)
绰
������ℎ������ò(绰号) ������ℎā������(绰起棍子) ������ó(轻薄) 薄 ������á������(薄纸)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本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 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 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在46岁死去。胡适自幼失 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 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孩子 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孩子学会怎样去做人。这一 切在胡适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最初、最深的回忆。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胡适)【省一等奖】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感情“严”背后的“爱”。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学情分析: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
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三、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第2课《我的母亲》

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 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文。用 “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组织句式评 价母亲的形象。 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研读课文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 影响?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问题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 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为什么?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 末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还 用了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的相处情景? 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及对我潜移默化 的教育和影响。言传+身教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 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又有 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 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研读赏析
⒉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 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 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研读赏析
⒊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 谢我的慈母。 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 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 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 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回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层:母亲对我的管教。 第二层:母亲作为当家后母处理家庭 的难事和矛盾。 第三层: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 格上的侮辱。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得影响。
事情.
仿句练习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 力时,雅淡的馨香和纯美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 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母亲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2《我的母亲》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示例:母亲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因为文中写道“我母 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 留心,事事格外容忍。”的品性。
文本探究
(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 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 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 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 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4.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 在行文时极注意分寸,而这正是受了他母亲潜移默 化的影响。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 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 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不能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一点儿”限 制准确。
体验反思,读懂母亲。
1.请你就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 的理解与看法。
2.请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 影响说说自己的母亲。
教师小结:同学们,是母亲撑起我们成长的蓝 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坚实走过人生的风风 雨雨。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 出了游子的念母之情。正因如此,人民公仆孔 繁森虽远在西藏阿里,却每月定时回山东老家 为80多岁的老母洗澡;正因为如此,为母亲洗 澡成了当今学子必修的课程。面对母亲日益憔 悴的身影,面对母亲日益疲惫的心灵,让我们 感念母恩,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恩德吧!
板书
形象:慈母、严父
我的母亲 性格:宽容、善良;容忍、 温和;刚气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江西省吉安县文山学校肖红梅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国学大师胡适写的《我的母亲》。
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胡适的《我的母亲》选编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2.教材特点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母亲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3.学情分析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文章的浅层理解上应无大碍。
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同时由于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带来了难度,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调动学生情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意,了解文中的具体事件。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感受母亲的形象。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亲情,关爱父母,关爱他人。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在讨论与启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说学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早就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
1.圈点批注法。
这是学生习得语感,提升灵魂的有效途径,我引导学生在圈点批注法中感悟母亲的光辉。
2.探究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三、说教学程序(一)深情导入,走近母亲。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3.文章主要写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 的品性?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选材角度 典型事例 唤“我”起床,催“我”上学 对“我” 母亲品性
不在外人面前打骂“我” “我”说轻薄话,受到责罚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除夕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 主,不迁怒别人 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 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 受“辱”后非常生气,直到讨回 公道
童们“野 ”了。 .
“装”本义是假装,这里贬义褒用,虽然不是“先生”,但刻意追求像 “先生”,表达自己在母亲、长辈鼓励下刻意追求的正确目标。“野” 在文中是游戏、贪玩之意,跟举止安稳、专心读书相对,表现了作 者童年时代深受长辈影响的特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 了 20 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混”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作者 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念;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还能独自“混” 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3)如果 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 .. .. 接物的和气,如果 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bó )
xī 摹
) )画
(3)悄 悄 悄( .
qiāo )
薄 纸( báo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悄 然( qiǎo ) .
一
二
三
四
五
二、重要词语 1. 文绉绉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轻薄: 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多指对女 性)。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3. 侮辱 4.广漠: 广大空旷。 5. 宽恕 :宽容饶恕。
2
我的母亲
一
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胡适的《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胡适的《我的母亲》教案设计者: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孙海萍刘曰贞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初二语文 3,课时: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学会基本的概括能力,能够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的事件,加上他们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就能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重点)2.从母亲的言行入手,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重点)突破重点难点的设想: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阅读有关胡适作品;老师适当引导并设计相关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从情感上拉近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准备:学生:(1)、按照导学案预习课文,并阅读相关作品;准备歌颂母亲的资料(诗、词、画、歌曲等)(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教师: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设计教学流程;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自传体的语体特点,并了解胡适与胡适母亲冯顺弟的相关资料;准备课件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初中阶段看,是个最难管的时间段,学生自由而且叛逆,往往跟家人难以顺畅的沟通,父母跟子女之间有隔阂,对父母的爱难以深入的体会,感恩意识差教学流程:导学设计:1.读课文一至二遍,了解大意,勾画生字词并识记,了解作者。
将你认为是重点的字词写在下面空格内将你了解的作者情况整理在下面2.再读课文,概括有关母亲的事件并体味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有关母亲的事件,你概括出来的有哪些?相信自己,你一定行3.思索生活中你与母亲交往的细节并整理,最好付诸文字活动设计导语设计:背景音乐百度mp3搜索配乐:《秋日私语》/data2/music/5970609/5970609.mp3?xco de=df3ae02cfd6091089e17a9d95288ce1e&mid=0.03819652365668用感人的画面和深情的音乐把学生思想引入特定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