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母亲》内容概括

《我的母亲》内容概括
《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文章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第一个片段最感人,作者成年后与母亲之间人伦关系的距离几乎为零。
在作者发高烧的时候,母亲竟然背着他到三十里远的医生家去,挣扎在生死之间,这和老舍《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形象是一样的。
第二个片段中母亲的形象是坚强刚毅的。
尽管那时“家像一只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但“我”能感受到母亲坚毅的目光。
第三个片段中最让人感慨的是母亲对往事的回首,这和老舍笔下小市民习气的可鄙可悲是不同的,让人看到多灾多难而又不屈的人民是怎样走过艰难的历程。
第四个片段是写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我”这个襁褓中的婴儿竟然“不知道夜里睡得怎样香甜”。
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篇文章的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可以让学生品味文章开头:“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一个多么慈爱的母亲!细细咀嚼这段文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跃然纸上。
“我刚由师范毕业,正想出去做事,有人问母亲:孟宗那么年轻,为什么不再念几年书?可以料想得到母亲含泪答道……”一问一答间,问者似乎不知道答案,其实是不愿知道答案。
而作为儿子的“我”,自然十分清楚当时家中的困境,“我”毅然要帮助辛劳的母亲,自然也想到了母亲的辛劳和痛苦。
“我”爱母亲,母亲也爱“我”,这是多么深厚的母子情啊!难怪有人认为邹韬奋笔下的母亲形象有相当大的普遍性。
《我的母亲》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母亲
• E.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 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 话。
•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 人格上的侮辱。
•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 侮辱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母亲
•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 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 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 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 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 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 特点。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咱的妈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母亲
• 胡适(1891-1962),字适之,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 革命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 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一九二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一九二八年 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母亲
赞美母亲的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 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 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 之心。——惠特曼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母亲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 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体会老舍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2、了解作品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3、理解作者鲜明的艺术特色。
二、导入语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诗经.邶风.凯风》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_——莫泊桑“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美国作家)三、作者简介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满族人。
父亲是一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靠着洗衣裳做伙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四、梳理结构1、全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主要交代母亲的家庭出身与早嫁多子的情形。
第二部分(8-14)以母亲为中心描述了一系列家庭变故和生活琐事,勾勒出母亲勤劳、乐观、善良、忍让、坚毅等可贵品质,展现了她子女为先、牺牲自我的博大母爱。
第三部分(15至最后)写在外漂泊的“我”对母亲的惦念与母亲去世在我心中激起的无限悲痛。
2、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及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形象地刻画了母亲传统而伟大的形象,展现了她的种种美德,字里行间蕴含老舍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3、我们通过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到作者笔下母亲的形象,我们看到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那么母亲对“我”的影响有哪些呢?请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对“我”的影响的文字。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母亲》赏析

《我的母亲》赏析
《我的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首先,文章通过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感人之处。
作者选取了四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母亲的品质和形象,让读者对母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文章的语言细腻、真挚、深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将母亲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母亲的身影,感受到母亲的爱和关怀。
同时,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此外,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关怀,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通过回忆母亲的点滴往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这种真挚的感情贯穿全文,让读者在感人的同时,也产生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我的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刻画和对作者感情的抒发,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这篇文章对于读者来说,不仅是一次感性的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赏析
《我的母亲》课文原文
我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料理好家务,便挎着篮子出门去采购食物。
母亲的手艺很好,能用普通的食材做出美味的佳肴。
她总是耐心地教导我如何做饭,虽然我常常弄得一塌糊涂,但她从不生气,只是鼓励我继续努力。
母亲对我要求很严格,尤其是在学习上。
她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如果发现有错误,就会让我重新做。
我很怕她,但也知道她是为了我好。
在她的督促下,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母亲也很关心我的为人处世。
她总是告诉我要待人诚恳,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她还经常带我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我学会关爱他人。
尽管家境贫寒,母亲却总是乐观面对。
她从不抱怨,总是鼓励我们要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回忆起来,母亲的身影总是那么清晰。
她虽然没有什么伟大的事迹,但她的母爱却是伟大的。
她为我付出了太多,我永远也报答不完。
每当我想起母亲,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敬仰之情。
赏析:
《我的母亲》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位勤劳、善良、严格的母亲形象。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敬仰之情。
同时,文章也传递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课件【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意,概括母亲形象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体悟父母与子女间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1.学习截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2.学习记叙中穿插必要议论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奉献”和“牺牲”是母爱的丰富内涵中最动情和闪光的部分,因此,从孟郊的《游子吟》到冰心的《母亲》,母爱成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题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的作品--《我的母亲》,感受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挚爱亲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一)初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学生阅读、回答:一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四件事:(1)元宵节母亲背“我”观灯(2)母亲爱看小说、讲故事娓娓动听(3)见“我”背书挨打,母亲心里十分矛盾(4)母亲在灯下熬夜为儿子做鞋(二)概括出四件事,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段):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
第三部分(7-8段):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细品课文,感受挚爱亲情(一)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然而这四个片段就让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每件事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特点?分组讨论四个片段、回答、明确:(1)元宵节母亲背“我”观灯--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和爱子之殷勤与细心。
(2)母亲爱看小说、讲故事娓娓动听--表现母亲有文学修养,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
(3)见“我”背书挨打,母亲心里十分矛盾--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和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的感情(4)母亲在灯下熬夜为儿子做鞋--表现母亲的勤劳、辛苦、能干、奉献精神,也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之情。
初二我的母亲作文10篇

初二我的母亲作文10篇初二我的母亲作文篇1我的妈妈个子中等,鼻梁挺挺的,一双眼睛大大的,一看就不像有“健忘症”的人,可是我妈却“健忘”“忘”到家了。
有一个周六,我起得很晚很晚,眼看补习班的课要迟到了,我们赶紧风风火火地跑下了楼,结果刚下楼,妈妈一拍脑门,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拿,于是我妈就“噔噔噔”地上了四楼,又风风火火冲下了楼。
可是,我妈刚下楼,又“呀”的一声,忙对我说:“自行车钥匙忘拿了!快快快,你上去拿!”听了这话,我差点没晕过去,可现在情况紧急,我也只好像头猎豹似的冲上楼去,拿上钥匙,又像个皮球冲了下来。
我本以为这下可以平安无事了,可以出发了。
结果我妈的话差点让我当场吐血,我妈说:“你的学员卡也忘了!”我只好以火箭般的速度冲上去又冲下来,可我还是迟到了……我妈的健忘还体现在她的随放随忘上。
又一次,我们去坐飞机回老家,可是到了机场,我妈才发现身份证忘带了!我们在行李箱和随带的大包小包里翻了个底朝天,可就是不见身份证的踪影。
眼看飞机要起飞了,急得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幸好我问了机场工作人员,说可以办一个临时身份证,于是我们急匆匆地赶过去办理了,还好人不多,算是顺利。
后来我们过安检时,爸爸不甘心,又翻了一遍,结果在妈妈随身的包里一个比较隐蔽的夹层里找到了,看着被找到的三张身份证,我们三人哈哈大笑起来。
唉,今天做午饭时,我妈又忘记按电饭锅上的“煮饭”键了,结果菜好了,饭还是生的……说起我妈的“健忘”事迹,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初二我的母亲作文篇2我的母亲,总是包干了家里所有的家务。
在我上学的期间,她不会让我干任何家务,让我好好学习,自己的将来谋出路。
她说我给你最好的环境让你学习,不让你分心,你的未来要靠你自己,将来我不会养你,我也不用你养,你只养好你自己。
但是在我假期期间,妈妈会让我做很多家务,她说你要学会独立,将来父母不在身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她会教我做饭,说有时他们忙没时间做饭,要少出去买着吃,对身体不好,你学着做饭,可以自己做给自己吃,就算味道不好,也比外面的健康。
我的母亲初二作文(精选15篇)

我的母亲(mǔ qīn)初二作文(精选15篇)我的母亲初二作文(zuò wén)(精选15篇)我的母亲(mǔ qīn)初二作文1下雨天,在学校门口苦苦等我的人谁?灶台前,无闻忙碌的人是谁?生病时,在床前天使般守护(shǒuhù)的人又是谁?是我的母亲。
是的,我爱母亲,母亲爱我。
母亲这个人性子要强,刀子嘴豆腐心,常常口是心非。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上体育课,老师总是让我们做仰卧起坐,每一天累的我腰都直不起来。
体育课后,肚子总有些空空的。
别的同学兜兜里都会装一些瓜子哇、糖哇,还有什么小零食,反正看着我总是眼馋。
再之后,我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脸,就开始和妈要钱。
有时候五毛一块的小钱给,我的日子也过得挺滋润,不再在同学面前没面子了。
那天上完体育课,见同桌手里拿这一包五块钱一包的土豆丝,我上去抓了一把尝了下,一下子就迷上了,好好吃喔。
到了第二天,我又向妈妈要钱,这五块钱也不算多,但是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已经(yǐ jing)是很多了。
我留意翼翼得说,结果如我所料,狠心的妈妈拒绝了。
我哭着跑出去,实在不是钱的事儿,而是妈妈在很多人的面前骂我使我很没面子。
我跑到一个墙角里,蜷缩这身子。
老天爷似乎也不赞同我,天突然变得灰蒙蒙的,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
我没处可躲,淋了一身。
万不得已,急忙跑回家去。
我撞开了大门,成了一个落汤鸡的我猛然和妈妈撞了个满怀。
妈妈右手持雨伞,左手拿风衣,脸上满是焦急憔悴的神色,右手手里还拿着五块钱。
我明白了过来,赫然扑过去,依偎在妈妈怀里。
不仅仅是这样,妈妈还很爱国。
记得一个深冬的夜晚,妈妈骑着电动车载我回家。
半路上,寒风呼呼得刮着,我冷的缩了一下脖子。
妈妈问我冷不冷,我艰难的说了生还行。
话音刚落,只听咣当一声响,瞅瞅地上,一枚闪闪的一角钱硬币正孤独的躺在地上,越来越远。
妈妈问我是什么,我随意的说了声是一角钱不必理它。
妈妈突然停了车,严肃得看着我,缓缓得说:“一角钱不是钱么,是的一角钱不值钱,能够让人随意践踏,但是你要记住,钱上面有着祖国的国徽,是不容践踏的,去捡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4写此人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和详略的?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6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或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六、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view/de0cdffdc8d376eeaeaa313c.html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㈡合作探究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作者:杨永红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㈠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㈢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四、教学方法
如何阅读、预习写人散文的方法?总的归纳起来就是写了什么(1、2、3)?为什么写(4)?怎样写的(5、6)?其实这是读任何文章我们都需要思考的,只是不同的文章我们思考的具体问题不同罢了。当然,最根本的前提便是我们要思考。
1字词等基础知识。
2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3人物的形象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教学案例根据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既切中教材的知识点,又把握住教材的人文因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基础训练,重视知识积累,符合本学段学生的需求。感悟体味语言,则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特质。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教案中得到较好的体现。问题的设置富于启发性,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想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比较阅读,是本教学案例的一大特点,它不仅有利于温故而知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借鉴。另外在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方面,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也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教学课题
《我的母亲》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