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语气》教案

《语气》教案

语气1)教学目的1、明确播音语气的概念,以及语气运用的基本要求和特点2、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表现力,克服固定腔调和单调平直的语言样式,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准确、更丰富、更细腻,更富有变化和感染力,达到具体的思想感情和恰切的声音形式的统一。

2)教学要求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要传授理论,另一方面要运用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表达技能。

2、结合学生实际,既进行全面训练,又注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具体训练时应注意循序渐进,方法得当。

3)教学重点明确播音语气的内涵和特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语气的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的个性特点。

语气的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之间的关系。

语势的训练。

4)教学难点1、具体的思想感情与声音形式的和谐统一。

2、声音形式中各要素的协调配合。

3、语流中语势的丰富变化。

5)学时分配理论讲授2节;训练12节6)教学内容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

了解语气的内涵、特点以及表达方法,有助于我们把握和驾驭有声语言这个精灵,提高我们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气在表现内心情感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克服固定腔调,增强语言的灵动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语气的概念一、语气和语调(一)语气的一般概念语气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使用。

不过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不同的使用者所说的“语气”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完全相同,那么,语气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词典的解释。

1、《现代汉语词典》:〔语气〕①说话的口气。

②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口气”的含义之一是“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

”如:严肃的口气;幽默的口气。

2、《辞海》:〔语气〕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的态度,如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

现代汉语用语气助词“的、了、吗、呢”等和语调表示各种语气。

以上解释明确了语气与感情态度有关。

但它没有具体说明不同感情色彩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的,尽管《辞海》里还谈到了语调可以表示各种语气。

语气

语气

批评的色彩
玩电逞霸道的行径发 生后,李玉成一再编造谎言, 生后,李玉成一再编造谎言, 串通雄州镇某电工作伪证, 串通雄州镇某电工作伪证, 欺骗组织。 欺骗组织。
二、语势 语势: 语势:指一个句子在 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 的态势,或者说, 的态势,或者说,是有声 语言的发展趋向。 语言的发展趋向。 语势的外部特征: 语势的外部特征:曲 折性和波浪式。 折性和波浪式。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一、语气的感情色彩 1、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是 语气的感情色彩, 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憎。 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憎。 是非是指态度方面的具体 性质。比如:是赞扬、支持、 性质。比如:是赞扬、支持、 亲切、活泼,还是批评、反对、 亲切、活泼,还是批评、反对、 严肃、郑重等等。 严肃、郑重等等。 爱憎是指感情方面的具体 性质。比如是喜悦、热爱、 性质。比如是喜悦、热爱、焦 还是悲伤、憎恨、 急,还是悲伤、憎恨、冷漠等 等。
语气的定义: 语气的定义: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 句的声音形式。 句的声音形式。 注意把握语气中的三个关键点: 注意把握语气中的三个关键点: 1、具体的思想感情是语气的灵魂,在语气 具体的思想感情是语气的灵魂, 中处支配地位。 中处支配地位。 2、具体的声音形式是语气的躯体,具体的 具体的声音以表现。 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才得以表现。 3、语气以句子为单位,它存在于一个个句 语气以句子为单位, 子中。 子中。
4、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 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 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下, 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下, 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 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 就在那年秋天, 如:“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 了。” 5、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 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 行至中途,气提声止。 势,行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 高点,所以称为半起。 高点,所以称为半起。 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关于语气词语气义及口气义的思考

关于语气词语气义及口气义的思考

关于语气词语气义及口气义的思考一、引言语气词的意义比较空灵,以往对语气词的研究大多采用“随文释义”的方法,即“在语气词的使用过程中结合语气词所在的句子来考察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意义。

”①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随机性太大,很容易把句子中某些词语或结构或句调所表示的语气意义误加在语气词上,因此是不可取的。

二、对语气词语气义及口气义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语气词语气意义的研究,首先是要区分句子的语气意义和语气词的语气意义,还要注意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包括语气意义和口气意义。

我们可以根据义素分析法对语气词的语气意义进行概括,还可以采用替换分析法,看用不同的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意义和口气意义有什么差别。

下面我们以啊(包括啊的音变以及叠用形式)、吧、么(吗)、呢、的、了六个基本语气词为例进行探讨。

1.啊①四凤(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雷雨》)②曾思懿(低声,紧张地)别出去,你要找死啊?(《北京人》)③曾思懿(讽刺地)拿你写给她的情书啊!(《北京人》)上述的例子分别表示感叹、疑问、陈述、祈使,仔细体味,我们可以发现语气是由其相应的句调来表现的,并不是由语气词“啊”带来的。

我们采用替换分析法,尝试去掉“啊”,这是一种零替换,上述句子仍然表示原来的语气不变,由此可以得出“啊”在这里不表示语气,它的作用是增添口气。

如例①②③去掉“啊”,口气相对急促,加上“啊”后口气相对缓和,这种“舒缓”的口气才是“啊”加上去的。

我们认为,一个语气词能出现在所有的句类的句末,它是不表语气的,仅表口气义。

2.啊的音变——呀、哪①愫方(哀痛地)姨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您的钱哪!(《北京人》)②刘麻子二位爷,别那么说呀!(《茶馆》)上述的例子我们也采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用语气词的零形式来替换句末语气词,即删除语气词,我们可以观察到“二位爷,别那么说”口气变得急促生硬;加上语气词,口气就相对缓和了很多,可见“舒缓”口气是“啊”的音变形式所赋予的。

《汉语教程》_第7课教案

《汉语教程》_第7课教案

课程作业:《你吃什么》教案课程名称:汉语语言要素技能教学授课教师:***学生姓名:***学号:***************年级:2013级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第7课你吃什么?一、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该教材(《汉语教程》上)的十五课,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讲练,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学完该本教材,学生应能熟练掌握语音部分,掌握2900左右的生词,能够日常交际。

(二)分析教材:《汉语教材》共分为三册,每册又分为上下两册,而该本《汉语教程》上是第一册的上册,共十五课,针对对象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教材建议每课应2学时完成,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偏低和班级人数多,应每课分4学时完成,让学生在初级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本课目标1、掌握“一”的变调,熟练运用基本交际语“你吃什么?我吃……”“你喝什么?我喝……”2、能够听辨生词正确发音;能够应用本科生词及句型点餐;流利朗读课文对话;能够书写本课重点生字。

3、对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一点了解。

4、学会将对话内容转变成段落表达。

二、教学对象1.学生学习汉语时间短,年龄在18-28岁之间。

学生汉语程度较低,自控力不强,应注意说话语速,变换教学方法,避免一成不变;2.学生大部分来自中亚,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均与汉族有一定差异,在理解课文时应关注这方面信息3.学生大部分有俄语背景,生词释义及语法讲解时应多注意进行俄汉对比分析,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语音1、“一”的变调2、特指疑问句语调(二)词汇1、动词:吃、喝、要2、名词:馒头、鸡蛋汤、饺子、包子、面条儿3、量词:碗、些(三)语法1、句型“你吃什么?我吃馒头。

”(四)汉字1、独体字:午、头2、合体字:要、些、喝、酒(五)课文1、中国人的主食有哪些;2、大学食堂不供应啤酒,课文中出现只为扩展生词量;四、教学方法1、听说法:语音部分2、图片展示法、举例法:生词部分3、句型法:语法部分五、教具准备1、幻灯片课件;2、游戏卡片;3、教室中的实物六、课时分配本课将用4个学时进行教学,1-2课时主要讲解生词、课文记忆;3-4课时运用生词和课文句型,讲解练习。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第七节朗读和语调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第七节朗读和语调

• 2.掌握朗读所需要的表达技巧。 在领会作品内容的同时,正确使用语言技巧,是搞好朗读的必要 手段。 (1)读音正确,应该用普通话。 应发标准音,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去读,不读错字。在朗读 以前,要按普通话的要求检查一下,每个字都能把它的声、韵、调念 准。首先不要把字音读错,不能有方音,如荫弊yìn bì不读yīn bì。 佛晓fú xiǎo不读fó xiǎo。刽子手guì zì shǒu不读kuài zì shǒu。 此外,还要防止漏读,误读,添读等,这都会把一个完整的句子读得 不连贯,都会影响朗读的效果。 • (2)运用重音和语调 在朗读中,恰当运用重音和语调,加强感情,使之生动,使听者 感到亲切,才会唤起听者的共鸣。 (3)注意停顿和速度。 朗读要吐字清楚,分得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不能太快,使人 听不清,也不宜太慢,力争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增强朗读 的效果。 (4)口语化,切忌矫揉造作。 朗读时,不能脱离生活语言的基础,拿腔捏调,使人听了不自然, 不亲切,这样非但不能引起共鸣,反面使人觉得刺耳。
• 朗读的基本要求: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所谓 正确,就是用普通话标准音朗读,不能用方言,不掉字,不添字,不 改字,不读错字音。流利,就是要读得连贯自然,不结结巴巴,不颠 三倒四,不重复。有感情是要在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根据感 情线索的发展变化,恰当地运用语速,重音,停顿和语调等因素,准 确地表现爱慕、憎恨、激动、感激、厌恶、欣喜、悲伤等不同的感情。 • 要达到上述要求,朗读好作品,应把握以下几点。 1.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深入体会作品的内容,是搞好朗读的前提。要朗读好一篇文章, 就等于是对别人的作品进行再创造,朗读的作品应该与原作品合拍。 因此,要先弄清作品的思想,对作品的字、词、句、篇仔细揣摩,激 发自己的真挚感情,使朗读出来的词句有血有肉有感情,从而引起听 者的共鸣。如果离开了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技巧就失去了灵魂。要 朗读的作品,如果是小说,其中有人物,就要揣摩人物的形象、个性; 如果是论文,就要抓住重要的论点论据。文章是什么形式,语言有什 么特点,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这些全弄清楚了,朗读起来才有把握。

现代汉语教案(口语部分)

现代汉语教案(口语部分)

现代汉语教案(口语部分)
一、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景中使用现代汉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

-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 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技巧。

二、教学内容
1. 日常生活用语
- 自我介绍
- 问候与道别
- 谢谢与道歉
- 询问与回答时间、地点、价格等相关信息
2. 社交场景用语
- 邀请与应答
- 讨论兴趣与爱好
- 描述人物与事物
- 提出建议与意见
3. 口语练与对话
- 情景对话练
- 角色扮演练
- 创意对话活动
三、教学方法
-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
- 小组合作与合作交流
-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
- 游戏与竞赛形式的口语练
四、评价与反馈
- 学生之间互评互助
- 老师定期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技巧的评估
- 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改进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为《现代汉语教案(口语部分)》的大致内容和安排。

通过此教案,学生将能够通过各种日常生活和社交场景的口语练,提高
他们的汉语口语能力和交际技巧。

不断的练和实践将帮助学生更自信地运用汉语进行口语交流。

>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范,具体教案内容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现代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教案》word版一、现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1. 现代汉语的定义:现代汉语是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社区广泛使用的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书面语。

2. 现代汉语的特点:(1) 语音方面:声调丰富,四声分明;音节结构简单,主要以元音和辅音组合而成。

(2) 词汇方面:具有丰富的词汇和固定的成语,以汉字为书写单位,词语组合灵活。

(3) 语法方面:具有明显的词序和虚词用法,短语和句子结构简洁明了。

二、现代汉语语音系统1. 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是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韵母是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声调是汉语的四声。

2. 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是现代汉语的音标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

3. 语音变化:现代汉语语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声母、韵母的合并和分化,声调的变调现象等。

三、现代汉语词汇构成1. 汉字:汉字是现代汉语的书写单位,具有音、形、义三要素。

2. 词根、前缀和后缀:词根是构成词语的基本部分,前缀和后缀是对词根进行变形的方式。

3. 词汇分类:现代汉语词汇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四、现代汉语语法结构1. 词序: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为SVO(主语-谓语-宾语),词序对于句子的意义具有决定性作用。

2. 虚词:现代汉语语法中,虚词起到了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

五、现代汉语成语与文化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具有四字一句、结构严谨、含义丰富等特点。

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可分为寓言成语、历史成语、文学成语等。

3.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与价值: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应用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活用与演变1. 词汇活用:现代汉语中,词汇可以根据句子的需要改变其语法功能,如名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等。

高考文言文语气词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语气词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语气词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言文中的语气词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语气词的用法;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语气词,并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文言文中的语气词的概念;
2. 分析不同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作者态度;
3. 教授常见的文言文语气词的使用方法;
4. 练运用语气词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文言文中的语气词的概念(10分钟)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并分析其作用和表达
方式,使学生理解语气词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分析不同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作者态度(1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文言文语气词,如「甚」、「将」、「云」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作者态度。

第三步:教授常见的文言文语气词的使用方法(20分钟)
- 分别介绍常见的肯定语气词、否定语气词、疑问语气词、感
叹语气词等,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这些语气词。

- 提供一些例句进行讲解和练。

第四步:练运用语气词的写作技巧(25分钟)
-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定一篇文言文短文,要求学生在文
中适当运用语气词来表达情感和作者态度。

-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评和讨论。

第五步:总结与复(10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复文言文语气词的用法。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
1. 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中的表现;
2. 布置练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文言文语气词写一篇短文。

以上为《高考文言文语气词教学案》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语气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
第八节语气和口气
1.什么是语气和口气
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

语气只有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口气是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如肯定、否定、严厉、委婉、强调、迟疑、蛮横、活泼、泼辣等。

在正规用语中不要把“语气”和“口气”这两个术语用混了。

2.语气的表达手段
表达语气的手段是语调,在书面语中用句末点号表示。

其次是语气词,此外是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倒装常用来表示感叹语气,述语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连用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

用语气词表示语气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个语气词往往可以用于不同的句类,如“啊”可以用于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第二,语气词往往有多种写法,应该以习惯上固定下来的写法为准。

如“啊”写成“呵、阿”,“呢”写成“呐”,“吧”写成“罢”,这些写法不宜推广。

第三,语气词可以叠用,如“行了啊!”“真的啊?”
3.疑问句的种类与各自的特点
疑问句可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大类。

“无疑而问”只有“反问”;“有疑而问”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三种。

下面具体谈谈各自的特点:
是非问的结构与陈述句相同。

一个陈述句改用疑问句的语调,就变成了是非问。

语气词可以用“吗”,不能用“呢”。

句中可以用“的确”、“真的”等副词,不能用“到底”、“究竟”之类。

例如,“你好吗?”“你喜欢看电影?”
特指问有疑问代词指明疑问点,疑问点可以不止一个,语气词一般用“呢”,不用“吗”。

例如,“你给谁买的?”“他明天什么时候坐哪趟车去北京?”
选择问是句中几个并列项目,或一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要求对方选定一种来回答。

如果用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例如,“这件事让我去办行不行?”
以上三种问句都是要求对方回答的。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句的内容,因此不要求回答。

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