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绿道概念_孰新孰旧_
新绿道规划原理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绿道规划原理1 绿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绿道的定义列特(Little)、佛里克(Flink)和施恩思(Searns)把绿道定义为一种线性开放空间,它是由自然廊道,比如滨水空间、溪谷、山脊线或者是火车道直接转换成的游憩用地、风景道路或者是其他线路。
法布士(Fabos)在此基础上强调了绿道的生态、游憩和文化历史保护的理念。
乔格曼(Jogman)在同意法布士对绿道多功能性的基础上强调了绿道是为人类服务的,是有链接城市和城郊景观的功能的。
杰克-艾亨(Jack Ahern)的定义明确地指出了绿道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理念。
他认为:绿道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土地网络,这个网络是多功能的,包括了生态、游憩、文化、美学以及其他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被集中的以可持续的方式在此土地网络上实现。
实际上,许多其他的学术定义,比如生态网络、开放空间系统、栖息地网络、野生动物廊道等等,都和绿道有着相似的功能,“绿道”这个名字有着统一他们的可能性。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这许多绿道的定义虽然不同,但构成这些定义的基础认识是一致的:资源共生的假设、连通性和多种功能的集中性[5]。
这些就是绿道的本质。
1.2 资源共生的假设此假设认为: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和游憩资源在空间上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非常明显地聚集在可识别的廊道上的。
菲利普-路易斯(Phillip Lewis)在1964年所作的一项研究被认为是验证绿道资源共生假设的最早的尝试。
此项研究名为威斯康辛州游憩、散步道规划(Wisconsin Recreation and Trails Plan)。
菲利普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景观学系教授,他派遣自己的学生对本州大约300余处资源进行了标示,最后将这些标示的地图在一个硕大的房间内一张张拼在一起(当时还没有电脑),构成了最终的分析图,根据图中显示发现:威斯康辛州近9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明确的廊道上。
1.3 连通性连通性在风景园林中被理解为一种空间特征,这种特征通过接驳、相邻或者是功能上的相连等方式来支持特定的过程与功能,使它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们正常运作。
法国园林讲解课件

Page ▪ 8
廊桥式城堡
The French Garden 法国文艺复兴园林实例:维兰德里庄园
维兰德里庄园建造在临近谢尔 河合流处的山坡上。花园布置在城 堡西、南两侧。从南到北,花园按 地势处理成三层台地,以石台阶联 系。在府邸的西侧,一条南北向水 渠贯穿全园、北端连接着水壕沟, 南端为上层台地中的水池,国中的 水景用水由此池供给。水池两边是 简洁的草坪花坛,显得简朴、宁静。 在台地的一角还设有迷园。
Page ▪ 18
——Background
The French Garden
绿道

绿道的定义
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 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 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 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 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 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 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 系。
类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 (2)游憩型 (3)自然生态型 (4)风景名胜型 (5)综合型
珠江三角洲地图
绿道的启示
绿道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对自然保护的启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四大系统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 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 发挥应有的作用 ,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 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 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 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 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
美国东海岸绿道
世界上最长的绿道, 全长3300公里 贯通美国15个州 休闲娱乐,户外运动, 文化遗产旅游等功能
新加坡绿道 促进社会和谐
新 加 坡 绿 道 理 念 图
公园绿地系统由区域公园、新镇公园、邻 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四级体系组成,其 中公园串联网络相当于“绿道”,在公园 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
绿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绿道的发展
国外绿道的经验 国内绿道案例
பைடு நூலகம்绿道的启示
绿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绿道的提出
一世纪前 欧洲 散步、狩猎、划船等娱 乐项目 20世纪50年代 Whyte提出绿道一词 60到70年代 绿道概念进一步发展 1987年,绿道概念才得到美国官方首肯
游憩型
世界各国绿道集锦

世界各国绿道集锦世界各国绿道集锦中国风景园林网讯绿道,从广义上讲,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
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近期,中国风景园林网将推出世界各国绿道集锦系列,以期为我国绿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英国:绿道是城市开放空间的核心20世纪初,绿道理念在欧洲开始盛行。
大都市、大型交通枢纽,将自然栖息地割裂为一个个孤岛,物种灭绝加速,空气污染加重,城市拥挤不堪,欧洲人口密集区的生活质量下降。
欧洲国家开始将城市与城郊自然区连接起来,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保护生态多样性。
“雾都”伦敦依托“城市-乡村”相结合的花园城市模式,大规模规划建设环城绿带及绿色通道网路。
现今,在伦敦的周边已经建设了将近300个绿色项链状的开放空间,面积相当于伦敦市区的7倍,伦敦由重污染城市脱胎换骨为花园城市。
英国伦敦“绿链”地图19世纪,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建设绿色斑块,即公园。
20世纪,重点思想是建设绿带,即公园道或者绿色通道;21世纪,人们渴望拥有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不是仅限于街道、广场、公园。
而具有很强的自然特征和很高的生态价值的绿色通道为开放空间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
最近几年,绿色通道被认为是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
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主要由以下用地组成:城市大型公园(森林公园、市级公园、郊区植物园等),各种普通公园(动物园、纪念性公园、游乐场等),街头游园与专用绿地,各种性质的广场,专用的步行街区,大型文化性建筑的附属室外休息场地,步行林阴路等。
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娱乐空间等。
法国巴黎城市绿地建设与环境改善

法国巴黎城市绿地建设与环境改善法国巴黎作为全球著名的大都市,一直秉持着追求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城市绿地建设与环境改善。
这一举措不仅使巴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也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巴黎大胆地将城市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增加公园、花坛和绿地,巴黎打破了原有的灰色建筑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无论是大小区域还是传统或现代化的绿地设计,巴黎都注重将绿色元素与城市建设相融合。
这种绿色城市规划的理念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景观,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憩与娱乐场所。
其次,巴黎大规模地进行湖泊与河流的修复与建设。
巴黎拥有塞纳河,这一美丽的河流为城市增添了许多自然的美感。
然而,长期以来,河流的污染以及周边环境的恶化给城市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巴黎进行了大胆的河流修复工程,并注重河畔环境的保护。
现如今,塞纳河成为了市民休憩的场所,市区河岸也成为了人们散步和娱乐的热门景点。
与此同时,巴黎还大力发展城市的垂直绿化和屋顶园林。
城市高楼大厦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工作和居住环境,但同时也减少了土地的自然绿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巴黎开始推行垂直绿化和屋顶园林项目。
通过在大楼的外墙种植花草树木,巴黎希望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并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而屋顶园林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还起到了一定的隔音和保温作用,使城市更加宜居。
除了以上的绿地建设举措,巴黎还注重相关的环境改善工作。
例如,巴黎鼓励市民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同时,巴黎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改善空气质量。
这些举措不仅为巴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城市绿地建设与环境改善提供了借鉴。
总的来说,法国巴黎以其城市绿地建设与环境改善措施,使城市焕然一新,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巴黎致力于大胆地增加城市的绿地规划、修复河流与湖泊、推行垂直绿化和屋顶园林项目,并注重其他相关环境改善工作。
绿道

此项原则指的是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这 一点体现出了绿道作为规划策略的优势。下面通过三点来 解释: 第一是多种功能共存的可行性。这一点的前提是多种功能 的共存不会使原有单一功能遭到破坏。最常见的是绿道中 动物栖息地和人类游憩功能的冲突,这就需要在绿道管理 上实施游人进入的时间控制,使人类的干扰降低。 第二是经济上的受益。由于绿道对土地利用的集中性,多 余的土地可以被用于其他用途,在管理上也由于空间的集 中而降低了开销。 最后是政治上的支持。由于绿道的多功能性,它便承担了 多方面的效益,参与和支持绿道建设的政治团体会多样化。 这方面经常拿绿道和绿带(Greenbelt)进行比较,后者 是单一功能的,为了限制城市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发展中 受到的压力应该较小。
哪些动物在使用现有通道,哪些没有使用
使用通道的每种动物的数量
图中的绿色虚线圈出了三个备选地址
第一处备选地址为上图左侧选 区内高速路通过的一座年久失 修的石桥,这座桥由于桥下空 间限制,只能使会游泳的动物 通过,而不会游泳的动物则需 要从桥面的高速路上通过,很 容易造成事故。研究小组据此 设计了一座新桥,桥下的空间 被增大,并提供了行人和动物 通行的通道。
最终,第三个选项被选 中,因为它很好的建立 了生态连接,又完成了 多功能的集中,为未来 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 个范例。
五、绿道规划的四种策略
①保护策略。当现有的风景资源值得保护时,应采用保护 策略。这个策略通过规划理论、监管政策、土地收购以达 到理想目标。一个此类绿道的经典案例是佛罗里达州级绿 道规划。 ②防御策略。当现有的风景资源是破碎的,但是有一个有 价值的核心区是值得保护时,通常采用防御策略。这个策 略旨在防止进一步的破碎。这里举一个简单的案例:威斯 康辛州、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③进攻策略。进攻策略是在已被干扰和破碎的风景资源中 利用自然发展过程创建新的基质。进攻策略依赖于规划理 论、生态修复理论和大量的资金。案例 ④机会主义策略。它是利用一些独一无二的机会,通常需 要具有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来看待事情,并想象出新的用途。 纽约高线公园
绿道

人性化原则
便利化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的山体、水系和道路,结合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区域绿 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贯通成网布局。加强绿道网与公共交通网的衔接 ,完善换乘系统,方便居民和游客进入;服务一没施采用“大集中、小分散 ”的方式设置,方便居民使用。
可行性原则
根据各地的实际,尽量结合现有的滨水路径、乡村小道和道路两侧等设施 进行布置,既要易于施工建设又要方便日常维护管理。绿道规划建设的新 增设施应利用优良性价比的、反映健康绿色生活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 备。
生态型绿道
郊野型绿道
都市型绿道
二、规划重点
二、规划重点
1、面临的现实困境:
1.1粗放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1.2居民生活品质下降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保护与利用未能有效结合,“死保”导致保护效果不佳 2.2政府对城市开发与管理的关注重点有偏差:
整体现状
在中国,珠三角 一些城市已经在小范 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供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
国外绿道建设经验 广东绿道建设经验
×× ×× ××
分类建设指引
×× ×× ××
公众参与 区、县建设意愿
绿道网建设指引
分区(市)建设指引
××
型
××
××
××
××
××
××
××
××
型
型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规划原则
生态化原则
以支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结合现有地形、 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 地区的原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保持和改善重要生态廊道及沿线 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体现生态化。
环境概念的提出

环境概念的提出环境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由法国人物建筑师勒庞(Leplay)和法国植物学家雷纳尔(Rénaud)首次引入。
环境概念的出现与当时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有关。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膨胀,给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废物排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环境概念最初的核心思想是指一个系统内的某个局部区域或整体,由于外部或内部引力,而影响和构成实体和物体的条件、事件、工具和过程的聚合体。
环境概念的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和解决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概念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环境的自然科学研究,主要关注于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如空气、水、土壤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生态学家亚当斯密斯(Adam Smith),他提出了“产业革命”的经济理论,强调了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
这种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
20世纪中期,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概念逐渐从自然科学的范畴中扩展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领域。
这一阶段的核心思想是环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作用。
环境问题被视为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环境概念的这一发展阶段得到了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环境活动家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环境概念的核心思想逐渐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环境问题被视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来解决。
环境概念的这一发展阶段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和号召,并成为全球热门议题。
总的来说,环境概念的提出是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结果。
它不仅仅关注于自然环境,还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首先列举了国际理论界对绿道概念进行的诠释,研究工作的重点包含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意义等不同方面,但共
同目标是给绿道规划寻找具有可参考性的建议。对法国的绿道概念“特拉梅韦尔特(trame verte)”的演变进行了综述,详细阐 述了法国绿道概念从出生、衰落、概念的回归,到今天概念中融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的退 化是贯穿在整个概念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并直接促生了法国对绿道概念进行立法。对这项立法的原创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认为,从前所未有地将绿道概念写入法律的角度,这项法律是一项创新,但是由于立法是在区域层面,而不是当地的执行层 面,从而对这项法律能否真正有效提出质疑。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绿道;立法;法国 文章编号:1000-6664(2011)03-0055-04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1-01-27; 修回日期:2011-02-22 Abstract: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a walkthrough of worldwide literatures on definitions of "greenway". Academic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different aspects of greenways,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social-economics, and multipurpose aspects, in search of answers for greenway planning. The authors then turn to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 concept in the French context, which developed through four stages: birth, decline, return of idea, and sustainability which is the most recent stage. Urba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biodiversity losses are the driving factors not only during the evolution, but also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law which was written around the concept of greenway. In the last part, the authors of the article impose an assessment on the origina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law. The authors believe the French law on "trame verte" has an originality, or avant garde in appearance, however without much difference than before, or déjàvu, because it is only compulsory at the regional level, not at the level of th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 law; France
真正的协调:如生态网络系统和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界人士基本上一致认 可植被线状的连续性,但对绿道的组成元素、规划方法和特定的绿道用途 不能达成一致。实施 “绿道” 的目标可能是出于环境的考虑,或出于社 会经济、大众休闲,甚至是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 1.1 “绿道”的生态意义 环境危机催生了对 “绿道” 生态效益的研究。考虑到欧洲的传统生 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已颇有基础,不难理解这一方面的工作早已率先在 欧洲大陆展开。因此,建设 “绿道”,又称为生态走廊或环境走廊,被 认为是一个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有力策略[1]。事实上,莱恩汉等人在报告中 说,人为活动是导致栖息地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栖息地破碎化是生物多样 性的最大威胁之一。大范围的栖息地包括:河道走廊,湿地,水体……它 们的有效性显著与否取决于地理位置、景观组成、景观形式,或人为的压
“绿道”的概念如今时常出现在法国规划师的字典里。事实上,这个 概念有很多含义,与一个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相关,它包含许多 积极的文化价值。根据不同标准,如特定区域 (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存 在用途(休闲、自然保护和康乐),可以有多种形式的 “绿道” 存在。目 前,法语中“绿道”的专用术语是“trame verte”,翻译为“特拉梅韦 尔特”。这个术语现在更多地用于规划概念,大部分情况下与私有化的土 地规划有关。 本文的目的有3个。首先,回顾国际理论界对 “绿道” 概念内容解释 的变化; 第二,研究法国景观规划和环境管理领域内究竟是什么在背后推 动对 “绿道” 概念的日渐关注;第三,对法国推出的有关 “绿道”的新 法规进行一个大概的评估。
[4] [5] [4]
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所发展的林荫道、步行 道和公园大道的规划理念,朱利斯·法布士(Julios Fabos)[6]推崇其为美 国绿道概念之父。奥姆斯特德一生诸多的成就中,包括建立著名的波士顿 城市公园体系,他倡导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机会与自然自由接触的机会, 个人的经济财富多少不应成为享有这一机会的障碍。 这一概念不久就被风景园林师简·克劳德·尼古拉斯·弗里斯提尔 (Jean-Claude Nicolas Forestier,1861—1930)[7]借以延续发展。他 肯定了从“公园系统”的概念的基础上来考虑城市开发的必要性,“公园 系统”广泛涵盖从 “大尺度保留地和景观保护区”到 “游憩地”的各种 空间组合,从“散步道”“郊区公园”“大都市公园体系”,到“小公 园”“花园城区” 等都可以划归到这个体系之内。换句话说,简·克劳 德·尼古拉斯·弗里斯提尔强调城市中有必要确保 “绿色”的连续性, 这个连续性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不同绿色空间组合而形成的绿色网络体系来 实现。他认为通行街道和景观街道是城市绿色连续性的依托体。这个绿色 体系应当保证步行无障碍。这个绿色体系应当突出重要的视点、水岸边界 以及有价值的景观据点。建立在已存在的自然空间基础之上的城市公园系 统有别于花园城市的概念,在后者的构想中,植被空间完全是人工建设的 结果。 19世纪后半期,城市卫生学运动在20世纪初萌芽的概念中得到进一 步呼应,这主要得益于政客(拿破仑三世)和开发商们(奥斯曼和阿尔方为 例)都在宣传健康城市发展的理念。在倡导城市健康、舒适和美化的大主 题下,公园、广场、林荫道、步行道等概念成为推动城市资源流通和人居 交通改善的动力[8]。自然的价值体现在为大众提供福利,而忘却其生活的 城市中的紊乱。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绿道概念的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划方面主要关注战后国家的重建。当务之急 是重建住宅和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集中住房项目的政策(柯布西耶的辐 射之都理念)在法国得到了推广,以此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在功能主义 的主导下,需求被简单地划分成几个类别:“工作、生活、迁移、自我娱 乐。”这些开发项目因此应运而生,并划分出一些所谓的城市绿色空间为 名义的绿色区域。如果完全抛弃简·克劳德·尼古拉斯·弗里斯提尔的绿 色体系概念,将是不堪回首的。为了有组织地进行城市开发,20世纪60 年代早期诞生了第一套规划文件。城市不再过分关注其本身物理上的发展 限度,而是侧重每个划定空间内的用地功能。 交通工具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汽车、高速列车……)进一步改变了 城市的空间结构 [9]。 城市在新用地上扩张是用牺牲耕地和自然空间换取 的。到那时,城市空间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城乡对立的示意模型。城市发展 破坏传统的城市边界,而与此同时,新建设的景观处处影射城市无度扩张 的痕迹。 对城市迅速无度扩张的普遍担忧催生了绿带的概念,这一概念在
1 有关 “绿道” 规划可操作建议的国际科学文献
世界各地区的研究人员基本上都将“绿道”的概念和景观规划的套路 加以互动变通:如美国
[1-2]
力等方面。 东欧和西欧国家之间在规划设想上存在着显著对立。在东欧国家, 开发行为奉行将景观元素的功能分区和自然分区进行整合的原则,通过这 个原则的实施来制约极端的集约土地利用。因此在这个生态稳定化的概念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55
法国的绿道概念,孰新孰旧?
Is the French View of Greenways Avant-garde or Déjà-vu?
(法)洛尔·考米尔 / (France)Laure Cormier (法)莫尼克·布兰科 / (France)Monique Toublanc (法)雅克·博德里 撰文 / (France)Jacques Baudry 刘 雪 译/ Translated by LIU Xue
、欧洲、英国、意大利、葡萄牙 等国。国际科
[3]
学文献中,许多文字的阐述都与 “绿道” 概念有关,但相互之间却没有
* 特约编辑(Special Editor):傅凡/北方工业大学讲师
56
中 国 园 林
下,一些区域(相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对另一些受到严重破坏的区域 进行生态补偿。而在西欧,研究的重点在于诸如“疏散和迁移,连接性和 连通性”等生态原则。 1.2 “绿道”的社会经济效应 今天,许多景观正在进行改变,尤其是在郊区,这种改变因为人类的 扩张而尤为突出。城市的扩张使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对于许多城市居民来 说,想要去野外或者农村体验自然是对金钱和时间的考验 。一个可能的替 代选择是增加人们对城市或郊区的开放空间的使用。在这个概念的背景下, “绿道”的形式等同于呼吸新鲜空气的户外空间,其主要目的是服务大众康 乐休闲。这一点说明,100年前奥姆斯特德首创的景观理念,连同公园大道 的概念,现在仍然适用。穆尔和萨法尔也强调了野外游道和绿道资源的好 处。这种好处不单单停留在个人层面上,即为了个人的健康与娱乐,而是面 向一个更广泛的社会,通过“减少汽车流量,提高视觉质量,保护自然财 富,经济发展,和其他等”来展现其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在意大利,托科利尼等人对“绿道”的概念解释为“一个系统的路线 体系,从环境的角度具有非常好的价值,致力于创造一个无机动车的交通 环境,拉近人与自然景观(自然、历史、文化等)和‘生活中心’(公共办 公、运动、休闲设施等)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在城市、郊区还是农村”。 一些研究人员更关注对于不动产的价值所带来的这些好处的影响 。 研究发现这些影响与绿道的接近程度和不动产的价值之间存在一个正比的 关系。 1.3 “绿道”的综合意义 但是,仍然很难去明确地从其回报价值的角度给“绿道”划归类别: 比如是从环境意义的角度或是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通常情况下,即使无 意,上述目标也会密切交织在一起:例如当创造一个康乐用途的野外游道 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自然保护或水质保护创造了条件。 辅助保护的政策,如通过保留“一定程度的景观连续性和功能性”, 绿道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景观的整体性。通过强调景观的整体性,黑尔蒙 德和史密斯的用意在于给绿道赋予具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未来目标。 在美国,多效合一的做法在绿道规划中得到更显著的展示。绿道同时 承担着环境和社会的功能。正如所强调的:“规划师们大多建议使用多用 途的城市绿道,用以改善城市形态,促进栖息地的保留和生物多样性的保 护,提供健身和娱乐的机会,改善交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区的可持 续发展。” 1.4 给“绿道”规划提供答复 研究工作的目的是给绿道规划工作提供可参考性建议。“许多研究人 员到目前为止主要关注于给绿道规划和管理设定必需的客观形式和层层标 准。 ”事实上,许多研究论文也都侧重于绿道的实施,包括战略制定和 相关措施用来稳定不同的直接参与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