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新西兰礼仪社交礼仪.
不同国家不一样的见面礼仪2

不同国家不一样的见面礼仪2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两个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亲吻彼此的脸颊:先是右侧,然后左侧。
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对方,也可以通过握手以示友好。
这种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是一种惯例。
1、在美国跟英国,人们通常会互道一声:“Hi, how do you do?/how are you doing?”你好,你过得如何?,然后男士们可能会互相握一下手。
2、在法国最常见的是人们会互相贴面亲吻两边的脸颊以示问候kiss on both cheeks or “faire la bise” in French,通常女士跟女士之间,或是男士跟女士之间,男士跟男士之间就较为少见,除非他们是父子。
3、在孟加拉国Bangladesh人们的习惯是做一个较随意的行军礼动作casual salute。
4、在非洲Benin,少年之间普遍的问候习惯是互相握手的同时while shaking hands,捻手指做啪嗒声响snap their fingers。
5、在非洲Botswana,人们手碰手,不握紧,就这么互相轻轻地贴一下手心、碰一下手指,然后互相问一下:你醒来感觉怎么样?How did you wake?6、在加拿大北冰洋地区和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他们的问候方式是互相鼻子碰鼻子,一阵摩擦rub noses。
7、在Cambodia柬埔寨人们互相问候时是双手合十放在胸前put hands together asif in prayer,对自己越是敬重的人合十的双手就举得越高。
8、在Bhutan不丹,人们互相问候时会问对方:你的身体好吗?Is your body well?9、在新加坡人们会伸出右手互相贴手心palms graze,再缓慢拉开slide and pull apart,最后放在自己的胸前心脏位置end with own hand over heart。
10、在非洲斯威士兰Swaziland人们真的像卡梅隆《阿凡达》电影里边的纳威人一样互道一声:I see you我看到你了。
介绍新西兰当地基本礼仪

介绍新西兰当地基本礼仪介绍新西兰当地基本礼仪见面和打招呼见面时向人高兴地打一个招呼是增加生活乐趣的一种礼节形式,是会令人们感到愉快的;如果这种招呼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者被忽视或者被置之不理,都是对人失礼,也是很不礼貌的。
见面时,最简单的问候语就是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或Good evening(晚上好)。
在新西兰人们见面时常喜欢说Good day!对不甚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都可以这样打招呼。
在好友之间,最常见的招呼方式就是问候一声 Hello(喂,你好!)青年人对长者,学生对老师,都不应该这样打招呼。
通常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要握手。
与好久没有见面的朋友相逢的时候,通常也要握手。
新西兰()金牌留学顾问徐闻杰老师表示,不过见面时并不是非握手不可,只是微微欠身鞠一个躬也是很礼貌的。
在两人是同一性别的时候,通常是由年长的人先伸出手来;在两人是不同性别的时候,要由女子先伸出手来。
如果一个男子带着手套,他应该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
如果由于什么原因摘手套有困难的话,他必须说一声Excuse my glove(请原谅我没有脱手套),女子则不必脱手套。
在打招呼的时候称呼对方的姓名,任何时候都是得体的。
你可以说:Good morning,Mr. Michael(早上好,麦克先生。
)如果不是好友或同学,应该称呼对方的姓氏。
有些打招呼的方式在中国和合乎礼节,在新西兰则不被采用。
如果你向新西兰人打招呼说Where are you going(你上哪儿去呀)?或者说Where have you been(你到哪儿去啦)?他会认为你想打听他的私事,实在太不礼貌了。
如果你说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你吃过饭了吗)?他可能认为你想请他吃饭。
因此打招呼的时候最好使用他们的惯用方式。
介绍在你希望两人互相认识的时候,你当然应该从中介绍。
世界各国见面礼仪介绍

世界各国见面礼仪介绍1.握手礼仪握手是一种很常用的礼节,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
握手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国家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广泛运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间。
行握手礼时,一般要求主人主动,男士必须光手,女士则可以戴手套。
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
握手礼是会议、社交、慰问等情况下使用。
纯礼节意义上的握手姿势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持续1-3秒钟,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2.拱手礼仪又叫作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X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
即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目前,它主要用于佳节团拜活动、元旦春节等节日的相互祝贺。
也有时用在开订货会、产品鉴定会等业务会议时,厂长经理拱手致意。
3.鞠躬礼仪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礼节。
三鞠躬称为最敬礼。
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亦常用于服务人员向宾客致意,演员向观众掌声致谢。
4.拥抱礼仪在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常见的礼节,一般用于熟人和朋友之间,有时伴随着接吻礼,是比较亲密的一种见面礼仪,这种礼仪一般用于同性或者亲密的异性之间。
流行于欧美,通常与接吻礼同时进行。
拥抱礼行礼方法: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挟对方左后肩,左手挟对方右后腰。
握各自方位,双方头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右拥抱,最后再次向左拥抱,礼毕。
5.吻手礼仪吻手礼:吻手礼源于古代维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递礼物的风俗,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是一种仅对贵族已婚妇女实施的礼节。
吻手礼一般在室内举行,并且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相见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不吻。
如女方地位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
新西兰的礼仪风俗习惯介绍

新西兰的礼仪风俗习惯介绍新西兰的礼仪风俗习惯介绍新西兰人的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
专家表示,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
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习惯的握手方式是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
专家指出,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
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
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
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
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
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
专家表示,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
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
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的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新。
新西兰人性格拘谨,即使观看电影,也往往男女分场观看。
对酒类限制很严,经特许售酒的餐馆,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
但啤酒销售量相当大,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新西兰的生活环境相当好,空气特别舒适。
各个国家打招呼的礼仪

各个国家打招呼的礼仪各个国家和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打招呼礼仪。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国际交往和文化适应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典型打招呼方式:1.美国和加拿大:通常是握手,眼神交流,微笑。
在非正式场合,可能会有拥抱或轻拍背部。
2.拉丁美洲:握手是常见的,但亲吻面颊(通常是右脸颊)在很多国家也很流行,特别是女性之间或男女之间。
3.英国:握手是标准的问候方式,通常比较正式和保守。
非正式环境下,朋友可能会拥抱。
4.法国:轻吻面颊两次(有时是三次或四次,取决于地区)是常见的问候方式,适用于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
5.德国:握手是常见的问候方式,通常保持较为正式的态度。
6.意大利和西班牙:亲吻面颊一次或两次很常见,尤其在朋友和家庭成员间。
7.日本:鞠躬是常见的问候方式,深度和时间长短取决于双方的社会地位。
8.中国:握手现在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尤其在商务环境中。
直接的身体接触在非常熟悉的人之间才常见。
9.印度:合十礼(Namaste),双手合在一起放在胸前,轻轻点头,是传统的问候方式。
10.阿拉伯国家:握手是常见的问候方式,有时伴随着手臂的拥抱。
在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间,男性可能会亲吻对方的面颊。
11.非洲国家:问候方式因国家而异,但握手通常是普遍接受的。
在某些文化中,握手可能伴随特别的手势或动作。
1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握手、拥抱和轻松的言语问候在非正式场合中很常见。
每个国家和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在访问不同国家时了解当地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问候方式可以随社交环境和个人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
- 跪拜礼:中国古代盛行,在一些特定场合如结婚、收徒、庆典、拜佛时还会使用。
在泰国,人们也会行跪拜礼,但较为夸张,比如泰国前总理英拉在见到泰国诗琳通公主时,会行跪拜礼,双手合十,双膝下跪,整个人都趴在地上。
- 鞠躬礼:是中国传到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传统礼仪,目前在日本和韩国应用比较广泛。
- 贴面礼:在西方较为盛行,通常是双方互相用脸颊碰一下,通常从右脸颊开始,左右各碰一下。
- 碰鼻礼:是新西兰毛利人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
行礼时,主人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则低。
- 屈膝礼: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屈膝礼是与男性的鞠躬礼相对应的。
至今在英国王室成员中仍然存在。
- 吻手礼: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英法两国较为喜欢。
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妇女。
- 吻脚礼:在尼泊尔,晚辈见到长辈时,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长辈则在晚辈的头上用手掌轻轻拍一下表示还礼。
- 摸脚礼:印度人会摸对方的脚以表达对长者、智者、尊者的敬意。
除了摸活人的脚,还会摸死者的脚,印度很多墓地或是名人的雕塑都有这样的脚型标志,以方便人们在祭拜时使用摸足礼,并以此表达对死者的敬意。
- 握手礼:是当今世界较为流行的礼节,不仅熟人、朋友会使用,陌生人、对手也可能会握手。
不同的见面礼仪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色,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礼仪可以。
新西兰的社交礼仪(通用6篇)

新西兰的社交礼仪(通用6篇)新西兰的社交礼仪篇1着装:作为欧洲移民后裔,新西兰人日常以穿着欧洲服装为主,讲求衣着的舒适和庄重。
一般情况下,穿着比较简单和随意,如遇外出应酬或较为隆重的场合,男性一般穿西装,而女性则一定要化妆,并穿礼服。
女性在打高尔夫球时,会穿裙子前往,因此,参与社交活动时应特别注意。
见面问候:新西兰人待人接物具有明显的欧洲特色,一般见面或告别都会握手,对长辈,则有可能会行鞠躬礼。
初次见面时,人们会按姓氏称呼先生或小姐等,彼此熟识之后,则可直呼其名,以职务或官衔相互称呼是不可取的。
见面握手时,如遇女性,需对方先伸出手,方可与之握手;并且应双手紧握,目光直视对方,并互致问候。
鞠躬时则无需弯腰,一般抬头挺胸,身体前倾即可。
如果陌生人碰面,可行注目礼,目视对方,保持微笑并问好。
交谈:新西兰人说话的声音比较轻,大声喧哗或当众闲聊都被看做是不文明的表现。
因为人们注重隐私权,因此交谈中应尽量避免问及私人方面的问题,比如:家庭生活、个人收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状况等。
朋友相处时应注意,绝不干涉彼此的事务,也不说他人的坏话。
周末夜晚,在酒吧聚会时,新西兰人喜欢一边喝啤酒,一边聊天,比较好的话题通常是天气、旅游、体育运动、国内外的新闻时事等等。
政治立场、宗教信仰以及种族问题都需避免触及。
出行:在新西兰境内旅行,乘坐火车是最为理想的交通方式,火车一般为卧铺,并配有餐车。
有通讯需求的话,可以在街边打公用电话,投币后拨号即可。
在新西兰不论是打车、住酒店还是就餐,都可以不必给小费,即使是给小费,也有可能会被谢绝。
并且,餐馆和酒店都不会另收服务费。
新西兰的社交礼仪篇2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用握手施礼;和妇女相见时,要等对方伸出手再施握手礼。
他们也施鞠躬礼的,不过鞠躬方式独具一格,要抬头挺胸地鞠躬。
新西兰的毛利人会见客人的最高礼节是施“碰鼻礼”,碰鼻子的交数越多,时间越长,礼就越重。
一般礼仪这里不通行给小费。
世界各国礼节礼仪

礼物
餐饮
在德国,送礼物通常是在特殊场合,如生 日、结婚等。常见的礼物有书籍、巧克力 等。
在德国,用餐时应该注意不要浪费食物, 并且不要把餐具发出声响。
意大利礼节礼仪
见面礼
意大利人通常以贴面礼作为见面礼节,但也可以 握手。
礼物
在意大利,送礼物通常是在特殊场合,如生日、 结婚等。常见的礼物有花束、巧克力等。
南非礼节礼仪
社交礼仪
在南非,与人交往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个人隐私。同 时,要注意尊重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
餐饮礼仪
在南非,应邀到家里吃饭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在用餐时,应先 向主人表示感谢,并等待主人开始用餐。
商务礼仪
在南非进行商务活动时,应尊重当地文化和习惯。在谈判时,要保 持冷静和耐心,并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决定。
世界各国礼节礼仪
contents
目录
• 亚洲国家礼节礼仪 • 欧洲国家礼节礼仪 • 美洲国家礼节礼仪 • 非洲国家礼节礼仪 • 大洋洲国家礼节礼仪
01 亚洲国家礼节礼仪
中国礼节礼仪
01
02
03
04
握手礼
握手是常见的见面礼节,双手 握住对方的手,表达友好和尊
重。
茶道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道礼 仪讲究泡茶、品茶的过程,体
05 大洋洲国家礼节礼仪
澳大利亚礼节礼仪
社交习惯
澳大利亚人崇尚自由、轻松和随意的生活方式,初次见面时, 人们会互相握手致意,交换名片。在商务场合,穿着正式,避
免过于随意的装扮。
餐桌礼仪
在澳大利亚,人们习惯于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 在餐桌上,应等待所有人都坐下来开始用餐,不要急于动筷或
刀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国家——新西兰礼仪社交礼仪
仪态礼仪新西兰人说话很轻。
街上遇见朋友,老远就挥手。
他们不喜欢用V手势表示胜利,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视为不文明的举止;当众闲聊等是很失礼的行为。
女子以抖手等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见礼仪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施握手礼,在和妇女见面时,应该等女士先伸出手时才能握手问好。
正式场合的称呼是先生,夫人,女士,一般情况下,称呼比较随便,但相处还不熟时,最好还是先称呼他的姓。
新西兰人也像中国人一样有施鞠躬礼的。
商务礼仪
新西兰人追求平等,他们反感把人划分为等级,商人第一次见面或业务会谈时,一般不互送礼品,但可以在生意谈成后,宴请有关人士以表谢意。
新西兰的商业气氛比较接近伦敦,在新西兰,凡是当地能生产和制造的产品,都不准进口。
与其谈生意时,最好有点板球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对你会有好感。
旅游礼仪到新西兰全国各地旅游,坐火车最理想,火车不分等级,只有卧铺和餐车。
许多街道上都有公用电话,在要付费的电话机上打电话,先要投10分硬币再拨号码。
在新西兰,不必给小费,饭店和餐馆也不需另付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