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 2 0 0 7年 9月第 2 0卷第 9期 Me ia Ifr t n S p 2 0 . o. 0 N . dclnomai . e . 0 7 V 12 . o9 o
组 在此基础 上应用尿激 酶 10 U加入 0 % 氯化钠 溶液 0 万 . 9
1 0m 静滴 ,0rn内滴完 ,随后静脉滴 注低 分子右旋糖 酐 0 l 3 i a 5 0 d 共 l d溶 栓 2 h 给予 阿司匹林 01酮 , ld 对 0mV , O , 4后 . 共 O。 照组在常规 治疗 基础上静脉滴 注低分子右 旋糖酐 50ml , 0 / d 共 ld 丹参 注射液 2 , o; 0ml1 , ld 阿司 匹林 01 , 共 O; . 共 ld O 。溶栓前检查血 常规 、 凝血功能 , 根据病情于溶栓 2 h 4 后复查 颅脑 C T,明确梗死病 灶的部位及范 围、有无颅 内出
李 富 慧
( 南南 阳 市 中心 医院神 经 内科 。 南 南 阳 4 3 0 ) 河 河 7 0 9
摘 要 : 的 探 讨 应 用 大 剂 量尿 激 酶 静 滴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疗 效 。 法 6 目 方 0例 患 者 为 治疗 组 , 3 另 0例 为 对 照 组 。 组 同 时给 予 两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 0 年 9 07 月第 2 卷第 9 M d a I o a o . e . 0 7 V 12 . o 0 期 e i l n r t n Sp 2 0 . o 0 N . c fm i . 9
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6 0例疗效观察
血 半 暗 带 ” 18 。 9 1年 A t p 提 出 缺 血 半 暗 带 ( — su r i s
c e ipn mba为早期溶栓治疗提供 了理论依据 。 时间窗 hm ce u r) 但 仍是 目前 国 内外学术界争论 的焦点 , 目前 , 中国脑血管 病防 《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3疗 效 判 定 标 准 .
本组 急 性脑 梗 死病 人 5 0例 , 2 男 8例 , 2 女 2例 ; 年龄 < 5 7
少 4 %~ 0 病 残 程度 1 3级 ; 步 : 0 9 %, ~ 进 临床 神 经 功 能 缺损 评
将5 0例 急 性脑 梗 死病 人 随机 分 为溶 栓 组 (8例 )对 照 2 、 组 (2例 )溶 栓前 后检 查 血 常规 及 出凝血 时 间 。溶栓 组用 生 2 , 理 盐水 10ml尿激 酶 1 o o  ̄ 0 0 在 3 i 5 + 00 o 1 00 0U, 0m n内滴 0 5 完 ,溶 栓后第 2日用 低分 子肝 素钙 40 0U腹部 皮下 注射 , 0 每
病 死率 及 致 残率 , 高病 人 的生 存 质 量 , 院 2 0 ~0 5年 提 我 0 1 20 对5 0例 急性 脑梗 死病 人 采 用 大 剂 量 尿 激 酶静 脉 溶 栓 疗 法 . 取得 满意 疗效 . 现报 道 如下 :
1资料 与 方法 11一般 资料 .
所 测 凝血 酶原 时 间 为正 常值 的 1 ~ . 3倍 ( 5 正常 值 1 ~ 4s 、 1 1 ) 血 浆 纤 维 蛋 白原 降 至 1 ,( 常值 2 4 L)凝 血 酶 时 间 . gL 正 5 - 、
f 关键 词l 性脑 梗 死 ; 剂量 尿激 酶 ; 栓 治疗 急 大 溶
【 中圈分类号】 7 3 R4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7 — 2 0 2 0 )1c 一 2 — 2 6 3 7 1 (0 7 1 ()0 6 0
奥扎格雷与大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响, 如感 染 、 物 、 药 心力 衰竭 等 因素 , 排 除 其他 肾脏疾 病 的 基础 上 , 照 并 参 Ma e sn分 期标 准 , g ne 选择 早 期糖 尿 病 肾病 1 0例 ( 0 g 2 2 m /mi< 尿 AE n R <2 0 g ri) 肾功能 正常 。随 机 分单 纯 胰激 肽原 酶 治 疗组 、 纯 依那 0r / n , a a 单 普利 治疗 组 、 者联 合治疗 组 。其 中男 6 例 , 5 例 , 两 4 女 6 年龄 ( 9 1 . ) 4 . ±7 O 岁, 病程 ( . ± 3 5 年 ,合 并 周 围神 经 病 变 4 79 .) 8饲 , 底 视 网 膜 病 变 眼
2 结 果
2 1 评定 方法 : 2 . 对 o例 病人 进行 溶 栓 前 神经 功 能 缺损 评 分及 溶 栓 后 神经 功能 恢复情 况评 分 。采 用 1 9 年 全 国第 四届 脑血 管 病会 议 制 定 95 的评分 方法 。O 5 为轻 度 ,6 3 分 为 中度 , 1 4 ~1 分 1~ 0 3 ~ 5为重 度 2 2 结果 : . 溶栓 前后 时间点 神经 功 能缺损 评分 , 表 1 见 。 表 1 溶 栓 前 后 时 间 点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度恢 复至 正 常 , 6 后 再 次 出 现 , O例肢 瘫 好 转 后无 再 反 复 , 2例 但 h 1 有 与 治疗 前相 似 , 2例较 治疗 前加 重 , 有 考虑 与溶 栓时 已超 时 6 有 关 , h 因为 患者 叙 述 的是发 现肢瘫 的时间 不能 确 定 是发 病 时 间 。患 者溶 栓 后 , ~2 1 天 复查 CT均无 颅 内实质 性 出血 。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疗效分析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溶栓治疗。
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栓,恢复受损的脑组织灌注,还可以减轻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并且可以使患者在时间窗内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研究表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2. 治疗时间窗的选择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时间窗选择至关重要。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3-4.5小时内,且适用于临床上已行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临床医生应当合理把握治疗时间窗,尽早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 评价指标的选择在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时,主要可以通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情况、脑梗死面积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来进行评价。
通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
二、不良反应分析1. 出血风险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就是出血风险。
由于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可能导致血栓溶解过程中的血小板激活和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而且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由于脑组织的变性、水肿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患者的出血风险会更高。
在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时,临床医生应当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合理选择溶栓治疗的患者,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愈 率 。方 法 选取 2 0 1 0年 6月至 2 0 1 2年 l 0月在我 院进行 治疗 的 急性脑梗 死 患者 1 5 6 例 ,随机 分 为 两组 ,对 照组 7 8 例 患者 根据 病 情给 予 相 应 的基 础 治疗 ;治疗 组 7 8 例 患 者在 基 础 治疗 之上 ,给 予尿 激酶 介 入动脉 溶 栓进 行 治疗 ;经过 一段 时问 的治疗 后 ,观 察血 管再 通 率 ,并
龄 ,是 否合 并基础 疾病 ( 0 = 无 ,1 = 有 ) ,是否 出现术后 并发 症 ( O =
无,l = 有 ) ,T AS C 分级 ( I = A级 ,2 = B 级 ,3 = C 级 ,4 = D 级 )为 自变 量拟合 L o g i s t i c l  ̄归模型 ,结果 显示年龄越 高 ,术前合 并基础疾病 ,术 后 出现并发症和T A S C 分级越高的患者截 肢率越高 ( 表1 )。
团睚|国—固同
2 0 1 3年 1 0 月第 1 1 卷 第2 9 期
・
临床研究 ・ 3 9 7
9 5 例 患 者 中术 前 有 3 7 例 合 并 有 其 他 疾 病 ,其 中 手 术 组 1 1 例
动脉硬化 性病变一 般是全身性 疾患 ,好发于某些 大、 中型动 脉 , 如 腹主 动脉 下段 、髂动 脉 、股 动脉 和 C t 动脉 等处 ,上 肢动 脉很 少累 及 。患 肢有发冷 、麻 木 、疼痛 、趾或足 发生溃疡或坏 死等临床表 现。
血管病杂 志, 2 0 1 3 , 3 2 ( 1 ) : 1 - 2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评价

3 .讨 论
肿瘤 、 血管瘤 、 血管 畸形 ; 近年来 有活 动性 消化性 溃 疡 ; 血 机制 凝
障碍有 出血倾 向者 ; 心源 性脑 梗 塞 ; 重 心、 、 功 能不 全者 。 严 肝 肾 随机平分成两组 : 对照组 5 0例 , 3 , 2 男 0例 女 0例 , 平均年龄 (5 5 5 . ± .) ; 82 岁 治疗组 5 0例 , 3 例 , 1 男 1 女 9例 , 均年龄 ( 2 5± . 平 5. 75
医学 信 息
药物研 究
ME I A N ORM_T 0N D C LI F A 1 N . 2 1 o2 0 0 ・3 9 ・ 2
胎儿牙釉发育不 良, 光物质沉积于牙釉 , 荧 牙齿 呈黄 色和棕 黄色 , 且孕妇病重急需时才选用 , 但仍 应权衡 利弊 。x药物在妊 娠期绝 另氨基甙类药物也属 D级 药物 , 它对第 八对 脑神 经有 毒性作 用 , 对禁用 , 未经动物试验 及 I 对 床资 料报告 证实有 无危 害的药 物 , 可引起胎儿颅 内第 八 对神 经 听神 经 的损 害 , 造成 新 生儿 先 天性 尽量不用 。非处方药不 能 随便使用 , 切药物 应用 时 , 一 均应 到专
耳聋 。
科医生处咨询 , 得到 医生需 可后 才可使 用 , 并 同时药 物的使 用应 尽量 以最小有效量 , 短有效疗 程开始 , 免大剂量 长期使用 , 最 避 并
X级 : 如氧 甲喋呤 已证 明对胎儿有危险 , 妊娠期禁 止使用 。
因此 , 妊娠期 用药 , 应选用 已肯定报 道 的对 胚胎 、 胎儿 危害较 能随病情及时பைடு நூலகம்换药物 , 到尽 量用同一种 药物 , 免联合用 药 , 做 避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小时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病人静脉滴注尿激酶30万iu,每日1次,共7天。
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ess 积分逐步上升,第30天以后的ess积分较溶栓前均有显著差异;溶栓后第90天barthel指数≥95分(完全恢复和基本完全恢复)18例。
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目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很多脑梗死病人不能于6小时内得到及时治疗。
对于这部分病人,ct检查未见异常或仅有轻度低密度灶,病情仍处于进展期,溶栓是否有效,其安全性如何,尚不清楚。
我们对3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连用7天静脉溶栓。
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我院2003~2005年住院病人,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0~75岁。
开始溶栓至发病时间6~72小时,平均24小时。
30例病人中,18例有高血压病史,7例有糖尿病病史,5例有1次脑梗死病史,7例有tia史,5例有心脏病史。
病例入选标准:①年龄35~75岁;②开始溶栓时间不超过发病后72小时;③意识清楚或嗜睡;④头部ct排除颅内出血及明显低密度改变。
禁忌证:①tia单次发作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②2次降压治疗后血压>185/110mmhg;③ct检查发现出血、脑水肿、占位效应、肿瘤和动静脉畸形;④患者14日内做过大手术或有创伤,7日内做过动脉穿刺,有活动性内出血等;⑤正在应用抗凝剂或卒中前48小时曾用肝素治疗;⑥病人有血液疾病、出血素质、凝血障碍或使用抗凝药史[1]。
溶栓前ct检查结果:16例未见异常,8例轻度低密度灶,6例有与神经官能缺损区不对应的单个或多个梗死灶。
治疗方法:应用尿剂酶30万i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 中静滴,连用7天。
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以150万U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予以20万U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4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34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发生率为2.22%(1例),对照组发生率为17.78%(8例),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急性脑梗塞、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效果急性脑梗塞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初期发病症状不够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略,中后期临床症状为头痛、晕眩、半身不遂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语言等功能障碍[1]。
临床主要将尿激酶作为治疗药物,其能够对患者的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起到作用,效果好、速度快,服药之后能够改变患者体内的纤溶酶活性。
本研究选择我院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8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将89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5例病例,其中男性有30例,女性有15例;年龄在55~78岁,平均年龄(62.54±2.19)岁;大脑皮层脑梗塞者有13例,皮层下梗塞者有15例,两处联合梗塞者有17例。
对照组共44例病例,男性有28例,女性有16例;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64.08±2.09)岁;大脑皮层脑梗塞者有14例,皮层下梗塞者有12例,两处联合梗塞者有1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边忠民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26期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患者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9例。
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溶栓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正确把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适应证时,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溶栓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6.126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血管病,由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给个人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我国急性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约36%,是中老年人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50 例,女28例;年龄42 ~70岁,平均年龄(56.4±6.32)岁。
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9例。
筛选标准为:患者符合规定的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用生理盐200 ml加尿激酶150万U对溶栓组进行治疗,液体20 ~ 30 min 内滴完, 12 h后皮下注射7500 U低分子肝素, 1次/d,共5 ~ 8 d。
对照组1次/ d 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连续7 d。
两组均接受常规及对症治疗。
所有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口服75 mg阿司匹林, 1次/晚。
溶栓用药有效剂量的观察指标:在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24、48小时抽取静脉血,测定指标有: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
以用药后所测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值的1.5~3 倍,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至110 g/ L,凝血时间延长至15~ 20 s为宜,若观察指标超过范围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出血倾向时应立即停止溶栓、抗凝、抗血小板凝集的相关药物,必要时进行新鲜全血输入。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24 h内病情在迅速缓解,神经功能缺损分值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
2 结果
2. 1 疗效分析比较溶栓组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恶化1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恶化4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溶栓组治疗前后的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溶栓治疗组患者治疗2、4、24 h后与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TT在2 h时达到峰值, 24 h持续时间后又逐渐下降, 48 h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中老年人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随着动脉炎,少数会有脱落的栓子。
血管内膜的损伤和血小板凝集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变得狭窄或闭塞,因此脑部缺血,代谢产生障碍。
这时机体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致生物膜遭到破坏,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患者出现运动、语言、感觉异常、吞咽、面部活动等方面障碍[3]。
本研究数据显示,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溶栓组溶栓治疗组患者治疗2、4、24 h后与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TT在2 h时达到峰值, 24 h持续时间后又逐渐下降, 48 h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反映了机体溶栓能力显著增加,机体内纤溶活性逐渐衰退是因为尿激酶半衰期短,疗效维持时间较短。
另外大剂量尿激酶共引起5例患者出血,对症处理后都能很快停止出血。
溶栓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正确辅以常规对症治疗时,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钟成,向智,石发东,等.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0,8(24):26-27.
[2] 周世玲.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中国热带学, 2008, 8(11):2025-2026.
[3] 黄银辉,林友榆,陈振杰,等.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115例疗效比较.海南医学, 2013, 24(20):2979-2982.
[收稿日期:20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