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导读
(完整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周
意气用事 头脑简单
瑜
公
蒋干中计
瑾
黄盖苦肉计
面如美玉 唇若点朱 赤壁之战
姿质风流 仪容秀丽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乘胜杀
往西城。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
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
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
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不得私自外出以
北拒曹魏
收二川: 收取东川、排西八川阵:
摆设八阵图
物性格与作品特色。 4.整理:积累语文知识,撰写读后感,交流体会。
略读小说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 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 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 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 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 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 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 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 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 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 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 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6.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
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 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六出祁山 七擒: 七擒孟获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导读

八十五回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
刘备新亡,曹丕乘机联络辽西羌兵、南蛮王孟获、 孙权等五路大军攻打蜀国,蜀国上下惶惶不安, 孔明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分析每一个 对手的特点,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 信,就各个击破敌人。孔明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 就退去了五路大军。
九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三城
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 表明了他能够明正军法,奖罚分明?
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 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 不丢辎重的功劳。 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 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 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 要求自贬三等。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呢!”
---白帝城托孤
刘备仁厚(谅黄权第85回) 刘备为关羽报仇伐吴,命黄权屯驻江北,不久
刘备战败,黄权撤退之路被吴军封死,遂率军投降 曹魏。有人建议刘备逮捕黄权的妻、子。刘备认为 是他的过错导致战败,才使黄权没了退路。投降曹 魏是迫不得已之举。不准有关部门逮捕黄权的家人, 并“待之如初”。
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 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 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 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 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 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们 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帝太康 元年(280)止,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 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吴三国的盛衰 历史。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导读一、“七神”、“八献”和“十字歌”“七神”是孔明神算、关羽神威、张飞神声、赵云神将、黄忠神箭、华佗神医和管辂神卜。
这七神道出了《三国演义》中七位主要人物的特征,记起来非常方便。
“八献”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婵、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这八献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记住了这些情节也就记住了《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十字歌”是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四别徐庶、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图阵、九伐中原、舌战群儒。
(“舌”谐音“十”)二、人物“三绝”(毛宗岗所说)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三、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曹操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盟战胜曹操,三足鼎立初现;“夷陵之战”(火烧连营),蜀国大伤元气,为三国归晋埋下了伏笔。
三大战役,其重要性在于它们是魏蜀吴三国的重要转折点,其经典意义在于它们均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要战争。
四、经典片段1.连环美人计:司徒王允将歌女貂蝉先许给吕布,后许给董卓,使这对义父义子相互残杀,从而杀掉董卓。
2.温酒斩华雄:关羽在一杯热酒未凉的工夫,斩了敌方大将华雄,受到曹操赏识敬重。
3.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
途中没有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后曹操命人加急送来出关令,也是日后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一个原因。
4.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与关羽、张飞到草庐去请他,谦恭有礼,是后人善待臣子的佳话。
诸葛亮发表了他著名的三分天下见解,称《隆中对》。
5.三气周瑜:刘、孙联合破曹,但孙吴的水军都督周瑜气量狭小,多次想法害诸葛亮而不得,被诸葛亮三次出招气死,临死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6.草船借箭:周瑜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却不给充足的材料和人力,本是想以此陷害。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物精彩⽚段;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曹孟德、刘⽞德、孙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诸葛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曹⼦桓、曹⼦建、曹仓舒,“亲”“情”对决,⼿⾜相残;关云长、吕奉先、张⽂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明智;读⽂学,享受⼈⽣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回⼆、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 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3. ⼩说前⾯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词并默写⼀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5.刘关张三⼈出场时⾯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字描述为三⼈画像,⽐⼀⽐谁画的像。
(不求形同,但求神似)6.学会做⼈物名⽚(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姓名字所属团队武器个⼈经历主要事迹性格特点7.仔细阅读刘备、曹操出场的⽂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8.梳理⼩说本回情节脉络刘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讨论主题1.⽤⾃⼰的语⾔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 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什么表现⼿法?导读任务(三)⼀、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讨论主题1.结合⽂章的具体内容,谈谈李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3. 谈谈你对董卓欲废帝的看法。
概括故事情节:⼆、讨论主题1.有⼈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你赞成吗?请结合本回阐明理由。
《三国演义》1-7回导读任务单

《三国演义》1-7回导读任务单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导读重点:结义、反黄巾起义、桃园之义。
- 阅读任务:1. 理解结义三兄弟的背景和动机。
2. 总结反黄巾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3. 分析桃园之义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导读重点:张飞、何国舅、督邮、截访。
- 阅读任务:1. 理解张飞怒鞭督邮的原因和背景。
2. 总结何国舅谋害宦竖的经过。
3. 分析截访梨园的情节设计。
第三回:议论金瘤腊宴赞韩香主- 导读重点:金瘤腊、韩香主、宴会、徐州。
- 阅读任务:1. 理解金瘤腊及其重要性。
2. 总结宴会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3. 考虑作者在写徐州之战中的用意和手法。
第四回:张公神算卧龙岗吕布背城借一带- 导读重点:张郃、卧龙岗、吕布、背城借一。
- 阅读任务:1. 理解张郃的人物特点和地位。
2. 总结卧龙岗之战的经过和结果。
3. 分析吕布背城借一的计谋和可行性。
第五回:冀州牧袁绍挥军北海孙坚背水严阵以待- 导读重点:袁绍、孙坚、北海、背水战。
- 阅读任务:1. 理解袁绍的兵力和战略思路。
2. 总结孙坚背水之战的情节和结果。
3. 分析袁绍的失败原因和启示。
第六回:孙坚败走麦城关公击杀秦琪- 导读重点:孙坚、麦城、关羽、秦琪。
- 阅读任务:1. 理解孙坚失败的原因和过程。
2. 总结关羽击杀秦琪的情节和影响。
3. 分析作者在写孙坚失败和关羽战斗中的用意和特点。
第七回:张飞壮志凌云诸葛亮孔明巧布八阵图- 导读重点:张飞、诸葛亮、八阵图。
- 阅读任务:1. 理解张飞攀登幽州山的背景和动机。
2. 总结诸葛亮设计八阵图的用意和效果。
3. 探究八阵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三国演义》导读_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
“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
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
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
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
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
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
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
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
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
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
“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
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愚。
⑨刘备:知人善用,是一个从平民奋斗到开国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蒋干:曹操的幕僚,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⑩杨修:曹操手下主薄。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完整版)三国演义导读

(完整版)三国演义导读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
是⾮成败转头空:青⼭依旧在,⼏度⼣阳红。
⽩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春风。
⼀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部长篇章回⼩说,是历史演义⼩说的经典之作。
⼩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盾和⽃争。
在⼴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极具特⾊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对后世产⽣了深远的影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
元末明初著名的⼩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说的⿐祖。
⼀⽣著作颇丰,与施耐庵合著《⽔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内容简介(⼀)故事起⾃黄⼱起义,终于西晋统⼀,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争。
书中⽤⼤量篇幅描写了⼏次⼤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内容简介(⼆)作者塑造了⼀⼤批个性鲜明的⼈物形象:爱民如⼦的刘备,⾜智多谋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国⼈物(⼀)出场⼈物1183⼈,主要⼈物400余⼈)五⼤集团系列代表⼈物曹魏集团董卓、吕布、袁绍、刘表汉末军阀集团曹操、张辽、郭嘉、典韦蜀汉集团刘备、关⽻、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孙吴集团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黄盖司马集团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邓艾典型⼈物分析——曹操字孟德(⾯⾊惨⽩/⽬光锐利)评价: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负我他是中国历史上⼀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被忽略了,⽽对他残忍、奸诈的⼀⾯⼜夸⼤了。
《三国演义》导读

诸 葛 亮
孔 明
火烧新野(40) 舌战群儒 (43) 草船借箭(46) 借东风(49) 三气周瑜(51、 55、56) 七擒孟获(87-90) 空城计(95) 挥泪斩马谡(96)
三气周瑜
诸葛亮借东风帮助周瑜以少胜多,取得了赤
壁之战的胜利。但是周瑜对诸葛亮的嫉恨有 增无减,也引发了他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三气周瑜”分别为:一气周瑜,夺了南郡 取荆州,让周瑜金疮迸裂;二气瑜,将计 就计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金疮难愈 了;最后,诸葛亮识破周瑜假途灭虢之计 (故取西川实偷取荆州)三气周瑜,最终让 周瑜在大叫“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愤中恨 恨而亡。
“仁”,反对暴政。
(2)着重写出三国时代的盛衰变化,探讨为何会
出现大动乱,什么人才能统一天下,如何才能巩固
政权。说明只有具有雄才大略,怀着争人心、求人
才的渴望,又有正确的战略、策略的英雄,才能成
为一代英主。
2、“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 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 的哪段故事?简述这一故事?试分析这一故事体现出他们各自 怎样的性格?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 一日,曹 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坐饮畅谈。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曹操说:“天下英雄, 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一大惊,将匙箸掉落在地。此时 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了警惕。 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 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 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 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 若愚、韬光养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 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 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为外戚何进所制, 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 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 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 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 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 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 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 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 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 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 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 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万事俱备 ——( 只欠东风 ) 刘备招亲 ——( 弄假成真 )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 刘备的荆州——( 哭来的 ) 张飞穿针 ——(大 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马中赤兔 ——( 人中吕布 )
有意思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 来的凶,败得惨 赵子龙战长坂—— 浑身是胆 赵子龙出兵—— 回回胜 关羽降曹操—— 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 收买人心 对着张飞骂刘备—— 找气惹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诸葛亮用空城计—— 情非得已 看三国流泪—— 替古人担忧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 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 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 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 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 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 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 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 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 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 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 而返。后主刘禅昏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 衰弱。
《三国演义》中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谁
貂禅
第四组:
三英战吕布指哪三英:刘备 关羽 张飞
被封为蜀国五虎上将的分别是哪五位?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黄忠射箭————— 百发百中 马谡用兵————— 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 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的江山———— 哭出来的
•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 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 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 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 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 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提示一:他义释严颜展示出他粗中有细 的一面
提示二:他曾经是卖肉的,后是五虎将之一。
3、武侯祠对联: 牧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看谁最聪明
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扶不起的阿斗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赔了夫人又折兵
猜猜看
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 返或乐而忘本。
乐不思蜀
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
我最先知道答案
成语释义: 三国时关羽身陷曹操阵营,心里想 着刘备。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 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比喻坚持 节操,忠贞不二。 人在曹营心在汉
(赤壁之战)
曹操因人进献一吉祥物,劳师动众的搭 建了一座巨台,其名为? 七擒七纵是孔明用在谁身上的。
( 铜雀台 )
(孟获)
第三组 “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 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 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在作战中眼睛被流箭射中,说:
“父精母血不可弃”而把眼睛吃掉的是?
夏侯敦
脑筋急转弯
为什么关羽比张飞死得早 三国中谁的轻功最高
红颜薄命
说曹操曹操到
煎炸豆腐
曹雪芹走正步 曹雪芹种树 曹雪芹磕瓜子
黄盖 曹操 曹植
李白
曹仁
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 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后亡东吴, 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
名著的价值 展示了东汉末年天下大,群雄并起,斗争错 综复杂,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导 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 的明君良臣的渴望。
给予我们最宝贵的人生启示? 历史不能改变,人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 中。 表现了怎样的历史观、社会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 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 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三国演义》的形成:
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演义》
名提 将示 。二 : 历 史 上 人 称 温 侯 。 三 国 第 一
了提 古示 代三 四: 大赤 美兔 女马 中原 的先 貂的 蝉主 人 , 得 到
提示一:孔明六出祁山的对手。
提示二: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宣帝”
提示三:他由于过于谨慎败在孔明的空 城计中
第一组: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刘备、诸葛亮、关羽 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 将的典范。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魏(曹操)
东汉末年
蜀(刘备) 吴(孙权)
西晋 (司马炎)
战争: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 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 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 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 魄。
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先生”和“凤雏先生” 的分别是哪两位?
孔明 庞统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其中涉及到三国中的哪两个人物 :
周瑜
小乔
第二组 孙刘联军和曹操集团之间的一场战役, 曹操战败,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这 以 少胜多的经典,是后人品味三国文化最为津 津乐道之处。
提示三:他英勇善战威镇长坡桥吓死曹操 深爱的之 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提示二:他是孙策的对拜兄弟,东吴 四英将第一位
提示三:他为水军大都督时,用火攻之计大 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提 示 一 : 他 是 被 张 飞 骂 为 三 姓 家 奴 的 人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人 物 篇
教提 我示 负三 天: 下他 人的 我, 生 不活 教信 天条 下是 人“ 负宁
提 示 一 骑: 都身 尉长 ,七 沛尺 国, 谯细 郡眼 人长 也髯 , 提示二:他是三国英雄中少有的 官 拜 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
宁 教 我 负 天 下 人, 不 教 天 下 人 负 我
曹操小档案: 名 字:曹操,字孟德 曾用名:吉利,小名阿瞒,本姓夏侯 谥 号:魏太祖武皇帝 籍 贯:沛国谯人(今皖亳州) 生卒年:155——220 主要成就: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评 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提示一:他曾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
诸 葛 孔 明
奸绝—— 曹操 1、三绝 义绝—— 智绝——
关羽 诸葛亮
曹提 操示 、一 袁: 绍他 、常 刘寄 表人 吕篱 布下 等, 人先 后 投 靠 过 公 孙 瓒 、
虽提 然示 克二 主: 却他 跃使 马用 檀双 溪股 ,剑 救, 了他 他骑 一的 命卢 马 , 这 只 马
知提 人示 善三 任: 的他 仁被 君作 典者 型塑 造 成 为 仁 民 爱 物 、 知 贤 下 士
提示二:他骁勇非凡、武艺绝伦、所向无敌 的英雄气概和素质
提示三:他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重82斤
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 涂脂,丹凤眼,卧蚕眉。
青龙偃月刀
提示一:
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非常杰出的外交 家
提示二:
他留给后人以“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 象
提示三: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杜 甫对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