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廖仲恺是如何被杀害的?刺杀廖仲恺的刺客是谁
(九十二)民国演义第一部第27章廖仲恺遇刺(二)

(九十二)民国演义第一部第27章廖仲恺遇刺(二)第27章廖仲恺遇刺(二)在廖仲恺遇刺现场,有一个刺客被卫士击中七枪,打成重伤,旋即也被送往医院抢救,并缴获了他使用的一把大号曲尺手枪。
经侦查,查明受伤的刺客名叫陈顺,为广州花捐局的稽查。
在他身上搜出持枪证。
该枪证是由粤军南路司令梅光培之秘书郭敏卿于8月4日签发的。
由此推测梅、郭两人与“廖案”有关系。
据此,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奉命于案发当天正午传讯并扣押了他们俩人。
陈顺在医院昏迷时,不停地呼唤“大声佬”。
经查:“大声佬”是朱卓文的绰号。
第二天,陈顺在抢救中苏醒过来,省警察厅长包玉文与国民政府秘书长陈树人等马上对其进行审问,前后获得了两份口供笔录。
审讯中,他供称在澳门是黄福芝布置要杀廖先生的,并命黄基指挥他与吴培、冯灿、梁博等4人执行暗杀,答应事成后再给每人一万元。
陈顺所供出的几个凶手均为朱卓文的旧属,结合陈顺在昏迷时大声呼喊朱卓文的绰号,因此认定朱卓文等有重大嫌疑。
于是,吴铁城又下令拘捕了梁博(公安局侦探)及其助手林星,还有《国民新闻》社的赵士伟。
而朱卓文和其他凶犯,已于案发后潜逃。
8月23日,福军司令李福林向许崇智、蒋介石等人举报在八月初间,曾在文华堂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朱卓文和林直勉坐在一起,口口声声说非杀廖仲恺不可。
继而,他又自称自己曾和魏邦平、梁鸿楷、张国桢、杨锦龙、梁士锋等粤军将领,7月间曾在广州河南大塘的自己家中,开过一次“反共与倾覆政府的会议”,“拟首先推翻许崇智、蒋介石,再重组政府”等。
至此,不仅证实了朱卓文确与暗杀廖仲恺之事有关,而且还把胡毅生、林直勉及粤军的一些军师旅长牵扯到廖仲恺遇刺案中。
8月24日,陈顺因伤重不治而死于医院。
当天,蒋介石命令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沈应时抓捕张国桢和杨锦龙,命令第一师师长何应钦率部于25日凌晨将粤军梁鸿楷部全部缴械,命令第二师师长王懋功率部分头抓捕胡毅生等人。
但胡毅生、朱卓文、魏邦平等均已潜逃,只有因病卧床不起林直勉被黄埔学生抓获。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廖仲恺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廖仲恺上世纪20年代实现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走向高潮,开拓了各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共同敌人的新道路。
由于这次合作,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的血液,改造成了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纲领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重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这次合作,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得以在广东为中心的一些南方省市公开进行宣传,从事发动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的活动,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群众运动和大革命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主要助手的廖仲恺,在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并为此鞠躬尽瘁,以身相殉。
积极筹划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合作廖仲恺是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忠实追随者,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同孙中山一样,廖仲恺逐渐认识到依靠军阀进行革命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于是他们开始了新的探索。
十月革命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他们的探索送来了一缕春风。
在同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人接触后,他们逐渐感到国民党的活动有改进的必要,必须联俄联共,他们的思想朝着新的民主革命方向急速转变。
1922年8月,孙中山先后会见了共产党人李大钊和苏俄代表,决心联俄联共,接受改组国民党的建议,并邀请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
廖仲恺也挣脱陈炯明的羁禁到上海,投入筹备工作。
9月下旬,他受孙中山之托,赴日本与苏俄代表越飞进行详谈。
此次会谈为以后的《孙文越飞宣言》作了良好准备。
1923年1月,改组筹备工作初获进展,廖仲恺被委任为国民党本部参议。
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
27日廖仲恺再次赴日本同越飞会谈。
两次会谈,使廖仲恺有机会了解到一些新的革命知识,这成了他转变的关键。
廖仲恺“因为有一个月之久和越飞互相辩论,把各种问题通通研究过了。
廖仲恺的故事:廖仲恺被刺杀

廖仲恺(1877—1925)汉族客家⼈,原名恩煦,⼜名夷⽩,字仲恺。
⼴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惠州市仲恺⾼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祖居地是⼴东梅县程江镇,1877年4⽉23⽇出⽣于美国旧⾦⼭。
中国近代着名的民主⾰命活动家、伟⼤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命的先驱。
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着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集》上卷。
早年经历 1877年4⽉23⽇,廖仲恺⽣于美国加州旧⾦⼭旅美华⼯家庭。
1893年,⽗亲廖⽵宾在旧⾦⼭病故后,随母亲回到中国⼴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廖志岗。
中⽇甲午战争后倾⼼西学。
1896年就读于⾹港皇仁书院。
1897年,在叔⽗的安排下,他与⾹港地产商何戴的九⼥⼉、同为国民党左派的何⾹凝在⼴州结婚。
伉俪佳话 在⼴州市同福西路龙溪新街,坐落着⼀栋坐北朝南的青砖⽯脚⼆层⼩楼,它就是⾰命家廖仲恺与何⾹凝夫妇曾经的居所,“双清楼”所在地。
1897年,由于经济上尚未独⽴,廖仲恺与何⾹凝新婚后,便与他的哥哥廖恩焘⼀家合住在⼴州市三官庙的廖公馆,⼀座砖⽊结构的两层楼房。
夫妻⼆⼈在⼆楼屋顶的晒台上搭了⼀间⼩屋作为⾃⼰的居所。
在简陋的新居⾥,这对不曾相识的夫妻逐渐相知、相爱。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青年店铺,希望学成归国后,改变中国危亡局势。
出洋留学的风⽓盛极⼀时。
廖仲恺结束了⾹港皇仁书院中学⽣活后,也有了去⽇本留学的愿望。
为了⽀持丈夫实现⾃⼰的理想,虽然遭到娘家⼈和廖仲恺嫂嫂的坚决反对,何⾹凝毅然把陪嫁的珠宝⾸饰和所有的细软及家具等卖掉,连同私蓄总共“凑得三千余⾦”,资助廖仲恺赴⽇留学。
1903年1⽉,廖仲恺暂别何⾹凝,先⾏赴⽇。
之后何⾹凝⼜把所有的杂物都卖掉,在同年4⽉抵达东京,开始了夫妇⼆⼈的旅⽇留学⽣活。
1904年3⽉,廖仲恺考⼊早稻⽥⼤学经济预科学习,既⽽⼊中央⼤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命思想。
隐蔽战线斗争侧记

隐蔽战线斗争侧记
■王建柱
◇周恩来
中共隐蔽战线斗争是中国革 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 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它创造 的卓越功绩和丰富经验在中国革 命史上谱下了重要的篇章。翻开 党的保密工作历史,一个个鲜活 生动的故事即展现在眼前……
隐蔽战线的开创人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
于没有合法的活动条件,只能长 期处于地下活动状态。1925年8 月,主张联共的国民党左派领袖 廖仲恺被刺杀,据被捕的刺客交 待,下一步还将暗杀共产党的领
导人。由周恩来、陈延年领导的 两广区委感到事情严重,认为有 必要建立我党自己的侦察保卫组 织。当时,周恩来便安排在黄埔 军校任职的陈赓等人掌握一些武 装保卫力量,开始在国民党内建 立内线。我党的情侦工作从此开 始,但组织还很不健全。
1927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我党 中央虽事先得到内线的零星报 告,但因缺乏其核心层的决策情 报,致使上海、广州等地的党组 织遭到突然袭击,大批干部和群 众骨干因未及时转移而遭到捕 杀。
一举动使叛徒、特务一时不敢随 便活动,中央在沪的安全也得到 了一定的保障。
中共秘密电台的建立 1928年10月,周恩来从莫
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回到上海不 久,便决定选派人员学习无线电 技术。他分别约李强、张沈川谈 话,要求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尽 快学会无线电通讯技术。周恩来 还在中央特科设立了无线电通讯 部门,专门负责建立和管理党的
61
史海钩沉
◇李克农
◇钱壮飞
◇熊向晖
◇陈忠经
无线电工作。 李强此时在中央特科负责
秘密交通工作。他原来是学土木 工程的,入党以后,先是做群众 工作,后来做军委工作,并未接 触过无线电技术。接受任务后, 他以无线电爱好者的身份,与当 时在上海经营美国无线电器材的 “亚美公司”和“大华公司”的 老板交朋友,并从那里购买所需 要的零件及有关无线电技术方面
历史趣谈廖仲恺遇刺案震动天下为什么却稀里糊涂结案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廖仲恺遇刺案震动天下为什么却稀里糊涂结案了?导语:廖仲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精于理财且廉洁自律的他,不仅是改组国民党的头号功臣,还能倾心结交工农。
然而,就在廖仲恺风风火火前行的时候廖仲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精于理财且廉洁自律的他,不仅是改组国民党的头号功臣,还能倾心结交工农。
然而,就在廖仲恺风风火火前行的时候,1925年,一场有预谋的杀戮正在等着他……“为孙中山管荷包的人”翻阅廖仲恺(1877-1925 年)致孙中山的电函寥寥四五篇,多数绕不开“钱”。
廖仲恺被誉为“为孙中山管荷包的人”,也是孙中山最忠诚的追随者。
廖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市)人,为汉族客家人,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1902年留学日本。
从1903年9 月廖仲恺(1897 年与何香凝结婚)夫妇到日本小石川“下宿屋”(旅馆)拜访孙中山开始,再到1925 年孙中山病逝,这22 年间,孙中山身边总有廖仲恺的身影。
辛亥革命之后,廖仲恺先后任广东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1911 年,两广总督张鸣岐潜逃时大放狂言:“革命党即得广东,不得守三日也”,革命党也忧心忡忡:“民国成立后,最要紧最危险者,为财政问题,广东尤甚”。
廖仲恺面临困难紊乱的广东财政,连出奇招,在1913 年8 月解职离开广东时,“库中存有现洋100 余万,另有纸币数百万”,成为“民国以来财政当局所未见之现象”。
在1917 年的护法运动中,廖仲恺“借入现款供护法用者,综计139.27 万元”,保证了参加护法的海军舰队官兵及议员120 多人能及时抵达广州。
在随后成立的护法军政府中,廖仲恺特任署理财政总长。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廖仲恺怎么死的?廖仲恺墓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廖仲恺怎么死的?廖仲恺墓在哪里
导语:廖仲恺怎么死的?廖仲恺墓在哪里1925年被刺杀而死的。
廖仲恺(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
廖仲恺怎么死的?廖仲恺墓在哪里
1925年被刺杀而死的。
廖仲恺(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遇刺身亡
廖仲恺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
但他所做的这一切无疑对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极端要不得的。
因此,中外反动势力都视廖仲恺为眼中钉,欲置之于死地。
孙中山逝世不久,谢持、林森、邹鲁等人便结成所谓的“西山会议派”,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破坏国民革命领导力量的团结。
从1925年7月开始,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孙科、伍朝枢等人就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种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否定三大政策。
面对右派反对分子的汹汹来势,廖仲恺与他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尤其使廖仲恺感到深恶痛绝的是,一部分国民党右派老党员,为了达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与北方反动军阀相勾结。
5月间,廖仲恺。
中国历史故事-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简介廖仲恺是怎么死的?廖仲恺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价,也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与中国共产党关系亲密,后世人将其比喻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廖仲恺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为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公元1925年,本名叫廖恩煦,又叫廖夷白,其字为仲恺,后多以仲恺称之,因此后世人称其为廖仲恺。
廖仲恺虽然说是广东省客家人,但实际上他是华侨家庭出生,他们一家住在美国旧金山,而廖仲恺也是在旧金山出生的。
巩固元1897年,廖仲恺二十岁的时候,与他的妻子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后来又东都日本求学。
正是在日本求学期间,廖仲恺结实了后来的那一批民主革命者,其中包括孙中山。
因为与孙中山的相识,让廖仲恺有了依靠革命运动,解放中国,促使国家富强之心。
所以此后他与自己的的夫人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后来也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门会,并且在同盟会中担任执行部外务科干事,还有天津同盟会主盟人。
从日本求学归来之后,廖仲恺在参加1909年的留学生科举考试之时,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吉林展开革命运动。
因为廖仲恺的积极宣传,使得民主思想得以在吉林地区开花结果,增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
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军政府在广东成立,时任广州都督的胡汉民邀请廖仲恺担任都督府参议兼财政司副司长。
廖仲恺欣然同意,从吉林省来到广东。
后来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让胡汉民跟随他一起前往上海,廖仲恺因此留下来领导广东的财政工作。
在广州管理财政的时候,廖仲恺凭借其留学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以及其本人的理财只能,使广州财政迅速好转,而廖仲恺自己也因为“善于理财”崭露头角。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
然而没有多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回到广州。
而廖仲恺、陈炯明也与孙中山一起回到广州,主持工作担任财政司司长。
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兼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之后,廖仲恺开始暗地里策动反袁之事。
廖仲恺被刺之谜,究竟谁是幕后主使?

廖仲恺被刺之谜,究竟谁是幕后主使?本文导读:廖仲恺,广东省惠阳县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为旅美华侨,早年留学日本,先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及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
1905年加入同盟会,是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孙中山去世前,他深得信任,曾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
在政府工作中,他还先后担任财政部部长,军需总监,广东省省长,省财政厅长等要职。
由于他的革命思想和所担任的重要职务,使他成为国民党中央的核心人物,影响遍及广东革命政府的各个部门。
孙中山去世后,他继承孙中山的革命遗志,恪守孙中山的革命政策,积极支持工农运动,在消灭陈炯明反动势力、平定杨刘叛乱、统一广东全省政权、军权和财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廖仲恺始终不渝地采取联共立场,因此他就成为右派的眼中钉,成为右派阴谋刺杀的对象。
参与策划刺杀的右派主要人物有:邓泽如、林直勉、胡毅生、朱卓文、魏邦平、梁鸿楷、梅光培等,其中胡毅生、朱卓文是直接的主持者。
1925年7月初,这伙右派连续在胡汉民家中开会,进行策划。
他们污蔑廖仲恺被人利用,祸害国民党,他们商讨打倒廖仲恺的办法,包括用刺杀的办法。
廖仲恺遇害前一个星期,谋刺的消息已经传开。
当时何香凝曾对廖仲恺说,“既然有人阴谋行刺,你也该多加两个卫兵防备一下才是”。
廖听了很不以为然,他回答说,“增加卫兵,只好捉拿刺客,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
我是天天到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去开会或演说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几个地方,他们想要谋杀我,很可以装扮着工人农民或学生模样,混人群众中下手的。
我生平为人作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地方。
中国如果不联俄联共,就没有出路。
他们如果安心想来暗杀,防备也是没有用处的。
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1925年8月20日上午8时,廖仲恺偕同何香凝驱车去国民党中央党部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6次会议。
途中适逢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陈秋霖,便邀他上车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廖仲恺是如何被杀害的?刺杀廖仲恺的刺客是谁
导语: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内各派系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其中,党内“左右派”之争尤烈,右派对廖仲恺的不满与日俱增。
最终,仇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内各派系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其中,党内“左右派”之争尤烈,右派对廖仲恺的不满与日俱增。
最终,仇恨左派的“阴谋家们”,在举行了多次秘密会议之后,于1925年8月20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将廖仲恺刺杀。
“廖案”不仅是一场悲剧,更是国民党历史上一桩悬而未决的疑案。
廖仲恺的危机
“廖案”发生前夕,广州正处于多事之秋。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一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廖仲恺不仅身处时代的风口浪尖,更深陷派系纷争的漩涡之中。
他因何被刺杀?社会舆论普遍猜测:
一是“反共产”势力所为。
在国民党内,廖仲恺“容共”态度鲜明,他甚至公开批评那些反对“容共”的老党员名为老革命,实为反革命。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反对共产党人的呼声愈来愈大,一时甚嚣尘上。
因此,舆论普遍认为“廖案”是“反共产”势力暗中制造的。
二是反对汪派掌权者所为。
孙中山逝世后,围绕着国民党最高权力的第一轮角逐,是在胡汉民、汪精卫两人之间展开的。
1925年7月,经过驱逐滇桂军阀刘(震寰)、杨(希闵)以及一番台上、台下的较量后,广州国民政府宣告成立,由汪出任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国民党内的一号人物。
当时廖仲恺采取“拥汪”立场,在以汪代胡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驱逐滇桂军阀和改组政府牵涉广泛,并对大局产生了震撼性影响。
汪派排胡出局易,而排除胡的政治影响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