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示-H7N9禽流感防治介绍
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方案

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方案一、背景介绍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首次在中国发现并报告于2013年。
该病毒主要传播于家禽及野生鸟类之间,人类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禽类污染的场所、器具、食品等途径感染。
该病毒传播快速、致病性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二、预防措施1.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前往禽类市场、食品加工场所等高风险地点。
2.提高个人免疫力:均衡饮食、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个体健康水平。
3.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清洗及消毒家庭、工作场所等环境,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4.接种疫苗:及时接种禽流感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5.教育宣传:加强对H7N9禽流感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和防控意识。
三、监测和早期诊断1.加强动物监测:开展全国范围的禽类流感抽样监测,发现病例及时进行隔离。
2.建立早期诊断体系:建立疫情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病例的早期发现率,减少病毒传播。
3.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进行深入调查,掌握病情传播的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病例隔离与治疗1.病例隔离:对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的患者,要及时进行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2.病例治疗:对于确诊病例,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及支持疗法,加强对病患的护理。
同时,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提高病例的康复率。
五、环境消杀1.禽舍环境消毒:对养禽场等高风险场所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杀,确保禽类环境的清洁卫生。
2.食品安全控制:加强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场所消杀:加强禽类市场、食品加工场所、集中居住区等场所的消杀工作,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六、应急准备1.建立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前布置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以便应对疫情的发生。
2.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和责任心。
3.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H7N9禽流感的威胁。
七、社会参与1.加强政府领导:政府要加强对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领导和组织,保障资源和措施的有效落实。
6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很多人对H7N9禽流感疾病都不陌生,这种疾病一旦发作之后,除了会大面积的传染之外,如果没有采取正当的治疗方法,或者治疗的不够及时,是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的,尤其是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传染的速度会更快,在H7N9禽流感疾病发作之后,也好积极的应对。
H7N9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
避免学生和老师过度劳累,不吸烟。
发现禽流感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在接触禽畜后切记要上他们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一定要吃安全、合格的肉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
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还要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因为H7N9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
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建议可以将衣物放入水里煮一下杀毒。
但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一定要做好积极的防治工作。
科学预防H7N9流感

科学预防H7N9流感什么是H7N9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是由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H7N9流感是怎样传播给人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环境传播至人。
H7N9流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发烧(38℃以上)、咳嗽、少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严重肺炎、呼吸困难;重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一、避免接触禽类:1.免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教育儿童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生雀鸟。
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
3.不贩运病禽、死禽。
二、做好个人防护:1.家禽养殖、销售、宰杀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2.勤洗手(与禽类接触后,饭前便后、照顾家人和病人、外出回家后等均要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防止传染他人;如果已患有呼吸道传染病,外出时须戴好口罩。
三、改变消费习惯:1.冷鲜产品同样美味。
购买禽类产品时,请选择到正规的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冷鲜产品(例如“杀白鸡”)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禽畜产品四、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病死的禽畜。
禽、肉、蛋类要煮熟、煮透。
不吃六、七成熟或带血丝的鸡排、白切鸡以及未煮熟的荷包蛋或“溏心蛋”等。
加工、保存食物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建议加工时可戴手套,加工完成后要清洁双手。
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
五、保持健康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免疫力非常重要。
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合理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天冷时也应适当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作出针对性的诊治。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十招教你远离禽流感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十招教你远离禽流感*导读:最近不少地区报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鸡瘟”,目前死亡人数仍在上升。
对于这种新型禽流感的防治常识,我们不能不知道。
……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点至今还未清楚,不过多数病患都有活禽接触史。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但在低温环境生存力较强,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感染患者主要有流感样症状,如咳嗽、发热、痰少,可伴有肌肉酸痛、腹泻、头痛等全身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
并常发展为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并死亡。
*十招教你远离禽流感1.个人卫生要加强。
不吃生或半生的鸡蛋,吃禽肉要煮熟、煮透,接触活禽人员双手要做好消毒清洗工作。
保证充足休息与睡眠,多锻炼,增强抵抗力,加强饮食均衡,注意多摄入一些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2.室内空气要流通。
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垃圾堆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3.室内环境要消毒。
定期用消毒稀释液洗地,清理宠物窝,或者用消毒剂稀释液进行喷雾。
4.禽类接触要避免。
户外尽量避免到花鸟市场、活禽市场、公园等场所,不要捕捉、饲养家禽、野禽,接触过禽鸟或其分辩要彻底清洗双手。
5.购买禽类产品要保证。
不要购买无证禽类产品,购买时看清是否有食品卫生保障和检疫合格。
6.生熟食品要分开。
注意冰箱、砧板、水洗池等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
7.天气变化要注意。
时刻留意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寒削弱抵抗力。
8.发现症状早就医。
当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发烧、呼吸急促、咳嗽、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马上送院处理。
9.常泡脚,多按摩。
晚上用热水泡脚,并时常按摩耳鼻脚部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10.饮食清淡,中药预防。
日常饮食宜清淡甘平,健脾和胃,增强营卫血气,在医生指导下可以服用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等增强体质。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概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病毒对人类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本文将介绍H7N9禽流感的根本知识和防控措施。
什么是H7N9禽流感?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病毒最早于2024年在中国被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于鸟类中。
禽流感主要通过禽类分泌物和污染的环境传播给人类,尤其是与禽类密切接触的人群容易感染。
H7N9禽流感的病症H7N9禽流感的病症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肺炎等严重病症。
对于疑似感染H7N9禽流感的个体,及早就医并进行相关病毒检测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1. 防止接触禽类尽量防止接触活禽、禽类粪便和污染的环境。
在接触禽类或其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并防止将手接触到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黏膜部位。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液清洁手部,尤其在接触禽类或污染的环境后。
同时,防止与患有流感或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过于密切接触。
3. 做好食品平安确保食品平安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防止食用生禽肉和未煮熟的禽类制品。
在加工和烹饪禽肉时,确保彻底煮熟,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同时,定期清洗厨房、餐具和食品加工设备,保持整洁卫生。
4.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禽舍、禽类的饮水器和饲料器,并进行消毒处理。
及时清理和处理禽类分泌物,防止禽类分泌物与人类接触。
对于禽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H7N9禽流感的疫情信息,加强对禽类流感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同时,加强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追踪调查,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总结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公众需要加强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遵循相应的防控措施。
H7N9禽流感防控有关知识

传染病防控春季是传染病易发、多发季节。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一)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二)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三)避免接触禽类(家禽、野禽)、牲畜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四)保持居住及学习场所的经常开窗通风;(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六)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稠密场所等;(七)如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H7N9禽流感防控有关知识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为鸡瘟。
1、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引起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2、患者一般表现: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3、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4、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5、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6、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2—。
禽流感防控知识温馨提示

禽流感防控知识温馨提示第一篇:禽流感防控知识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一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应注意预防,定期保持开窗通风;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少去人群聚集地;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请用纸巾遮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预防H7N9禽流感应做到,尽量避免接触活禽、鸟类及其粪便;禽肉禽蛋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尽快就医。
卫生热线:12320,全天24小时接受市民咨询。
温馨提示二专家提醒市民:H7N9禽流感可防、可控、不可怕。
预防H7N9禽流感应尽量避免接触活禽、鸟类及其粪便,禽肉禽蛋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的禽类接触史等,并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如需详询,市民可随时拨打24小时卫生热线12320。
温馨提示三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2分钟可以杀灭。
禽流感对低温抵抗力强,在4℃水中可存活一个月。
●不吃病死禽产品●不生吃禽产品●不与野生鸟类直接接触●不近距离与观赏鸟类接触●与禽类接触要洗手消毒●购买经过检疫合格的禽产品●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保管、加工●烹调加工禽产品要高温熟透第二篇:禽流感防控知识禽流感防控知识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H为血凝素蛋白,N为神经氨酸酶蛋白)共140余种亚型。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禽流感有H5N1、H5N2、H7N2、H7N3、H7N7、H7N9、H9N2、H10N7和H10N8亚型,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等。
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时洗手。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引言: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多地浮现疫情。
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加强预防工作,本文将从预防知识宣传和预防办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和症状1.1 病毒的传播途径H7N9禽流感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传播较为罕见。
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禽类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中,人类通过接触感染禽类或者其分泌物而感染。
1.2 症状表现感染H7N9禽流感后,患者常浮现高热、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浮现呼吸难点、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2.1 加强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H7N9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防控措施等,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2 开展社区宣传活动组织专家进行禽流感知识讲座,向社区居民普及禽流感的预防知识,提醒他们避免接触禽类和其分泌物,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风险。
2.3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H7N9禽流感的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资料,向学校、医院、机关等公共场所发放,提醒人们注意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性。
三、H7N9禽流感的预防办法3.1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接触禽类或者其分泌物后要及时洗手;避免接触禽类、禽类市场和禽类粪便;避免生食和半生食禽肉及其制品。
3.2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清理禽舍、禽类粪便等,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做好禽类的消毒工作,杀灭病毒。
3.3 提高免疫力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H7N9禽流感的防控措施4.1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2 加强禽类养殖管理加强禽类养殖场的管理,做好禽类的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提示
H7N9禽流感防治介绍
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14年1月以来,我国浙江、广东等5省市共发现28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
专家研判认为,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小。
为使广大员工了解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做好个人防护,现介绍如下:
一、传染源
目前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
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
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二、传播途径
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
1、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
2、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病人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三、自我防护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
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3、注意饮食卫生。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
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4、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5、如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的禽类接触史等,并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四、几种中医药辨证论治的防治配方
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病情轻者-疫毒犯肺,肺失宣降证
症状:发热,咳嗽,少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
舌红苔薄,脉数滑。
舌红苔薄,脉滑数。
1、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参考处方和剂量:银翘散合白虎汤。
金银花30g、连翘15g、炒杏仁15g、生石膏30g
知母10g、桑叶15g、芦根30g、青蒿15g
黄芩15g、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一次。
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
2、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等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功效的药物。
行长办公室(总务)
2014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