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_以红十字会志愿者为例_刘丹莉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的动机
NPO使用志愿者的原因 成本低;志愿者富有同情心,工作热情高; 可以促进社会参与,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
志愿行为的三种动机: 志愿者是被需求所驱使;志愿者是为了追求 外在的认同;志愿者是发自内心的需求
阅读资料
志愿者的动机
内部和外部双重回报激励了志愿者。内部回 报是指由工作自身带来满足感、成就感和接受挑 战的感觉。外部回报则是指组织给予志愿人员的 利益。举例来说,许多人都把志愿工作当成事业 探索和发展的一种途径。比如,有的人在社区非 营利性组织中为那些身体成长中受残疾困扰的成 年人提供志愿服务,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与这 些残疾人共处的经验。有的人志愿出任预备警官, 他们可以由此获得足够的经历,以决定执法工作 是否是他们正确的职业选择。有的人从事志愿工 作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工作技能,从而能够获得更 好的受薪职位。比方说,志愿在人群前做演示工 作、写转让证书或准备预算等都有助于发展将来 的雇佣单位所需的重要技能。
志愿者的动机
有些人从事志愿工作是因为志愿工作给他们提 供接触新的和不同人们的机会。有些人从事志愿 工作是为了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做贡献或付出回 报。有些专业人士(如护士和社会工作者)在自己 照顾小孩时则通过参加志愿工作以继续从事自己 的专业。有些人从事志愿工作是为了和社区领导 人共事,或是因为他们珍视组织的目标。还有些 人从事志愿工作则是因为他们关心他人,或是因 为他们希望获得个人成长或外部的承认。
志愿服务评估
评估的含义 成效评估 过程评估
评估的方法 访问会面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
是按活动的目标作 出评估,主要评估各种 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的 利用,活动推行后有哪 些切实效益以及服务对 象在活动后有什么得益
主要是根据活动 过程及形式作出评估, 了解推行服务的方法 对目标的完成是否具 有效能与效率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

浅论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摘要: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非营利组织完善并创新志愿者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在全国各地社会工作发展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可学习借鉴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运作,创新出一条志愿者管理之路。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联动模式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48-02一、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者非营利组织,在学界也被称为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非营利组织运营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参与。

志愿者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个人自愿行为,受一定的价值观引导。

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志愿者应具备一定的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技能和精力。

公民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兴起,其志愿者管理,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主题。

二、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中的问题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学界从各个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进行了研究。

志愿者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外界环境来说,社会各界对志愿者活动缺乏足够的认知,往往低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与效益。

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还未制定,政府对志愿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力度还不足。

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民政部以民函[2012]340号印发《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此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不足,积极性不高,流动性与随意性较大,缺乏足够的计划性和延续性;志愿者管理的专业人才不足,专业性培训不到位,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能力较差;志愿者回馈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浅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

浅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

浅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作者:刘晓晴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0期摘要志愿者在非营利组织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非营利组织中包含着大量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服务工作为整个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非营利组织要建立对志愿者的有效管理,就要建立健全志愿者的组织、领导和激励机制。

在志愿者通过非营利组织完成他们的社会理想的同时,非营利组织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增大着自身的影响。

在一些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志愿者的服务就越是广泛。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管理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志愿者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促进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志愿者”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Voluntas(自由意志),一般理解为依据自发且自由的意志参加非营利性社会活动或从事该活动的个人。

基本上是不要求经济性报酬的自发性活动。

在生活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活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交流、并获得喜悦和充实感。

非营利组织要建立对志愿者的有效管理,就要建立健全志愿者的组织、领导和激励机制。

1 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重要性“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例如一些从事慈善救助、环境保护、扶贫发展等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志愿者。

他们通过不计报酬的劳动促进了公益组织的发展。

在志愿者通过非营利组织完成他们的社会理想的同时,非营利组织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增大着自身的影响。

在一些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志愿者的服务就越是广泛很多志愿者通过参加非营利组织实现志愿服务,为那些需要关怀和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从而为社会作出突出的贡献。

2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非营利组织中包含着大量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服务工作为整个社会作出突出的贡献,但在一些非营利组织中,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公共管理学院陶佳睿罗莎[摘要]志愿者是现实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非营利组织中最具特色的人力资源。

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志愿者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由于各种原因,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非营利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之一。

因此,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与开发中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为公众志愿性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活动平台和展示空间。

可见,志愿者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志愿者对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意义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自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是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第三部门,包括公益类中介组织、互益类中介组织和公益服务类组织等。

1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部门创造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6%,从业人员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服务业就业人口的10%,相当于政府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

22005年,我国各类社会团体达到171150个,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147637个,基金会975个。

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对于弥补市场失灵、生产公共服务、改善社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通常由董事会、专职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构成,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志愿者的存在3。

志愿者指具有志愿精神,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

4志愿行为分为正规志愿行为与非正规志愿行为:非正规志愿行为是为满足个人所理解的社会需要,进行自由而无组织的不计回报的服务形式;正规志愿行为则是指为满足符合社会需要的组织目标,受组织协调安排,提供服务并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及其他利益的过程5。

截至2007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已有超过2.68亿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海外服务等领域为社会提供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2511万多人。

最新浅析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最新浅析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浅析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浅析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摘要: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根据自己三年在香港寰宇希望慈善机构云南项目担任项目助理的经验,本文从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与志愿者;志愿者的类型与职责;志愿者管理的原则;招募志愿者前的设计与规划;志愿者招募;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留住自愿者七大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非盈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寰宇希望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体现的是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政府在人的管理上的共性的话,志愿者管理则鲜明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它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的精神之所在。

理性的、策略的和成功的志愿者管理将产生持续不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志愿者服务的普及和志愿精神的光大,不仅可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与志愿者志愿精神(volunteerism)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被作为国民精神大加赞扬和提倡,成为其公民社会的基础。

志愿精神是人类的天性。

可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志愿精神的源泉。

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传统的解释是包括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五个基本需要层次,1969年马氏又提出需要第六层次,即所谓“心灵的需要”(如下图所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

当低层次的物质欲望得到满足以后,便开始进入高层次的精神层面,追求社会需要的实现、自尊和自我意识需要的实现,以及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灵的需要。

参与志愿者服务,在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在利他主义、慈善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追求心灵的满足和更完善的人生。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

我国18岁或以上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情况
项 目 百万) 总人口 (百万) 百万) 参加志愿活动总人数 (百万) 志愿服务参与率 (%) 亿小时) 总志愿服务时间 (亿小时) 相当于全职劳动力 人均年服务时间(小时) 人均年服务时间(小时) 903.04 (2001年 (2001年1月) 769.57 85.2
取一个好听的活动名称: —— “做一天你的眼睛”,志愿者带盲童孤儿参观首都博物 馆 —— “新年新屋,由你点亮”,志愿者春节前到福利院为老 人装饰房间
(二)工作分析 1、哪个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名称是什么? 、哪个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名称是什么? 2、需要工作多久?在职期限如何? 、需要工作多久?在职期限如何? 3、工作的重要性如何? 、工作的重要性如何? 4、做什么和如何做? 、做什么和如何做? 5、工作开始前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教育水平?需 、工作开始前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教育水平? 要进行怎么样的培训? 要进行怎么样的培训? 6、组织内各项工作与职位的相互关系 、 7、工作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需要联络、接触 、工作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需要联络、 的人或组织 8、其他需要负担的辅助性工作 、
(二)志愿服务的意义
1、对社会的价值:有助于建立一个关怀互助的社 、对社会的价值 有助于建立一个关怀互助的社 会;有助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有助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有助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2、对组织的价值:有助于改善服务质量 有助于 、对组织的价值 有助于改善服务质量 有助于改善服务质量;有助于 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3、对志愿者个人的价值: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提 、对志愿者个人的价值 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提 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帮助个人认识自我 帮助个人认识自我,丰富生活 供不同的学习机会 帮助个人认识自我 丰富生活 经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在志愿活动中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 在志愿活动中, 经验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 在志愿活动中 还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领导才能 培养领导才能;同时 还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领导才能 同时 也是个人善用余闲,发展潜能的好机会 发展潜能的好机会. 也是个人善用余闲 发展潜能的好机会

08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08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本章我们来学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体现的是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政府在人的管理上的共性的话,志愿者管理则鲜明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它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的精神之所在。

理性的、策略的和成功的志愿者管理将产生持续不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志愿者服务的普及和志愿精神的光大,不仅可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本章以志愿者为主题,分九个方面全面阐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1节概述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与志愿者;第2节介绍有关志愿活动的争论;第3节说明志愿者的类型与职责;第4节阐述志愿者管理的若干原则;第5节讨论招募志愿者前的设计与规划问题;第6节介绍志愿者招募;第7节分析志愿者的日常管理;第8节说明如何留住志愿者;第9节讨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志愿服务的意义及其计量。

■本章要点●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

志愿者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

志愿服务包括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和非组织的志愿服务两种形式。

●志愿服务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常使用报酬、收费和自愿性来界定。

●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可分为管理型志愿者、日常型志愿者和项目型志愿者。

志愿者和普通员工一样享有一定的权利并负有一定的义务,他们是“不发工资的员工”。

●志愿者管理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共包括十个方面。

●志愿活动一般包括志愿项目的设计和前期准备、志愿者招募、活动的开展和日常管理、评估。

●留住志愿者比发展新志愿者要容易一些,留住志愿者的关键在于充分研究并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志愿者服务的普及和志愿部门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如何计量和评估志愿服务的问题。

8.1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与志愿者志愿精神(volunteerism)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Ellis,S.J.& Noyes,K.K.,1990.By the People:A History of Americans as V olunteers.San Francisco, Califomia: Jossey-Bass Publishers.],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被作为国民精神大加赞扬和提倡,成为其公民社会的基础。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为例张玉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初期阶段出现了诸如资金流向不明、捐赠信息平台透明度不高、公众信任危机、内部监管不力的问题,以下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对非营利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对策,以期非营利组织今后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s the third largest sector of modern society,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curity, livelihood issues, regulation of social distribution, promote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However,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its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such as transparency of capital flows is unknown, don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is not high, the question of public crisis of confidence, weak internal controls, the follow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rying to find solutions,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future.Key words:non-profit organizations;the problems;solutions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3月第9卷 第1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M a r .2008V o l .9 N o .1 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以红十字会志愿者为例刘丹莉1,2(1.广西大学M P A 中心,广西南宁530004;2.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管理中心,广西南宁530022)摘 要:中国非政府组织(N G O )和非营利组织(N P O )近年来蓬勃发展,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人道救援等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政府组织相互配合,行使着拾遗补缺的功能。

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运行宗旨和特殊需求,大量志愿者参与到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中,甚至成为一些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项目活动的正常运行和最终效果。

因而志愿者管理问题成为其组织发展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本文以红十字会志愿者为例,就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管理问题予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况社会学知识告诉我们,整个社会由三大部门组成:第一部门———政府机关(又称G O ,即政府组织),它制定政策,实行税收征缴,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

第二部门———企业商家,它经营产品,获得利润,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第二次分配。

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N o n -P r o f i t a b l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N P O ),它建立各类基金会,向社会各界募集捐款和物品,推广公益理念,实施公益项目,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又称为N G O 组织(非政府组织)。

[1]第三部门,它的影响现已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以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全新方式,发挥独特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公众谋取公共利益。

随着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需要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到工作中来。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N P O )区别于政府组织及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如果完全没有“通过志愿提供公益”的机制,那是不能算非营利组织的。

在实际生活中,志愿者活动很可能比报道的要多,这是因为人们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其志愿服务。

有时人们提供服务是通过诸如宗教机构、社会福利机构、非政府机构等组织甚至是通过工作所在地进行的社区服务活动。

[2]志愿者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到学术、政治、宗教等等。

在许多方面,志愿者参与到组织活动中,成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将直接影响项目活动的正常运行和最终效果。

因此,志愿者管理就成为非营利组织项目活动的重要环节。

我国志愿者管理工作还刚刚起步,在意识、引导、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和问题。

本文以红十字志愿者为例,与大家探讨、分析志愿者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虽然界定的角度不相同,前者强调同具有强制力的政府的区别,后者侧重于同非公益企业的区别,但是范围大体相同。

根据通用的标准,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有六个特性,即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

根据我国民政部的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国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已达13.3万个,基金会126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1万个,涉及教育、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

”[3]目前的社会转型正在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民众享受工业化带来的诸多好处时,也品尝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酿就的苦果。

于是,在政府和市场之外,一个中立的、不带任何利益诉求的第三方成了中国民众的普遍诉求。

作为一种回应,中国的N G O 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70万到80万非政府组织,分布在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卫生住房、社会服务、商会工会、慈善救助、权益维护等诸多社会领域。

[4]非营利组织(N P O )的运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或者说,非营利组织也可以营利,但它产生的利益不是为了用于在成员中进行分配。

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

正是这一点把它和企业、政府及一些民间组织区分开来。

而“非政府组织”(N o n-G o v e r n m e n t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 即N G O )一词开始于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联合国宪章第71条款第10章中提出。

“国际N G O ”(I N G O )的定义由1950年2月27日E C O S O C 的288(x )决议首次提出:“国际非政府组织就是任何不通过订立国际条约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政府组织(N G O )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N G O 在国际法中并非合法的实体,除了国际红十字会例外,因为它是根据日内瓦协定成立的。

1863年建立的国际红十字会是国际上最早成立的非政府组织之一。

二、转变旧有理念,正确认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在美国可说无处不在,美国红十字会就是一个最大的吸收志愿者的组织,据湖南省浏阳市政协副主席李平26*收稿日期:2007-11-05基金项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彩票公益金项目“十一五”计划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子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刘丹莉(1981-),女,四川南充人,M P A 研究生。

介绍:美国的志愿者组织相对于年轻的美国而言可谓历史悠久。

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其成员涉足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提供社区服务、捐献钱物、做义工等。

美国人普遍认为,这种组织形式能有效地将民众团结起来,致力于加强公民道德修养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为邻里提供充满爱心和乐趣的人性化服务项目,为公民参与社会、体验助人乐趣、满足精神领域的深层次需求创造了机会。

但是在中国,根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广东青年干部学院教授谭建光的调查显示,在中国仅有5.8%的青年受访者表示了解国际通行的志愿服务,绝大部分年轻人还只是把志愿服务视为单纯的学雷锋做好事。

但事实上,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志愿者提供意义非凡的回报。

如欧洲青年论坛副主席詹姆斯多雷所说:“志愿服务将给青年人提供软能力的锻炼机会,这些经验通常都是无法通过教育获得的。

在欧洲几乎所有雇主都喜欢招收有志愿者经历的年轻人。

因为这些年轻人更有爱心,更有社会责任感,而且他们在社交能力上也更有优势。

”因此,组织完全可以且应该改变旧有的那种“请志愿者来帮忙”的观念,正确地将组织自身需求定位为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职位和机会,从而达成志愿者和组织的双赢。

同时,在相对有限的志愿者资源的争夺中,非营利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会让N P O更注重自己的管理、透明化运作、高效地组织,人性的服务,让非营利组织向更有作为的境界前进。

三、志愿者组织的具体管理实践志愿者的加入,可以有效地降低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产生巨大的效能和活力。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灵活性、专业基础的志愿者队伍,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志愿者管理的基础是培训和组织志愿者志愿者管理是指非营利组织对于参加其志愿活动的人员进行招募、选拔、培训、使用和考核的过程。

1)志愿者参加服务之前应当先接受培训某些非营利组织认为,平时的工作并不需要志愿者的参与,所以不太注重志愿者资源的培养和积累,一到重大活动或工作繁忙的时候,才手忙脚乱地临时“抓丁”。

如红十字会在面临重大灾情或紧急任务的时候,通常会通过报纸媒体呼吁或从手头上登记的志愿者资料中,找来一些人员帮忙。

要知道,在这种状态下找来的临时志愿者,因为并不具备该组织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组织方也来不及给他们做最基本的培训,志愿者对组织的宗旨、所做事情的来由及目标,都没有清晰的认识。

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救灾衣物分类整理、搬运和打包装箱等任务,他们似乎还能胜任。

但如果是相对较为复杂的任务,临时找来的志愿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认识,甚至存在文化或者信仰上的冲突,最后不仅没帮上忙,反而把事情办砸了。

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惨痛教训。

而且这样匆忙的组合,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给志愿者留下了行事草率、不严肃的印象;另一方面志愿者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发挥不出积极性,没有主动参与感,做出来的事情得不到组织方的满意和认可。

2)有计划地招募志愿者有的非营利组织在成立之初广招志愿者,建立自己的志愿者资源库。

等志愿者怀着满腔热忱递交了申请书并通过考核后,却再也没有任何的回应。

如广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2004年成立之初,招募了大量志愿者,志愿队员一度达到上千人。

但是,这上千人的队员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没有组织恰当的活动和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得队员开始怀疑自己加入的意义何在。

所以,非营利组织没有合适工作提供的时候,最好不要闲置资源,以免降低组织的信誉。

应当首先对自己组织的宗旨、目标以及对志愿者的需求做一个合理的评估,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志愿者招聘、培训和管理体制,才开始招募志愿者。

同时,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首先让他们明确志愿者组织的宗旨非常重要。

西方学者研究表明:志愿者必须具备三“P”精神,即:热情(P a s s i o n),毅力(P e r s e v e r a n c e)和专业(P r o f e s-s i o n a l i s m)。

[5]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的志愿者才有可能长期稳定地参加志愿服务,从而保证组织向有需要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及时解决志愿者们提出的常见问题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是志愿者?为什么要参加志愿者组织?志愿者能不能拿报酬?这是在志愿者工作中组织者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是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志愿者本身心中的疑惑。

志愿者的定义:志愿者,是指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经验服务于社会,并且不以任何物质回报为目的的人。

社会上有许多人期待帮助,却难以找到志愿者,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

许多人愿意提供帮助,但不知道是否有人需要,何时何地需要。

这个时候,非营利组织居于有需要的人和愿意提供需要的人中间,扮演了牵线搭桥的重要角色。

如红十字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为需求者招募志愿者,为志愿者寻找需求者,提供平台,促使更多的公益活动发生。

2)志愿者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志愿者整体才会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志愿者组织将比个人更有能力帮助弱势群体,共同达到更高的高度。

组织可以为志愿者提供平台,提供社会服务的方向、给予培训和提高志愿者的技能,使他们赢得尊重,增强信心。

聚沙成塔,积水成河,将有限的个人力量聚集起来,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形成合力,帮助组织和个人实现目标。

首先,志愿者组织能够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

组织能够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

举例:李敏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她经常帮助身边的人,比如经常去安琪之家教脑瘫孩子们学习,帮助孤寡老人李大爷料理日常生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