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眼科分级管理制度

眼科分级管理制度一、眼科分级管理制度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眼科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眼科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
眼科疾病呈现出高发和复杂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眼科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眼科分级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2.意义(1)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眼科分级管理制度能够将医疗资源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疲于奔命的情况。
(2)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通过眼科分级管理制度,可以使专业人员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中工作,提升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水平。
(3)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眼科分级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规范医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
(4)保障患者的权益眼科分级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二、眼科分级标准眼科分级管理制度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施设备标准包括眼科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眼科设备的配置齐全度等方面。
2.医疗技术人员标准要求不同级别的眼科医疗机构应具备相应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如眼科医生、护士等。
3.医疗服务项目标准不同级别的眼科医疗机构可以提供的眼科服务项目不同,如眼科诊断、治疗、手术等方面。
4.质控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5.管理标准眼科医疗机构应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财务、设备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眼科分级管理机制眼科分级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主导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眼科分级管理政策,明确眼科医疗机构的各级别标准,引导医疗机构按照标准进行运作。
2.医疗机构建设医疗机构应根据分级管理标准,合理规划建设,确保设施设备、技术人员等符合相应级别的要求。
3.技术与培训医疗机构应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新版制度

3.缩短患者术前等候时间,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手术排程中的突发情况。
4.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手术排程的动态调整,提高手术排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十七、手术团队建设
1.建立专业化的手术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2.加强手术团队成员的业务培训和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整体业务水平。
1.建立全面的手术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手术前、中、后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2.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3.鼓励医护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提升全员质量意识。
4.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术分级管理,优化手术资源配置,强化手术过程控制,提升手术团队素质,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将致力于构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手术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科研创新、质量改进,眼科医院将努力成为手术管理的典范,为促进我国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收集患者意见,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十九、手术器械与耗材管理
1.建立严格的手术器械和耗材采购、验收、储存、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2.确保手术器械和耗材的质量安全,预防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3.对手术器械和耗材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保证其性能和安全。
4.加强对手术器械和耗材的合理使用和成本控制,降低医疗费用。
十、手术伦理与医德
1.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管理要求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管理要求一、总则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要求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涉及手术分级管理的各项工作。
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 制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确立手术分级管理的目的、原则和实施方式。
2. 划分手术分级,分为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
3. 手术级别的确定:根据手术复杂程度、风险程度、医疗技术要求等因素确定手术级别。
4. 手术安全措施:对于每一级别的手术,制定相应的手术安全措施,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顺利。
5. 手术队伍组建:根据手术级别确定手术队伍成员,包括主刀医师、助理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
6. 手术设备准备:根据手术级别确保手术所需设备的齐备和正常运转。
7. 手术术前准备:对于每一级别的手术,医疗机构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者评估、手术安全检查等。
8. 手术风险评估:在手术前应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9. 手术流程控制:对于每一级别的手术,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手术流程,确保手术过程规范有序。
10. 手术后管理:对于每一级别的手术,应做好术后管理和随访工作,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11. 手术质量评价:对每一级别的手术进行质量评价,及时反馈结果,不断改进手术质量。
四、责任分工1. 医院负责人:负责制定和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分级管理的顺利实施。
2. 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指导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3. 医务人员: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执行各项工作,确保手术安全和质量。
4. 护理人员:参与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做好患者护理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五、监督检查1. 建立手术分级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手术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2. 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3. 对于严重违反手术分级管理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六、附则本管理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修订,须报医院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手术安全,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与操作的管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根据20XX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一)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三级手术: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四级手术: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手术医师应依法取得《医师XX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根据手术医师取得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关专业的年限,手术医师分级如下:(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机构级别和登记的诊疗科目相符的手术。
第九条三级医院可以开展各级手术,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
第十条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
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二级甲等医院如具备开展甲级手术的必要条件(包括场地、人员、设备等)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开展部分四级手术。
登记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四级手术项目,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十一条一级医院(含卫生院)可以开展一级手术。
具备麻醉科设置,并拥有性能良好的急诊抢救设备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二级手术项目,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向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
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优化手术资源配置、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范。
本制度通过对手术类型、手术难度及患者风险等指标的评估,将眼科手术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根据等级确定相应的手术操作要求、术后护理和复查计划。
以下是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内容:一、手术分级概述手术分级根据手术复杂性、手术风险、手术技术要求等因素进行划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
各级别手术的定义及适应症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二、一级手术一级手术适用于常见且较为简单的眼科手术,包括但不限于白内障摘除术、矫正视力手术、眼表肿瘤切除、斜视矫正手术等。
一级手术一般具有较低的手术难度和风险,术前检查和手术准备相对简单。
术后护理一般无特殊要求,患者需按照医嘱复查。
三、二级手术二级手术适用于较为复杂的眼科手术,包括但不限于角膜移植术、青光眼手术、视网膜重建术等。
二级手术相对一级手术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术前需要进行更详细的眼部检查和手术准备,术中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设备支持。
术后护理和复查需要更加细致和频繁,患者需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并关注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四、三级手术三级手术适用于高度复杂和危险的眼科手术,包括但不限于眼球切除术、玻璃体腔手术等。
三级手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评估和器械准备,术中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设备支持。
术后护理和复查需要高度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术后护理过程通常较长,患者需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五、手术风险评估与术前告知在手术前,医生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眼部检查结果等因素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手术分级相匹配,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手术等级。
医生应向患者充分告知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根据手术等级中规定的要求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六、手术过程管理根据手术等级的要求,医生和护士团队需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过程管理,包括手术器械的选择和准备、手术间的消毒和准备、手术台的设置和调试、术中各项操作的步骤和顺序等。
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保障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制定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此制度适用于我院眼科门诊和急诊手术,旨在规范手术的选择、安排、执行和后续管理等方面,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得到恰当的医疗服务和追踪监测。
二、手术分级依据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风险、手术复杂度等因素,将眼科手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
1.一级手术:单纯性的、常规的眼科手术,如白内障摘除、青光眼手术等。
2.二级手术:比一级手术稍复杂、需要更高技术水平和更多设备支持的眼科手术,如玻璃体切割手术、巩膜缝合等。
3.三级手术:高度复杂的、风险较大的眼科手术,如眼眶肿瘤切除、视神经瘤手术等。
三、手术分级管理的流程1.确定手术分级:患者在诊断后,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复杂度,确定手术分级,并填写手术申请表。
2.审核手术分级:手术申请表由主治医生提交给手术科或眼科主任,医院通过专家讨论或复核会议,对手术分级进行审核。
3.手术安排:审核通过后,手术科或眼科主任根据手术分级,将手术安排在相应的手术室、手术时间和手术组别中。
4.手术执行:手术前,主治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准备、血液检查、麻醉评估等。
并且,要求上级医务人员参与手术执行,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5.术后管理:术后,主治医生应定期对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并对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
对于特殊情况或并发症的患者,应安排定期复诊。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1.监督机构: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评估指标:通过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评估,可以从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手术满意度等方面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综合评价。
3.定期汇报:监督机构应定期向医院管理层汇报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包括问题反馈、改进建议等。
五、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1.技术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的学术会议和讲座,促进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更新,提高手术技术和安全性。
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手术安全,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操作的管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根据201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一)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三级手术: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四级手术: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手术医师应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根据手术医师取得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关专业的年限,手术医师分级如下:(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手术安全,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操作的管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根据201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一)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三级手术: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四级手术: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手术医师应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根据手术医师取得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关专业的年限,手术医师分级如下:(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管理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的手术审批权限,按以下要求经审批后方可开展:(一)常规手术审批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
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
(二)特殊手术审批1、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1)涉及法律风险,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2)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3)高风险手术;(4)邀请外院医师参加手术者的;(5)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本院属首次开展的手术;(6)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其他特殊技术准入要求的。
2、特殊手术须组织科内讨论,填写《手术审批申请单》,经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科审核、院领导审批后,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第(2)种情形的特殊手术,如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或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先组织科内讨论,经科主任签署意见并向医务科、院领导汇报,经批准同意后先行手术,术毕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
4、第(5)种情形的特殊手术,须组织科内讨论,填写《手术审批申请单》,经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科审核、院领导审批并报登记机关备案后,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5、第(6)种情形的特殊手术,需报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论证,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后方能在医院实施。
(三)高度风险手术高度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质控小组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
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决定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或必要时报技术委员会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主任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四)外出会诊手术本院医师受邀请到下级医院指导手术,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外出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其按本规定的相应手术级别。
在《医师执业证书》注册地点外开展手术的需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或《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执行。
(五)急诊手术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经治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六)具体实施手术的相关规定手术审批、通知必须提前书写《手术通知单》,按照审批、通知程序规定履行相应的手写签名手续。
(七)手术权限评估医院学术委员会每年要对手术医师进行技术能力评估,应当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医师实际被聘的专业技术岗位、实际手术技能,适时调整医师手术权限,并纳入医师技术档案管理。
(八)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1、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内讨论,在科主任填写《手术审批单》,签署同意意见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提交业务副院长或医院技术委员会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应提交院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手术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五、制度落实1、各科室严格执行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临床医师按照分级标准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2、各临床医师在进行超越权限的手术时,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成功完成5例后,经科室主任签字同意,报医务科审批,可转为常规手术。
3、各级医师相应的职称和规定的年限未能掌握应掌握的手术者,将给予降级使用处理。
4、低年医师不按规定擅自超越权限进行手术的,给予延缓定级、晋级或降级使用等处理,如出现医疗事故争议等情况,将按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5、下级医师检查病人不认真,审查手术指征不严格,出现医疗纠纷,由上级医师负责主要责任。
6、手术室发现手术者超越手术权限者,有权停止安排手术并通知医务科,手术室负责统计每月手术情况于每月初报医务科。
7、医务科通过抽查术后病历、进入手术室进行抽查等方式对手术分级管理进行检查。
8、对连续两年发生两起以上,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以上的手术安全事件,并未构成医疗事故的执业医师,取消其手术资格并离岗培训一年处理;对不适宜在原手术专业的,劝其调整专业。
处理情况在处理结束一周内报市卫生局备案。
如重新恢复手术级别,须经医院及卫生局考核后认定。
9、医院学术委员会每两年一次,对各级手术医师技能进行评估审核,审核流程:首先由医师个人提出权限申请——科室讨论同意——医务科考核合格——医院学术委会审核同意方可上岗,否则不与行使其手术权限。
附件:1、淄博康明眼科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目录2、淄博康明眼科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审批表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1、淄博康明眼科眼科医院手术分级目录一级手术1. 眼睑缘切开术2. 霰粒肿切除术3. 眼睑疣切除术4. 眼睑内翻矫正术5. 眼睑缝合术6. 泪小管扩张术7. 鼻泪道狭窄探通术8. 泪小管切开术9.结膜异物切开去除术10.结膜缝合术11.翼状胬肉切除12.角巩膜缝合术13.角膜拆线14.睫状体透热术15.巩膜缝合术16.眼球摘除术二级手术1. 眼睑粘连分离术2. 眼睑肿瘤切除术3. 上睑提肌缩短术(睑下垂矫正)4. 眼睑下垂矫正术5. 眼睑外翻矫正术6. 外眦缝合术7. 外眦成形术8. 内眦成形术9. 眼睑皮肤粘膜移植术10.泪腺病损切除术11.泪腺加固术12.泪囊成形术(泪小管缝合术)13.泪囊鼻腔造口术14.结膜肿瘤切除术15.结膜移植术16.结膜瓣修补术17.睑球(眼睑结膜)粘连分离术18.结膜撕裂修补术19.角膜异物磁吸术20.角膜异物切开去除术21.眼前节异物去除术22.眼前节异物磁吸术23.激光虹膜造孔术24.眼前房抽吸,诊断性25.滤泡修正术26.巩膜外加压术27.前房穿刺术28.前房抽吸术,治疗性29.前房注气术30.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31.巩膜缩短术32.鼻泪管插管术33.泪囊切除术34.角膜缝合术35.虹膜光学切除术36.瞳孔成形术37.去除眼内植入物38.眼球破裂修补术三级手术1、视神经减压术(神经外科)2、眼睑成形术3、眼睑重建术4、眼睑修补术5、泪小管吻合术6、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8、结膜穹窿成形术9、角膜切开术10、角膜病损切除术11、角膜肿瘤切除术12、角膜结膜成形术13、角膜板层移植术14、角膜自体全层移植术15、角膜自体板层移植术16、羊膜移植术17、虹膜剪除术18、虹膜切开术19、虹膜脱出切除术20、虹膜激光切除术21、虹膜周边切除术22、虹膜前粘连分离术23、虹膜粘连剥离术24、虹膜病损切除术25、小梁切开术,外入路26、滤帘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外路27、睫状体冷冻术28、青光眼引流阀植入30、巩膜成形术31、睫状体缝合术32、白内障吸取术33、晶状体囊切开伴晶状体切除术34、白内障后路切割吸出术35、眼内人工晶体二期植入36、人工晶体复位术37、视网膜撕裂冷冻术38、视网膜注气术39、视网透热术为视网膜再接40、视网膜再接合冷冻术41、巩膜冷凝42、巩膜电凝43、巩膜缩短+填压术44、玻璃体抽吸术45、玻璃体切割术,前入路46、玻璃体内注射47、眼肌活检48、眼外肌后徙术(一个眼肌)49、眼外肌徙前术(一个眼肌)50、眼肌缩短术(一个眼肌)51、眼外肌徙前术,两个或两个以上肌肉52、眼外肌后徙术,两个或两个以上肌肉53、眼外肌移位术54、眼外肌粘连分离术55、眼外肌缝合术56、斜视手术57、眼肌切断术58、眼外直肌上下连结术59、眶前路切开术60、其他眼球的诊断性操作61、眼球摘除+义眼座植入62、眶内血管瘤切除术63、眶内囊肿切除64、眼内异物去除术65、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66、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67、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68、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69.眶内容物剜出术70.晶状体异物去除术71.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四级手术1、角膜移植术2、角膜全层移植术3、虹膜囊肿切除术4、虹膜睫状体切除术5、睫状体切除术6、异体巩膜移植术7、自体巩膜移植术8、植入晶状体去除术9、眼后节异物去除术10、眼后节异物磁吸术11、玻璃体豚虫取出术12、眼后节异物去除术,未用磁吸13、视网膜切除术14、脉络膜血管瘤冷冻术15、巩膜环扎术16、巩膜环扎伴填充术17、玻璃体闭合切割术18、眶外侧壁切开术19、开眶探查术20、眶内肿物切除术21、眶内肿瘤切除术2、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