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立新中学、向阳中学、

合集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划)
1.(3 分)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2.(3 分)自行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
体一定不再做直线运动
8.(3 分)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5.(3 分)一本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6.(3 分)力 F1 和 F2 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 30N,方向向左。已知 F1
变;仍具有;
三.作图与实验
16.
; 17.

四.综合应用
18.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2/19 15:44:08; 用户:qgjyus er10 485;邮箱:q gjyus er10485.219 57750;学号 :21985493
第5页(共5页)
10.(3 分)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 F 甲,乙对绳的拉力为 F 乙,F 甲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不一定为零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一定也对甲施加了力的作用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鞋底、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美观B.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是应用了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性质C.锤柄往下撞击板凳,锤头就能套紧在锤柄上,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D.贴在墙面上的吸盘受到拉力也不易脱落,是由于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3.每到周末来临,双福育才中学的学生们都高兴的坐上公共汽车回家,下列有关公共汽车上一些设施和做法与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相对应的一组是()A.汽车在匀速转弯的过程中﹣﹣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B.汽车转弯时播放“汽车转弯,请抓好扶手”﹣﹣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C.汽车轮胎上做了很多花纹﹣﹣用来减小摩擦力D.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公共汽车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4.如图是重庆力帆与山东鲁能的足球赛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予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景说法错误的是()A.足球在地面上滚动后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B.足球离开脚后,还会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C.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所受的重力与地面所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5.下列物体在运动中,受平衡力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B.加速运动的汽车C.减速运动的汽车D.正在拐弯的汽车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C.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D.刹车时,人要向前倾倒,是因为人具有惯性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N,甲的示数是5N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N,乙的示数是10N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8.图(甲)、(乙)是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B.图(乙)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C.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D.都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9.以下各例能够减小摩擦的是()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B.自行车的刹车装置C.行李箱可以滚的轮子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10.如图所示,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B.乙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桌腿下陷越深C.丙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的拉力和活塞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D.丁图实验,在教室内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11.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喷水枪B.注射器C.船闸D.离心式水泵12.如图,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13.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14.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用于增大压强的是()A.铁轨铺在枕木上B.推土机安装两条履带C.把刀刃磨薄D.用滑雪板滑雪15.如图所示,密封的“凸”字形容器中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中央,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的变化情况是()A.P1增大,P2增大B.P1增大,P2不变C.P1不变,P2不变D.P1不变,P2增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6.一建筑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重力是200N的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m,小车受到的阻力为N.撤去推力,小车仍然能继续向前运动0.8m,这是由于小车具有.17.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的密度和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ρ甲ρ乙,P甲P乙.18.用刀切菜时,刀钝了切不动,这时可以用力切,这是利用的方法来增大压强;或者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就容易切了,这是利用的方法来增大压强.19.平原地区的人们到西藏地区容易得“高山病”,主要原因是西藏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强;潜水员潜人较深的水中容易得“潜水病”,主要原因是液体内部越深的地方,液体的压强越.(选填“大”或“小”)20.某同学利用自制水气压计(如图)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他拿着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将,由此可知.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21.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1)同学们是根据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图甲和图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用木板代替海绵,原因.(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通过比较海绵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22.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越大.(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四、计算题(21题8分,22题16分,共24分)23.如图所示,一个方桌重75N,桌上放有一台质量为20kg的电视机,桌子每只脚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5cm2,(1)桌子和电视机的总重力?(g=10N/kg)(2)求桌子对地面的压强?24.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水深12cm,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2)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3)茶壶对桌面的压力;(4)茶壶对桌面的压强.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不一定为零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一定也对甲施加了力的作用【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应用.【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2)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A、二力的三要素相同,则二力的方向相同,所以二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为零,故B错误;C、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故C错误;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乙物体力的作用,故D 正确.故选D.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鞋底、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美观B.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是应用了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性质C.锤柄往下撞击板凳,锤头就能套紧在锤柄上,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D.贴在墙面上的吸盘受到拉力也不易脱落,是由于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平衡力的辨别;重力的方向;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析】A、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用重物和细绳做一个重垂线,细绳的方向就是竖直方向,用它可以判断墙壁是否竖直;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在板凳上撞击锤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就是利用惯性;D、此题中,大气压力作用在水平方向,重力是竖直方向上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解答】解:A、鞋底、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所以A 错;B、重垂线检查墙是否竖直利用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原理,所以B是错误的;C、向下撞击锤柄时,锤柄受力停止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所以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C是正确的;D、吸盘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吸盘和墙面之间就有很大的摩擦力,摩擦力和重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C.3.每到周末来临,双福育才中学的学生们都高兴的坐上公共汽车回家,下列有关公共汽车上一些设施和做法与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相对应的一组是()A.汽车在匀速转弯的过程中﹣﹣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B.汽车转弯时播放“汽车转弯,请抓好扶手”﹣﹣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C.汽车轮胎上做了很多花纹﹣﹣用来减小摩擦力D.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公共汽车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方向的改变;(2)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3)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小,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4)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包括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A、汽车在匀速转弯的过程中方向是一直改变的,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A错误;B、汽车转弯时播放“汽车转弯,请抓好扶手”,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故B正确;C、汽车轮胎上做了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D、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其运动状态改变,所以一定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4.如图是重庆力帆与山东鲁能的足球赛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予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景说法错误的是()A.足球在地面上滚动后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B.足球离开脚后,还会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C.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所受的重力与地面所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考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解答】解:A、足球在地面上滚动后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故A正确;B、足球离开脚后,还会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飞行的足球,如果受到的作用力全部消失,将以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所受的重力与地面所受的压力,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D.5.下列物体在运动中,受平衡力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B.加速运动的汽车C.减速运动的汽车D.正在拐弯的汽车【考点】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1)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2)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属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符合题意;B、加速运动的汽车做加速运动,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他不受平衡力,不符合题意;C、减速运动的汽车做减速运动,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他不受平衡力,不符合题意;D、正在拐弯的汽车,运动的分析发生变化,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他不受平衡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C.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D.刹车时,人要向前倾倒,是因为人具有惯性【考点】惯性.【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处的位置、没有关系.【解答】解:A、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物体的惯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刹车时,因为人具有惯性,所以人要向前倾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N,甲的示数是5N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N,乙的示数是10N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不同是: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解答】解:水平面上甲、乙两个测力计在拉力F1和F2作用下处于静止,则测力计受力平衡;所以,测力计甲在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乙对甲的拉力与甲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乙对甲的拉力为5N,甲的示数为5N;测力计乙在拉力和甲对乙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甲对乙的拉力与乙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甲对乙的拉力为5N,乙的示数为5N;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相互作用力,没有合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为0.由此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8.图(甲)、(乙)是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B.图(乙)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C.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D.都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考点】惯性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怎样用惯性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答】解:由惯性的知识知道,图甲是小车突然加速,木块的下端跟着加速,上端由于惯性,故出现图中向后倒;而图乙是由于小车突然减速,木块的下端跟着减速,上端由于惯性,故出现图中向前倒.故A、C、D错误.故选B9.以下各例能够减小摩擦的是()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B.自行车的刹车装置C.行李箱可以滚的轮子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脱离接触.【解答】解:A、鞋底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B、自行车刹车时是通过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摩擦的;C、行李箱上的轮子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选C.10.如图所示,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B.乙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桌腿下陷越深C.丙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的拉力和活塞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D.丁图实验,在教室内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压强;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A、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C、知道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p=求压强;D、一个大气压可以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相当于10m高的水柱.【解答】解:A、甲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错误;B、乙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对细沙的压力越小,桌腿下陷越浅,故B错误;C、丙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的拉力和活塞的面积,利用公式p=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故C正确;D、丁图实验,在教室内不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因为一个大气压相当于10m 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故D错误.故选C.11.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喷水枪B.注射器C.船闸D.离心式水泵【考点】连通器原理.【分析】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判断是不是连通器要根据这两个特征.【解答】解:A、喷水枪是利用水的压强的原理制成的,无论结构还是原理都不符合连通器.不符合题意;B、注射器在吸药水时,是利用外界大气压大于其内部的压强,故药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注射器内部的,故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工作的,与连通器无关,不符合题意;C、船闸的原理先打开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应用了两次连通器.符合题意;D、当装满水的水泵叶轮旋转后,其叶轮周围的空气变少,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大气压,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水泵内,故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如图,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考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分析】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它们的重力相等,当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压力等于它们的重力,由此可以确定两者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关系.根据图示的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两者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解答】解: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两个物体重力相等,所以对桌面的压力也相等.由图可知,受力面积S1>S2,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可知,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p1<p2.故选C.13.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分析】由p=ρgh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分析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观察图片可知,压强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相同的,即液体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强相同;当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的密度与液体的深度成反比,即液体的深度越深则液体的密度就越小,反之,则液体的密度就越大.【解答】解:由压强计可以看出,两压强计显示的压强值相同,即P甲=P乙;而金属盒在甲液体中的深度大,即h甲>h乙;根据ρ甲gh甲=ρ乙gh乙,得出ρ甲<ρ乙,故A选项正确;故选A.14.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用于增大压强的是()A.铁轨铺在枕木上B.推土机安装两条履带C.把刀刃磨薄D.用滑雪板滑雪【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 不合题意;B、推土机安装两条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C、菜刀的刀刃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符合题意.D、滑雪时用雪橇,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故选C.15.如图所示,密封的“凸”字形容器中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中央,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的变化情况是()A.P1增大,P2增大B.P1增大,P2不变C.P1不变,P2不变D.P1不变,P2增大【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分析】把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判断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是受力面积减小,对桌面的压强变大.【解答】解:∵P=ρgh可知,倒置后水的深度h不变,∴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变;∵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P=,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6.一建筑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重力是200N的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m,小车受到的阻力为100 N.撤去推力,小车仍然能继续向前运动0.8m,这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惯性.【分析】(1)小车做匀速运动,推力等于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物体具有的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解答】解:因为小车匀速前进,所以小车水平方向受平衡力作用,小车受到的阻力等于推力,f=F=100N;撤去推力,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继续向前运动0.8m.故答案为:100;惯性.。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学文慧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学文慧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学文慧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B.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内的水都可用细沙代替C.金属铝和金都耐腐蚀,是因为金属铝和金化学性质不活泼D.配置10%的稀硫酸,量取水和浓硫酸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都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2.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3.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A B C D用品有效成分NaCl CO(NH2)2C12H22O11Ca(OH)2用途做调味品做复合肥做甜味剂改良酸性土壤A.A B.B C.C D.D4.我市正在实施“水清、天蓝等工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禁止直接燃烧烟煤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中D.对废旧塑料进行回收而不焚烧5.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6.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7.抗癌新药“西达本胺”(C22H19FN4O2) 已全球上市。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2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2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葡萄酿酒 C.西瓜榨汁 D.玻璃破碎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移开蒸发皿D.读出液体的体积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4.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5.吴平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6.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7.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B.闻气体的方法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以上方法都不行8.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②③④⑤⑥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10.下列有关实验中的用量都是未说明的,其中取用正确的是()A.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B.固体一般为1~2 gC.液体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D.液体一般为1~2滴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化合反应 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需要点燃D.都要放出热量12.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生成D.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1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1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15.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 B C 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A.A B.B C.C D.D1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17.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18.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19.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得到平稳氧气流的操作正确的是()A.把固体的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缓缓加入试管中B.把固体的二氧化锰缓缓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C.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D.不加催化剂,直接加热过氧化氢溶液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21.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和硫在氧气中燃烧都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②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③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 2750 约1800钠97.8 883 约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④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发生装置应该选用,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收集氧气的方法有(理由)和(理由).最好用(理由)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看到时就证明已收满.(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管口塞团棉花的原因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 熄灭酒精灯;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在下面ABC的选项中选)A.bacdfe B.bacdef C.bdacfe如果最后两步颠倒,可能产生的后果是.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及结束时,若发现试管破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在下面ABCD的选项中选)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⑤⑥C ②③④⑤⑥D ①⑤⑥(4)将细铁丝伸入上述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发现没有燃烧,可能的原因有:.(5)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猜想Ⅲ【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错误.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23.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温度/℃二氧化锰用量/g氧气体积/ml反应所需时间/s① 5 12 20 0.2 125 11②30 12 20 0.2 125 2③30 12 40 / 125 148④30 12 90 / 125 82(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有关,其关系是.(2)通过对比实验和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3)除了上述的两个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快慢,你认为另一个影响因素是什么,其关系是怎样的?.(4)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2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小强:(如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强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写2点)(3)如将燃烧匙中红磷换成炭粉,实验能否成功?.(4)用小强设计完成实验时: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 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若不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5)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其优点是(6)若按小强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葡萄酿酒 C.西瓜榨汁 D.玻璃破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川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移开蒸发皿D.读出液体的体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添加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C、根据取用加热的蒸发皿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读取液体的体积的正确方法分析.【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看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故错误;B、加入液体药品是滴管不可进入试管,防止污染,故B错误;C、移开正在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故C错误;D、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A说法错误;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故B说法正确;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你具有广泛的应用,故C说法正确;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4.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可以根据具体的叙述来分析与判断.【解答】解:A.挥发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稳定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导电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物质的性质是否属于化学性质的问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吴平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做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A、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D、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做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探究形成原因,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可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老师,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答】解: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正确.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错误.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正确.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探究习惯.7.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B.闻气体的方法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以上方法都不行【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B、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D、由于C选项的方法可以鉴别,故该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8.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②③④⑤⑥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应从加热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要用到烧杯;既然是用烧杯加热,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解答】解: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答案为: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故可选:①③④⑥,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选取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但同学们一定要细心方可做好此题.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A.【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下列有关实验中的用量都是未说明的,其中取用正确的是()A.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B.固体一般为1~2 gC.液体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D.液体一般为1~2滴【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去分析解答;B、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去分析;C、从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去分析;D、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去分析;【解答】解:A、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故A正确;B、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故B错误;C、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液体1mL~2mL;故C错误;D、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液体1mL~2mL;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做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化合反应 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需要点燃D.都要放出热量【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燃烧时都能够放出大量的热.【解答】解: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都属于化合反应;B、生成物中,四氧化三铁和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二氧化硫是气体;C、反应条件都是点燃;D、燃烧时都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时的实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2.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生成D.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高密市向阳中学招生简章2022

高密市向阳中学招生简章2022

高密市向阳中学招生简章2022一、招生范围按照市教体局、密水街道中心校招生工作意见要求,向阳中学2020年初一新生招收范围:立新街以南,顺河路以东,康成大街以北密水街道区域内的居民子女;及人民大街以南,顺河路以东,利群路以西,立新街以北密水街道区域内的居民子女;及顺河路以东,利群路以西,康成大街以南,密水大街以北密水街道区域内的居民子女。

二、报名时间1.网上报名。

8月3日至7日,每天8:00一22:00,符合我校招生条件的学生家长通过高密市义务教育招生平台系统,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所有报名的家长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网上注册报名工作,同时上传监护人身份证、不动产证(房产证)、户口本等材料。

8月7日晚10点平台系统关闭。

2.现场报名。

8月8日至9日(8:30一11:30,14:30 一17:30),若网上报名确有困难,可持相关证件(大小学籍卡原件,户口本、身份证和房权材料原件与复印件)到学校现场报名,学校安排工作人员做好报名的指导与材料审核工作。

已完成网上报名的学生,不需现场报名。

三、新生报名需持材料1、当地居民子女。

招生报名均以监护人的房产证或不动产证材料为主。

材料有学生大小学籍卡、户口簿、监护人的不动产证(房产证)或购房网签合同(含发票)。

学生监护人双方不在同一户口簿上的,需提供结婚证。

城区棚户区改造居民子女需提供户口簿、回迁协议和以上材料中除房权证以外的其他材料。

2、进城务工及随迁人员子女。

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高密市户籍)子女,外来务工人员(非高密市户籍)随迁子女。

其监护人需提供以下材料:(1)居住材料。

房屋租赁合同和物业缴费相关单据(1年以上),房屋出租方的房产证(或不动产证)。

(2)就业材料。

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1年以上)、社保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

(3)户口簿,身份证或居住证。

四、学校招生审核8月15日前,新生入学实行“材料审核与入户查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校利用大数据比对及入户查证的方式对家长上传的户籍、房权、各类证明等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入户查验。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学文慧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学文慧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学文慧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G为BC延长线上一点,射线EO与∠ACG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若AC=5,BC=6,则线段EF的长为( )A.5 B.112C.6 D.7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D、AB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3,OC=2,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A.23B.43C.63D.8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过点A(m,0),B(m+2,0)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l1和l2,探究直线l1、l2与函数y=的图像(双曲线)之间的关系,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两条直线中总有一条与双曲线相交B.当m=1 时,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C.当m<0 时,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都在y 轴左侧D.当m>0 时,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都在y 轴右侧4.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小于45°”时,应先假设()A.直角三角形的每个锐角都小于45°B.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大于45°C.直角三角形的每个锐角都大于45°D.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小于45°5.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A.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6.下面各组变量的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有()A.人的身高与年龄B.买同一练习本所要的钱数与所买本数C.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D.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与行驶速度7.下列汉字或字母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8.已知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关于x轴对称B.两点关于y轴对称C.两点关于原点对称D.点(-2,3)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点(2,3)9.如图,≥ABC 的周长为17,点D, E 在边BC 上, 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点N , 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点M ,若BC = 6 ,则MN 的长度为()A.32B.2 C.52D.310.20190的值等于()A .-2019B .0C .1D .2019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用若干个全等正五边形进行拼接,使相邻的正五边形都有一条公共边,这样恰好可以围成一圈,且中间形成一个正多边形,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等于_________.12.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13.如图,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C , A 分别在 x 轴, y 轴上, BC 是菱形 BDCE 的对角线.若 BC = 6, BD = 5, 则点 D 的坐标是_____.14.如图,点O 是ABCD 的对称中心,AD AB > ,E F 、是AB 边上的点,且12EF AB G H =,、是BC 边上的点,且13GH BC =,若12S S 、分别表示EOF △和GOH 的面积则12__________S S =.15.某校为了解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情况,随机选取该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要求每名学生只写一类最喜欢的球类运动.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类别A B C D E F 类型足球 羽毛球 乒乓球 篮球 排球 其他 人数 10 4 6 2那么,其中最喜欢足球的学生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16.若3m -为二次根式,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7.如图,直线1y x =+ 与y 轴交于点1A ,依次作正方形111A B C O 、正方形2221A B C C 、……正方形n n n n 1A B C C - ,使得点12A A 、、…,n A 在直线1x + 上,点12n C ,C ,,C 在x 轴上,则点2019B 的坐标是________18.当x =__________时,分式31x -无意义.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0分)已知求代数式:x =2+2,y =2-2.(1)求代数式x 2+3xy+y 2的值;(2)若一个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分别是x 和y ,求这个菱形的面积?20.(6分)某班开展勤俭节约的活动,对每个同学的一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得到统计图如图所示:(1)求该班的总人数;(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并写出消费金额的中位数;(3)该班这一天平均每人消费多少元?21.(6分)如图,直线l 1:y=2x+1与直线l 2:y=mx+4相交于点P (1,b )(1)求b ,m 的值(2)垂直于x 轴的直线x=a 与直线l 1,l 2分别相交于C ,D ,若线段CD 长为2,求a 的值22.(8分)在⊿ABC中,AB=17cm,BC=16cm,,BC边上的中线AD=15cm,问⊿ABC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你的理由.23.(8分)何老师安排喜欢探究问题的小明解决某个问题前,先让小明看了一个有解答过程的例题.例:若m2+2mn+2n2﹣6n+9=0,求m和n的值.解:∵m2+2mn+2n2﹣6n+9=0∴m2+2mn+n2+n2﹣6n+9=0∴(m+n)2+(n﹣3)2=0∴m+n=0,n﹣3=0∴m=﹣3,n=3为什么要对2n2进行了拆项呢?聪明的小明理解了例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解决了下面两个问题.相信你也能很好的解决下面的这两个问题,请写出你的解题过程..解决问题:(1)若x2﹣4xy+5y2+2y+1=0,求x y的值;(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满足a2+b2=10a+12b﹣61,c是△ABC中最短边的边长,且c为整数,那么c可能是哪几个数?24.(8分)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EF过点O,连接AF、CE.(1)求证:△BFO≌△DEO;(2)若AF⊥BC,试判断四边形AFC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若在(2)的条件下再添加EF平分∠AEC,试判断四边形AFCE的形状,无需说明理由.25.(10分)某校在一次大课间活动中,采用了四种活动形式:A:跑步;B:跳绳;C:做操;D:游戏,全校学生都选择了一种形式参与活动,小明对同学们选择的活动形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了不完整的两幅统计图,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学生共人,并将条形图补充完整;(2)如果该校有学生2000人,请你估计该校选择“跑步”这种活动的学生约有多少人?(3)学校在每班A、B、C、D四种活动形式中,随机抽取两种开展活动,求每班抽取的两种形式恰好是“做操”和“跳绳”的概率.26.(10分)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P是CD上一点,且AP和BP分别平分∠DAB和∠CBA.(1)求∠APB的度数;(2)如果AD=5cm,AP=8cm,求△APB的周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B【解题分析】只要证明OF=OC,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EO即可解决问题.【题目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52,∵AE=EB,∴EF∥BC,OE=12BC=3,∴∠F=∠FCG,∵∠FCG=∠FCO,∴∠F=∠FCO,∴OF=OC=52,∴EF=EO+OF=11 2,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B【解题分析】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BD=2EF=23,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C⊥BD,AC=2AO=4,由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题目详解】∵E、F分别是AD、AB边上的中点,∴BD=2EF=23,∵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CO=2,∴AC=4,∵菱形ABCD的面积=12×AC×BD=43,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练运用菱形的面积公式是本题的关键.3、C【解题分析】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过点A(m,0),B(m+2,0)垂直于x轴的直线l1和l2根据m的值分别讨论各种情况,并对选项做出判断.解: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过点A(m,0),B(m+2,0)垂直于x轴的直线l1和l2无论m为何值,直线l1和l2至少由一条与双曲线相交,因此A正确;当m=1时,直线l1和l2与双曲线的交点为(1,3)(3,1)它们到原点的距离为,因此B是正确的;当m<0时,但m+2的值不能确定,因此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不一定都在y轴的左侧,因此C选项是不正确的;当m>0时,m+2>0,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都在y轴右侧,是正确的,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根据m的不同取值,讨论得出不同结果.4、A【解题分析】分析:找出原命题的方面即可得出假设的条件.详解:有一个锐角不小于45°的反面就是:每个锐角都小于45°,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反证法,属于基础题型.找到原命题的反面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5、D【解题分析】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题目详解】解:A、调查不具广泛性,故A不符合题意;B、调查不具代表性,故B不符合题意;C、调查不具代表性,故C不符合题意;D、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故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的可靠性,样本具有代表性是指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6、B【解题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A 、人的身高与年龄不成比例,故选项错误;B 、单价一定,买同一练习本所要的钱数与所买本数成正比例,故选项正确;C 、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不成比例,故选项错误;D 、路程一定,所用时间与行驶速度成反比例,故选项错误;故选:B .【题目点拨】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7、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B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C .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D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故选C .考点:1.中心对称图形;2.轴对称图形.8、B【解题分析】几何变换.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可得答案.【题目详解】解:∵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两点关于y 轴对称,故选:B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利用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是解题关键. 9、C【解题分析】证明BNA BNE ≅,得到BA BE =,即BAE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CA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题意求出DE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BN 平分ABC ∠,BN AE ⊥,ABN EBN ∴∠=∠,ANB ENB ∠=∠,在BNA 和BNE 中,ABN EBN BN BNANB ENB ∠=∠⎧⎪=⎨⎪∠=∠⎩, BNA BNE ∴≅,BA BE ∴=,BAE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CAD 是等腰三角形,∴点N 是AE 中点,点M 是AD 中点(三线合一),MN ∴是ADE 的中位线,17611BE CD AB AC +=+=-=,1165DE BE CD BC ∴=+-=-=,1522MN DE ∴==. 故选C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0、C【解题分析】根据任何非0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可得出结论.【题目详解】解:20190=1.故选:C .【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的是零指数幂的性质,掌握任何非0数的0次幂都等于1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1【解题分析】首先求得正五边形围成的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答案.【题目详解】解: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是:180(52)5︒⨯-=18°,则正五边形围成的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360°−2×18°=144°,根据题意得:180(n−2)=144n,解得:n=1.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理解定理,求得围成的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关键.12、对角线互相平分【解题分析】先逐一分析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的性质,再综合考虑矩形、菱形、正方形对角线的共同性质.【题目详解】解:因为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正方形的对角线具有矩形和菱形所有的性质,所有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都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互相平分.故答案为对角线互相平分.【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者对角线的性质.13、.【解题分析】过点作于点,根据四边形是菱形可知,可得出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到,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得出结论.【题目详解】过点作于点,四边形是菱形,,是等腰三角形,点是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6,6+4=10, .故答案为:.【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菱形的性质判断出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4、32【解题分析】 根据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得出1211,,23AOB BOC S S EF GH S AB S BC ====再由点O 是▱ABCD 的对称中心,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S △AOB =S △BOC =14ABCD S ,从而得出S 1与S 2之间的等量关系. 【题目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1211,,23AOB BOC S S EF GH S AB S BC ==== 1211,23AOB BOC S S S S ∴== ∵点O 是▱ABCD 的对称中心, ∴S △AOB =S △BOC = 14ABCD S ,12132123S S ∴== 故答案为: 32【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根据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得出1211,23AOB BOC S S EF GH S AB S BC ====是解题的关键. 15、1【解题分析】依据最喜欢羽毛球的学生数以及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即可得到被调查总人数,进而得出最喜欢篮球的学生数以及最喜欢足球的学生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题目详解】解:∵被调查学生的总数为10÷20%=50人, ∴最喜欢篮球的有50×32%=16人, 则最喜欢足球的学生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50104166250----- ×100%=1%. 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16、3m ≤【解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可求m 的取值范围.【题目详解】解:根据题意得:3-m≥0,解得3m ≤.【题目点拨】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7、(22019-1,22018)【解题分析】先求出直线y=x+1与y 轴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A 1的坐标,故可得出OA 1的长,根据四边形A 1B 1C 1O 是正方形即可得出B 1的坐标,再把B 1的横坐标代入直线y=x+1即可得出A 1的坐标,同理可得出B 2,B 3的坐标,可以得到规律:B n (2n -1,2n-1),据此即可求解点B 2019的坐标.【题目详解】解:∵令x=0,则y=1,∴A 1(0,1),∴OA 1=1.∵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A1B1=1,∴B1(1,1).∵当x=1时,y=1+1=2,∴B2(3,2);同理可得,B3(7,4);∴B1的纵坐标是:1=20,B1的横坐标是:1=21-1,∴B2的纵坐标是:2=21,B2的横坐标是:3=22-1,∴B3的纵坐标是:4=22,B3的横坐标是:7=23-1,∴B n的纵坐标是:2n-1,横坐标是:2n-1,则B n(2n-1,2n-1),∴点B2019的坐标是(22019-1,22018).故答案为:(22019-1,22018).【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方形的性质和坐标的变化规律.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正确得到点的坐标的规律是解题关键.18、1【解题分析】根据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等于0,进行计算即可.【题目详解】∵分式31x-无意义,∴10x-=,∴1x=.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明确“分母等于0时,分式无意义;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有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6分)19、(1)18;(2)1.【解题分析】(1)求出x+y,xy的值,利用整体的思想解决问题;(2)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即可. 解:(1)∵x=22+,y=22-,∴x+y=4,xy=4-2=2∴x2+3xy+y2=(x+y)2+xy=16+2=18(2)S菱形=12xy=12(22)+(22)-=12(4-2) =1“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整体的思想进行化简计算,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1)50;(2)图详见解析,12.5;(3)该班这一天平均每人消费13.1元.【解题分析】(1)根据C类有14人,占28%,即可求得该班的总人数;(2)根据(1)中的答案可以求得消费10元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进而求得消费金额的中位数;(3)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该班这一天平均每人消费的金额.【题目详解】(1)由题意可得,该班的总人数为:14÷28%=50,即该班的总人数是50;(2)消费10元的有:50-9-14-7-4=16(人),补充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消费金额的中位数是:10153+=12.5;(3)由题意可得,该班这一天平均每人消费:591016151420725450⨯+⨯+⨯+⨯+⨯=13.1(元),即该班这一天平均每人消费13.1元.【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加权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1、(1)-1;(2)53或13.【解题分析】(1)由点P(1,b)在直线l1上,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b值,再将点P的坐标代入直线l2中,即可求出m值;(2)由点C、D的横坐标,即可得出点C、D的纵坐标,结合CD=2即可得出关于a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题目详解】(1)∵点P(1,b)在直线l1:y=2x+1上,∴b=2×1+1=3;∵点P(1,3)在直线l2:y=mx+4上,∴3=m+4,∴m=﹣1.(2)当x=a时,y C=2a+1;当x=a时,y D=4﹣a.∵CD=2,∴|2a+1﹣(4﹣a)|=2,解得:a=13或a=53,∴a=13或a=53.22、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先根据AD是BD上的中线求出B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BD的形状,进而可得出∠ADC=90°,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进而得出结论.试题解析:△ABC是等腰三角形,∵AD是BC边的中线,BC=16cm,∴BD=DC=8cm,∵AD ²+BD ²=15 ²+8 ²=17 ²=AB ²,∴∠ADB=90°,∴∠ADC=90°,在Rt△ADC中,AC=17cm.∴AC=AB,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1)12- 1;(2)c 为2,3,1. 【解题分析】(1)已知等式变形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 与y 的值,即可求出y x 的值;(2)由a 2+b 2=10a+12b-61,得a ,b 的值.进一步根据三角形一边边长大于另两边之差,小于它们之和,则b-a <c <a+b ,即可得到答案.【题目详解】(1)∵x 2﹣1xy+5y 2+2y+1=0,∴x 2﹣1xy+1y 2+y 2+2y+1=0,则(x ﹣2y )2+(y+1)2=0,解得x=﹣2,y=﹣1,故()1122yx -=-=-; (2)∵a 2+b 2=10a+12b ﹣61,∴(a ﹣5)2+(b ﹣6)2=0,∴a=5,b=6,∵1<c <11,且c 为最短边,c 为整数,∴c 为2,3,1.【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应用,解题关键是如何对已知问题拆分变形,构造完全平方公式,然后直接判断求解即可.24、(1)详见解析;(2)四边形AFCE 是矩形,证明见解析;(3)四边形AFCE 是正方形.【解题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B =OD ,OA =OC ,AD ∥BC ,得出∠OBF =∠ODE ,由ASA 证明△BFO ≌△DEO 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 =DE ,证出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AFC =90°,即可得出四边形AFCE是矩形.(3)由EF 平分∠AEC 知∠AEF =∠CEF ,再由AD ∥BC 知∠AEF =∠CFE ,从而得∠CEF =∠CFE ,继而知CE =CF ,据此可得答案.【题目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B =OD ,AD ∥BC ,AD =BC ,∴∠OBF =∠ODE ,在△BFO 和△DEO 中,∵00OBF ODE B D BOF DOE ∠=∠⎧⎪=⎨⎪∠=∠⎩,∴△BFO ≌△DEO (ASA );(2)四边形AFCE 是矩形;理由如下:∵△BFO ≌△DEO ,∴BF =DE ,∴CF =AE ,∵AD ∥BC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又∵AF ⊥BC ,∴∠AFC =90°,∴四边形AFCE 是矩形;(3)∵EF 平分∠AEC ,∴∠AEF =∠CEF ,∵AD ∥BC ,∴∠AEF =∠CFE ,∴∠CEF =∠CFE ,∴CE =CF ,∴四边形AFCE 是正方形.【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问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1)300;(2)选择“跑步”这种活动的学生约有800人;(3)1 6【解题分析】(1)用A类的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其它项目的人数,求出跳绳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2)用该校的总人数乘以“跑步”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3)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找出每班抽取的两种形式恰好是“做操”和“跳绳”的结果数,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题目详解】(1)根据题意得:120÷40%=300(人),所以本次共调查了300名学生;跳绳的有300﹣120﹣60﹣90=30人,补图如下:故答案为:300;(2)根据题意得:2000×40%=800(人),答:选择“跑步”这种活动的学生约有800人;(3)画树状图为: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每班抽取的两种形式恰好是“做操”和“跳绳”的结果数为2,所以每班抽取的两种形式恰好是“做操”和“跳绳”的概率=212=16.【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26、 (1)∠APB=90°; (2)△APB 的周长是24cm .【解题分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出AD ∥CB ,AB ∥CD ,推出∠DAB+∠CBA=180°,求出∠PAB+∠PBA=90°,在△APB 中求出∠APB 即可;(2)求出AD=DP=5,BC=PC=5,求出DC=10=AB ,即可求出答案.【题目详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B ,AB ∥CD ,AD BC,AB DC == ,∴DAB CBA 180∠∠+= ,又∵AP 和BP 分别平分DAB ∠和CBA ∠, ∴()1PAB PBA DAB CBA 902∠∠∠∠+=+= , ∴()APB 180PAB PBA 90∠∠∠=-+= ;(2) ∵AP 平分DAB ∠,AB ∥CD ,∴DAB PAB DPA ∠∠∠== ,∴AD DP 5cm == ,同理:PC BC AD 5cm === ,∴AB DC DP PC 10cm ==+= ,在Rt APB 中,AB 10cm,AP 8cm == , ∴()BP 6cm == ,∴△ABP 的周长()681024cm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山东省高密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

山东省高密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

山东省高密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2015-2016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4月)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皲裂(jūn)横柯(kē)骈死(bìng)B. 吝情(lìn )绮绣(qǐ )黔娄(qián)C. 沃灌(wò)衔觞(shāng)戾(hù)天D. 媵人(téng)缥(piǎo)碧寥落(liáo)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目是()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

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B、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有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肆渲染,以此误导群众。

D、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的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侵华战争所犯下的罪行。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四支僵劲不能动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C、同舍生皆被绮绣D、策之不以其道4、对下列句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青白色)B、左佩刀,右备容臭(香气)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候)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5、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晋朝B、《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清朝C、《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朝D、《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7、名句积累(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高密四中文慧学校

高密四中文慧学校

校区供暖设备技术参数要求:1、本项目供暖末端为暖气片,供暖主机应选用可超低温运行高出水温度的能替代锅炉的暖气片专用空气源热泵机组。

该机组运行环境温度冬季最低-25℃可高效制热、出水最高可达65℃,完全满足暖气片供暖要求,保证供暖效果。

根据本项目设计供暖专用机组FS-L-H-70型10组,输入功率:213kw热负荷机组技术参数2、机组技术要求:高效强热型喷气增焓压缩机,确保冬季低温高效运行发明专利补气流量控制技术,确保压缩机在整个运行区间可靠运行电脑控制自动经济运行,无需专人值守出水温度高达65℃,满足传统暖气片的需求运行温度低,在-25℃的气候条件下能正常制热运行四维四区分区独立智能动态除霜功能,除霜时间短耗时短仅有国家标准的50%。

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模块间可任意组合。

发明专利过冷抑冰技术,确保机组蒸发器表面无霜冰堵,保证机组高效吸热。

外机蒸发器采用亲水铝箔翅片以降低其金属性,表面非常光滑,不易结霜,除霜时融化水也能迅速排走防止结冰。

机组双系统独立运行设计,除霜时可同时进行制热与除霜模式,对系统影响低。

风换热器翅片排列间距是计算机模拟实验数据与大量实实践经验的最优化设计,在任何环境下长期使用,不会因沙尘大不易通过翅片造成堵塞而原因影响换热效率。

RS-485接口,支持modbus RTU通讯协议,可通过internet或GPRS实现总部远程智能监控。

教师公寓供暖设备技术参数要求:1、本项目供暖末端为暖气片,供暖主机应选用可超低温运行高出水温度的能替代锅炉的暖气片专用空气源热泵机组。

该机组运行环境温度冬季最低-25℃可高效制热、出水最高可达65℃,完全满足暖气片供暖要求,保证供暖效果。

根据本项目设计供暖专用机组FS-L-H-70型6组。

机组技术参数2、机组技术要求:高效强热型喷气增焓压缩机,确保冬季低温高效运行发明专利补气流量控制技术,确保压缩机在整个运行区间可靠运行电脑控制自动经济运行,无需专人值守出水温度高达65℃,满足传统暖气片的需求运行温度低,在-25℃的气候条件下能正常制热运行四维四区分区独立智能动态除霜功能,除霜时间短耗时短仅有国家标准的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