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合集下载

清朝简介——精选推荐

清朝简介——精选推荐

清朝简介清朝(1636年—1912年,1644年—1911年统治全中国),是历史上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出身满洲的爱新觉罗氏。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曰大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改元崇德,称帝。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

由于镇守山海关与统制关宁铁骑的汉奸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失败,吴三桂遂答应了多尔衮的条件、联合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农民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覆亡。

自入关以来,清朝共历十帝,享国祚268年。

清朝历史后金王朝的建立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一直居住在满洲,即今中国东北。

明朝洪武帝时,明朝欲压抑北元残余势力,于是在满洲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女真。

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八旗制度随即建立,而此时正是努尔哈赤任明朝建州部首领。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各地的女真各部。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

1618年(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编造名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起兵反明。

清朝建立和入关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死。

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

清朝知识点总结

清朝知识点总结

清朝知识点总结一、清朝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时间: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过程:经过多次征战,逐步统一东北地区,为入关奠定基础。

2、入关与统一全国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击败李自成,随后逐渐统一全国。

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手段,巩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

二、清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的加强设立军机处:雍正时期设立,成为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核心机构,标志着皇权达到顶峰。

密折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

2、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度:在全国设立多个行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督抚制度:总督和巡抚负责管理地方的军政事务。

三、清朝的经济发展1、农业耕地面积扩大:通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增加了耕地面积。

农作物品种增多:引进了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提高了粮食产量。

2、手工业丝织业、棉织业、陶瓷业等传统手工业继续发展,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3、商业商业城市繁荣:如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

商帮兴起:如晋商、徽商等。

四、清朝的文化1、思想程朱理学仍是官方正统思想,但也出现了一些批判思潮,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

2、文学小说繁荣:出现了《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

诗词、散文等也有一定发展。

3、科技传统科技继续发展,如天文历法、医学等。

但在近代科技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

五、清朝的对外关系1、闭关锁国政策原因: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侵略和沿海人民的反抗。

影响: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朝鲜、越南等保持着宗藩关系。

与沙俄在东北地区发生过边界冲突,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等。

六、清朝的民族政策1、满汉关系一方面采取措施笼络汉族士绅,另一方面又保持满族的特权地位。

2、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高三历史清朝知识点

高三历史清朝知识点

高三历史清朝知识点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以兴亡交替的历史背景、宏伟的建筑、独特的文化和辉煌的经济成就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从清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和衰落等方面介绍清朝的知识点。

一、清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始于1644年,当时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杀,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势力杀入北京。

为了保卫国家,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满洲人,满清顺利入关,建立了清朝。

入关后,满清政权通过统一中国大陆,逐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的政治制度采取了清朝乾嘉年间所制定的“内制外统”的政策。

内制是指满清政权将汉族和满族区分对待,实行八旗制度,将满族人民划分为不同的旗人,享有特权。

外统则是指清朝政权统治全国各地,实行专制制度,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

三、清朝的经济发展清朝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发展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如引进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

手工业方面,清朝以制瓷、纺织、陶瓷等闻名于世。

商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商业城市,如扬州、杭州和广州等。

四、清朝的文化特点清朝的文化特点受到封建文化和满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文化的一些元素。

在文学方面,清朝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曹雪芹、纪昀等,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和书法领域,清朝以文人画和楷书为主要表现形式,传承了宋元明以来的优秀传统。

在科技方面,清朝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如制造火药、印刷术等。

五、清朝的衰落清朝在经历长时间的统治后,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政府腐败、民众起义等。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逐渐侵略中国,清朝政府积弱不振。

清朝进行了一些改革开放的尝试,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但未能挽救面临的危机。

最终,在1912年辛亥革命的推动下,清朝倒台,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

清代知识点总结

清代知识点总结

清代知识点总结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社会主要制度的存在,清朝的历史时间跨度是从公元1644年至1911年。

清代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社会制度,下面将对清代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清朝的建立1. 前朝失政:明朝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官员腐败,民族矛盾凸显,经济衰退,社会动荡。

2. 李自成农民起义: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3. 李自成的失败:李自成建立大西国,但执政政策不善,部队纪律松懈,导致国家内乱、外患。

二、清朝的统一与初期扩张1. 金國背景: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明朝满门抄斩,南明帝朱由检被俘,宣清夺谕,清军征服全国。

2. 史可法武功:史可法在八旗军中建立了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大大提升了八旗军的战斗力。

3. 清朝军队与武器:清军的战术以骑兵为主,采用了大炮等火器。

清军的火器装备逐渐得到改进,武器技术逐渐成熟。

4. 抵抗吴三桂反叛:1647年,吴三桂叛变,率军攻占浙江南京,清朝派遣多路军队对吴三桂进行镇压。

5. 清军北伐:清军成功攻占苏州,清朝帝国已经完成对中国大部分领土的统一。

三、康雍乾盛世1. 防御外侵:清朝与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战争,防止外族侵略。

2. 地理探险:清朝先后进行了北伐,蒙古地区和新疆地区属全面纳入统治。

3. 经济发展:清朝增加了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清朝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4. 文化繁荣: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文化的顶峰时期。

文学、绘画、戏曲、雕塑等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诸多名家涌现。

四、辛亥革命1. 穷困潦倒:清朝政府财政困难,社会民生疾苦,全国民不聊生,社会不安。

2. 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清朝覆灭。

3. 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清朝被废除,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五、清朝社会制度1. 八旗制度:清朝军队实行的八旗制度,在军事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朝的知识点

清朝的知识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统治的王朝。

其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逐步介绍清朝的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步:清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44年,当时明朝的统治出现了内乱,加上外敌入侵,国家陷入动荡。

在这个时候,满洲族的努尔哈赤逐渐崛起,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金。

他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继承了他的地位,并改国号为清朝。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第二步: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三位皇帝的统治是清朝的鼎盛时期,被称为“康雍乾盛世”。

在这一时期,清朝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康熙皇帝致力于巩固清朝的统治,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征战,拓展国土。

雍正皇帝则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乾隆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重视农业和商业发展,使得国家经济繁荣。

第三步: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在乾隆时期之后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这一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外交活动,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和文化不受外国影响。

然而,这一政策导致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脱节,错失了工业革命和近代化进程所带来的机遇。

第四步: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由于贸易不平衡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失败,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清朝军队不敌,最终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并给予英国一系列特权。

这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揭示出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力。

第五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清起义。

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一个基于基督教伦理的政治和社会体系。

然而,这个起义最终被清朝政府和外国势力镇压下去,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第六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并将其分割为势力范围,中国的封建统治逐渐崩溃。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进行的一次改革尝试,旨在推行现代化改革,但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则是清朝的最后一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历史简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易代的转折点。

清朝的建立可追溯至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直至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

清朝延续了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范围,数百年的统治。

以下将从清朝建立、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清朝历史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

清朝建立清朝的建立始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金于1636年定国号“大清”,由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建立清朝。

1644年,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其余明朝政权的李自成,随后清军入关,明亡清兴,自此清朝进入中国的政治舞台。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统治使清朝的疆域达到极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政治制度清朝实行封建专制制度,统治者自封国号为“清”,世袭制度祝略科举制度初设立于清朝,大体上,清朝继承明代制度不变。

康雍乾三朝大垂帝,设立了立省击垂建制,农田制度得以恢复。

乾隆中晚期,中国的经济开始呈现繁荣的景象。

在政治制度上,清朝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国家为军事农田制,政局运行久消受欧洲文化的影响,久域出现衰落。

在文化制度下,尚未来兴载甲时期,科学科技的发展远丰富的传统文化。

社会经济清朝的社会经济呈现出农业水平的进步体国灌溉技术得到发展,社会生产的水平得以提高。

清朝中后期,六田制亦出现颓废现象,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清朝还实施海洋政策,开放市场,增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贸易活动。

思想文化清朝的思想文化方面,继承了明代的传统文化,为了维护封建制度的稳定,清朝实行攘文护新政策,不允许文护巴宝音三代皇考通过改革开放和文内参特制度。

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文化事业达到了极致,文化繁荣和艺术创作达到了全盛时期。

总结在清朝的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变革,清朝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清朝虽已灭亡,但其历史辉煌犹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愿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关清朝的名词解释

有关清朝的名词解释

有关清朝的名词解释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

它由满族人建立,一共存在了267年之久,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对一些与清朝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

1.嘉庆皇帝嘉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达25年,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嘉庆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调整,以稳定国家并提升国力。

他注重农业发展,推行节俭政策,致力于增加国家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皇帝命令编纂的字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编纂的大型字典。

康熙字典采用了部首检字的方法,将六万余个汉字收录在内,并对字义进行了详细解释,对后世字书的编纂和汉字研究有着重要影响。

康熙字典不仅为后来的字典编纂提供了范例,也成为研究古代汉字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3.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制度,它是满族人统治中国汉族社会的工具之一。

八旗制度将清朝的军队、行政管理和财政系统划分为蓝、白、红、黄四色旗,每个旗下再分分为前、中、后三等。

这种制度的实施,使得满族人可以有效地统治中国汉族,并维持社会秩序。

八旗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清朝的统治和中国社会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旨在挽救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

这一改革运动由戊戌政变引发,意图通过进行一系列改革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戊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

然而,由于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和阻力巨大,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5.义和团义和团是清末中国的一个民间团体,起初以抵御外国侵略者和保护国家利益为宗旨。

然而,随着清朝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加深,义和团逐渐变成了反对清朝统治和外国势力的武装组织。

义和团的活动后来演变成了“义和拳”,他们奉行拳教,迷信拳法,最终发起了著名的义和团运动。

清朝简介及历史概述

清朝简介及历史概述

清朝简介及历史概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

它的统治时期从1644年到1912年,共延续268年,其间经历了雍正、乾隆和咸丰等一系列重要的皇帝。

本文将对清朝的起源、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传承以及衰亡原因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起源清朝的起源可追溯到17世纪初。

当时,明朝因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衰落,民变和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明朝末年,女真族建立了建州后金国,并逐渐壮大。

1644年,后金国的皇帝努尔哈赤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起了清朝的前身——大清国。

二、政治制度清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专制为核心。

皇帝被视为天命之人,统治权力几乎没有限制。

全国分为直辖地区和宗藩地区,地方被管辖得十分严密。

皇帝依托八旗制度,将整个国家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和地方八旗等,八旗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享有特权。

三、社会经济在社会经济方面,清朝实行封建农业经济为主的统治模式。

辽阔的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口逐渐增长。

康乾盛世时期,民间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清朝还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发展的空间。

四、文化传承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文化传统,积极推动文化繁荣。

皇帝注重经史、典籍的研究,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后期,清朝开始推行康乾盛世的文化政策,重视汉文化的兴盛,同时也保留和发扬了满族和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致力于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五、衰亡原因清朝的衰亡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

首先,清朝实行的不平等条约和封建政治制度引起了社会不满和民族矛盾。

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割地让利使清朝的国力逐渐衰退。

此外,清朝内部的腐败和封建专制的矛盾也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崩溃。

综上所述,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清朝的起源、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传承以及衰亡原因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封建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领袖:努尔哈赤 末代皇帝:溥仪 简称:大清,清,满清 主要民族:汉,满,蒙,回等 主要宗教:喇嘛教,佛教等 首都:北京 国土面积:1300万平方千米(1840年) 货币:乾隆通宝 行政机构:军机处,六部 监察机构:都察院 军事制度:八旗制度 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政体:君主专制政体 国旗:黄龙旗
清朝历代皇帝
相关人物
• • 1.爱新觉罗· 玄烨 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 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 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 下熙盛的意思。他8岁登基,14岁亲 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 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 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 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汉族政权,显 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 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 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 族异议人士。康熙创立“多伦会盟” 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 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 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 主要功绩:智擒鳌拜,平定三番,统 一台湾,驱逐沙俄,打破准格尔。
• 3.爱新觉罗· 多尔衮 • 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少年时多次 随兄出征蒙古与明朝,因屡建功勋 16岁而获“墨尔根代青贝勒”之号, 成为正白旗旗主。1626年封贝勒;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 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年)辅政。 • 其兄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 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 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1644年 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 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 皇父摄政王;并于第二年以摄政王 身份率八旗军入关。 •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 狩猎途中,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 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 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 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 厥功最著”。
1.后金时期 1583年,努尔哈赤袭封为建 州左卫指挥使,以祖、父遗甲 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 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 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 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 后金,建元天命,公开反叛明 朝政府。1618年,努尔哈赤发 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 师伐明,举国震惊。1619年, 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 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努尔哈 赤公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 开始公开起兵反明。1626年努 尔哈赤在宁远战役后逝世。第 八子皇太极继位。
• •


3.康乾盛世 1662年康熙帝即位,在位期间,对内平定 了三藩之乱,平定台湾郑氏政权,设立台 湾府,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1685年和 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 的俄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 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 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平 定了回疆、准噶尔等贵族的叛乱。康熙帝 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 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 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 的发展。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到严 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至 乾隆年间,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 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 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至18世 纪中叶,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1723年雍正帝登基。雍正帝勤于政事,自 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 位期间的奏折大多由他亲自批改,军机处 的谕旨也由他再三修改。他所亲信的内外 臣僚如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与李卫等 人也都以干练、刻覆著称。他所派遣的特 务遍即天下以监控地方事务,密折制度至 此完善,然而屡兴文字狱箝制言论自由。 1735年雍正帝于工作时去世,其子弘历继 位,即乾隆帝。 乾隆时期,清朝进入极盛时期,领土势力 最广,经济发展最高。人口不断增加使乾 隆末年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 的三分之一。江南与广东等地的丝织业与 棉织业都很发达,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历 史高峰。与此同时,银号亦开始在山西出 现。然而乾隆晚期多从宽厚,宠信贪官和 珅,官员腐化使政治大坏;六次下江南所 至供张过盛,扰民有余。


• 2.爱新觉罗· 弘历 • 即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 也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 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 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 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太 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 力长达六十三年,为中国历 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庙号“清高宗”,谥“纯皇 帝”。 • 乾隆在位后期奢靡,闭关锁 国,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 发生白莲教起义;文字狱之 风比康熙时更严酷。 • 主要成就:平缅甸,平林爽 文起义平安南,灭准噶尔汗 国,平大小和卓叛乱,安定 西藏,三征金川,整饬吏治, 兴修水利,发展汉学,始置 伊犁将军府。
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 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从 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国祚267年。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 金,史称“后金”。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 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的大 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 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 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 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 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 政权,基本征服中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 发展到鼎峰。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 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 展到顶峰。
• 4.鳌拜 • 中国清初权臣。出身 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 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 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 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 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 赫赫,号称“满洲第一 勇士”,后半生则操握 权柄、结党营私。康熙 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 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 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 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 之后,老死于囚牢中, 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 一个重要人物。
•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年(清光绪26年)在 慈禧太后宣战下,英、法、 德、美、日、俄、意、奥 (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 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 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 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 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 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 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 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 最终清朝与包含派兵八国 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 约》,付出庞大的赔款, 并丧失多项主权。华北大 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 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 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 抬头。
清太祖:努尔哈赤
• •

2.清军入关 1643年皇太极病死,第九子福临继位, 是为顺治帝,由其叔多尔衮摄政。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 京,明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 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驻守山海关的 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指挥八旗兵, 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 顺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顺治帝迁 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 全中国的君主。 接着,清军南下剿杀农民军,北方的 地主、官僚纷纷迎降,勾结清军,镇 压农民军。与此同时,在南方,一些 明朝遗臣拥立皇族建立几个政权,史 称南明。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张 献忠的大西政权。清朝于1645年灭大 顺、南明弘光;1646年灭大西、南明 隆武和绍武;1662年灭南明永历; 1664年消灭大顺残余势力。清军入关 后历经20多年的战争,基本征服中国。
• •


2.满清大屠杀 明朝灭亡,清军在侵吞中国的过程中 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汉人 以及一些其他民族剃发易服。遭到了 强烈的抵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 抵抗,然后清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 行推行剃发易服和树立淫威。发生过 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 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 一日、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 屠、常熟屠杀、沙镇之屠、南京之屠、 盩厔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嘉 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 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 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 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浑 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 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广州之 屠、四川之屠等地也进行了屠杀,满 清入关大屠杀死亡人数之多是中国历 次改朝换代之最。 多尔衮曾发布“屠城令”,并带领 大军血洗江南、岭南地区等等,甚至 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厦门。当时清 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 “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清初 的大屠杀政策使中国人口下降到一千 万。
相关事件
• • 1.剃发易服 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满清统 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 段,强令其统治下的汉族 改剃满族髡发发型、改著 满族服饰的政策。“剃发 令”或以“薙发令”代称。 这项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 同,主要针对汉族而来, 原因之一是为了灭绝汉文 化、摧毁汉族的民族意识, 方便满人统治。剃发易服 引起各族人民,尤其汉人 的强烈反对与抵抗,这遭 致清廷的严厉处罚和血腥 镇压。剃发易服是一种民 族压迫政策,加剧了当时 的民族矛盾,亦压制了汉 族的文化和思想。
• 3.文字狱 • 文字狱历朝皆有, 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 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 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 空前绝后的,而且随 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 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 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 极,顺治帝兴文字狱 7次,康熙帝兴文字 狱12次,雍正帝兴文 字狱17次,乾隆帝兴 文字狱130多次。
• 4.太平天国 • 1850年末至1851年初, 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 贵、冯云山、韦昌辉、石 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 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 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 “太平天囯”,并于 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 京),定都于此,号称天 京。1864年,太平天囯 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 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 福被俘。1872年,最后 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 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 亡,太平天国终结。
• •
Hale Waihona Puke •••4.走向衰亡 1795年乾隆帝因为誓言禅位于子颙琰,即嘉 庆帝。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至 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 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走向衰退。 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的弊端,派林则 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1840年,英国 发动了鸦片战争。1841年,清政府战败,被 迫求和。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 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到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 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 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根据不 平等条约,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和财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1840年爆发了中 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 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 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夏 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 益侵略中国。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 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