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猪博弈案例整理
[整理版]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
![[整理版]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https://img.taocdn.com/s3/m/de8df1f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5.png)
在经济学中,“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Boxed Pigs)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人情场上的理性人——由智猪博弈想起

人情场上的理性人——由智猪博弈想起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博弈论的例子:智猪博弈(Boxed pigs),看这个例子需要很高的耐心,如果没有耐心的朋友,可直接免掉对这个博弈过程的阅读直接看结论及其后面我的分析。
笼子里面有两只猪,一只比较大,一只比较小。
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按一下按钮,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
问题是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按按钮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1)如果大猪先到,大猪呼啦啦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2)如果同时到达,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3)如果小猪先到,小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而大猪吃到6个单位。
以下是三种博弈结果:1)如果两只猪同时按按钮,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了7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得益5个单位;小猪吃进3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实得1个单位;2)如果是大猪按按钮,小猪先吃,大猪吃到6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得益4个单位;小猪吃进4个单位,实得4个单位;3)如果大猪等待,小猪按按钮,大猪先吃,吃进9个单位,得益9个单位,小猪吃进1个单位,但是付出了2个单位,实得-1个单位。
所以,“等待”是小猪的优势策略,“按按钮”是小猪的劣势策略。
结局:小猪只是坐享其成地等待,每次都是大猪去按按钮,小猪先吃,大猪再起来吃。
对智猪博弈的经济学应用:在美国的大湖地区,可以看到许多大灯塔,大航运公司因为船舶多,航班频繁,迫切需要建造灯塔。
但是小航运公司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就比较低,结果大公司花钱建造灯塔,公司从设置灯塔所获得的效益超过了灯塔的花费,所以这项投资对于大公司是值得的。
但是小公司因此就可以“搭便车”,也得到了好处。
以上的资料引自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王则柯的《新编博弈论平话》第73-75页。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说明经济问题的博弈论例子,但是对我而言,这个例子有更多的意义。
经典博弈案例

经典博弈案例1.智猪博弈智猪博弈讲述的是,有两头非常聪明的猪,一只比较大,另一只比较小,生活在同一个笼子里。
笼子很长,笼子的尽头有一个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踩一下踏板,将出现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加起来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
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如果大猪先到,大猪吃掉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如果同时到达,大猪吃掉7个单位,小猪吃掉3个单位;如果小猪先到,小猪可以吃掉4个单位,而大猪吃到6个单位。
根据上述描述,建立相关的博弈距阵,并提炼出博弈的策略均衡。
首先建立博弈参与者的博弈距阵,如表1 所示大猪/小猪踩踏板等待踩踏板( 5, 1 ) ( 4,4 )等待( 9,-1) ( 0,0 )如博弈距阵所示:若大猪先到(即小猪踩踏板),大猪将吃到9份的饲料,小猪只能吃到1份的饲料,最后双方的得益为( 9,-1);若小猪先到(即大猪踩踏板),大猪和小猪分别吃到6份和4份饲料,最后双方的得益为( 4,4 );若两头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到7份饲料,小猪吃到3份的饲料,即双方的得益为( 5,1 );若两头猪都选择等待,那就都吃不到饲料,及双方的得益都为0。
根据博弈论中“重复剔除严格劣势”逻辑,我们不难得出,智猪博弈的均衡为大猪选择踩踏板而小猪则选择等待。
具体的博弈过程如下:从上述的博弈距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猪踩踏板只能得到1份甚至1份损失,不踩踏板反而能得到4份。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踏板,小猪都将采取“搭便车”的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都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小猪具有“等待”这一严格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两个选择:等待就吃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
所以“等待”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踩踏板的信息时,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因此,大猪只好为自己的4份饲料奔波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博弈理论——精选推荐

智猪博弈理论编辑本段介绍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
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
“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博弈与制度由智猪博弈故事得到的启示在这个例子中,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去踩踏板总比踩踏板好。
反观大猪,明知小猪不会去踩踏板,但是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这个案例令我们不得不思考——【博弈与制度】“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
在博弈中,每一方都要想方设法攻击对方、保护自己,最终取得胜利;但同时,对方也是一个与你一样理性的人,他会这么做吗?这时就需要更高明的智慧。
智猪博弈综合版

国产手机占有率
山寨机的发展
• 第一阶段 做工粗糙 简单模仿
• 第二阶段 贴身肉搏 真假难分 • 第三阶段 主动出击 创新不断 • 第四阶段 远销海外 创国际品牌。
天语E71 -诺基亚E71-中兴N72
真假iphone
山寨魅族M9
创意VS雷人
智猪博弈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股票市场参与人特征、博弈类型和一般假设
智猪博弈
1、智猪博弈分析 2、博弈解决方案 3、博弈现实应用
1、智猪博弈分析
博弈背景:
猪圈中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设有一个按钮,每 按一下,猪圈另一端的食槽中就会有10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每按一 下按钮会耗去相当于2单位猪食的成本。
支付矩阵:
大猪 小猪 (按,按)=(7,3) (按,等)=(6,4) 减去成本 (等,按)=(9,1) (等,等)=(0,0)
• 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例子,其纳什均衡是大猪按, 小猪等待
• 庄家要获利,只有自己收集信息,利用大资金的优势拉 升个股,获取差价。散户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 操纵价格,其最优战略只能是跟庄家。
实际情况分析
• 由于有大量的在等待的中小投资者的存在,机构投资 者和大户完全可以通过另外的办法来达到自己取得 收益的目的 • 机构投资者和大户真正的“按按钮策略”:“新智猪 博弈”
• 小猪:国产品牌,如多普达、联想、金立、天语 • 众多山寨机
故事发展进程表
• • • • • • • 1999前 1999年 2004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至今 洋派独尊。 国产品牌面市,经历辉煌 国产品牌败北败北 山寨机发展,“农村包围城市” 手机牌照制度取消,竞争白日化 3G牌照发放,机危并存
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

在经济学中,“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Boxed Pigs)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以下是 7 条关于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1. 在职场中,老员工就像是大猪,啥活都抢着干,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而新员工可能就像小猪,偶尔偷偷懒,享受着大猪的成果,这难道不是一种智猪博弈吗?比如有个项目,经验丰富的老张忙前忙后,新人小李就在旁边打打下手,最后成果出来了,两人都有份。
2. 在家庭里也有智猪博弈呀!父母就好比大猪,总是操心家里的各种事情,而孩子有时候就像小猪,坐享其成。
就说吃饭的时候吧,妈妈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做饭菜,爸爸在摆碗筷,孩子却在那等着吃现成的,这不是妥妥的智猪博弈嘛!3. 想想看学校里,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霸是不是像大猪呀,努力表现自己,而有些不太爱表现的同学就像小猪,跟着享受良好的学习氛围。
像课堂上老师提问,学霸立马举手回答,其他同学就静静听着,这多像智猪博弈呀!4. 逛街买东西的时候也有哇!你看那些会砍价的人就像大猪,努力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而旁边不太会砍价的人不就像小猪嘛,等着别人砍下来的实惠。
比如在小店里,一个厉害的顾客把价格砍下来了,旁边其他顾客也同样享受了这个低价,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5. 在社交场合中也能看到智猪博弈呢!有些人特别会活跃气氛,像大猪一样带动全场,而有些人就只是跟随享受欢乐的氛围,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例如聚会上,有的人一直在讲笑话、组织游戏,其他人就开心地参与,多形象呀!6. 投资理财中不也有吗?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使劲研究市场,像大猪一样努力找机会,而普通投资者可能就跟着喝点汤。
就像是在股市里,厉害的投资者选对了股票大涨,其他跟风的小投资者也能有点收益,这不是明显的智猪博弈吗?7. 甚至在健身的时候也存在智猪博弈哟!那个总是带着大家一起锻炼,督促大家的人就像大猪,其他人就像小猪等着被带动。
比如健身房里有个健身达人,总是热情地教大家动作,其他人跟着学,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让自己处在更有利的位置呀!。
智猪博弈

生活中的例子
• 比如,在某种新产品刚上市,其性能和功 用还不为人所熟识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新 产品生产的不仅是一家小企业,还有其他 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更强的企业。那么, 小企业完全没有必要作出头鸟,自己去投 入大量广告做产品宣传,只要采用跟随战 略即可。
博弈论 ——智猪博弈
例子一
•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 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 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 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 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 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 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 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 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有一个经典案例,是说当年英国政府将流放澳洲的犯人交给往来于澳洲之间的商船来完成,由此经常会发生因商船主或水手虐待犯人,致使大批流放人员因此死在途中(葬身大海)的事件发生。
后来大英帝国对运送犯人的办法(制度)稍加改变,流放人员仍然由往来于澳洲的商船来运送,只是运送犯人的费用要等到犯人送到澳洲后才由政府按实到犯人人数支付给商船。
仅就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变”,几乎再也没有犯人于中途死掉的事情发生。
案例二、
公司并购中的搭便车:
面对收购者,如果存在大股持有人和小股持有人,小股持有人宁愿当搭便车者,因为收购之后的股价会超出收购价格- 收购溢价,由于小股持有人无论出售股权还是保留股权都不能成为承购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存在不卖的优势策略。
而大股持有人只有出售才能促成收购的成功,不出卖就得不到收购价格,逼迫他出卖股权,而小股东也会得利。
为了打击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往往在公司成立之初就会通过法律来届定权利,比如规定收购者一旦接管公司有权利稀释那些没有转让的股权。
案例三、
员工和企业也是一个“智猪博弈”过程,员工就是大猪,员工有两种选择,努力工作或者消磨时间。
如果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企业和员工都受益,如果员工敷衍工作,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那么最终会被企业辞退。
员工只有行动才会受益,不行动则不受益或者受损。
而企业可以选择物资奖励,也可以选择说教等待,物资奖励企业必先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品,显然收益为负,而等待则不受损,即使辞退员工也可以有人填补空缺,让员工有危机感反而会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所以聪明的员工会选择努力工作引起领导注意而得到加薪。
案例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扮演着“小猪”或是“大猪”,进行着一场场“智猪博弈”,只是我们并没发现而已。
下面将具体从“学生社团”的案例来具体说明“智猪博弈”在生活学习中的存在性以及其作用。
在学校,参加社团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社团里的那些事情,其实也是一场场生动的博弈
论案例。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大二时我当上了某个校社团的会长,社团里还有多个部长,相当于我的“下属”。
在这个生活案例里,会长就相当于“大猪”,而部长就是“小猪”,工作就相当于“踩踏板”。
假设完成所有工作所要付出的代价是3(该代价由消耗精力、时间决定),如果会长部长都工作,则每方付出代价仅为1(合作的效率较高),最终评上优秀社团后会长可得益5、部长得2(该得益与、加分、荣誉有关),如果没评上则社团未通过检查,会长、部长将什么都得不到,假设只要会长或部长有一方完成所有工作,就可以评上优秀社团,则有以下4种情况:
1) 会长与部长都工作,社团最终被评为优秀社团,会长得5,得益为4,部长
得2,得益为1;
2) 会长完成所有工作,会长得5,得益为2,部长得2,得益为2;
3) 部长完成所有工作,会长得5,得益为5,部长得2,得益为-1;
4) 双方都不踩踏板,所得都是0。
部长很明白不论会长做不做工作,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工作,而会长知道部长是理性人,所以最终只能自己完成所有工作。
就好像“小猪”笃定自己可以坐享其成,而“大猪”为了吃食却只能去踩踏板,让“小猪”“搭便车”一样。
那么在这样的“智猪博弈”案例中,怎样才能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呢?这需要我们更改“智猪博弈”的游戏规则,让“小猪”必须也要付出努力才能够吃到食物。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团体的人力资源和管理应该科学合理地设定,以防止出现“搭便车”现象。
例如在学生社团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少部长的付出代价或是增加监督机制来解决问题;而在企业创新问题中,我们可以让政府给中小企业一些补助帮助其创新、开发新产品,或者增加一些机制来维护创新技术的“产权”,这样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问题。
所以,怎样定制我们生活中的“游戏规则”,是博弈是否可以达到双赢共赢的核心问题。
案例五、
举一个例子来说,立邦公司能跻身全球涂料业前十强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市场的开拓的
成功。
从最初中国的消费者不知道“立邦”为何物,到“立邦”成为水性建筑材料的代名词,某种意义上来说,立邦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立邦在中国遭遇了“山寨”的伤,市场上“日本立邦”、“香港立邦”等傍名牌产品层出不穷并分享立邦花巨资建立的市场份额。
面对这种情况,立邦公司痛定思痛,开始调整在中国的推广战略,大力推广木器漆等系列产品。
这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给立邦又赢回了市场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赚得了中国人的钱。
由这个案例得到的启示是小猪与其消耗体力,培育起市场后给大猪抢吃,不如就选择等待,一边等待一边做好准备工作,适时进行产品研发,扩大市场;而大猪就是要勇敢地创新,让自己总是处于行业的领跑者地位,从而获得行业的额外收益。
智猪博弈改进方案、
方案一:
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方案二:
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
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方案三:
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
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
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规则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