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智猪博弈案例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智猪博弈

第二章 智猪博弈
• 比如,几年前,在学校里,学生选用的教材一般是 由老师来决定的。也就是说,选购教材的权利配置 给了教师,学生并没有发言权。但问题是,购教材 的钱是学生掏的。如果教师用自己的钱买书,他就 会考虑教材的质量和价钱,但是现在用学生的钱买 书,教师似乎就不会太在意质量和价钱。尤其是, 当教师自己也写了教材的时候,就更愿意让学生选 用自己写的教材,因为这还可以给他带来版税收入。 因此,教师选购教材是一种强制的搭便车行为,是 一种权利滥用的搭便车行为。教师是刀俎,学生是 鱼肉!
大按 猪
等待
小猪

等待
12,4
10.5,7.5
16,2
0,0
•小猪大猪都会 去踩按板。 •成本提高,激 励不足
• (3)移位方案:食槽和按板放置一块。 • 假设:谁按按板,谁会将食物全部吃完。
小猪

等待
大按 猪 等待
7,3 0,10
10,0 0,0
小猪和大猪如何破解平衡呢?
图1
按 大猪
不按
小猪 不按
44
00
从图3-2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想一想
•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 在这个简化后的博弈中,对于大猪而言,按是一个优势策略,
而不按是劣势策略。因此,我们可以继续剔除大猪的“不按” 策略,于是简化博弈进一步简化成下图的形式:
图2
大猪

小猪 不按
44
• 一个概念:
• 公司的高管们常常会花钱购买高级交通工具、装修豪华 办公室,或者向慈善团体捐款,他们说这是为了树立企 业的形象—但实际上这显然也是给他们个人带来好处的 项目。如果这家公司就是高管们所有的,他们在进行这 些项目时可能就会认真评估:但是,如果公司属于股东 们,高管们是花股东的钱来帮自己获得好处,所以他们 常常是过度浪费了股东的钱财。高管是刀俎,股东是鱼 肉。

智猪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1. 在职场上不就经常有智猪博弈吗?就像有些老员工仗着资历深,把麻烦的工作都推给新员工,自己坐享其成,这多像大猪等着小猪去按按钮啊!
2. 想想看在家庭里,有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情况?比如父母总是让孩子去跑腿干各种小事,自己却在那休息,这难道不是智猪博弈的体现吗?
3. 在学校里呀,小组作业的时候,是不是总有那么些人不怎么做事,却能跟着拿好成绩,这不就像智猪博弈里偷懒的大猪吗?比如那个总是找借口不做事的小明!
4. 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有的人就不愿主动往后走,都堵在车门口,等着别人动,这不也是智猪博弈吗?大家都不想当那个费力走向车厢后面的“小猪”啊!
5. 购物排队的时候,偶尔就会有人插队,他们就是想不付出等待的时间成本就获得好处,这和智猪博弈里想不劳而获的大猪有啥区别?就像那次遇到的那个插队的人,真让人恼火!
6. 朋友之间也会有啊,一起出去玩,总有人不想规划路线,等着别人安排好一切,自己享受现成的,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智猪博弈吗?就像那次和朋友们出去,老张就是啥都不管,只管跟着玩!
总之,生活中智猪博弈的例子太多啦,我们得学会应对,不能总当那个吃亏的“小猪”呀!。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以下是 7 条关于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1. 在职场中,老员工就像是大猪,啥活都抢着干,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而新员工可能就像小猪,偶尔偷偷懒,享受着大猪的成果,这难道不是一种智猪博弈吗?比如有个项目,经验丰富的老张忙前忙后,新人小李就在旁边打打下手,最后成果出来了,两人都有份。

2. 在家庭里也有智猪博弈呀!父母就好比大猪,总是操心家里的各种事情,而孩子有时候就像小猪,坐享其成。

就说吃饭的时候吧,妈妈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做饭菜,爸爸在摆碗筷,孩子却在那等着吃现成的,这不是妥妥的智猪博弈嘛!3. 想想看学校里,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霸是不是像大猪呀,努力表现自己,而有些不太爱表现的同学就像小猪,跟着享受良好的学习氛围。

像课堂上老师提问,学霸立马举手回答,其他同学就静静听着,这多像智猪博弈呀!4. 逛街买东西的时候也有哇!你看那些会砍价的人就像大猪,努力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而旁边不太会砍价的人不就像小猪嘛,等着别人砍下来的实惠。

比如在小店里,一个厉害的顾客把价格砍下来了,旁边其他顾客也同样享受了这个低价,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5. 在社交场合中也能看到智猪博弈呢!有些人特别会活跃气氛,像大猪一样带动全场,而有些人就只是跟随享受欢乐的氛围,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例如聚会上,有的人一直在讲笑话、组织游戏,其他人就开心地参与,多形象呀!6. 投资理财中不也有吗?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使劲研究市场,像大猪一样努力找机会,而普通投资者可能就跟着喝点汤。

就像是在股市里,厉害的投资者选对了股票大涨,其他跟风的小投资者也能有点收益,这不是明显的智猪博弈吗?7. 甚至在健身的时候也存在智猪博弈哟!那个总是带着大家一起锻炼,督促大家的人就像大猪,其他人就像小猪等着被带动。

比如健身房里有个健身达人,总是热情地教大家动作,其他人跟着学,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让自己处在更有利的位置呀!。

逻辑与博弈 II:博弈分析

逻辑与博弈 II:博弈分析

2009.11.15
9
2009.11.15
4
[方案二] 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 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共产主 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不会很强。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多踩踏板,由于不存在 竞争,这个规则的效果也不好,而且规则的 成本较高。
《逻辑与博弈》
2009.11.15
1
1. 1智猪博弈
【案例】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 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一个踏 板,每踩一下踏板,在猪圈另一边的 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小 猪去踩动踏板,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 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去 踩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 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抢吃一点残羹。 【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两只猪各 会采取什么策略? 【答案】小猪将舒服地等在食槽边, 而大猪则会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 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2009.11.15
5

[方案三] 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 同时将 投食口移到踏板的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 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 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2009.11.15
6
【启示】 纳什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 者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小 猪搭便车的社会资源配置并不是最佳状态。而能否杜 绝搭便车现象,要看游戏规则的指标设置是否合理。 如果公司的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 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 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增量方案描述的情形。 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 ”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会失去动力,就象减量 方案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是方案三,奖 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 (如业务按比例提 成),既节约了公司成本,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

智猪博弈例子

智猪博弈例子

智猪博弈例子
智猪博弈是一个经典的博弈问题,描述了两个参与者间的智力对抗。

以下是一个智猪博弈的例子:
假设有两只智慧的猪,分别叫做甲猪和乙猪。

它们被关在一个圆形的竞技场里,竞技场周围放着大量的食物,但是食物只能在竞技场的边缘被吃到。

甲猪和乙猪可以选择每一步向左转或者向右转,每一只猪只能移动一步,然后轮到对方移动。

猪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移动方向。

游戏的目标是尽可能吃到更多的食物。

但是,猪们还需要面对一项限制条件:如果一只猪走进了其他猪留下的位置,它就会被淘汰出局,并且无法获得任何食物。

在这个例子中,甲猪和乙猪都是有智慧的,它们需要根据对方的行动来进行预测和决策。

比如,如果甲猪向右走了一步,乙猪必须考虑到甲猪可能接下来的动作,以便做出最佳的决策。

智猪博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算法来解决,使得猪们能够找到最佳的移动方案以最大化它们的收益。

这个例子展示了智慧和策略在博弈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对手的行动来获得最大的利益。

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

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

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第一篇: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智猪博弈在经济学中,“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Boxed Pigs)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智猪博弈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第2章 -智猪博弈

第2章 -智猪博弈

• 例5 产品安全监管中的智猪博弈
• 产品安全监管中,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上级可以通过考 核挂钩、评奖、处分等方式激励下级单位和个人。 • 但是主动权在上级,下级基本上只是被动接受,构成了 “智猪博弈”的条件,使下级处于应付状态,只要不出 事就可以放心。 • 工作既要做好,又要防止上级的突击检查,心思不能固 定,精力主要放在可能被检查到的地方和单位,其他的 只好放在后面。如此一来,工作动力不足,工作的扎实 程度不够,往往是表面功夫、官样文章。
左 1, 3 0, 2
右 4, 1 3, 4
选择越多,对理性共识的要求越高
C1 R1 R2 R3 C2 C3 1,20 2,0 4,3 C4 10,10 20,0 50,1
5,10 0,11 4,0 1,1
3,2
0,4
R4
2,93 0,92
0,91 100,90
(1)Zero-order CKR: C not choose C4 for C is rational (2)1st-order CKR: R not choose R4 for R (b) C (3)2nd-order CKR: C not choose C1 for C(b)R(b)C (4)3rd-order CKR: R not choose R1 for R(b)C(b)R(b)C (5)4th-order CKR: C not choose C3 for C(b) R(b)C(b)R(b)C (6)5th-order CKR: R not choose R3 for R(b) C(b) R(b)C(b)R(b)C so, (R2,C2) is an equilibrium
• 工作人员的努力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性努 力,即努力工作;另一种是分配性努力, 即千方百计地争名夺利。 • 如果一个执法单位的计量能力很差,也 就是说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与其经济报酬、 政治待遇之间只有松散的联系,那么这个 单位的执法绩效就会很低,因为该执法组 织存在着明显的“偷懒”与“搭便车”的 机会主义行为。

第二卷智猪博弈案例

第二卷智猪博弈案例

第二卷智猪博弈案例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有一个博弈叫“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

其内容是这样的: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我们来分析一下,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大猪,小猪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好的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1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有一个博弈叫“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

其内容是这样的: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我们来分析一下,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大猪,小猪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好的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的刻画出小猪的选择:从矩阵中可以看出,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卷智猪博弈案例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有一个博弈叫“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

其内容是这样的: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我们来分析一下,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大猪,小猪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好的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1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有一个博弈叫“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

其内容是这样的: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我们来分析一下,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大猪,小猪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好的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从矩阵中可以看出,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

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

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小企业最终像小猪那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

“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2众所周知,立邦在中国的成功,是其能跻身全球涂料业前十强的主要原因。

从1992年进入中国至今,立邦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广建筑涂料,从最初中国消费者不知道立邦是什么、乳胶漆为何物,到现在“立邦”成为水性建筑涂料的代名词,销量占据10%以上的市场份额,客观上评价,立邦无疑是成功的。

可是,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立邦在中国遭遇“十年之痒”,当初独自花巨资培育的中国建筑涂料市场被8000多个涂料厂家分享,市场份额远没有达到30%的垄断地位;市场上“香港立邦”、“日本立邦”等假冒品牌层出不穷;竞争对手ICI旗下的多乐士贴身紧逼,宣威、来威等全球十强的涂料品牌纷纷抢食分羹。

这一切,都成为立邦心头永远的“痛”。

痛定思痛,立邦开始调整在华的推广战略,2003年发力木器漆市场,推出1687木器漆系列。

从产能提升,销售网点,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始布局,期望能弥补其在木器漆方面的不足。

可是当今中国的油性木器漆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竞争异常激烈,再加上原材料上涨,众多中小品牌的合力阻击,推广3年多来乏善可陈。

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立邦在推广战略上的细微变化:放弃在水性建筑涂料上的优势,而向油性木器漆领域进军。

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其继续发挥在水性漆(建筑涂料绝大多数为水性漆)上的销售与技术优势,推出油性木器漆换代产品——水性木器漆的话,结果会如现在的水性建筑涂料一样,市场培育起来后会被众多厂家群起分食,自已得不偿失,重蹈覆辙;而推出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非常成熟的油性木器漆,一来想以其人之道还其之身,抢夺以华润,嘉宝莉,鸿昌等为代表的油性木器漆厂家撬开的装修市场,节省市场推广和产品研发的开支;二来让德国都芳、嘉宝莉等众多厂家来培育水性木器漆的市场消费意识,等待时机成熟后,发挥其水性漆的整体优势,后来居上,坐收渔人之利。

立邦的这种推广战略实质上是运用了“智猪博弈”理论,此理论对于立邦而言,分三个方面运用:1995年,立邦开始墙面乳胶漆的中国市场推广。

当时的乳胶漆市场宏观环境是这样的: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始升温,装修热开始兴起,装璜材料消费市场潜力初现;消费者不知道乳胶漆为何物,装修选用质量很差的胶水类材料;市场无乳胶漆知名品牌,产品技术不成熟等。

立邦面临的问题主要为:一是市场消费意识的培育。

要让消费者和施工者选用乳胶漆,就需要扭转二者的消费意识;二是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亟待构建。

立邦一边空中广告轰炸,提高知名度;一边寻找经销商,进行销售布局。

立邦之所以敢饮“头啖汤”,信心在于三个方面:一为资金实力雄厚,二为销售技术成熟,三为产品比较优势明显。

立邦拥有资源颇多,充当大猪的角色,开始踩踏板。

由于在进入时机的选择上非常恰当,再加之市场推广手法先进,产品施工简易,效果比较优势显著,立邦开始吃到食物,在2000年以前立邦至少吃到4份以上。

涂料市场被立邦慢慢加热,食物流量也越来越多,巨大的诱惑吸引了众多觊觎者。

再加上乳胶漆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技术容易被复制,小猪开始形成,采取等待在食槽旁边的方法并抢食大猪踩踏板后流下的食物,立邦吃到的食物骤减至不到2成。

实际上,小猪是无意识的采取了等待的态度。

为什么说是无意识了?因为对于众多的小厂家来说,如当时的华润,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就是想去和大猪一起踩踏板,或者自己去踩踏板,也是力不从心。

这种无作为反而不自觉得的帮了小猪,使小猪吃到食物,形成原始积累。

对于立邦来说,是尽了大猪的义务的。

因为“智猪博弈”理论主张的是占用更多资源者承担更多的义务。

从这一点上讲,中国墙面水性乳胶漆市场的兴起,立邦功不可没。

可是这并不是立邦想要的结果,立邦之初花大力去踩踏板,是因为想独自享用,退一步讲,自己先吃到更多的食物后迅速成长为超级大猪,占领到3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地位。

食物形成并越来越多以后,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代表众多厂家的小猪吃到的食物占到九成。

更意外的是,出现另一头大猪多乐士,虽然和自己一起踩踏板,但是抢吃的食物和自己几乎一样多。

立邦一边心有不甘的继续踩踏板,一边极度郁闷的想对策,如何治理小猪?于是立邦想到了油性木器漆市场。

立邦在此役中扮演了大猪的角色,踩动了使食物流下的踏板。

小猪形成并无意识的选择了等待的策略,从而壮大了自己。

如果食物为十份的话,立邦踩踏板应吃到至少3份以上的食物,实际上立邦吃到了平均2份以上的食物;丰厚的食物使小猪长大后,抢吃更多的食物,并给立邦形成威胁,这是关于立邦推广战略上的智猪博弈分析。

32005年10月,中怡康时代公司发布的液晶电视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国内液晶电视市场逐步成熟,当月液晶电视占全部彩电销量的比率首次突破10%的行业拐点。

其中,TCL的市场份额提高到13.1%,处于行业榜首,进一步扩大了与竞争对手的优势。

与此同时,TCL-汤姆逊电子公司(TTE)旗下三大核心品牌在欧洲、北美市场齐头并进,在市场份额上已经与三星、索尼、LG和飞利浦相比肩,进入全球液晶电视第一集团行列。

更加重要的,是TCL逐步建立起在液晶电视领域里的技术优势,在产能规模上也已跨入此前由跨国巨头把持的“600万俱乐部”。

相较于国内一线厂商百万上下的产能规模,TCL 已经取得了全球液晶电视领域里重量级的话语权。

在过去的两年里,TCL借以奠定其在国内液晶电视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就是一场“新智猪博弈”。

背景发生在2004年,液晶之春。

业界回顾起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发展轨迹,通常把2004年的春季看做是一个共同的起点。

长期以来已经相对稳定的彩电市场,随着液晶技术的快速兴起,出现了新的变数。

液晶作为平板显示技术的一个分支,受制于高昂的成本,长期以来只是在专业显示领域里占据一定份额;但随着平板电视市场的不断升温,液晶显示领域的各项技术和工艺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液晶电视成为一颗被迅速催熟的樱桃,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2004年的初春,业界普遍认为,液晶电视有可能成为整个彩电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在此之前,作为领军品牌的TCL则于2003年年底与全球彩电巨头汤姆逊全面整合,催生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彩电企业TCL-汤姆逊电子公司(TTE)。

液晶电视最早是由洋品牌引入中国市场。

典型的如日系品牌夏普,以“液晶之夏普”的明确定位,在整个液晶电视发展的“史前史”阶段一直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

表面上看,TCL所代表的中国液晶力量要在新兴的液晶电视市场有所作为,洋品牌几乎成为一座翻不过去的大山,但TCL的判断并非如此。

液晶电视之所以被业界看做可能颠覆彩电行业格局的产品,正是因为在这一领域里,上游资源的配置第一次彻底打破了行业原有的经济体门槛,形成了全球化的分散配置格局。

在传统电视的领域里,显像管、玻壳等重要上游资源具有浓厚的经济体背景,而对在同一经济体内完成资源配套的终端厂商来说,进入市场之初,“日本货”、“欧洲货”或者“中国货”的区别,几乎就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正因如此,索尼凭借对“特丽珑”显像管的垄断就能轻而易举地在高端彩电市场上拿下充足的利润,而中国彩电厂商们往往挣扎在价值链的低端。

液晶电视的产业化则打破了这一格局。

平板电视的产业布局具有分散化的特点,一样是德国人制造的光学玻璃,一样是美国血统的机芯电路,本土企业完全可以做到洋品牌在高端市场所能做到的一切。

因此,任何一个拥有一定规模的液晶电视厂商,在竞争上游资源的领域里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从这一意义上说,液晶电视具有真正“全球化”的产业价值链,这也给了TCL一个凭借整合汤姆逊之后所拥有的规模优势,一举进入全球液晶电视第一集团的好机会。

当然,对于TCL来说,此刻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对液晶电视的发展作出一个清晰的判断,并且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整体策略。

“小猪”的渴望与观望:液晶电视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非常不均衡。

到2004年,欧洲成为全球液晶电视的最大需求市场,北美紧随其后。

而向来作为全球三大市场之一的中国市场,此时还刚刚开始启动。

作为启动期市场,三大风险人所共知:第一,市场总容量偏低,单款产品难以形成可靠利润空间;第二,液晶电视成本结构不稳定,存在迅速降价风险;第三,消费者对液晶电视认知度不高,需要生产商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普及。

尽管如此,这个市场所孕育着的美好前景,对于整个业界来说,仍然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