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猪博弈的例子

合集下载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

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

关于智猪博弈的经典故事

关于智猪博弈的经典故事

关于智猪博弈的经典故事下面店铺分享经典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从中能够明白道理,欢迎阅读: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智猪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1. 在职场上不就经常有智猪博弈吗?就像有些老员工仗着资历深,把麻烦的工作都推给新员工,自己坐享其成,这多像大猪等着小猪去按按钮啊!
2. 想想看在家庭里,有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情况?比如父母总是让孩子去跑腿干各种小事,自己却在那休息,这难道不是智猪博弈的体现吗?
3. 在学校里呀,小组作业的时候,是不是总有那么些人不怎么做事,却能跟着拿好成绩,这不就像智猪博弈里偷懒的大猪吗?比如那个总是找借口不做事的小明!
4. 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有的人就不愿主动往后走,都堵在车门口,等着别人动,这不也是智猪博弈吗?大家都不想当那个费力走向车厢后面的“小猪”啊!
5. 购物排队的时候,偶尔就会有人插队,他们就是想不付出等待的时间成本就获得好处,这和智猪博弈里想不劳而获的大猪有啥区别?就像那次遇到的那个插队的人,真让人恼火!
6. 朋友之间也会有啊,一起出去玩,总有人不想规划路线,等着别人安排好一切,自己享受现成的,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智猪博弈吗?就像那次和朋友们出去,老张就是啥都不管,只管跟着玩!
总之,生活中智猪博弈的例子太多啦,我们得学会应对,不能总当那个吃亏的“小猪”呀!。

智猪博弈——博弈案例讲解

智猪博弈——博弈案例讲解

智猪博弈——博弈案例讲解博弈理论(game theory)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的决策选择以及相应的均衡问题。

举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博弈,这就是著名的“智猪博弈“。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

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这个博弈结果被经济学家们用来解释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现象,其中也包括本人在北航澡堂里所遇到的那次经历。

上个星期天我在澡堂里当了一次大猪。

那时我们第一批冲进了澡堂,结果发现水管里的水还没有放尽。

谁先踩踏板,谁就会溅一身的凉水;如果大家都不先踩踏板,显然就都洗不成澡。

但如果一部分人先踩踏板,另一部分人就可以……于是满浴室的人们就象“智猪“那样博弈了起来。

博弈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去踩那踏板,而是看着一个“大猪“--笔者本人,在那里傻乎乎地淋着冷水。

一个淋浴器的放水速度实在太慢了,冰凉的水流没完没了地溅在身上,冻得龇牙咧嘴的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才惊异地发现,大家都瑟瑟的站在那里,不时地抬头看着我头顶那喷涌的淋浴。

我这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在等我一个人把冷水排净~这下我真的僵硬了,随后的冰冷感觉可以用“悲壮“来形容。

我要感谢后来走进浴室的另一位“大猪“帮我放水,缓解并缩短了我的苦难,也使这些“小猪“们欢快的洗上了热水澡。

聪明的“小猪“们依靠沉着和智慧在这场“智猪博弈“中轻松地击败了“大猪“。

败下阵来以后,我对这次经历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首先,如果我和另外一只“大猪“不首先踩踏板,“小猪“中会不会有人首先去踩踏板,我认为一定会有的。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以下是 7 条关于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1. 在职场中,老员工就像是大猪,啥活都抢着干,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而新员工可能就像小猪,偶尔偷偷懒,享受着大猪的成果,这难道不是一种智猪博弈吗?比如有个项目,经验丰富的老张忙前忙后,新人小李就在旁边打打下手,最后成果出来了,两人都有份。

2. 在家庭里也有智猪博弈呀!父母就好比大猪,总是操心家里的各种事情,而孩子有时候就像小猪,坐享其成。

就说吃饭的时候吧,妈妈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做饭菜,爸爸在摆碗筷,孩子却在那等着吃现成的,这不是妥妥的智猪博弈嘛!3. 想想看学校里,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霸是不是像大猪呀,努力表现自己,而有些不太爱表现的同学就像小猪,跟着享受良好的学习氛围。

像课堂上老师提问,学霸立马举手回答,其他同学就静静听着,这多像智猪博弈呀!4. 逛街买东西的时候也有哇!你看那些会砍价的人就像大猪,努力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而旁边不太会砍价的人不就像小猪嘛,等着别人砍下来的实惠。

比如在小店里,一个厉害的顾客把价格砍下来了,旁边其他顾客也同样享受了这个低价,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5. 在社交场合中也能看到智猪博弈呢!有些人特别会活跃气氛,像大猪一样带动全场,而有些人就只是跟随享受欢乐的氛围,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例如聚会上,有的人一直在讲笑话、组织游戏,其他人就开心地参与,多形象呀!6. 投资理财中不也有吗?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使劲研究市场,像大猪一样努力找机会,而普通投资者可能就跟着喝点汤。

就像是在股市里,厉害的投资者选对了股票大涨,其他跟风的小投资者也能有点收益,这不是明显的智猪博弈吗?7. 甚至在健身的时候也存在智猪博弈哟!那个总是带着大家一起锻炼,督促大家的人就像大猪,其他人就像小猪等着被带动。

比如健身房里有个健身达人,总是热情地教大家动作,其他人跟着学,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让自己处在更有利的位置呀!。

办公室里的“智猪博弈”_成长故事

办公室里的“智猪博弈”_成长故事

办公室里的“智猪博弈”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的“智猪博弈”案例: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边缘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远离踏板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食物。

如果是小猪踩踏板,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食物;若是大猪踩踏板,则大猪还有机会吃到一点残羹冷炙,因为小猪食量小。

那么,两头猪会采取什么策略呢?答案是:小猪将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办公室里也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人做“小猪”,舒舒服服地躲起来偷懒;有人做“大猪”,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

不管怎样,“小猪”笃定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责罚,也是落在团队身上,所以总会有“大猪”悲壮地跳出来完成任务。

你在办公室里扮演的角色,是“大猪”还是“小猪”?做“大猪”,好辛苦阿伟所在的发展部是公司最核心的部门,每天大小事不断。

公司规模小,部门只配备了3个人:部门经理、经理助理、普通干事。

阿伟是经理助理,正好中间。

由于事事都是他出面,其他部门的同事渐认准了:只要找发展部办事,就找阿伟!甚至老总都不再向经理派任务,往往直接把文件仍到阿伟的桌子上。

于是形成这样的局面:阿伟一上班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经理则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打电话,美其名曰“联系客户”;而阿冰呢,打纸牌游戏,上网跟老婆谈情说爱……年终,部门业绩出色,上级奖励4万元,经理独得2万元,阿伟和阿冰各得1万元。

想想自己辛劳整年,却和不劳而获的人所得一样,阿伟禁不住满心不平,但又能如何呢?如果他也不做事,不仅连这1万元也得不到,说不定还要下岗,想来想去,还是继续当“大猪”吧!当“小猪”,投机取巧阿风工作3年了,从小职员当上经理,一直轻轻松松。

当问到他的处事哲学时,阿风一脸神秘地说:“这就是秘诀了!第一,平时要善于感情投资,跟同事搞好关系,让他们觉得跟你是哥们儿,关键时刻出于义气帮助你;第二,立场要坚定,坚决不做事,什么事都让别人做。

有些人就是爱表现,那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反正出了事,先死的是他们。

智猪博弈例子

智猪博弈例子

智猪博弈例子
智猪博弈是一个经典的博弈问题,描述了两个参与者间的智力对抗。

以下是一个智猪博弈的例子:
假设有两只智慧的猪,分别叫做甲猪和乙猪。

它们被关在一个圆形的竞技场里,竞技场周围放着大量的食物,但是食物只能在竞技场的边缘被吃到。

甲猪和乙猪可以选择每一步向左转或者向右转,每一只猪只能移动一步,然后轮到对方移动。

猪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移动方向。

游戏的目标是尽可能吃到更多的食物。

但是,猪们还需要面对一项限制条件:如果一只猪走进了其他猪留下的位置,它就会被淘汰出局,并且无法获得任何食物。

在这个例子中,甲猪和乙猪都是有智慧的,它们需要根据对方的行动来进行预测和决策。

比如,如果甲猪向右走了一步,乙猪必须考虑到甲猪可能接下来的动作,以便做出最佳的决策。

智猪博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算法来解决,使得猪们能够找到最佳的移动方案以最大化它们的收益。

这个例子展示了智慧和策略在博弈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对手的行动来获得最大的利益。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
博弈理论(game theory)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之一,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的决策选择以 及相应的均衡问题。举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智猪博弈”。
1、智猪博弈分析
博弈背景: 猪圈中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设有一 个按钮,每按一下,猪圈另一端的食槽中就会有 10 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每按一下按钮会耗去相当于2 单位猪食的成本。如果小猪按钮,大猪先到食槽, 则大猪吃9单位的食物,小猪吃1单位食物;若两猪 都按钮,同时到食槽,则大猪吃7单位,小猪吃3单 位;若大猪按钮,小猪先到食槽,则大猪吃6单位, 小猪吃4单位食物。
2、博弈解决方案
“智猪博弈”的核心指标:食物数量、踏板与食槽、 之间的距离。
(1)减量方案:食物只有原来的一半=5个单位
小猪 按 大猪 按 等待 等待 •小猪大猪都不去踩 踏板。
1.5,-0.5 5,-2
0,3 0,0
(2)增量方案:食物是原来的两倍,也就是20个单位的 食物(小猪两个单位可以吃饱)。
小猪 按 大猪 按 等待 等待
•小猪大猪都会去踩 踏板。 •成本提高,激励不 足
12,4 16,2
10.5,7.5 0 ,0
(3)移位方案:食槽和踏板放置一块。 假设:谁按踏板,谁会将食物全部吃完。
小猪 按 大猪 按 等待 等待
7 ,3
10,0
小猪和大猪都在拼 命地抢着踩踏板
0,10
0,0
孰好孰坏?
如何破解平衡呢?
旧的平衡
博弈
存在问题:
新的平衡
1、大猪的困惑? 2、社会资源最优? 第三个方案 满足(这个 方案假设极 端) 现实中,大猪困惑依 靠自身如何解决? 政府、企业规则的设定 将一定程度避免小猪 “搭便车”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猪博弈的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

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

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

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

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

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

这相当于“智猪博弈”
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

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
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象“智猪博弈”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

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

股市上等待庄家抬轿的散户;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

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

最重要的是,明明摆在你面前有好多条路可以走,但最终发现要得到想要的东西时,自己的选择往往被别人决定了。

或许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古人最早对于博弈的思考结论了。

有人可以不劳而获,有人却是劳而不获。

回头看,是自己走错了路而已。

因此,勤奋不一定就是对的,守株待兔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有好的制度,更多的人是不愿做“小猪”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