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知识的应用

合集下载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2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2
你还有什么方法呢?
商业中鉴别牛奶的浓度、酒的浓度,农业生产中 配制盐水选种的问题
例、某研究所要将体积为500cm3密度为 1.2×103kg/m3 的盐水,稀释为密度为 1.1×103kg/m3 ,应再加多少体积的水?
根据密度知识选择不同的材料:
例、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铜制零件改为铝制零 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多少?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商业中鉴别牛奶的浓度、酒的浓度,农业 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的问题;
3、根据密度知识选择不同的材料:
(1)汽车、飞机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 料(合金材料、玻璃钢);
(2)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廉。
密度与温度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 上面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了风。
人们可以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 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 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里的水结了冰,不 仅影响正常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 成送水设备的损坏。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 裂?
我们发现,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 冷缩”的规律。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了, 而水管受冷收缩,导致水管被冻裂。
b.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 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 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c.根据给出的铝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 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根据题目中已知球的质量和体积,可求出铝球的密 度
ρ铝球 =m/v =810g/400cm3 =2.03 g/cm3 因为ρ铝球< ρ铝,所以该球是空心的。

密度及应用到的物理原理

密度及应用到的物理原理

密度及应用到的物理原理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一般以符号ρ表示,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密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密度的物理原理密度与物体的原子结构和分子间力有关。

不同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间力不同,因此密度也不同。

常见的物质如水、铁等的密度通常是已知的,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特性,比如判断是何种物质、对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密度的应用密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1.浮力的计算:密度被广泛用于计算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流体中时,它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质量的重力大小。

通过计算物体的密度以及流体的密度,可以确定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气球的漂浮:气球是一个常见的应用密度的例子。

气球内充满了轻盈的气体,使得气球的密度比周围的空气要小。

由于密度的不同,气球会浮在空气中。

3.物质鉴定: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可以判断它是何种物质。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密度范围,可以通过密度的测量来确定物体的成分。

4.材料的选择:密度也可以用来帮助选择材料。

不同材料的密度不同,相同体积的材料,密度较低的材料通常更轻。

密度低的材料更适合用于制作轻型结构,而密度高的材料则更适合制作重型结构。

5.测量工具的设计:在物理实验和工程设计中,精确测量密度的工具非常重要。

通过设计适当的密度计算工具,可以实现对物质密度的准确测量,进而辅助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总结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可以用于测量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气球的漂浮现象以及物质的鉴定和材料选择。

密度的计算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特性和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设计。

密度的相关知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总结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总结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商业中鉴别牛奶的浓度、酒的浓度,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的问题;3、根据密度知识选择不同的材料:(1)汽车、飞机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合金材料、玻璃钢);(2)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

例题一:质量为1Kg的水结成冰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变式训练:2m3的冰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总结:由此可知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或者状态发生变化,尽管质量不变,但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知密度要变化。

通常情况下,固体和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不大,密度变化很小;这种变化往往忽略不计。

而气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较大,故密度也就变化较大。

因而对于气体的密度,就必须限定条件,如在0⁰C和标准大气压下等。

相同质量的冰比水的体积大。

虽然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的温度不同,可以看出:一定质量的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这表明,水不简单遵守一般物质的“热胀冷缩”的规律。

例题二: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5:2 ,密度之比为3:4 ,求他们的密度之比是多少?变式训练: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乙的密度是甲的7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多少?总结:已知条件是比值或者倍数的问题,结果也是求比值或者倍数的,可以将比值或者倍数设为已知,然后利用公式求出另外的量。

例题三:一个瓶子能盛2Kg的水,求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变式训练: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铜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多少?(ρ铜=7.9×103kg/m3 ,ρ铝=2.7×103kg/m3 )总结:同一个瓶子,属于体积相同的问题。

所以两种物质装在同一个瓶子里,他们的体积是相同的,这是做题的突破点。

可以利用公式求解,也可以利用比例式。

例题四、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 。

八年级物理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密度知识的应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密度知识的应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4(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高康宁)(一)教学目的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具运动会奖牌1枚,形状不规则的铁或铝制机器小零件1个,铝电线1卷,小黑板(抄有2个例题).(三)教学过程一、由提问引入课题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请学生观察课本图7—8,教师提问:该纪念碑上长方形的花岗岩石碑很大,怎样能知道它的质量呢?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板书:7.5密度的应用)二、进行新课1.密度表讲解:由于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便于大家查各种物质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课本上列出了“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1)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密度表.从表中查出待查物质的密度,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得出: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是同一数量级,气体的密度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密度知识应用(正式)

密度知识应用(正式)
复习提问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 什么? 2、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3、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4、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换算 关系如何?
你会怎么做?
1、一枚纪念币不知道是什么金属制 成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2、飞机能够升空而且高速飞行,这 就要求它尽可能地轻便一些,如果 让你设计,你会怎么做? 3、给你一只量筒,你能“量”出 100g的酒精吗?给你一架天平,你 能“称”出100mL的酒精吗?
解法一、体积比较法
267g 3 3 V铜 V 30 cm 40 cm 3 8.9g/cm
因为 V铜
m
V球 铜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体积 V空= V 球
-V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假如铜球是实心的,则实心铜球的质量 应为:
m铜=ρ铜v球= 8.9g/cm3 × 40cm3= 356g>267g
密度公式的变换
一枚纪念币不知道是什么金属制 成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 根据ρ=m/V,测出质量,量出 体积,算出密度, 通过查密度 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
飞机能够升空而且高速飞行,这 就要求它尽可能地轻便一些,如果 让你设计,你会怎么做?
2.选择材料
根据m=ρV,在体积一定时, 选择密度小的材料,物体的质 量小;选择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物体,其质量大。
3、发现新物质
给你一只量筒,你能“量”出100g 的酒精吗?给你一架天平,你能“称” 出100mL的酒精吗?
4.间接测量质量和体积。
(1)利用V=m/ ρ算出100g酒精的体 积 (2)利用m=ρV算出100mL酒精的质量
5.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答:该铝板的厚度为1mm。
=8.4×104kg=84t
2.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答:碑石的密度是2.8×103kg/m3,质量为84t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长度、厚度等)
[例3]测得一长方形薄铝板的长5m,宽1m,测 得质量为13.5千克,查得铝的密度为 2.7×103kg/m3,则该铝板的厚度为多少 毫米? 解:
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相平
实验一、如何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到达刻度V2
实验步骤:
4.石块的密度:
小石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m3)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一、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1.公式:
2.单位:
1 g / cm3 = 103 kg / m3
3.水的密度:1.0×103 kg / 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实验: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待测物体
量筒的使用:
测量前:
读数时:
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实验表格:
实验二、如何测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适量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实验步骤:
4.盐水的密度:
实验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m(g)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知识的应用1. 引言密度是一个物质特性,用于描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它在众多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密度知识的应用,包括密度的计算、密度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密度对物质的鉴别和分离的作用。

2. 密度的计算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D)= 质量(m)/ 体积(V)其中,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克/立方厘米(g/cm³)或千克/立方米(kg/m³),质量的单位是克(g)或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厘米(cm³)或立方米(m³)。

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那么它的密度为:D = 200g / 50cm³ = 4g/cm³通过密度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物体的性质和组成成分。

3. 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3.1 材料鉴别密度在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于材料的鉴别。

不同材料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来确定其材料的种类。

例如,在金属加工行业中,可以通过密度测量来鉴别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以便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

3.2 配料控制在制造业中,密度的应用还包括配料控制。

许多生产工艺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不同物质,而密度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来控制配料的比例。

通过测量各个原料的密度,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一致性。

3.3 浮力控制密度在某些工业过程中还用于控制浮力。

例如,在液体浮选过程中,根据物质的密度差异,可以通过调整浮选液的密度,有效地分离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

这种分离方法在矿石开采和废物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浮力原理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是浮力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当一个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而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这一原理在游泳、潜水和船舶设计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密度知识的应用的课程

密度知识的应用的课程

密度知识的应用的课程
密度知识的应用课程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场景来展开。

1.密度知识与生活:你可以引导学生们去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说
明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为什么物体可以漂浮在水上?
为什么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如何利用密度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等等。

2.密度的测量:教授学生们如何使用密度计或比重计来测量物质
的密度。

同时,也可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推导出来。

3.密度的变化:介绍物质的热胀冷缩,以及温度变化对物质密度
的影响。

4.密度的应用:可以讲解在工业、工程、科学实验等领域中,密
度知识的重要应用,如航空、船舶、建筑材料、食品工业等。

5.案例研究: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分析并解决实际问
题,例如如何通过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或者如何利用密度知识改进或设计产品等。

6.实验与实践: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理解密度知
识。

例如,你可以让学生们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或者观察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密度的变化等。

7.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讲解密度与其他物理量(如压强、浮力
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8.密度的计算题:设计一些计算题,让学生们练习密度的计算,
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9.扩展阅读与学习: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文章或在线资源,让
学生们可以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总的来说,密度知识的应用课程应该注重实践与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评估】 1、如果要测的是不规则木块的密度 实验评估】 果要测的是不规则木块的密度
提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怎么办? 提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怎么办? 方法: 方法: 重锤法 针压法 分析:如何减小实验中的误差? 分析:如何减小实验中的误差?
果要测的是不规则糖块的密度 2、如果要测的是不规则糖块的密度
1.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 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是体积为42.6 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是体积为42.6 的一整块花岗岩,花岗岩的密度是2.6× 米3的一整块花岗岩,花岗岩的密度是2.6×103千 碑心石的质量是多少? 克/米3,碑心石的质量是多少? 解:由公式ρ=m/v得 由公式 得 m=ρV= 2.6× 千克/ m=ρV= 2.6×103千克/米3 ×42.6米3 42.6米 = 110.76×103千克 110.76× 碑心石的质量是110.76× 千克。 答:碑心石的质量是110.76×103千克。
3、1kg/m3= 1g/cm3=
10-3 103
g/cm3, kg/m3。
1.0×103 ×
4、水的密度是 kg/m3,读 1.0×103千克每立方米 × 作 ,合 1.0 g/cm3 , 米 水的质量是1.0× 其物理意义是 1米3水的质量是 ×103千克 。将 100g的水倒掉1/4,剩余部分水的密度 × 为 1.0×103kg/m3 。
⑴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量筒粗细相同刻度均匀, ⑵量筒粗细相同刻度均匀,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会认②会放③ ⑶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会认②会放③会读
【量筒、量杯】 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小固体体积呢? 量筒、量杯】 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小固体体积呢?
【思考】 利用量筒测固体体积可能存在哪些缺陷? 思考】 利用量筒测固体体积可能存在哪些缺陷?
提示:水的密度是常数,如何替代? 提示:水的密度是常数,如何替代?
【活动】 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 活动】
思考 方案
这个实验的难度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难度是什么?
m烧杯/g m总/g V盐水/cm3 ρ盐水/g/cm3
m总/g
V倒出部分盐水/cm3 m剩余总/g ρ盐水/g/cm3
评估
①这个方案中哪些方面会产生误差?偏大偏小? 这个方案中哪些方面会产生误差?偏大偏小? 如何改进可减小误差呢? 如何改进可减小误差呢? 如果测量过程中量筒打碎, ②如果测量过程中量筒打碎,如何继续测出不 一杯盐水的密度呢? 其他器材自选) 一杯盐水的密度呢? (其他器材自选)
课堂练习
概念理解 关于密度公式ρ=m/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ρ=m/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关于密度公式ρ=m/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C.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且跟它的体 积成反比 D.物质密度跟它的质量 物质密度跟它的质量、 D.物质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工人使用氧气瓶内的氧气进行气焊的过程中, 2、工人使用氧气瓶内的氧气进行气焊的过程中, 以下各量不变的是( 以下各量不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温度
公式综合
1、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 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有同样多的水, 相等的实心铝块、铁块、 相等的实心铝块、铁块、铜块分别投入到这三 个杯子中,它们均没入水中且水均未溢出, 个杯子中,它们均没入水中且水均未溢出,则 水面升高较多的是( 水面升高较多的是( )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铜块的 D.无法确定 C.放铜块的 D.无法确定 2、某厂要用油罐车运送原油,每节车厢的容积是 某厂要用油罐车运送原油, 运完808t原油( 808t原油 =0.8× 50m3,运完808t原油(ρ原油=0.8×103kg/m3), 则列车调度员需要准备的车箱数量为( 则列车调度员需要准备的车箱数量为( ) A.20节 20节 B.20.2节 20.2节 C.21节 21节 D.24节 24节
可以计算质量难以测量的物体 如金字塔、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如金字塔、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1.有一圆形水池,底面积和水深已经测出, 1.有一圆形水池,底面积和水深已经测出,你 有一圆形水池 怎么知道池中水的质量? 怎么知道池中水的质量?
密度知识的应用小结
1.鉴别物质 鉴别物质 根据ρ= 根据 =m/V,测出质量,量出体积,算出密度, ,测出质量,量出体积,算出密度, 通过查密度表, 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2.计体的质量 根据m=ρV,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根据 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量出物体的体积, 量出物体的体积,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V= 测出质量,查出密度, 根据 =m/ ρ ,测出质量,查出密度,通过计算就 可以知道该物体的体积
图像问题
如图所示是A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 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 的关系图,由图可知, 的关系图,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密度 大小的关系是 ( ) A. ρA>ρB>ρC B. ρB>ρA>ρC C. ρC>ρB>ρA D. ρB>ρC>ρA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温故知新
ρ = m/v
1: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体积无关; :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体积无关; 密度是_____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由这种物 的一种特性, 密度是 的一种特性 决定, 质_____决定,而与这种物质的形状、大小 决定 而与这种物质的形状、 _____. 2 :单位 1kg/m3=10-3g/Cm3
提示:糖块会溶在水中,怎么办? 提示:糖块会溶在水中,怎么办?
大石块的密度? 3、如果要测的是大石块的密度? 果要测的是大石块的密度
提示:大石块放不进量筒,如何解决? 提示:大石块放不进量筒,如何解决?
如果测量过程中量筒打碎, 4、如果测量过程中量筒打碎,如何继 续测出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续测出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个别的相等 (2)一般地,固体的密度较大,气体的较小 (3)同种物质的密度受状态的影响 3 (4)气体的密度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 (5)水的密度是:1 ×103kg/m3
密度知识的应用
m = ρV
m ρ = V
密度公式
质量公式
V =
m
ρ
体积公式
【量筒、量杯】 阅读探究其特点和使用方法? 量筒、量杯】 阅读探究其特点和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