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章
中国式饭局人脉学第一部:第一章—第二章

夜上海餐饮集团
中国式饭局—人脉学
生活在事业成功的快捷健——赢得饭局,赢得人脉,就赢得了机会! 中国式饭局的实战圣经——从零开始,千万身家“吃”出来! 第五章:饭桌有谈资——吃的文化是交朋友的 最好武器
5 6
第六章:饭局心理学——“吃”透人心好办事
7
第七章:饭局生产力——一个都不能少
夜上海餐饮集团
中国式饭局—人脉学
饭局社交——通过饭局形成“圈”
饭局交往,有组织,有派系,有阴谋,有利益,中国式饭局,常是融合之道,人 们互通信息,互相依存,通过饭局形成一个又一个形形色色的圈子,这些圈子将在 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
1、是谁将吃饭变成了工作?
饭局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的网络 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 2、饭局,也分三六九等 3、饭局众生相—你是哪种“吃请” 族? •饭局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国式饭局—人脉学
夜上海餐饮集团
中国式饭局—人脉学
夜上海餐饮集团
中国式饭局—人脉学
——作者简介
•
郑德明,祖籍黑龙江,经济管理学硕士。 于饭桌应酬之中。渐渐发现“席间觥筹交 错有乾坤,桌上言转心动舞太极”。现为 高级经济师、资深金融家、投资顾问,对 管理思维与沟通、全球化企业管理实践及 改革、经济管理社会责任等课题有深入研 究,并为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培养出 115位经理,先后涉足广告传媒、信息产业、 销售产业。
夜上海餐饮集团
中国式饭局—人脉学
“模糊表态”的功效有二
• 一、是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 二、是给对方一点希望之光,有利于稳定 对方的情绪。 • 事态不明朗时、可以用模糊表态 • 对把握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如尽 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
弟子规全文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第二章《弟子规·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思修》复习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1、意味着中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中国在世界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新时代是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的含义: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时代;4、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中国梦的含义: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大学生应以有理想、有本领、又担当为根本要求,务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为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制素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属性所持的立场观点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人的物质前提;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须认真:1、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2、责任心;3、把握人生中最基本的东西;4、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义)

第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 纲第一章 总纲第一条 【国家性质】①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条 【人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③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五条 【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一章 总纲第六条 【经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
第七条【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④。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章 总纲第十九条 【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第二十九条 【国家武装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第一章 总纲1.【2019上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协商制度B.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2.【2021上小学】(书上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2019下幼儿】(书上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权利都不得超越( )。
A.宪法和法规B.宪法和法律C.法律和法规D.政策和法律第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具有一定的阶级内容,是相对敌人而言的。
计算物理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第二章)

第1章:绪论【1.2】设准确值为* 3.78694x =,*10y =,取它们的近似值分【1.1】按有效数字的定义,从两个方面说出1.0,1.00,1.000的不同含义【解】1.0,1.00,1.000的有效数字分别是两位,三位和四位;绝对误差限分别是0.05,0.005和0.0005别为123.7869, 3.780x x ==及129.9999, 10.1y y ==,试分析1212,,,x x y y 分别具有几位有效数字。
【解】*10.000040.00005x x -=<,1x 有5位有效数字;*20.006940.005x x -=>,2x 有2位有效数字;*10.000010.0005y y -=<,1y 有4位有效数字*2||0.10.5y y -=<,2y 有2位有效数字【1.3】(1)设p 的近似数有4位有效数字,求其相对误差限。
(2)用22/7和355/113作为 3.14159265p =L 的近似值,问它们各有几位有效数字?【解】(1)其绝对误差限是0.0005,则相对误差限为0.0005/3.1420.01591%r E ==(2)22/7 3.142857...=,有3位有效数字;355/113 3.14159292...=,有7位有效数字。
【1.4】试给出一种算法计算多项式32216180x a x a x a ++的函数值,使得运算次数尽可能少。
【解】24816328163281632012012,,,,x x x x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Þ++=++,总共8次乘法,两次加法【1.5】测量一木条长为542cm ,若其绝对误差不超过0.5cm ,问测量的相对误差是多少?【解】相对误差为0.5/5420.09%Î==【1.6】已知 2.71828e =L ,试问其近似值1232.7, 2.71, 2.718x x x ===各有几位有效数字?并给出他们的相对误差限。
管理学(马工程)——第一章-第二章

领导是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 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内涵
4. 控制
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系统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根据预 先制定的标准检查和监督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判断工作结果与目标要求 是否相符。
“把好方向盘”
二、管理的内涵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在组织和协调群体活动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依循人本、系统、效 益及适度等基本原理,利用理性分析和直觉判断等基本方法,借助权力 和文化等基本工具。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
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理当是管理的首要原理。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 了人的管理”。
二管理的内涵组织二管理的内涵?分析需要设置哪些岗位职务设计?将不同岗位加以组合形成不同的部门机构设计?规定不同部门在活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构设计?将适当的人员安置在组织结构的适当岗位人岗匹配?指挥人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信息条件发布工作指令?适时调整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革领导领导是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过程
一、全球化
“全球化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人员和思想的互动,而不 是关注于在管理者的祖国中原来的特定领导方式的效果和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 区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的比较。”
——南希•阿德勒
二、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云平台、大数据……
• 为了使每个人都能以适当的方式 提供目标活动所需要的贡献,首 先需要进行劳动分工,然后需要 对他们的分工劳动进行协调。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单位是牛顿(N)。
2.力的表达方式: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
4.弹簧弹力: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产生的恢复力。
5.非接触力:引力和静电力是两种非接触力,它们可以在物体之间产生作用力,而不用直接接触。
6.压力: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除以单位面积得到的值,单位是帕斯卡(Pa)。
7.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也是帕斯卡。
8.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浸没部分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介质的重量。
第二章:杠杆原理
1.杠杆的定义:由一个在固定支点上旋转的刚性杆和施加在杆上的力组成。
2.杠杆原理:力矩的定义是力对固定点的旋转效果。
如果杠杆平衡,杠杆两侧力矩的乘积相等。
3.力矩公式:力与力臂的乘积即为力矩,力矩=力×力臂。
4.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与支点在同一侧。
-二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与支点在不同侧。
-三类杠杆:支点在中间,力与支点在不同侧。
5.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杠杆秤、螺钉、门铰链等设备和机械。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加深对力、压力和杠杆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我国在远古时期曾出现过“绘图记事”、“刻记记事”和“结绳记事”等最简单的原始会计行为,并被认为是会计的起源。
西周王朝(大约公元前1100年~公兀前770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会计”一词,其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终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后来清朝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将“会计”一词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即“会计”一词包括了日常的零星核算和定期的总括核算两层意思,基本上表达了会计在核算方面的主要特征。
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当会计成为国家行为的时候,“官厅会计”便应运而生。
为管理贡赋、徭役等征收与分配,西周王朝在官厅中专门设置了位高权重的管理全国钱粮、赋税和官厅财物收支的“司会”一职,设立了独立的会计部门,并与财物保管等业务部门之间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会计与出纳也有了初步的分工。
此外,西周还规定了“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的会计检查制度。
其中的“参互”、“月要”和“岁会”,相当于当今的日报、月报和年报,初步形成了会计报表的雏形。
可见,我国会计在西周时代已有相当大的发展。
正如美国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一书中指出:“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周代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
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技术方法也有了进步。
秦、汉时期广泛采用了以“入”、“出”为记账符号、以“入一出:余”(或“收一付=余”)为基本结算公式的简明会计记录法,用比较固定划一的会计记录格式,取代了文字叙述式的、烦琐的会计记录方法。
自西汉始,人们将会计记录与统计记录划分开来,把记录会计事项的简册称为“簿”、“簿书”或赘“计簿”,而把记录统计事项的简册称为“籍”。
自此,我国的会计账簿便有了较明确的命名。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会计上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立并完善了科学的结算方法——“四柱结算法”,在会计账册与报表中并列四大要素(即四柱)——“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
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余”、“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并据其间的内在联系,按一定的公式计算、考核一定时期财产物资和财务收支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
“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为“旧管+新收一开除=实在”。
“四柱结算法”既可用于检查日常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之起到系统与综合反映的作用,“四柱结算法”的创立和运用,是我国唐、宋时期中式会计方法的重大突破,不仅解决了会计结算方法的科学性问题和会计核算中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把会计账簿和报表格式设计及结账、报账工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使我国传统的单式记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且为我国由单式记账发展到复式记账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四柱结算法”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是我国会计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我国会计对世界会计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会计核算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商界在“四柱结算法”的基础创立了可以计算盈亏的“龙门账”: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相当子收入)、“缴”(相当于支出)、“存”(相当于资产)、“该”(相当予资本和负债)四大类,采用“进一缴=存一该”的平衡公式双轨计算盈亏,并于年终结账时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它们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两表各自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
“龙门账”的问世,是我国特色的复式记账法的起源,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部门会计——商业会计的产生。
l8世纪中叶(即清朝的乾隆至嘉庆年问),在“龙门账”的基础上我国又产生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法——“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
它要求所有账项(包括现金收付和转账事项)都要在账簿上记录两笔,同时登记“来账”(收方)和“去账”(付方),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故称为“四脚账”。
其账簿采用垂直格式,分上、下两格书写,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记数额必须相等,称为“天地合”。
“四脚账”的产生,把中式会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到了近代、特别是清朝中晚期,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与世界经济的差距日益拉大,加上受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使我国的会计发展水平渐渐落后于西方。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我国的海关、铁路、邮政等部门,强行在我国开办的工厂、银行等推行西式会计,由此开始了“中式会计”和“西式会计”并存的时期。
l905年,以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徐永祚先生(改良中式会计运动的发起人)和潘序伦先生(中国会计之父和立信会计事业的创始人)等为代表的我国会计界的先驱,致力于我国会计的改良或改革事业,纷纷通过著书立说,创办会计师事务所和学校,在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中引进推广西方会计方法。
这一引进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运动,史称“我国会计的第一次革命”。
l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此相适应的原苏联会计模式,在财政部设立了会计制度司(1982年更名为会计事务管理司),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原苏联会计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的会计理论、制度、方法的重大变革,“我国会计的第二次革命”。
1950年,财政部着手统一全国企业的会计制度。
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时期,我国的会计工作遭到了空前的严重破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一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财政部于l980年12月发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恢复了注册会计师制度。
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3年和l999年分别进行了修正与修订),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此,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财政部于l992年11月30日,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陆续发布了13大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并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实施。
“两则两制”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模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与初步协调,史称“我国会计的第三次革命”。
《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的基本准则。
l997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至2003年9月底先后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财政部又于2000年l2月29日发布了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至2005年已在所有大中企业实施。
2005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13臻完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规范顺应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促进中国企业的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趋同会计准则体系的呼声也日趋高涨。
2003年,财政部启动了新会计准则的建设工作。
2006年2月15日,经过多方努力,财政部以财会字3号文的形式发布了新的。
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经济管理的El趋复杂,会计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渐进规范的发展过程。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告诉我们,会计总是依存于生产的技术与组织并受其制约,因而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丰富和完善的,从而会计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第一节会计概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有很多,但会计的基本职能只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先来看会计的第一个基本职能,核算职能。
(一)进行会计核算核算这个基本职能,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1、首先要明确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他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的职能有很多,但是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因为如果没有会计核算,就不能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因此,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会计的其他职能都是建立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的。
2、接下来,要熟悉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首先,对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我们要去确认它是不是会计核算的对象,这是确认的环节;如果是会计对象,接下来,要用货币对它进行计量,这是计量的环节;然后用会计专门的方法将它记录下来,这是记录的环节;最后,用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对外报告出去,这是报告的环节。
这就构成了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
3、最后,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有7种,分别是:(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那么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掌握和记忆。
一个单位要进行会计核算,必须先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然后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来进行会计核算。
我们知道,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因此,接下来,会计核算的方法还应该包括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这中间,还会涉及一些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的工作。
这就是会计核算的7种具体方法,考生一定要熟练地掌握。
注意多项选择题。
(二)实施会计监督监督这个基本职能,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掌握:1、首先要明确,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会计监督是对一个单位、一个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监督。
首先,要监督一个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即是否合法;其次,还要监督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
因此,会计监督是对一个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