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必背关键术语
剖析自然界 1.识记发展的实质。
1.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
第一框 与社会生活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
世界是 中的实例,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 展的。
永恒发 领会世界是 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 2.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展的 永恒发展 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 (2)启示: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②要努力学习科学文 化知识,准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努力实现共产主 义的美好理想作出自己的贡献。
• 3.教材P62“探究问题”
• 提示:(1)①这是因为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 理论都在不断发展。②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不断被后世新的 理论所否定和发展的故事,说明任何理论都会随着自然科 学的发展,随着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充实和完善,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定律,没有永远完美的理论。
人类社会
→
都是发展的
→
发展的普遍性
人的思维
发展的实质
•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前__进__和__上__升___,是__新__事__物__的__产__生___和 ___旧__事__物__的__灭__亡_。
• 2有.生发生展不的息重的要_性 _人_:_类_如_社_果_会_没_,有也发不展会,有就日不新会月有异缤的纷_秀_现_丽_代_的_科___技__自___。然__界____,就不会
释疑解惑升华
• 1.发展是由运动引起的吗?
• 提示:不是。发展是由联系引起的。发展和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事物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引 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新人教版

K12课件
7
核心突破
要点一 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普遍性
表现
Evaluation 内o容nly.
ith A自s然p界o是se.整S个l自i然d界e经s历f了o一r个从.无N机E物T到3有.机5物,C从l无i生e命n物t质到Pr生o命f物ile
K12课件
4
对点训练1 连一连
Evaluation only. 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答C案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K12课件
5
二、发展的实质
★★★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前进 和 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Evaluation only.
ith Aspose.S第li一de框s fo世r界.N是ET永3恒.5发C展li的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K12课件
1
课前预习
复习旧知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E关v系a原l理ua及t方i法o论n要o求n。ly. ith 34..A系 如s统 何po的 掌s含握e义和.及运Sl基用i本系d特统e征优s。化f方o法r? .NET 3.5 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K12课件
2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课件

取代模拟,实现短信、彩信以及 GPRS 上网等功能。3G 除具备
2G 的基本功能,还可以视频电话、下载观看视频音乐等多媒体、
基于 app 的高速互联网冲浪。4G 除具备 3G 的功能外,还有高
清语音、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服务和应用。5G 网络是第五代
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 8 秒 1GB,比 4G 网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word部分:
请做:随堂巩固训练
夯基础、固根基、规范训练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展的实质。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
3.素养提升:培养科学精神,学会用发展 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
的观点看问题,认同并自觉坚持新发展 学。
理念。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前自主导学
连一连、想一想、知识梳理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世界
是永发展的普遍性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点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 点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所 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新事物产生之初,总是不完善的、弱小的,但它在与暂时强大的 旧事物的斗争中,最终会取得胜利。因为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它萌芽、产生于旧事物之中,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即抛弃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因素,吸取了旧事 物中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形成了它自身的特点。与旧事 物相比较,新事物更完善、更高级、更优越,具有更强的适应力, 因此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这是不可避免的。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选择题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下列诗句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不相同的是(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解析:C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社会的变化发展,A、B、D三项哲学寓意与之相同,不符合题意;C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符合题意要求。
A.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C.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B 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
上表体现随着年代发展,看时间不断变化,说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B符合题意;只有人为事物的联系才具有实践性,A说法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规律性,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应是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自辛亥革命爆发的100多年以来,中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表明(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D.变化就是发展解析:C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
材料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没有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故选C项,排除B项。
A、D两项表述错误。
4.“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这一说法形象地指出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C.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解析:C A、B材料未体现;D错误,静止是存在的;C正确且符合题意。
5.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高中政治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知识讲解_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发展的概念2、发展的实质知识经纬【知识清单】1、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和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_______、_______的运动过程中。
3、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______的过程。
4、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_______都在不断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_______的过程。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是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的灭亡。
如果没有这种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6、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_______。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参考答案:1、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2、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3、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4、理论由浅入深5、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旧事物6、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要点精析】要点一:发展的普遍性1、发展的普遍性①自然界是发展的;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对发展的普遍性的具体理解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即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九页,共22页。
探究导学 1.明确含义: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所谓旧事物,是指违背 事物的发展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发展的实质绝不是数量 的增减和位置的变动。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 就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 展前途。简单地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 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以事物的名称或旗号来判断 新旧事物,都是不科学的。
第十四页,共22页。
【例 1】 在“十二五”规划中,沿袭多年的 GDP 硬性目
标“隐居”了。有关人士指出,这不是说我们不再关心 GDP 增
长的“快”,而是在当前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强调
经济发展的“好”,避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快”。
这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②变化就是发展 ③坚
第七页,共22页。
【例 1】 西藏过去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
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使这
一切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开启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繁荣
之路。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B.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属于基础题。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 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 思主义。 请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在实践 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 恒发展的世界。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对待 马克思主义。③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人们的思 想认识也必须随客观实际的发展而不断前进,我们只有在实 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 5.教材P63“探究问题2”
• 提示:生产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 物的前进和上升。我们要积极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树立创新意识,才能推动社会的不 断发展。
• 提示:(1)可以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及上网搜索相关 资料来加以说明。
• (2)启示: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②要努力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准备为全面建成小 步,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作出自己的贡献。
• 3.教材P62“探究问题”
• 提示:(1)①这是因为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②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不断 被后世新的理论所否定和发展的故事,说明任何理 论都会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随着人的认识水平的 提高而不断充实和完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定律, 没有永远完美的理论。
疑难突破
发展的普遍性
•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 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 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 特别提醒: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 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 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下列
与这首诗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的是 导学号 24110404 ( )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整个 世界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联系
①运动包含着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 高层次。②三者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2.从三个方面理解“发展的实质” (l)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 物都是发展的。 (2)发展不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如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或位置 移动等,而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掌握发展的这 一实质内容,才能把事物看作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 运动过程,也才能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划清界限。 (3)要把握发展的实质,关键是认识到变化的方向,辨别是上升 的、前进的还是下降的、倒退的或者是重复的、循环的。事物都是 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1.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类别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 别
指宇宙间一 含 切事物、现 义 象的变化和 过程
运动作为物 侧 质的存在方 重 式,是一般 点 的变化
事物由一种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 状态向另一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种状态过渡 的灭亡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 侧重于运动 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 发生的状态 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 及性质改变 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变化才是发展
[典例应用]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 盘、光盘、U 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 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 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 的,答案为 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 不显著的变化中,A 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前进性,B 与题干的意 思相反;题干没有涉及存储介质的内部结构问题,D 不当选。 [答案]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选择题
1.自辛亥革命爆发的100多年以来,中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表明(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变化就是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
材料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没有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故选C,排除B。
A、D表述错误。
2.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这一观点否定了( )
A.事物的发展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物质运动的普遍性
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答案】A 解析:荀子认为,“发展”就是从起点到终点,循环往复,否定了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和新事物的产生,A符合题意。
3.有人把下面漫画中的现象视为“发展”。
该观点( )
A.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错误,它否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D.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A 解析:“科学算命”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封建迷信活动,漫画中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A符合题意。
4.让实验鼠在嗅到樱花气味后身体通电,使之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而老鼠后代即便未被电流击中,亦会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
科学家解释,恐惧记忆之所以被遗传,是因为后天因素改变了基因,使得存储在父代DNA(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遗传信息被遗传给子代。
至于
哪些后天因素会如何改变记忆模式并遗传给下一代,仍是未解之谜。
这表明( )
①后天因素促使生物遗传基因信息发生根本改变②后天因素导致生物遗传基因的改变是有条件的③人类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④未解之谜是人类不断深化探索活动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后天因素改变了基因,使得存储在父代 DNA 中的遗传信息被遗传给子代”说明后天因素导致生物遗传基因的改变是有条件的,②正确;“至于哪些后天因素会如何改变记忆模式并遗传给下一代,仍是未解之谜”说明人类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③正确;①错在了“根本改变”;④错在“根本动力”。
故答案选C。
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②事物的发展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③事物发展是其在运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更新④既成事物是旧事物,过程是新事物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表述错误;既成事物表明相对静止,过程表明运动变化,恩格斯的话强调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不能认为前者是旧事物,后者是新事物,④表述错误。
故选B。
6.《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后者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③要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改变做事的方法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题干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体现了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着的,故②符合题意;“因敌而制胜”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办事,故③正确。
选B。
二、非选择题
7.材料随着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等)的日渐枯竭,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均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并辅之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我国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将会再次落入产业链的低端。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传
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争我国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