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人的视觉记忆力非常好。
备注
此实验学必须掌握的:
注意实验器材准备充分。
5.整理台面,打扫卫生。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现象。
备注
此实验学生必须注意:
实验器材选用严格按要求选。
实验题目 3、制作一个彩色轮
实验目的: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
实 验 内 容
实验器材
硬纸板、红、蓝、绿彩色笔、剪刀、绳子。
实验步骤
1.实验器材准备。
2.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约5cm的圆。
3.把这个圆上画出三个相同大小的扇形。
4.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蓝、绿三种颜色。
5.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5.整理台面,打扫卫生。
实验结论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色。
备注
此实验学生必须注意的:快速旋转彩色轮时力度要一致。
注意
实验题目 4、地球的结构
实验步骤
1.实验器材准备。
2.不透明塑料杯放在桌上,透明玻璃片放在手电筒和杯子中间、观察手电筒的光是否通过玻璃片最后照在杯子上。
3.不透明塑料杯放在桌上,白纸放在手电筒和杯子中间、观察手电筒的光是否通过纸片最后照在杯子上。
4.不透明塑料杯放在桌上,书放在手电筒和杯子中间、观察手电筒的光是否通过书最后照在杯子上。反复实验3次以上仔细观察比较现象。
4.整理台面,打扫卫生。
实验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备注
此实验学生必须掌握的2点:
1.注意卡纸上的 小孔必须打在同一位置。
2.卡纸之间的间隔距离约15cm。
实验题目 2、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电和磁实验报告单

电和磁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验证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对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实验器材:磁铁、导线、电池、开关、铁钉、电流计、直尺等。
实验原理:电和磁之间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存在又会对附近的电流有影响。
实验步骤:1.将铁钉放在桌面上,将导线缠绕在铁钉上;2.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并通过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3.打开开关,通电后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磁铁和铁钉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4.反复开关电源,观察开关通电和断电时磁铁和铁钉之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1.当开关通电时,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磁铁可以将铁钉吸附在自身上;2.当开关断电时,磁铁对铁钉无吸引力,铁钉会从磁铁上脱落。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而磁铁可以对磁场产生相应的作用。
当开关通电时,由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产生磁场,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产生吸引力,磁铁可以将铁钉吸附在自身上。
而当开关断电时,磁铁不再产生磁场,失去了吸引力,铁钉会从磁铁上脱落。
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
而磁场的存在又会对附近的磁铁产生吸引和排斥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当开关通电时,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磁铁可以将铁钉吸附在自身上;当开关断电时,磁铁对铁钉无吸引力,铁钉会从磁铁上脱落。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磁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2.打开开关时应注意控制好电流的大小,避免损坏设备或产生危险;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磁铁和铁钉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并注意观察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实验改进和拓展:1.可以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观察对磁铁和铁钉之间的作用力有何影响;2.可以使用不同形状的导线和磁铁进行实验,观察其对作用力的影响;3.可以将两个导线缠绕在磁铁两端,并通过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观察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篇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
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在反射现象中,都在同一平面内;2、---------------------------------- 分居法线两侧;3、o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二、实验目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能用光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三、实验器材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平面镜、两个光源、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
3、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0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4、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5、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6.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7、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单

瓮安第四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姓名同组人:日期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学习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论与解释、交流讨论
2.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一、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二、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
实验记录:蜡烛燃烧时发出黄光、发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
三、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烧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烧杯,仔细观察烧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
什么物质?
实验记录:
1
2
四、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烧。
实验记录:
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
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汽化,然后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的。
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
1、蜡烛的颜色有哪些?
2、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
黑纸.白纸.易拉罐两个.温度计两支
实验步骤
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
(必须一样)。
2.分别用黑色纸和白色纸包裹的易拉罐内装满相同温度的水,放入温度计并读数。
3.将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
4.过一会儿,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2.在另一个铁架台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向下,正对玻璃弯管处,正下方放一个瓷盘。
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待水沸腾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4.在玻璃杯上面放冰袋,继续观察。
实验现象
1.水沸腾时,弯管口( )。
2.玻璃杯内壁上( )。
3.在玻璃杯上面放冰袋后,水滴积聚的速度,并不断滴落。
实验结论
“”是( )。
实验现象
黑色纸包住的易拉罐内温度计的读数( )。
白色纸包住的易拉罐内温度计的读数( )。
实验结论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
注意事项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A B C D E
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5年级班
实验者
第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
2021.11.1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番茄酱受热后()。
实验结论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
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向()运动,遇到薄弱的地壳就会喷出地表,形成()。
注意事项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A B C D E
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5年级班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3、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
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探究哪杯水热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实验名称
探究哪杯水热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时间温度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时间温度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
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 .doc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范文一: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优质课《熔化和凝固》探究实验报告单

探究实验报告单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按照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
(2)待温度升至42℃左右开始,每隔大约0.5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及时观察物体的状态,在海波
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2 ~ 3次。
(3)将所记录的温度填入表格中。
(4)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画图象。
海波
分析论证:
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热”或“放热”),但温度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海波的温度/℃
42
探究实验报告单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按照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
(2)待温度升至42℃左右开始,每隔大约0.5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及时观察物体的状态,在海波
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2 ~ 3次。
(3)将所记录的温度填入表格中。
(4)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画图象。
石蜡
分析论证:
石蜡: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热”或“放热”), 温度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石蜡的 温度/℃
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然后左右两边各减少5g砝码。
实验现象:
1、左边托盘放置20g砝码,右边托盘放置10g砝码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指针偏向哪边?
2、左右两边各增加5g砝码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指针偏向哪边?
3、左边托盘放置25g砝码,右边托盘放置15g砝码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指针偏向哪边?
4、左右两边各减少5g砝码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指针偏向哪边?
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实验探究报告单
实验目的:
利用托盘天平增加或减少相等质量的砝码来探究不等式的基本倾斜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
实验步骤:
调节螺母,使指针指在中间刻度处,然后开始操作:
1、在左边托盘放置20g砝码,右边托盘放置10g砝码;
2、然后左右两边各增加5g砝码。
取下砝码,重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