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001 土壤样品采集-作业指导书

XX公司作业指导书土壤样品采集修订页1 编制依据本方法依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编制。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3 采样器具准备工具类:军工铲、自制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4 城市土壤采样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城市土壤不用于农业生产,但其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
城区内大部分土壤被道路和建筑物覆盖,只有小部分土壤栽植草木,本规范中城市土壤主要是指后者,由于其复杂性分两层采样,上层(0~30 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另一层(30~60 cm)为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两层分别取样监测。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2000 m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对于专项研究和调查的采样点可适当加密。
5 农田土壤采样5.2.1监测单元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污染物主要来自上述两种以上途径)。
监测单元划分要参考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型、行政区划等要素的差异,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地缩小。
5.2.2布点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监测单元。
部门专项农业产品生产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按其专项监测要求进行。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离污染源的距离远于其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修订页1目的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样品粉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制备的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粒度的试样,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和便于前处理。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不同项目和不同测试要求,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土壤样品风干样品及新鲜样品的制备管理过程。
3样品的制备3.1新鲜样品的制备某些土壤成分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酸碱度和速效养分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需用新鲜样品(原土)分析。
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再采集要及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前只需用玻璃或瓷炎钵棒将样品迅速弄碎混匀或多点取样称量,对含水较高的泥状土样可迅速搅匀后称样。
称样时应注意不得将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和新生体称取。
新鲜样品若不能及时测定,必须将样品密封冷藏或进行速冻固定。
3.2风干样品的制备3.2.1制样工作场地3.2.1.1应分设样品风干室、制样室;3.2.1.2风干室应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和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如酸蒸气、氨气等);3.2.1.3多样品同时加工的制样室还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隔离措施和通风排尘措施。
3.2.2制样器具3.2.2.1 风干样品用搪瓷盘(或木盘)、风干台架或土壤样品风干箱、牛皮纸。
3.2.2.2 磨样用玛瑙研磨机(或不含重金属的化验制样机等)。
3.2.2.3 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膜(60cm×60cm)等。
3.2.2.4 过筛必须采用塑料边框和尼龙材质筛网的土壤分样筛。
3.2.2.5 样品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内外盖的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3.2.2.6 分样板、分样铲(或分样器)、角勺、毛刷、毛巾、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等其他辅助工具。
土壤采样作业指导书

采样器具准备工具类:军工铲、自制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1.城市土壤采样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城市土壤不用于农业生产,但其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
城区内大部分土壤被道路和建筑物覆盖,只有小部分土壤栽植草木,本规范中城市土壤主要是指后者,由于其复杂性分两层采样,上层(0~30 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另一层(30~60 cm)为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两层分别取样监测。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2000 m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对于专项研究和调查的采样点可适当加密。
2.农田土壤采样2.1监测单元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污染物主要来自上述两种以上途径)。
监测单元划分要参考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型、行政区划等要素的差异,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地缩小。
2.2布点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监测单元。
部门专项农业产品生产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按其专项监测要求进行。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离污染源的距离远于其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

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土壤样品制备的方法,以便后续对土壤进行分析检测。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器材:-挖土器:用于采集土壤样品;-土壤筛网:用于筛选土壤颗粒;-干燥箱:用于将土壤样品干燥;-研钵和研杵:用于将土壤样品研磨;-玻璃瓶:用于存放土壤样品。
2.试剂:-无水硫酸钠(Na2SO4):用于去除土壤中的碳酸盐;-无水硫酸钠(Na2SO4):用于去除土壤中的碳酸盐;-氢氧化钠(NaOH):用于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氯仿(CHCl3):用于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硫酸二甲酯(DMSO):用于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溶解剂(如甲醇、硝酸等):用于溶解或稀释提取后的土壤样品。
三、实验步骤1.采集土壤样品:选择采样点,并用挖土器在地面上挖取土壤样品。
应采集多个地点的样品,以获得更全面的土壤情况。
2.筛选土壤样品: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土壤筛网中,用筛分技术将土壤颗粒按照粒径大小进行筛选。
可将较大的杂质和植物残渣去除,使土壤颗粒更加均匀。
3.土壤样品干燥:将筛选后的土壤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使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将土壤样品完全干燥。
土壤的含水量会对后续的土壤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保证样品的完全干燥。
4.土壤样品研磨:使用研钵和研杵将干燥的土壤样品研磨成细粉。
研磨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品受到氧化或污染。
研磨后的土壤样品可保存于玻璃瓶中。
5.去除碳酸盐:取一部分研磨后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带动土壤中的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完全后,用溶解剂洗涤土壤样品,去除残留的无水硫酸钠。
6.去除有机物质:在碳酸盐去除的基础上,用适量氢氧化钠和氯仿混合液洗涤土壤样品,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溶于氯仿层。
待有机物质和水相分层后,将氯仿层采集。
7.提取有机污染物:将有机相移至硫酸二甲酯中,并摇匀,以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可多次萃取,以提高提取效果。
8.样品保存:将提取后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溶解剂(如甲醇、硝酸等),摇匀混合,并存放于玻璃瓶中。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编辑:审核:批准:一、目的规范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壤样品制备及交接。
三、引用标准《土壤近代元素分析方法》四、内容1、制备场所1.1土壤在理化室Ⅱ中加工制备,分别为风干区、粗磨区、细磨区,切不可在同一区域进行加工制备,防止交叉污染。
1.2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经常用湿拖布擦洗地面,用湿布擦抹室内座椅等用具;1.3风干区保持通风,不可在阳光下暴晒样品,可使用排风扇;1.4加工工具与容器:加工工具选用木制或塑料制品;晾干样品容器用聚乙烯塑料盘或搪瓷盘;尼龙筛一套;2、样品加工程序2.1采集的土壤样品有采样人员填写《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随样品交接给样品管理员,交接人员必须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并填写日期,将样品交予样品制备人员;2.2样品管理员在核查样品时,如发现以下情况,由采样人员设法补救,(1)样品容器破损,造成土壤样品污染或混样(2)土壤重量达不到要求(3)样品标签记录项目不全;2.3办理好样品交接手续后,样品制备人员将样品转送到风干区,使样品在通风的避光的条件下风干,潮湿样品可摊在塑料盒中摊成薄层,用玻璃棒间接翻动,碾碎土块,促使均匀风干,在风干过程中应随时排除大的植物残留和大于1mm粒径的石砾、结核等。
2.4土壤标签应贴在风干容器上,以便查对,风干程度可以通过抽查、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来鉴别(含水率小于3%),风干后的土样装回原送样时的容器内,转送到加工区进行样品加工。
2.5将风干好的样品用木棒压碎,排除碎石植物根茎等,过20目尼龙筛,混匀,用四分法将样品分为分为两份,一份由样品管理员填写《保存样品登记表》放入样品库中,另一份继续用四分法缩分,一份留作备用,一份在细磨区进行细磨,全部通过100目尼龙筛,混匀后装入牛皮纸袋内分析测试用,并填写《土壤、底泥、固废样品制备记录》表。
3、样品分发:3.1样品管理员将样品分装于牛皮纸袋内,贴好标签,标签注明编号、采样日期、测试项目、状态描述等;3.2样品分发时样品管理员填写《检测任务单》将样品分发给检测人员并接样人签字确认。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农民朋友如果想了解自己所耕种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施肥方案,可以自己采集土壤样品送到相关部门测定。
采集土壤样品时,一般每20亩(最多不能超过50亩)取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集中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一个典型地块上进行,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在采样地块中心位置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1)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2)采样点的数目:应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定,面积大、土壤复杂应多设点,反之应少些。
原则是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取15~20个采样点。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要在整地起垄前采集;果园要以树干为原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但一定要注意避开施肥沟。
(4)采样深度:采样点确定后,将表土刮去,用取土铲或筒钻采集土样。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一般在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5)采样方法:每个取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6)样品量:用于推荐施肥的采样地块为0.5千克,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采样地块为2千克以上,且需长期保存备用。
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将样品捏碎并混匀,铺成正方形或圆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分别把对角的两份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完整版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解析工作中一个最重要最要点的环节,它是关系到解析结果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特别是耕作土壤,由于差异较大,若采样不当,所产生的误差(采样误差)远比土壤称样解析发生的误差大,因此,要使所取的少量土壤能代表一定土地面积土壤的本质情况,就得按必然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如何采样?这要依照解析的目的,要求来决定采样的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种类和注意事项:1.混杂样品的采集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平均的系统,为了要认识它的养分情况,物理性、化学性,我们不能够把整块土都搬进实验室进行解析,因此,就必定采用若干有代表性的点子取样混杂后成为混杂样品,混杂样品本质上就是一个平均样品,这个平均样品就要拥有代表性。
要使样品真切有代表性,第一要正确划定采样区,找出采样点,划采样区(采样单元或采样单位)时是依照土壤种类、地形部位、排水情况、耕作措施、栽各种植情况、施肥等等的不同样来决定的。
每一个采样区内,再依照田块面积的大小及被测成分的变异系数,来确定采样点的多少,自然,取的点子越多,代表性越强,那就越好,但它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因此一般人为的定为5-10, 10-20 点或依照计算应取多少点。
( 1)试验田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试验小区为一采样区。
(2)大田(旱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养分情况的检查时,一般是根据土壤种类、地形、排水、耕作、施肥等不同样来划分采样区;也有的是依照土壤肥力情况按上、中、下来划分采样区。
(3)水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它和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基本一致(4)采样点的部署(拜会 P276-277)×代表样点地址图 1土壤采样点的方式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杂样品时,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平均和随机,平均分布能够起到控制整个采样范围的作用:随机定点能够防备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 形)较好,直线布点或梅花形布点简单产生系统误差(图1),由于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是顺着必然方向进行的,若是土壤采样与农业操作的方向一致,则采样点落在同一条件的可能性很大,易使混杂土样的代表性降低。
3.2.2 土壤样品的制备.
剔除非土壤成分 适当磨细,充分混匀,减少称样误差 全量分析项目,样品要尽可能磨细 防止霉变,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
《环境监测与分析》
干燥
粉碎
过筛
《环境监测与分析》
干燥
风干:气温25-35℃,空气 相对湿度为20-60% 烘干:温度35-60℃
粉碎
风干后的土样,倒入木 盘上,用木棍研细,使 之全部通过2mm孔径的 筛子。充分混匀后用四 分法分成两份,分别作 为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 之用。
有机污染物的提取 • 测定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用新鲜土样。称取适量土样放入 锥形瓶中,放在振荡器上,用振荡提取法提取。对于农药、苯并 (a)芘等含量溶无机物组分、有效态组分可用酸或水浸取。
《环境监测与分析》
净化(分离)和浓缩
消除干扰、浓缩待测成分常用净化方法有层析法、 蒸馏法等; 浓缩方法有K-D浓缩器法、蒸发法等。
过筛
作为化学分析用的土样还 必须进一步研细,使之全 部分别通过20目和80目孔 径的筛子。
《环境监测与分析》
20目
60-100目
用于分析全量养分、有机 质。分析结果不受磨碎程 度的影响、磨得更细, 可以使样品分解反应更为 完全和彻底,还可以减少 称样误差。
用于分析物理性质、 速效养分、PH、CEC等。 不能磨得太细,否则, 容易破坏土壤矿物晶粒 ,使分析结果偏高。
高压釜密闭分解法 • 将用水润湿、加入混合酸并摇匀的土样放入密封的聚四氟乙烯 坩埚内,置于耐压的不锈钢套筒中,放在烘箱内加热(一般不 超过180℃)分解。 微波炉加热分解法 • 将土壤样品和混合酸放入聚四氟乙烯容器中,置于微波炉内加 热使试样分解的方法。
《环境监测与分析》
土壤样品的提取
土壤检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土壤检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持有人:分发号:1、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土壤检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土壤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指导采样室、实验室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运输、流转、分析等工作。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进行的土壤检测。
3、依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6-200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4、内容4.1 样品采集4.1.1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4.1.1.1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采用挖掘方式进行,一般采用锹、铲及竹片等简单工具,也可进行钻孔取样。
4.1.1.2土壤采样的基本要求为尽量减少土壤扰动,保证土壤样品在采样过程不被二次污染。
4.1.2下层土壤样品的采集4.1.2.1 下层土壤的采集以钻孔取样为主,也可采用槽探的方式进行采样。
4.1.2.2 钻孔取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钻孔后取样。
手工钻探采样的设备包括螺纹钻、管钻、管式采样器等。
机械钻探包括实心螺旋钻、中空螺旋钻、套管钻等。
4.1.2.3 槽探一般靠人工或机械挖掘采样槽,然后用采样铲或采样刀进行采样。
槽探的断面呈长条形,根据地块类型和采样数量设置一定的断面宽度。
槽探取样可通过锤击敞口取土器取样和人工刻切块状土取样。
注:①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剖面每层样品采集1kg左右,装入样品袋,样品袋一般由棉布缝制而成,如潮湿样品可内衬塑料袋(供无机化合物测定)或将样品置于玻璃瓶内(供有机化合物测定)。
②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易分解有机物污染、恶臭污染土壤的采样,应采用无扰动式的采样方法和工具。
必须进行单独采样,禁止对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不得采集混合样。
钻孔取样可采样快速击入法、快速压入法及回转法,主要工具包括土壤原状取土器和回转取土器。
槽探可采用人工刻切块状土取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编辑:
审核:
批准:
一、目的
规范土壤样品制备过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土壤样品制备及交接。
三、引用标准
《土壤近代元素分析方法》
四、内容
1、制备场所
1.1土壤在理化室Ⅱ中加工制备,分别为风干区、粗磨区、细磨区,切不可在同一区域进行加工制备,防止交叉污染。
1.2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经常用湿拖布擦洗地面,用湿布擦抹室内座椅等用具;
1.3风干区保持通风,不可在阳光下暴晒样品,可使用排风扇;
1.4加工工具与容器:加工工具选用木制或塑料制品;晾干样品容器用聚乙烯塑料盘或搪瓷盘;尼龙筛一套;
2、样品加工程序
2.1采集的土壤样品有采样人员填写《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随样品交接给样品管理员,交接人员必须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并填写日期,将样品交予样品制备人员;
2.2样品管理员在核查样品时,如发现以下情况,由采样人员设法补救,(1)样品容器破损,造成土壤样品污染或混样(2)土壤重量达不到要求(3)样品标签记录项目不全;
2.3办理好样品交接手续后,样品制备人员将样品转送到风干区,使样品在通风的避光的条件下风干,潮湿样品可摊在塑料盒中
摊成薄层,用玻璃棒间接翻动,碾碎土块,促使均匀风干,在风干过程中应随时排除大的植物残留和大于1mm粒径的石砾、结核等。
2.4土壤标签应贴在风干容器上,以便查对,风干程度可以通过抽查、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来鉴别(含水率小于3%),风干后的土样装回原送样时的容器内,转送到加工区进行样品加工。
2.5将风干好的样品用木棒压碎,排除碎石植物根茎等,过20目尼龙筛,混匀,用四分法将样品分为分为两份,一份由样品管理员填写《保存样品登记表》放入样品库中,另一份继续用四分法缩分,一份留作备用,一份在细磨区进行细磨,全部通过100目尼龙筛,混匀后装入牛皮纸袋内分析测试用,并填写《土壤、底泥、固废样品制备记录》表。
3、样品分发:
3.1样品管理员将样品分装于牛皮纸袋内,贴好标签,标签注明编号、采样日期、测试项目、状态描述等;
3.2样品分发时样品管理员填写《检测任务单》将样品分发给检测人员并接样人签字确认。
五、相关记录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保存样品登记表》
《土壤、底泥、固废样品制备记录》
六、制备流程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