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邓莉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哲学部的邓莉。
今天有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恩格斯在1890年到1894年之间写了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它们是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和1890年10月27日写给施密特的两封信和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到22日写给约•布洛赫、1893年7月14日写给弗•梅林以及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博尔吉乌斯的五封信。
这样五封信既有恩格斯写给像弗•梅林这样的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著名理论家的信,也有写给像施密特、布洛赫、博尔吉乌斯这样当时的进步的青年学生的信。
在这五封信中,恩格斯和他们探讨了关于社会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在信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因此,恩格斯这样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一、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
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歪曲和恩格斯的身份自觉。
(一)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首先,来看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它是为工人阶级创立的学说,从它创立开始,资产阶级学者就一直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歪曲,到了19世纪的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地传播,成为了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因此,资产阶级学者对它是又恨又怕,当然要想尽办法来攻击它、来扭曲它。
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保尔•巴尔特,巴尔特这个人他是莱比锡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鲍尔巴尔特对于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指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经济决定论。
经济决定论是什么?就是认为经济是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而人或者其它一切因素都被忽略、都被否定。
我们今天听到经济决定论仍然觉得非常得熟悉,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从巴尔特开始,到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已经一百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是前赴后继,但是他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惯用方法一直没有改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经济决定论,这就是所谓的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致瓦·博尔吉乌斯

11/28/2013
(四)正确理解历史必须注意经济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 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 任的忽视。不仅很难抛掉那些在学校里已被灌输的历史观,而且更难 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例如,老古·冯·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 料汇集中的确收集了能够说明无数政治事实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 作又有谁读过呢!
11/28/2013
(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意志,根 据一个共同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 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 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 性而得到实现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11/28/2013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陈秭月、王琳、陈艳、刘洋
伟大人物的出现。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历史必然性而产生的, 即“时势造英雄”。具体的杰出人物的出现取决于偶然因素,即个人所处的 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 冰心《去国》:“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 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两句话。”
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 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 果您划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应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 广,这个轴线就越同经济发展的轴线接近于平行。(研究历史须注意从偶然 性中找出必然性)
• 此外,我认为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所作出的光辉范例,能 对您的问题给予颇为圆满的回答,正因为那是一个实际的例子。我还 认为,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在《反杜林论》第一编第九至十一章、第二 编第二至四章和第三编第一章或导言里,后来又在《费尔巴哈》一书 最后一章里谈到了。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读《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有感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传播;19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运动中处于统治地位,由此引起资产阶级的恐惧和敌视。
为了削弱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资产阶级思想家采取各种恶劣手段歪曲它,致使历史唯物主义受到了来自党内外不同方面的攻击和歪曲。
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教授们的挑战,他们错误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宿命论”,只承认经济因素而否认非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篡改,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教条化的庸俗解读,把历史唯物主当作公式和结论,机械地套用事实,极大地损害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声誉。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恩格斯不断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在《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一文中,恩格斯回复康拉德·施米特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问题,信中对生产与贸易发展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对于国家、法、宗教、哲学和文艺等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作了精辟论述;同时批驳了上面两个方面的攻击和歪曲;这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首先,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但并非是唯一因素。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关系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这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补充。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受到经济关系的支配,同时也受到偶然性的影响,并不是经济唯一决定历史进程。
比如在《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一文中提到的生产力与贸易,“生产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东西。
但是,产品贸易一旦离开生产本身而独立起来,它就会循着本身的运动方向运行,这一运动总的说来是受生产运动支配的”,生产力决定着贸易的形式、深度、分工和内容,这里面蕴含着经济关系,这恰恰说明了经济关系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但经济关系并不是唯一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解读

二、书信的特点和科学价值
书信的特点:
1、直接的思想交流。及时、灵活、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2、阐述观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书信的科学价值:
“这些通信的科学价值和政治价值是非常大的。不仅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些通信里使读者可以特别明显地 了解他们的全貌,而马克思主义的极其丰富的理论内 容也阐述得非常清楚,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信中 一再地谈到他们学说的各个方面,强调并且说明了— —有时是共同讨论和互相说服——最新的(就对先前 的观点而说)、最重要的和最困难的问题。”
1、“我认为他整个说来是一本坏书,是一 本很坏的书。”
2、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谈上帝,谈普遍 理性,谈人类的无人身的理性,认为它永无 谬误,认为它永远等于他自身,认为只要正 确地意识到它就可以获得真理呢?为什么他 要借助软弱的黑格尔主义来把自己装扮成坚 强的思想家呢?”
(二)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 (6-8)
一、书信的基本情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一般包括八封:
1、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
2、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 3、马克思致路·库格曼 (1868年7月11日)
4、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
5、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批判普鲁 东的唯心史观
1、观念和范畴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或表 现
2、揭露在范畴问题上的唯心主义错误。
(四)揭露了普鲁东唯心史观的理论实质和阶 级根源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基石。
在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中,论述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纠正人们对唯物史观的错误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当时现实社会都起到了深远影响。
以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的作用,而且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
标签:恩格斯;书信;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理解,给他们做出了细致明了的解释。
对误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人们进行严厉抨击。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一、恩格斯书信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6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德国出现了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把矛头指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以巴伐利亚社会民主党首领福尔马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以“青年派”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公开鼓吹经济唯物主义,否认政治、思想的能动作用。
并从不同的方面割裂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统一,号召暴力行动崇拜个人主义。
二、恩格斯晚年书信的主要内容(一)上层建筑具有能动作用恩格斯晚年在相继给康·施米特、约·布洛赫、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了唯物史观。
在给施密特的信中,恩格斯强调了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一直都起到了决定作用,但是这一作用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力量,上层建筑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例如经济运动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政治运动的根源毫无例外地在于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它必须受经济的制约。
恩格斯还说明了上层建筑并不是完全依附于经济基础存在,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理解为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意识形态的发展一般都会受到它前人的思想领域的影响,具有历史继承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55)

《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恩格斯在其生命最后五年所写的一系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
包括《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致弗·梅林》(1893年7月14日)和《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等。
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37~39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19世纪末,特别是马克思逝世后,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盛行,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和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诋毁不绝于耳。
以保尔·巴尔特为首的资产阶级学者用庸俗社会学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恶意歪曲为“经济决定论”和“机械论”;而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恩斯特为代表的青年派则片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用形而上学观点去解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完全否认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将唯物史观庸俗化、简单化为“经济唯物主义”“社会宿命论”。
这些错误观点,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对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
为驳斥这些错误观点和认识,也为了进一步帮助像布洛赫和博尔吉乌斯这些立志于钻研马克思主义的人提升理论水平,恩格斯写下这些信。
《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主要阐释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第一,阐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首先,阐述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运动是最强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决定性的。
”其次,指出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所谓的“反作用”,是相对的经济的“决定作用”而言的,恩格斯指出:“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与时代价值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与时代价值张 茂 钰提 要: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特征,历史唯物主义也遭到种种歪曲和误解,这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为此,恩格斯在晚年写下了大量书信,尤其在代表性的“五封书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难题展开分析与总结,对各种思潮展开争论与批判,进一步澄清、捍卫、丰富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在现时代重温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对我们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征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恩格斯 恩格斯晚年书信 历史唯物主义 时代价值作者张茂钰,女,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上海 200092)。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性前提。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作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承担起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一方面同各国工人运动领导人密切联系,探讨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不断深入理论问题,捍卫并发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在革命实践和理论论战的过程中创作了一系列著作和书信。
对此,列宁曾高度肯定了恩格斯的工作,指出“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①。
可以说,学习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不能脱离对恩格斯著作的深入研读。
在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其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著作特别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② 恩格斯晚年所著的大量书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成仿吾先生所选的八封①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② 恩格斯在世时便考虑到他和马克思书信的历史意义,嘱托倍倍尔和伯恩斯坦编辑了马恩通信集,收录书信1300余封并出版了四卷本。
恩格斯论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恩格斯论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恩格斯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即“生产决定意识”。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活动决定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不同,这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结构。
恩格斯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分析,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阐明了生产方式对于社会的影响。
恩格斯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不同的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剧变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恩格斯以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为例,说明了阶级斗争对于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
恩格斯还强调了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遵循着客观的规律。
恩格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普遍的历史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主义的胜利等。
在《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恩格斯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进行了阐述。
他强调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批判性。
恩格斯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以实证主义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历史研究也应该具有批判性,对传统观点进行批判和否定,以推动历史学的发展。
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全面阐述。
他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方法论。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信通过对恩格斯的研究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历史意义
• 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对唯物史观的 论述具有伟大的意义。驳斥了巴尔 特之流, 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使马克思主义得到 了更好的传播, 提高了工人队伍的 理论思想水平, 提高了他们的认识 能力, 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三、主要内容
1、恩格斯坚持科学的马克 思主义观,反对教条主义 地对待唯物史观
论 历 史 书唯 信物 主 义 的
一、写作背景
19世纪9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德国出现一股反 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唯物史观遭受到来自那 些所谓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种种诘难、 歪曲,有人教条地把历史唯物主义当做“标 签”或“套语”,庸俗地到处滥用,把它歪 曲为“经济决定论”、“经济唯物主义”、 “机械决定论”或“社会宿命论”。恩格斯 晚年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撰写了大量 唯物史观的书信
2、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与辩 证法的统一,阐明了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论述了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3、恩格斯坚持理论的与时俱 进,提出并阐释了历史发展的 “意志合力论”和历史发展必 然性与偶然性有机统一的思想
“意志合力论”
• A.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经济 因素 • B.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总是代表了 大多数人的意志 • C.最终历史结果是人的活动与历史 规律、个人意志与历史合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辩证 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