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文化艺术对南音琵琶演奏艺术的影响

合集下载

非遗文化之南音

非遗文化之南音

南音曲词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 人物故事,其中《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 嫂》等曲目广为流传。 《文姬归汉》
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PART.04
传 统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 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
3. 南音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记谱 ,自成体系,完全不同于习见的“工尺谱”,比“敦煌古谱”更严密,为南音乐种所独 有。
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PART.03
传 统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 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
南音以上述的“指、谱、曲” 和“过支联套曲”、独特的 演奏演唱形式和以泉腔方言 演唱为特征之外,加上自成 体系的“工父谱”以及汉唐 遗制的古乐器,便构成其基 本完整的音乐传统体系。
曲式结构
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组成,既有用于歌唱的声乐 曲又有用于演奏的器乐曲,是内容丰富完整的音乐体系。 现存的曲目尚有二千多首(套),按照民间习惯称谓,分述于下:
1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之一。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 [3]
2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
01.
02.
03.
南音演唱形式主要为“丝 竹相和,执拍者歌 ”,在 室内为琵琶、三弦居右, 洞箫、二弦居左,唱者执 拍板居中。 在室外,同样是唱者执拍 板居中,而琵琶、三弦在 左,洞箫、二弦居右。

琵琶轮指的容量——谈刘德海琵琶作品《雨雪情诗》

琵琶轮指的容量——谈刘德海琵琶作品《雨雪情诗》

,轮指也,先以禁、名、中、食四指次第弹下然后大指挑上谓之单轮,其声清健圆活,连而勿场式和音乐会式的表演空间。

建国以降,全国艺术院校的琵琶专业教学大都沿用上出轮的演奏方法,使上出轮得到充分推广,已成为现代琵琶演奏最为广泛使用的轮指方法。

现今,琵琶轮指的指法种类颇为丰富,在演奏中运用较多的有长轮、半轮、三指轮、双弦轮、满轮、挑轮、扣轮、扫轮、拂轮等技巧以及组合。

近现代轮指技术的不断拓展与创新,赋予了琵琶更为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二、刘氏琵琶创作中的轮指技术刘德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作曲家。

在六十多年艺术生涯中,始终以“爬坡人”的姿态前行,执着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先生一生改编与创作的一百多首琵琶曲,包含着他对创作的无限热情与心血。

他的琵琶音乐题材包罗万象,风格异彩纷呈,《人生篇》《宗教篇》《田园篇》《怀古篇》中的原创作品已成为当代艺术舞台上的经典曲目。

晚年时,他以母爱、童心、昆虫、江南水乡等为题材,创作了诸如《好妈妈讲好故事》《太阳公公晚安》《小青虫化石复活》《乡音新空间》等新作。

师古而不泥古,刘先生力求在作品的演奏技术上推陈出新,注重技术技巧的音色与布局。

因此,他的作品音响新颖,层次丰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刘先生对琵琶器乐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观点,对琵琶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刘氏对轮指的解读右手弹挑的阴阳之美、轮指的曲线之美、左手的润饰之美,是琵琶音乐魅力之所在,而轮指在琵琶技术当中占据了特殊地位。

谈及轮指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刘先生曾这样写道:“弹挑,一起一伏如生命跳动;轮指,则是点与点之间如血脉相连。

由点线合成的琵琶‘心电图’,记载着中外乐章。

且听长轮长调——《月儿高》深长舒广,《十面埋伏》刚毅挺拔,《浔阳月夜》清丽细密,《昭君出塞》如歌如诉,《天池》轻盈如丝,《牧场之家》清新质朴,《秦俑》戏剧性‘咏叹’。

这里没有形容词,全凭手形变幻、音响调控、‘人文关怀’,方能达到上述音乐之美。

介绍南音的作文

介绍南音的作文

介绍南音的作文你知道南音吗?这可绝对是个超级酷的东西,就像是从古老时光里走来的一位优雅老者,带着一身的故事和绝世的才艺。

南音起源于福建泉州,那可是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它就像一颗深埋在闽南大地的艺术明珠,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打磨,不仅没蒙尘,反而越发熠熠生辉。

南音啊,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这可不是我瞎吹的,它那悠久的历史,估计比很多国家的历史都长呢!先说说南音的乐器吧。

琵琶、洞箫、二弦、三弦,这几个家伙凑在一起,就像一个超级有默契的乐队组合。

南音琵琶和咱们平常看到的琵琶可有点不一样哦,它的外形更古朴,声音呢,就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智者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洞箫就更绝了,修长的身姿,吹出来的声音呜呜咽咽的,那声音仿佛能直接钻进你的心里,让你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感觉像是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和大自然来了一场亲密对话。

二弦和三弦也不示弱,它们就像两个忠诚的伙伴,配合着琵琶和洞箫,弹奏出那种富有韵律、婉转悠扬的曲调。

南音的演唱也是很有特色的。

那些演唱者啊,一开腔就像是把你带到了古代的闽南庭院里。

他们的唱腔婉转细腻,每个音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艺术品。

而且他们唱的歌词,很多都是古汉语,那韵味就像是从诗词歌赋里走出来的一样。

虽然有些词咱们可能得琢磨琢磨才能懂,但这反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美感。

你听着听着,就仿佛看到了古代闽南人的生活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有街头巷尾的热闹集市,有海边渔民的辛勤劳作,还有文人雅士在庭院里吟诗弄曲的悠闲场景。

不过呢,南音可不像现在那些流行音乐那么容易让人一下子就跟着哼唱起来。

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香茗,初尝可能觉得有点淡,但是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韵味。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你有时候能看到一些南音社团在表演。

那些老艺人就坐在那里,一脸的专注,周围围坐着一些听众,有老人带着小孙子的,也有年轻人好奇来围观的。

小孩子们可能一开始还坐不住,但是听着听着,也会被那独特的音乐所吸引,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琵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在中国戏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琵琶独特的音色、技巧和演奏形式,为戏曲音乐和表演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情感。

一、音色丰富多变琵琶的音色丰富多彩,具有高亢激昂、清脆亮丽、柔和圆润等多种特点。

在戏曲中,琵琶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和技巧,能够模拟出各种声音效果,如风雨雷电、鸟兽鸣叫等,为戏曲音乐和表演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

二、技巧灵活多端琵琶的技巧灵活多端,包括弹、挑、扫、拂、轮指、滑音等多种演奏手法。

在戏曲中,琵琶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性格,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来表达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

同时,琵琶的双手配合及左手吟、泛音的运用,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演奏形式多样琵琶的演奏形式多样,既可以独奏、合奏,也可以伴奏或协奏。

在戏曲中,琵琶通常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为唱腔或念白提供背景音乐。

此外,琵琶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作,共同完成曲目的演奏,以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四、曲目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琵琶的曲目广泛且具有代表性,既有传统古曲,也有现代创作。

在戏曲中,琵琶演奏者需要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选择合适的曲目,以更好地服务于戏曲表演。

同时,琵琶的演奏也需要在音乐节奏、音色等方面与戏曲剧情紧密结合,展现出戏曲韵味。

五、表现力强,能够塑造人物形象琵琶的表现力强,能够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戏曲中,琵琶可以运用各种音色和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例如,通过琵琶的弹奏表现出角色的活泼开朗性格,或通过柔和的轮指表现出角色的温婉柔情。

六、与戏曲剧情紧密结合,展现戏曲韵味琵琶在戏曲中的运用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并展现戏曲韵味。

在表演过程中,琵琶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运用适当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来表达情感、推动剧情发展并展现出戏曲的独特韵味。

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琵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南音琵琶的专有名词解释

南音琵琶的专有名词解释

南音琵琶的专有名词解释南音琵琶是中国传统民乐中的一种乐器,其起源与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南音琵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独特的定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南音琵琶相关的专有名词进行解释和讨论,旨在进一步了解这一美妙乐器的起源、演奏技巧以及音乐风格。

一、南音琵琶南音琵琶,又称南派琵琶,是琵琶的一种流派,其音色与北方传统琵琶有所不同。

这种琵琶通常有四根弦,弦序为一、五、三、二。

它的琴身制作精美,常常采用香槟木或名贵木材制成,琴面饰以精美的图案和浮雕,整体呈现出一种优雅而高贵的氛围。

二、弹拨技巧南音琵琶的弹拨技巧独特而精妙,需要琴师熟练掌握。

其中最基本的技巧包括“拨”、“扫”、“掐”和“断音”。

拨指的是用右手大拇指蘸着琵琶拨片按弦演奏,扫指的是用右手食指往下扫动琵琶的弦,掐指的是用拇指和食指捏弦演奏,断音则是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化音技巧使琴音戛然而止。

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使得南音琵琶的演奏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南音琵琶的音乐风格南音琵琶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融汇了南方地区的音乐元素,并经过琵琶演奏家们的创造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南音琵琶风格。

这种风格通常以柔美悠扬而富有感情的旋律为主,以缓慢的节奏和细腻的音色展现琵琶的独特魅力。

在南音琵琶演奏中,常常运用琵琶的技巧和琶音操纵,使得琵琶音色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极致的听觉享受。

四、南音琵琶的演奏曲目南音琵琶的演奏曲目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例如《胡笳十八拍》、《柳黄曲》、《阳春白雪》等经典琵琶曲。

这些曲目往往以琵琶演奏家的技巧和表现力为核心,通过音乐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五、南音琵琶的地域传承南音琵琶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音乐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在不同地域有着特定的特点。

在江苏苏州地区,南音琵琶是艺术家们的心血结晶,曾被誉为“琵琶之都”,在那里,人们可以聆听到许多出色的南音琵琶演奏。

另一方面,在福建莆田地区,南音琵琶也有着独特的传承和发展。

南音社会实践报告

南音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南音,又称泉州南音、南曲,是我国福建省泉州市独特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南音的魅力,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南音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学习等形式,我们对南音的历史、艺术特点、传承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

二、南音的历史与艺术特点1. 南音的历史南音起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南音最初是泉州一带的民间音乐,后来逐渐传入闽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南音在历史上曾受到皇室的青睐,成为宫廷音乐之一。

2. 南音的艺术特点(1)音乐风格:南音音乐优美、抒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旋律婉转、悠扬,节奏舒缓,充满诗意。

(2)演奏乐器:南音主要使用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民族乐器,其中琵琶最为重要,被誉为“南音之魂”。

(3)唱腔:南音的唱腔独特,分为“软唱”和“硬唱”两种。

软唱以细腻、柔美著称,硬唱则刚劲有力。

(4)歌词内容:南音歌词多为古诗词,内容丰富,涉及历史、爱情、生活等方面。

三、南音的传承现状1. 传统传承方式南音的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相授、家族传承和民间传唱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南音的传承方式逐渐多样化,如成立南音培训班、开展南音进校园活动等。

2. 传承现状尽管南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近年来,南音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对南音的兴趣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传统传承方式受到限制,南音人才流失严重。

四、南音社会实践调查活动1. 实地考察我们团队前往泉州市南音传承基地,参观了南音博物馆,了解了南音的历史、乐器和演奏技艺。

同时,我们还观看了南音演出,亲身感受南音的魅力。

2. 访谈我们团队对南音传承人、学者和爱好者进行了访谈,了解南音的传承现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

3. 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团队学习了南音的基本演奏技巧,如琵琶、洞箫等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南音的唱腔特点。

南音的文化传承意义

南音的文化传承意义

南音的文化传承意义
你们知道南音吗?
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参加一个活动,就听到了南音。

那声音一出来,我就被吸引住啦!
南音的演奏者们穿着漂亮的传统服装,拿着各种乐器,有琵琶、洞箫、三弦,还有拍板。

他们演奏起来,那声音可好听啦,就像山间的小溪水,叮叮咚咚地流淌着。

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音乐呀,这么好听?”爸爸笑着说:“这是南音,是咱们的传统文化呢!”
后来,我又在学校里看到了关于南音的介绍。

我才知道,南音已经有好长好长的历史啦。

它就像一个古老的宝藏,一直被传承下来。

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一起讨论南音。

小伙伴说:“南音听起来有点难懂。

”我连忙说:“虽然一开始可能不太懂,但是多听听就会发现它的魅力呀!”
我们学校还请来了南音的老师给我们讲课。

老师给我们讲南音的故事,教我们唱南音。

我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虽然唱得不太好,但是我可认真啦。

有一次,我去奶奶家,给奶奶唱了一段南音。

奶奶高兴地说:“孩子,你能学南音,太好了!”
我还看到电视上,有人在国外表演南音,好多外国人都在鼓掌。

我心想:“南音都走到国外去啦,真厉害!”
南音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它让我们记住了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我想说,南音这么棒的传统文化,咱们可一定要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听到它的美妙!。

琵琶演奏技巧在乐曲演奏中的重要性

琵琶演奏技巧在乐曲演奏中的重要性

琵琶演奏技巧在乐曲演奏中的重要性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琵琶演奏中,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决定了演奏的质量和效果,还直接影响着乐曲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首先,琵琶演奏技巧对演奏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即便是同样的曲目,技艺高超的演奏者和技艺较差的演奏者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一方面,琵琶演奏需要涉及到一系列的技巧操作,如琴指的灵活度和准确度、指板弦柱的抑扬顿挫、弹奏力度的掌握等等,这些技巧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乐曲的音质和音色表现。

另一方面,良好的演奏技巧还能够带来更强的技巧感和艺术感,使演奏更有层次感和魅力。

其次,琵琶演奏技巧还直接决定了乐曲表达力和感染力的高低。

良好的演奏技巧可以让演奏者更准确地表现乐曲的情感和意境,在演奏过程中将音乐情感转化为听觉上的效果,使乐曲更具有感染力和魅力。

琵琶演奏中的技巧也涉及到很多细节,比如长短音的区分、连音的自然度、颤音和滑音的表现等等,这些细节的掌握程度将影响到乐曲的感情表达能力和感染效果。

此外,琵琶演奏技巧还是演奏者展示自己演奏风格和个性的一种方式。

不同的演奏者在演奏技巧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些演奏者技巧精湛而华丽,有些演奏者则更注重音乐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有些演奏者则可以将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这种风格和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对琵琶演奏技巧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也是演奏者个人修养和艺术追求的体现。

因此,琵琶演奏技巧在乐曲演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乐曲演奏质量的基础保障,还是音乐表现力和演奏者风格表达的关键。

对于琵琶演奏者而言,应该在乐器技巧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和艺术魅力。

同时,也需要承担起传承琵琶文化的责任,将优秀的琵琶演奏技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喜爱琵琶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徙歌 ” 形式发 展成 “ 竹更相 和 , 者 歌 ” 丝 执节 的成熟乐 歌
形态, 并进一步发展为以笙、 节、 瑟 、 笛、 琴、 琵琶、 筝七种乐器 伴奏, 歌舞表演兼备的相和大曲。其形式上具有 “ 一曲一 艳
趋” 的结构 。 “ ” 艳 是大 曲开始 部 分 , 乐 比较 徐 缓悠 美 ; 音 “ 是带叙述性 的中板段落 , 曲最主要 的部分 , 曲” 是大 重在叙
萨桑玉瓤酶曲 项琵琶 有着直接的 关联。

乐风格于一身的代表性乐种。
相和歌艺术形 式的演 变是从最初 “ 人 唱、 一 三人 和”的
穴至七世纪 的萨桑朝曾出现过一种四弦的琉特琴 。 叫
B ra 或 酗ab u i a a一词与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出 a t b rh fB t t i h i 现在古希腊的弦乐器 B rn在语言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ab o t
出现在天 山北道的龟兹 而形 成交叉现象 。但这一时期就 总
琵琶, 这件起端于丝绸之路上的古老乐器, 自汉魏以来 由波斯、 印度通过佛教传人我国, 至今绵延发展有两千多年
了, 逐渐取得 了独立 的地位 , 对 中国音乐文化 产生了 巨大 并
的冲击力。 隋书- 《 音乐志》 “ 载: 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
形琵琶。从这些出土的陶器中较难看清其弦数, 但是该乐器
为梨形 、 横抱着用 拨子来演 奏、 其共 鸣箱的下端有一 块打着
乐文化对曲项四弦琵琶的引进及其演奏艺术的演变具有重 大的影响, 是我国南音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萌芽阶段。
第 一 、 代 我 国 曲项 四 弦 琵琶 的产 生 及 其 鼬 台 西域 文 化 汉 所 产 生 的 特征 及 表 现 能 力 。
具个性的艺术文化。在这些早期的壁画艺术中可以发现类
似 中国阮成的直颈 琵琶 ,到三世纪末 四世纪初起开始 出现

弦曲项琵琶十分相似。这个乐器后来在四至七世纪的萨桑 朝艺术中逐步形成波斯的琉特琴——乌德。而这种在萨桑
王朝与天山南道 的四弦琵琶是一脉相 承的 。也就是 说曲项 四弦琵琶的产生发展 流 向可 以简要地 作如下归结 : 陀罗 、 犍
并出 自 西域 , 华夏旧器也 。” 非 可见 四弦琵琶并不是源 自我
国的中原之器。 那么中国的四弦曲项琵琶到底源自何方? 据 有关史料分析, 西域文化与早期的印度佛教和波斯文化有着
体而言, 原则上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但是据中国的曲项 琵琶如《 通典》 中记载 : 曲项, “ 本出胡中, 俗传是汉制。” 就 是说四弦曲项琵琶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 这样其时间要 比上
维普资讯
nuneo eo ac ay i ui l uuenHnDns fec n rr neoNniP a yM saC lri a yat l Pf m f n pb c t y
汉代音乐文化艺术
对南音琵琶演奏艺术的影响
撰 文/ 彩 萍 许
诸 国的多元文化得 以进入中原, 它对我国南 北朝至 隋唐 的文
题, 如果我们 的目 光仅仅停留在我国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以 及进入中原的外来文化的话 , 是无法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的, 必须将视线投 向丝 绸之路 的前端 , 人我 国新疆地 区 即传
之前 的西亚 。
化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隋初的七部伎、 大业中的九部伎及 唐初的十部伎、 胡乐舞的大量流入、 百戏, 歌舞的盛行直至唐
述 的于阗和龟 兹至少早 三四百年 。关 于这 段时间差距 的问
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的原型以及传人我国新疆地区的方式
是揭 开琵琶渊源的关键 所在 。
汉朝的武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 公元前 19 16 公 3 —2 、 元前 19 , 1 )逐渐打开 了一条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 。 使西域
些近似于棒状 的五弦直颈琵琶 的浮雕 和画像 。这些作 品
是受当时印度、 吐火罗文化圈影响的重要特征。但是在这一 时期西域地区的第二个文化中心便是天山南道的于阗 ( 今
萨桑朝的波斯、 予阗、 我国的中原。可见, 中国的琵琶与波斯


维普资讯

这一时期西域 文化的形成主要来 自印度 的佛 教与现伊
朗・ 波斯文化的两股势力。一股波斯艺术特色文化, 另一股
这一地 区固有 的土著文化构成 了的西域 地区最为 丰富且 独
项( 形状 )横抱 ( 、 演奏方法 )琴弦的尾部似有挂弦的缚弦, ,
因此可 以推 断犍 陀罗 的梨型琉特 与我 国新疆南 道的于 阗四
教坊 的成立等 , 这些都与西域文化的渗透有着不可分割 的联
系。
在西域文化史上, 位于现在阿富汗的南部和巴基斯坦西 北部的犍陀罗艺术在佛教艺术史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音乐上, 、 一 二世纪已经出现了一种类似中国四弦琵琶的
梨形琉特琴 。从 图上大致 可看 出这种琉特型乐器呈梨 型 、 曲
汉代音乐文化不仅汇集 了先秦音乐 文化之大成 , 还融合 了西域文化的音乐元素 ,展现 了音乐文化表 现形式的多样 性、 雅俗共赏 的多元 性 、 与人 员的广泛性 以及高超的演艺 参 水平 。 形成了汉代特有 的音乐文化时代特征 。这种特有 的音 新疆 的和 田地 区 ) ,她 的艺术特征与 天 山北麓 的龟兹乐 不 同, 在和 田 区出土的陶器 中可 以发现有一些 四弦的曲项梨 地
结的板, 就像现在南琶的复手上的缚弦。从这可以发现这些 特征与中国的四弦曲项琵琶相一致。但是, 这种曲项琵琶在
天 山南麓 的龟兹古 国也曾少量出现 ( 新疆克孜 尔尕 哈石 窟
第三十窟后室前壁的一列中南起第三幅为弹琵琶飞天图, 鲜 明可见飞天女横抱琵琶为四弦曲项,四个固定弦的轸子 ) 。 据此可以推定在当时的西域地区, 即天山南北两地曾出现过 较为分明的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龟兹古都以五 弦直项为主; 而天山南麓的于阗地区则以四弦曲项琵琶也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