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
马头琴演奏方法与特点探析

音美舞蹈马头琴演奏方法与特点探析娜米布(和静县东归乌兰牧骑队 841300)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不同民族之间有着各自极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
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一种独特的拉弦乐器,该乐器长约一米,琴身是木质的搭由两根琴弦,共鸣箱是梯形的形状。
在马头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深入掌握了解到马头琴的演奏特点,并结合乐曲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马头琴的演奏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本文将将进一步对马头琴演奏方法与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马头琴;演奏方法;特点引言基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马头琴演奏那如歌如泣的琴声吸引到了一大批音乐艺术爱好者,能够激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陶冶人们的情操。
演奏者在学习马头琴演奏时,首先需要掌握了解到马头琴的乐器特点,然后深入剖析乐曲内容,根据乐曲演奏要求和情感表达特征,合理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有效提升马头琴的演奏艺术效果,获得观众的支持和认可。
一、马头琴的特点马头琴演奏声音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声音时而圆润、时而婉转、时而激情澎湃,马头琴音乐演奏能够充分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人文风情,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蒙古族音乐那种深沉粗犷、豁达宽广的音乐特点。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马头琴,第一时间就会容易被它极具特色的马头型琴头所吸引。
而马头琴的外观形象特点是与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蒙古族绝对大多人民都过着游牧生活,在大草原中他们与马群为伴,以此马也成为了他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伙伴,马头琴的马头造型就是结合了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文化。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马头琴制作材质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泡桐木板代替了传统皮面共鸣箱[1],正梯形取代了传统六角形的共鸣箱,而琴弦和琴弓的制作材料也从传统马尾变成了现代尼龙材质,马头琴制作材质的革新促使该种乐器演奏音色、音质有了显著的进步,能否赋予音乐演奏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马头琴蒙古蒙古人赏析

马头琴蒙古蒙古人赏析摘要:一、马头琴的简介与历史背景二、马头琴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三、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四、马头琴演奏作品的赏析正文:马头琴,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传承着蒙古民族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头琴的历史、音乐特点、在蒙古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赏析一些著名的马头琴演奏作品。
一、马头琴的简介与历史背景马头琴,蒙古语称为“潮尔”,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十二世纪,传说最早是由一位怀念死去小马的牧人制作而成。
马头琴的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二、马头琴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马头琴的音色独特,柔和、浑厚、淳美、深沉,充满了浓郁的草原特色。
演奏技巧上,马头琴采用弓弦摩擦琴弦的方式,弓弦由几十根长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在琴上。
演奏者通过调整弓的速度、压力和演奏位置,展现出丰富的音色和情感。
三、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蒙古族文化中,马头琴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喜爱乐器,更是草原文化的象征。
马头琴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与草原生活息息相关,它的音乐作品传达了蒙古民族对自然、生活和历史的深厚情感。
在蒙古族的重要场合,如节日、庆典、祭祀等活动,马头琴演奏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马头琴演奏作品的赏析马头琴演奏作品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草原题材,也有现代的创作。
其中,《蒙古草原》、《马蹄声》、《牧歌声》、《牛羊哞叫声》等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通过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展现了蒙古族草原生活的美丽、宽广和深沉,让人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
总之,马头琴作为蒙古族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传承着蒙古民族的音乐文化,展现了草原精神的魅力。
马头琴的结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

马头琴的结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发布时间:2021-12-27T08:25:39.305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4期作者:巴森·仁琴[导读] 摘要:马头琴是蒙古族独创并深受其爱的一种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因为琴杆上端有马头浮雕而得名,这本身也是蒙古族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马头琴音色优美、声音浑厚独居悠扬甜美的歌唱性、是蒙古族灿烂文化之瑰宝,具有着特殊的审美文化底蕴、人文思想特点以及民族精神内涵,其本身的产生和流传与蒙古族本身的生活环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当前草原人民倾诉情感的一种主要的乐器载体内容。
巴森·仁琴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艺术团 834499摘要:马头琴是蒙古族独创并深受其爱的一种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因为琴杆上端有马头浮雕而得名,这本身也是蒙古族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马头琴音色优美、声音浑厚独居悠扬甜美的歌唱性、是蒙古族灿烂文化之瑰宝,具有着特殊的审美文化底蕴、人文思想特点以及民族精神内涵,其本身的产生和流传与蒙古族本身的生活环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当前草原人民倾诉情感的一种主要的乐器载体内容。
关键词:马头琴;演奏技巧;音乐风格马头琴具有着较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民族艺术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本身的演奏方式、音乐风格都有着较为明显的转变,为此作为研究人员就要深入研究马头琴的实际结构、演奏技巧以及风格,继而强化内部研究,实现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的传承。
一、马头琴造型结构分析马头琴的结构主要由马头、琴杆、琴轴、琴弦、指板、上码、共鸣箱、下码、拉线板、音柱、音梁、琴弓等组成。
共鸣箱主要是呈现出正梯形的结构形式,经过很长时间的改变现在也有个别的做成了提琴形或是圆方形的结构特点,琴箱框内部主要是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材料为主,上下两个框板的中央都开设装入琴杆的通孔,传统马头琴有两种、区别在于琴箱,一种是面板都蒙着马皮、牛皮或是羊皮、左右侧板位置都有不同的出音孔位置,另一种是纯木料做的、面板两侧出音孔位置、为了实现装饰的目的,外部也会装饰一些基础的民族图案。
马头琴音乐形式与蒙古族草原文化

叫 苏 和 的 小 伙 子 领 养 了一 匹 刚 刚 出 生 的
小 白马 . 在 苏 和 的精 心 照 料 下 小 白马 迅 速
于“ 人 与 自然 自由 完 美 的统 一 性 ” 。 这 是 蒙 古 族 审 美 风 格 和 审 美 思 想 的独 特 本 质 特
征, 也 是 马 头琴 音 乐 的 审 美特 征 , 更 是 草 原
一
文化的代表 . 并 正 在 参 与 着 新 型 中华 民族
文 化 的创 建 二、 马 头 琴 音 乐
六、 七、 八 度 大 跳 音 型 为其 旋 律 旋 法 特 征 . 在 宽 阔的 音 程 中 构成 旋 律 。 这是 蒙 古族 豪 放 个 性 的展 现 . 也 是 马 头 琴 音 乐 的 旋 法 特 征. 体 现 了 草 原 民族 宽 广 的 胸 怀 、 粗 犷 豪 放 的个 性 . 同 时 也 体 现 了 蒙 古 族 草 原 文 化
马头琴 音 乐形 式 与蒙 古族草原 文 化
一王 红 艳 赤 峰 学 院 音 乐 学 院 摘要 : 马 头琴 是 蒙古 族 的 标 志 物 , 是 经典 的拉 弦 乐 器 和 民 族 乐 器 , 马 头琴 音 f t . 奏 响 就 可 以展 现 出蒙 古 草 原 的 风 貌 与 特 色 , 反 映 出 蒙古 族 内心 的世 界 。 当前 马 头琴 音 乐形 式 已经 内化 在 蒙 古 族草 原 文化 的灵 魂 深 处 , 并 正 在 逐 步 地 影 响 着 其他 各 兄 弟 民族 。 本研 究从 马 头琴 的传 说 与 结 构 分析 入 手 , 在 对 马 头琴 音 乐进 行 深入 剖 析 的基 础 上 , 以马 头琴 音 乐形 式 为核 心进 行 了蒙 古族 草 原 文 化 的研 讨 . 希 望 对挖 掘 马 头琴 音 乐形 式 和 蒙 古 族 草 原 文 化 的 传承 有 参 考 价 值 。 关键词 : 马 头琴 音乐 蒙 古族 草 原 文 化
阿木古楞的蒙古族歌曲

阿木古楞的蒙古族歌曲引言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其中音乐更是蒙古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蒙古族的音乐中,阿木古楞以其独特的才华和音乐风格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深入探讨阿木古楞的蒙古族歌曲,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其风格特点、艺术成就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蒙古族音乐是一种以马头琴为主要乐器的传统音乐形式。
马头琴是一种弓弦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蒙古族音乐通常以马头琴的旋律为基础,辅以人声和其他乐器的伴奏。
它以其激情澎湃的节奏、高亢激昂的音调和奔放的表现力而闻名。
蒙古族音乐通常通过民族舞蹈和歌曲来表达情感和宣扬文化。
它既能表达蒙古族人民的豪情壮志,又能揭示他们的忧愁和无尽的思乡之情。
在阿木古楞的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极好地承继了蒙古族音乐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阿木古楞的音乐风格阿木古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蒙古族音乐家和作曲家。
他的音乐风格独具一格,融合了传统的蒙古族音乐和现代的音乐元素。
阿木古楞的歌曲常常用激情四溢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唤起人们的共鸣。
深情的旋律阿木古楞的歌曲往往以深情的旋律为基础,通过马头琴的婉转和人声的抒情表达,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他的音乐作品让人们感受到蒙古大草原的广袤和宁静,以及蒙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歌词的含义阿木古楞的歌词富有哲理,并且具有浓厚的蒙古族文化色彩。
他通过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望。
这些歌词不仅传递出深沉的情感,更代表着蒙古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阿木古楞的艺术成就阿木古楞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横溢的表演方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音乐作品广泛传播,受到了国内外乐迷的热烈追捧。
阿木古楞还多次参加音乐比赛并获得荣誉,他的艺术成就备受肯定。
影响力阿木古楞的音乐作品既深入人心又富有感染力,他的歌声能够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他的音乐不仅在蒙古族乐迷中流传广泛,也受到了其他民族乐迷的喜爱和赞赏。
民族音乐的灵魂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介绍

民族音乐的灵魂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介绍民族音乐的灵魂——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介绍蒙古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传统乐器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成为了世界音乐舞台上的明星。
它不仅传递着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灵魂,更展现了蒙古族人民豪迈而奔放的性格特点。
本文将介绍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带您领略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
一、乐器简介蒙古马头琴,又称为胡琴或马奶胡,是蒙古族传统的拉弦乐器。
其外形独特,上部呈马头状,下部为琴筒,琴弦过桥与琴杆相接。
蒙古马头琴主要由弓、弦和琴身三部分组成。
琴杆由玛尼托尔、玛尼艾小能(即手棍)和手柄构成,琴筒则由马奶皮紧密包裹。
二、演奏姿势演奏蒙古马头琴需要采用特殊的姿势。
演奏者通常以坐姿为主,将双腿抬起交叉,保持身体平衡。
左手持弓,右手掌托马头琴琴杆,用食指托住琴弦。
三、演奏技巧1. 指法蒙古马头琴通常采用竖琴式指法。
演奏者用左手按住琴弦,降低或升高音高,并运用滚动、颤音等技巧增添表现力。
这种指法让演奏者能够灵活地控制音高和音色,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2. 弓法演奏蒙古马头琴的弓法主要有两种:上弓法和下弓法。
上弓法是指演奏者使用弓的上方弧线,使弓毛与琴弦发生摩擦产生声音。
下弓法则是指演奏者使用弓的下方弧线,同样摩擦琴弦产生声音。
这两种弓法结合运用,使演奏者能够丰富演奏的音色和节奏。
3. 音效演奏蒙古马头琴的同时,演奏者还会通过一些特殊技巧创造出独特的音效。
比如使用右手拨弦、击打马奶皮等技巧,以及运用喉音和吐字等声音效果,使演奏更具魅力。
四、演奏风格蒙古马头琴的演奏风格独特多样,表现出蒙古族民族音乐的豪迈与热情。
在传统演奏中,常见的曲调包括马头琴独奏、与人声伴奏的合奏和与其他乐器的对奏等形式。
演奏者通过琴音的变化、音色的运用和节奏的掌握,让音乐充满激情与动感。
五、演奏技巧的传承和发展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传承渊源,几乎所有的演奏者都是通过师父传授学习的。
蒙古马头琴也在现代音乐中不断发展,吸收了一些西方音乐元素,并与现代乐器进行融合。
马头琴的结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

音乐论文 马头琴音乐形式与蒙古族草原文化

音乐论文马头琴音乐形式与蒙古族草原文化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具有音色淳厚、声音悠扬、音域宽广等特点,马头琴音乐优美的旋律、深邃的内涵和抒情的技法蕴含着蒙古族独特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当前马头琴已经与蒙古族的生产与生活密不可分,成为融化在血液与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局部。
马头琴音乐形式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经典与代表,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的今天应该开发马头琴音乐形式的内在价值,更好理解和传承蒙古族草原文化,促进马头琴音乐形式进一步地开展,将蒙古族草原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
一、马头琴的概述〔一〕马头琴的传说相传马头琴诞生在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伙子领养了一匹刚刚出生的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料下小白马迅速成长,并且获得了重大比赛的第一名,让苏和取得了迎娶王爷女儿的资格。
然而黑心的王爷不但反悔了亲事,打伤了苏和,而且将小白马霸占为己有。
小白马思念苏和心切,在王爷骑乘的途中将王爷摔下,并向苏和家乡跑去,红了眼的王爷下令射死小白马。
小白马虽然回到了苏和身边,但是因为身中数箭流血过多而死。
为了纪念小白马,苏和用马骨、马筋和马尾做成了一把琴,并把小白马头像雕刻在琴首,这就成了流传后世的马头琴。
在马头琴的传说中我们能够看到当时草原文化的特点,婚姻制度、等级制度、音乐形式与文化状态都有一个集中的表达,成为研究蒙古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依据与途径。
〔二〕马头琴的历史马头琴在蒙语中被称为胡兀尔或莫林胡兀尔,其起源与蒙古族从游猎转向牧猎这一时期,是隋唐时期西域奚琴的继续开展。
根据考证,在?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中就存在一种二弦琴,这是马头琴最早的文献记录。
马头琴在明朝已经被列为宫廷乐器,并专门为表现蒙古族元素而演奏。
在清朝时期,满清推行满蒙一体,这使得马头琴可以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
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政策的影响下马头琴这一乐器焕发出时代与民族的青春,成为了各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在各种大型的演出和时机中总能看到马头琴的影子。
回忆历史,马头琴已经成为蒙古族文化的代表,并正在参与着新型中华民族文化的创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
作者:革汉希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5期
【摘要】马头琴演奏艺术经过历史的发展在近年来更是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新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给予广大热爱学习马头琴演奏艺术的人们以巨大的契机。
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很多学习演奏者很难在演奏中准确正确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马头琴这样一个民族性极强的民族乐器中很难表现其音乐魅力。
本文将对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以及演奏技巧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马头琴;蒙古族音乐;演奏艺术;演奏技巧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民间拉弦乐器。
在蒙古语称为“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一、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
从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来说,因为蒙古族本身内部的差异性,所以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音乐风格特点,又有地方性的民族风格特点。
根据蒙古族的历史,大致可以把蒙古族音乐风味东部和西部这俩个区域,蒙古族人民数千年绵延发展至今,在不同地区繁衍生活的部落由于传统、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差异,对音乐差异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首先来说,不仅要把握好蒙古音乐这个大的风格方向,还要对具体地域性进行研究把握。
从蒙古族音乐的调性来看,蒙古族音乐依然还是在我们中国音乐的体系当中,调性思维依然是五声音阶。
五声音阶是蒙古音乐的调性支撑与框架,然后除此之外,还有蒙古族特有的带有自己民族性的六声音阶、七声音阶、以及一些古老的特殊调式。
所以演奏者不仅要贯通五声音阶,还要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之上对于一些特殊的调式进行理解和把握。
从音乐曲式结构来看,不管是历史上的创作者还是如今现代的作曲者都保留着蒙古族音乐的传统曲式结构,尤其以一些短调性的民歌乐曲以及悠久绵长的长调乐曲中(如联句体、循环体),还发展了西方的曲式(单三、复三、变奏、协奏曲式等),尤其现在一些大型的协奏、
交响马头琴作品的出现,更需要演奏者不仅要在民族传统曲式中进行,还要在更高层次西方曲式之上发展。
二、蒙古族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音乐表现是一种对外的情感传递,是一种艺术语言特有的存在方式,蒙古族地域音乐向外界传达内在的精神世界。
音乐语言有音响、音调、节奏和旋律等因素,蒙古族音乐发展处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如:短调、长调、蒙古说书、颂歌、呼麦、潮尔等表现形式。
这些都会在马头琴表演演奏中和创作的曲中得以体现。
1.短调:蒙古语中称“宝格尼道”,泛指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
这种音乐曲调简介明快,装饰音比较少,旋律欺负不大,具有叙述性和歌舞性。
通常为单一的拍子,结构通常为承启转合四局型的方正性结构。
在民间地方马头琴演奏中短调风格的乐曲占着较大的比重。
2.长调:蒙古语中称“乌日图音道”,也是民歌的另一种形式,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牛羊、蓝天、白云、江河、人文爱情等。
对歌唱者的要求较高,要有丰富的民族情感积累和体会,在马头琴演奏中也亦如此。
长调演奏的马头琴演奏中占有巨大重要的地位,是最为体现马头琴本身特点的表演形式,也对其它表现形式有着影响,相互贯通。
3.蒙古说书:蒙古语中称为“乌力格尔”,是蒙古民间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以其内容的生活性、语言的生动性得以存在和发展。
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通常为自拉自唱,以四胡或马头琴为伴奏乐器,重点以内容的生活性、语言的诙谐幽默性、强调故事性为特点。
在马头琴演奏中乌力格尔也是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有其实在现在音乐盛行的今天,理解掌握“乌力格尔”会让我们演奏回归一些本质的东西。
4.呼麦:是草原人发现的一种泛音演唱形式,可以同时唱出高低俩种声部的喉音艺术。
它以人的声腔为发生载体,利用口腔喉咙紧压憋气唱出持续的低音,同时在高音出现轻柔唯美的哨音。
这是蒙古族里不可多得的代表艺术形式,尤其以图瓦共和国为代表。
呼麦歌唱大自然,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音效,大地、青山、绿水、花草、牛羊,为此伴奏的乐器也有所不同,多以双弦演奏,所以也丰富了马头琴泛音演奏法,一弦演奏,另一弦持续地低音,极大的具有浓郁的风格和渲染性。
三、马头琴演奏中体现蒙古族风格的技巧
演奏中蒙古族风格的体现主要是由装饰音符来得到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装饰音。
虽然它隶属于主要旋律,是主要旋律下的装饰,但并不意味它是无关紧要的,恰恰在蒙古族音乐中有着巨大的表现作用。
1 倚音:是在主音前后加二度的短音。
蒙古族风格音乐里以及马头琴演奏中大量的出现倚音的表现,甚至特殊的乐曲里有前后倚音同时出现的情况。
2 波音:波音有上波音和下波音俩种。
与上者类似,都使原本平滑的旋律富有动感,表现草原人驰骋跳动的形象。
3 打音:是主音和它上方的邻近音快速交替击打出现的。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蒙古族民族风格体现的技巧。
颤音多用上方三度的音,也有小三度音,甚至大二度,乐曲里不会有具体规定,需要演奏者依靠自身理解来演奏表现。
4 滑音:是表现长调风格的重要技巧,常常会与其他技巧相结合运用。
5 诺古拉:是长调民歌中的特殊演唱技巧,在长音中会有不规则的波动音,这一特色会出现在长调乐曲当中,是其鲜明的特色。
四、民族价值的认同
马头琴演奏的成功,当然是技巧之上的民族特色的完全展示,所以不管是任何学习马头琴乐曲着都需要对蒙古民族及其价值要有认同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着这样美好的心境去体会草原生活的美丽人民的善良淳朴,去欣赏和学习草原人的音乐,把民族价值认同体验作为自己表达的欲望和内容,这样的演奏相信一定会完全展现出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具有深刻的感染力,深入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呼格吉勒图.蒙古族音乐史[M].辽宁出版社.
[2]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概[M].上海音乐出版社.
[3]白达瓦.马头琴演奏法[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