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的含义
第5章 当代外交途径

中东和谈的日内瓦会议格式/安排
赎罪日战争-联合国-阿以冲突和谈1973 6个特点:联合国主办、美苏共同主持、 全部有直接利益的方面均被邀请与会、 由‚公开演讲‛组成、美苏不参与分 委员会层次的谈判、全体会议将无权 否决在随后举办的双边谈判中形成的 决定
3、就程序达成一致
地点 (1)好的地点:好处、更强大 三种选择:中立地点、中间地点、在 两国有关地点交替举行
影响谈判的因素
1、谈判环境 2、谈判资源 3、意外情况
外交谈判的语言及其翻译
18世纪之前: 18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
外交谈判的语言及其翻译
外交辞令:模棱两可,‚不‛
外交谈判以谁为对手
封建君主专政时期:闺房外交、双重 外交 君主立宪时代:1815、一战
六、外交谈判的程序
三、外交交涉的内容
通常包括:事情的起因,交涉方的立 场和看法,对被交涉方提出的要求。
四、外交交涉的一般程序和形式
外交交涉对方等级的安排 由于事情的缓急和重要程度不同,交涉官员 的级别也会不一样。一般性交涉,在处长、 参赞级别上;比较重要的,在司长、大使 (大使不在,则由临时代办出面)级别上; 重要的,则在部长助理或副部长与大使(代 办)级别上。如系突发或紧急事件,亦可紧 急召见或约见。提出召见或约见请求时,交 涉方通常要说明交涉的议题,让对方心中有 数并作好相应准备各方就彼此有利害相 关的事情,通过磋商以求得争议或分 歧的解决,或一方对另一方就某一事 项请求帮助,或就彼此共同关心的事 项通过磋商和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
一、外交交涉的概念
外交交涉:指主权国家之间,各自通过 它们的外交代表机关,对双边或多边国 家关系中,就利害相关或一共同关心的 问题,进行磋商、讨论或谈判,从而求 得适当的或为大家满意的解决的办法。
从语域偏离角度浅析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辞令

2142018年08期总第396期ENGLISH ON CAMPUS从语域偏离角度浅析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辞令文/范静【摘要】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
周总理在多年来的外交生涯中所展现出来的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超强的应变能力更是引起了许多中外学者的研究。
本文从语域偏离的角度,选取周总理部分外交辞令为语料库,分析其中的幽默效果和所达到的外交目的。
【关键词】周总理;外交;语域偏离【作者简介】范静(1985.9- ),女,汉族,安徽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硕士,讲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讯作者:肖薇(1984.5- ),女,土家族,重庆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硕士,讲师,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方向。
一、引言周恩来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和蔼可亲和德高望重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还有他在各种外交活动中所展示的幽默和机智。
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了著名的语域理论。
本文以其为理论背景,从语域转换,语域混合和语域借用三个角度分析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辞令。
二、语域理论框架许多语言学家都提出这一观点,语域是一种语言变体,受到情景场合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在某一个语境中说什么话,怎么说。
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将语境分为三个部分,即语旨、语场以及语式。
语场指的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和语言发生的环境,语旨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而语式则是说交流的渠道或者媒介。
这三个因素互相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都会导致交流最重含义的改变,而不同的改变结果则是产生了不用类型的语域。
语言的使用需要和语言环境相适合,然而有时候,说话者讲到某一个话题的时候,他/她可能会部分或者完全地借用另一个话题的语言形式,通过这种交际策略,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交流目的。
在实际语言交流中,语域转换、语域混合和语域借用的情况会频繁发生,周恩来总理在外交活动中的语言经常都是风趣幽默,同时又可以达到有效的外交目的,其中就经常出现这种语域偏离的典型例子。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篇章,它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与文化,也为我国古代外交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外交语言的特点,也影响了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们不仅含义深邃,言辞优美,而且意蕴丰富,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左传》中,有“一诺千金”的典故,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守信用、言出必行的道德观念,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此外,还有“以善教邦,以愚弄之”的外交策略,这是一种以养人、化人的外交方式,具有先见之明、兼容并蓄的思想内涵,现代外交中的一些交涉方法也与此类似。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外交往来频繁,因此,在外交上讲求的是手段和效果。
《左传》中所呈现的外交辞令和手段,既有守信、讲理的正面表现,也有隐忍、借力、反击的反面表现。
例如,在《左传》中,鲁国曾经向晋国提出“放弃义渠”(即放弃对晋国的领土拼抢)的建议,这种妥协的外交方式既保护了自身利益,也利于维持各国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国际关系中,也常常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妥协,我国的外交部门也可以借鉴《左传》中的外交手段,推动国际事务发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另外,《左传》中的外交辞令也包含着一些普世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左传》中所倡导的“以和为贵”的外交思想,强调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和平、协调和合作。
这是现代国际关系中谈判和解决争端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左传》中还有许多关于忠诚、信义、礼仪、教育等文化内涵的阐发,这些价值观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唐睢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唐睢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10分)《唐睢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
(2分)①仓鹰击于殿上()②长跪而谢之()小题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2分)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小题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2)小题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分)参考答案:小题1:(2分)①“仓”同“苍”,青色。
②道歉。
小题1:(2分)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小题1:(2分)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小题1:(2分)首先,唐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睢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左传》之大纲解析

《齐桓公存卫救邢》(闵元、2)
《晋文公教民》 (僖27) 《晋悼公复霸》 (成18、襄9)
《泛舟之役》(僖13)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十九分。
2 股肱爪牙——良将与能臣
《卫石碏大义灭亲》 (隐4) 《季梁谏逐楚师》(桓6)
《宫之奇谏假道》 (僖2) 《烛之武退秦师》 (僖30) 《先轸犯君死国》 (僖33)
《孟僖子补过》(昭7)
《秉公执法的魏绛》(襄3)
《少年子产》(襄8) 《士鞅见远》(襄14)
《子罕分谤》(襄17) 《罕、乐出粟赈灾》(襄29)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十九分。
3 昙花一现的“小人物”——草根形象与草莽英雄
《仓葛一呼》(僖25) 《堇父之勇》(襄10) 《隶人斐豹》(襄23)
6 其他国家的内乱:
楚斗越椒之乱(宣4) 楚白公之乱(哀16)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十九分。
《韩非子》曰:“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 非鄙也,財寡也。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重爭土橐,非下也, 權重也。”
《老子》说:“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
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 可与论议。”
《文夫人不忘仇》 (庄
《怀赢识礼》(僖22、23)
《季隗与姜氏》 (僖23)
《僖负羁妻》 (僖23)
《施氏妻》(成11)
《》《》
《》《》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十九分。
二 反面形象
《鲁桓夫人文姜》 (桓3、桓6、桓18、庄21)
《夏姬不祥》(宣10、成2、昭28)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十九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及其译文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班级:姓名: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镀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被: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⑴秦王怫然怒()⑵仓鹰击于殿上()⑶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⑷酒既酣()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徒以有先生也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⑵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
(6分)⑴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2分)⑵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参考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
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摘要:《左传》外交辞令极富特色,本文通过对《左传》外交辞令语言风格的研究,并对比当代外交语言的运用,找到两者的相通之处,分析《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当代外交语言运用的特点,了解传统外交语言对当代外交语言的启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当代外交语言对《左传》外交辞令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左传》外交辞令;当代外交语言;风格;影响在中国外交史上春秋外交是最早出现的,当时各国外交往来非常频繁,外交使臣们以时刻捍卫国家利益为宗旨,充分施展外交才华,谋求用最小的代价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两千多年前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体现出的外交文化具有很浓厚的时代特征,所描述的外交语言遵从时代礼法、遍布谋略,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言语艺术在当今外交活动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一、《左传》外交辞令的语言风格“辞令”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释为应对的言辞。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中对诸侯之间的对话的批注为“此外交辞令尔。
”《左传》中对外交行为的描写达上百次,其语言化繁为简、生动紧凑,阐释风格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礼节周全、寓谏于理,表现力可谓意味深长,刚柔并济,具有“雅辩”的风格。
(一)感召以行且咄咄逼人《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晋国副将韩厥俘获齐国国君时,他的话语极尽礼节,表达出作为将士应忠于军礼、为国效力,让齐国国君无从争辩等待被俘,这类外交辞令表面委婉和煦,实则咄咄逼人。
《左传·僖公四年》“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榖同好,何如?”是在齐桓公率诸侯联军围攻楚国之际,请楚国大夫一同阅兵时的对话,齐桓公这段表述气度非凡,从其他诸侯国推捧齐国盟主角度感召楚国国君与其结盟,以达到不战的目的,辞令在双方谏说的过程中,展示出明确的感召力。
(二)寓谏于理且以静制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外交交涉和谈判

影响胜券范畴大小的主要因素 国内公众的偏爱与联合 国内政治制度 谈判者的策略
双重博弈与外交谈判的作用
通过增加政治资本或减少潜在的损失来提 高他在层次Ⅱ对策中的地位;
改变Ⅱ中的均势,使之有利于处于外部原 因他所希望的国内政策。
在国际事务中实施他自己的关于国家利益 的构想。
IV.中国外交谈判的特点和变化
• 12日凌晨,戴秉国召见丹羽宇一郎,敦促日本不要误判形势,做出明 智的政治决断,立即送还中国渔民和渔船,大使表示将把中方立场立即 如实报告本国政府。
– 19日,日本当局延缓释放中国船长,外交部表示,日方如果一意孤行,坐 上加错,中国将采取强烈的反制措施。
• 21日,温家宝在纽约会见旅美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及留学生代表时候表 示:“强烈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放人,如果日方一意孤行,中方将进一 步采取行动。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日方要承担责任。”
有关外交谈判几种观点的思考:
• 综合国力在当今国际谈判中的作用 • 谈判是否必须是自愿 • 谈判是否必须是平等 • 谈判是否不干涉内政 • 谈判代表必须有全权 • 对谈判的结果必须讲信用
III.外交谈判中的内政与外交的双 重博弈
第一个层次的博弈:国际谈判
第二层次的谈判:国内层次的谈判
核心概念: 第二个层次的胜券范畴(或集合win-set)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试举例说明外交谈判中的双层博弈的逻辑。
• 此前,中国政府已经中断各项与日本的交流谈判活动,包括推迟原定于 9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东海问题原则共识政府间谈判,推迟全国人大代 表团访日,中止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推迟中日 煤炭综合会议,并暂停中日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一些旨在增进友谊的 访问活动也被取消,包括约1000鸣日本大学生参观上海世博会的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肇星介绍,外交工作有一个规则,不能问别人有什么病,就算见到长者身体比较弱也不能问,另外,见了女士不能问年龄,见了男士不能问工资。
李肇星通常问什么问题呢?他常常问的问题是:“你们国家为世界人民的进步事业做过什么贡献?”正是这个问题,让他学到了不少知识,知道了领带是芬兰渔民发明的,咖啡是埃塞俄比亚的驴发现的,芭蕾舞最早是意大利一个小餐厅的服务员端盘子的动作。
2004年访问芬兰时,李肇星问芬兰外长,“你们芬兰为世界人民的进步事业做过什么贡献?”芬兰外长回答说,“你看你的领带这么漂亮,我估计是中国产的,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个领带的发明权是我们芬兰的。
”这位外长说,因为芬兰天气冷,渔民下海打鱼时害怕自己冻坏了就围一块布,后来不下海打鱼的人觉得挺好看,不断改进就成了领带。
到古老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访问时,李肇星又问该国外长相同的问题。
埃塞俄比亚外长就反问他喝的是什么,李肇星说是咖啡。
埃塞俄比亚外长就告诉他,咖啡最早是埃塞俄比亚的驴发现的。
因为埃塞俄比亚农民发现驴吃了一种灌木的叶子就会活蹦乱跳,干活有劲,于是农民就把叶子用开水一冲,喝这个水很提神,这就是咖啡,后来就演变成食用咖啡豆了。
有一次,李肇星去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佛罗伦萨访问。
他问佛罗伦萨市长“你这个城市为人类文明做了什么贡献?”本来以为市长要提该市的伟人但丁,但市长却说,最让他骄傲的是文艺复兴前夕这里一家餐厅的服务员。
李肇星好奇地问为什么。
市长说,很简单,那家餐厅的生意好,吃饭的人多,服务员怕上菜的时候将菜汤滴在客人的衣服上,就小心翼翼地用一只手端着菜,然后用脚尖走路。
客人看得很高兴,说你们不上菜时也到前面来走着看看,这就是芭蕾舞的起源,芭蕾舞在欧洲艺术史上被定义为脚趾站在五线谱上的艺术。
听了这些故事,李肇星有了感触:“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要永远感谢人民,将人民群众当老师。
劳动人民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
花絮:“坦诚会谈”=“有不同意见”
李肇星昨日的演讲也延续了他一贯幽默风趣的风格。
他在演讲中提到外交上常用到的一个词:坦诚。
说起坦诚,他为现场听众普及起外交知识。
“…坦诚地交换了意见‟意思是什么?就是不同意见也发表了。
”
“如果你看报纸上说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坦诚会谈,意思就是他们有不同意见。
”诙谐的话语引来了现场阵阵笑声。
“外交官在工作中能发脾气吗?”在现场提问环节,有人问李肇星。
对此,李肇星回答说,发不发脾气不是根本问题,“主要看对工作有没有好处,往大了说就是对祖国的尊严、对人民的合法权益有没有好处。
”另外,如果是在国外的话,也要看你所讲的话符不符合对你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