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货币供给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货币供给(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1.内生变量----- B2.基础货币----- C3.外生变量----- D4.派生存款----- A5.现金漏损率----- G6.原始存款----- E7.货币乘数---- H8.存款货币---- I9.货币供给-----F10.存款派生倍数----E含义a.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b.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c.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d.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e.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f.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g.现金漏损额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

h.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i.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j.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二)填空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流动性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名义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货币供应量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借款成本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放款能力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利率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居民企业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基础货币_____和___货币乘数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定期存款______、__储蓄存款_______和_____外币存款_____。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引言货币供给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产生和流通。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供给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

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所发行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两个指标。

其中,M2是指整个社会的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等;而M1只包括现金和居民活期存款。

货币供给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的规模和速度。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水平以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当经济增长加速或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人们对货币需求也会增加,中央银行为了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货币供给。

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也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少的货币投入流通,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抑制作用。

相反,较低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多的货币进入流通,进而促进货币供给的增长。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开展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可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一定的扩张作用。

而财政紧缩政策则可能会抑制货币供给的增长。

政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货币供给的稳定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货币供给的稳定,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货币供给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的运行状态和通货膨胀压力来制定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中央银行可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货币供给介绍课件

货币供给介绍课件

货币乘数
01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率
货币乘数受到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
02
超额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影响
03 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给量越大,反之亦然
货币乘数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调
04
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
01
04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 策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 影响程度和效果
03
02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04
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 影响程度取决于货币需 求、货币流通速度等因 素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可能导致通货 膨胀,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导致通货 紧缩,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波动:可能导致金融 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信心
货币供给政策:可能影响金融 市场政策,影响投资者决策
02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导致通货紧 缩,影响经济增长
04
货币供给与就业:货币供给增加 可能导致就业增加,但可能加剧 收入不平等
05
货币供给与金融稳定:货币供给 增加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泡沫,影 响金融稳定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可能 导致通货膨胀
01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 间的关系受到其他因素 的影响,如经济政策、 市场环境等
货币供给目标
稳定物价:保 持物价稳定, 防止通货膨胀 和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 提供充足的货 币供给,支持 经济增长
保障就业:保 持货币供给稳 定,保障就业 市场稳定
维护金融稳定: 防止金融市场 波动,保障金 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管理策略
货币政策:通过调 整利率、存款准备 金率等手段,控制 货币供给

第十章货币供给

第十章货币供给
.
此外,客户对- M1如何变化?
➢ 基础货币 ---- M2,如何?
请大家自己考虑。P.221/224/226
五.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供给能不能完全被央行主动地所控制
1.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由经济体系内多个经济
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
信用创造: 越大
(二)贴近现实的展开—放松最初的假定
1,最初的假定:
▪ 无“超额准备金”

▪ 无“现金的漏出”

存款派生过程示意表
银 行 支票 法定准备 超额准备 贷款
存款 (rr=20%) re:5%
A行 1000 200
50
750
B行 750
150
37.5 562.5
C行 562.5 112.5 28.125 421.875
如果有人告诉你,当你将一元现金存入银行后,会 引起数倍的银行存款的增加,你也许会感到惊讶.但 这却是货币银行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存款创 造”(“信用创造”).
二、商业银行与信用扩张(存款货币的创造)
设:中央银行购入天一银行所持有国债1000元。
央行
+国债 +基础货币
天一银行
+准备金 -国债
因此,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必须同时关注货币 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既强调中央银行对货币供 给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又重视商业银行、政府、企 业和公众等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货币供给的 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描述货币供给的决定机理, 为货币部门的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侧面,如
✓ 上世纪末前广泛存在的“倒逼机制”
+企业定期存款+若个小项目
“准货币”

第10章 货币供给

第10章 货币供给
所谓外生变量是指货币供给量是由政策所决定的量, 它具有主观性。
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理解。所谓内生变量是指货币供给 量是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量;所谓外生变量是指货币供给 量是由中央银行之外因素所决定的量。
货币供给量既是内生变量,也是外生变量。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主要是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1)这一结论仅适用于近代银行。这是由于: ① 银行体系中产生了中央银行 ② 国家把中央银行收归国有 ③ 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 ④ 纸币信用货币化和信用货币纸币化等情况的出现,才使 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 (2)流通中的货币主要但并不唯一出自银行。在有些国家, 铸币或硬币的发行权归属于财政部或政府其他部门。
2.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 以此推动社会的发展。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John Law),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阿伯特·韩 (Albert Hahn)。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菲利普斯(C. A. Phillips) 1921年出版的《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使用原始存 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成长期(20世纪60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 币供给理论 米德在《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一文中阐述了在各 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
然以现金形态存在。 2.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入,也不组织现金回
笼,那么,无论现金如何流通,它只会发生持有人 结构的变化,而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 3.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的交易。

与现金运行相比,存款运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 (1)存款运行都在银行体系内进行。 (2)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行扩大。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供给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供给

◆各国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 进行.
◆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
款)
•11
1994-2001年中国各层次货币供给统计
单位:亿元
•12
(三)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有何特点?
◆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 行,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
•5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货币供给层次----现代信用货币的 供给按不同统计口径划分的若干层 次.
◎各国一般以流动性为依据,以存款及 其信用工具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 间和成本为标准,对货币供给进行层 次划分.
•6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 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 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货币供给主要研究由谁来提供货币、提供 什么货币、怎样提供货币和提供多少货币 等问题,从而引出了货币供给的主体、货币 的口径与层次、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 的控制等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
•3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货币供给量----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 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 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 有科学的口径. ◆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 ◆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 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 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10
(二)各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有何异同?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 性.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 供给

第十章 货币供给 (教材第八章12345节)

第十章 货币供给    (教材第八章12345节)

3、二者关系: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存在有相互转化的 关系,这种相互转化须以贷款为条件。
①原始存款转化为派生存款的过程是: 当中央银行用再贷款形式向商业银行 发放贷款时,贷款转入借款人存款账户, 成为可供借款者使用的存款。但由于存款 的所有权属于银行,所以表现在银行账面 上,在原有存款的基础上,又引伸出一笔 存款来。以此类推,这些引伸出来的存款, 就是派生存款。
说明:
① 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 为基础。 派生存款并非可以凭空创造,必须具 有派生的基础,即有一定量的原始存款给 予保证。
② 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 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 凡是在银行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能 力的货币,都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③ 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 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是由贷 款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
三、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279 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亦称强力币) 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即: 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MS=mB 式中, MS:货币供给量 M:货币乘数 B:基础货币 这就是货币供给理论的一般模型。
其中,基础货币: 296 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 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它是指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 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 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 这两者的总和。
3、货币乘数: 301 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 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 比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一、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 款渠道注入的 ? 283 银行自身具有创造资金来源的能力, 为了便于说明,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 并简化如下页表 (P.283表8—1)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机会成本变量
Md:名义货币需求。
P:价格指数
rm :货币收益率。
rb:债券收益率。
re:股票收益率。
1 dP P dt
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率。
y:“恒久收入”,代表财富
u: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
一、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货币视为 一种资 产,可构成财富
是否愿意持有货币是 取决于什么呢??
货币具有储藏 手段的职能
可替代资产的 预期收益率
现金余额说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主要观点: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还具有价值储藏职能; 认为人们的财富水平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影响货币需求。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涨)
持有债券
货币需求 减少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上升 (债券价格下跌)
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 增多
货币需求函数
•M1:交易、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递增函 数 •M2: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一、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 财富总额及构成的变化 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总财富。 所谓恒久性收入,是指预期在未来年份中获得的平均收入,一般指预期在 较长时期中(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收入流量。因此,恒久性收入相 对稳定。 恒久性收入(Yp)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财富构成:财富可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 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各种财产。 用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 非人力财富占比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则K= = A
1
r+c+e+ rt · t
第三节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 一、基础货币 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指流通中的 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 B=R+C B:基础货币(高能货币);R:商业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C:流通于银行体 系之外的通货(社会公众所持的现金) 。
二、货币乘数
2、“存贷差额控制”1980~1984
由上级行层层核定下级行的存差(存款大于
贷款的差额)或贷差指标,在存差指标能完 成或贷差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多存可以多 贷,使贷款的发放额与吸收存款的多少联系 起来,可以控制贷款的规模。
100-90=10=1000-990
3、“实贷实存”1985~1993
4、“比例管理”1994~ 实行“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
导、市场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限额管理下 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 国家向各商业银行下达指标,各商业 银行在限度内可多存多贷,有利于提 高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积极性,有 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银行经营的 安全性。
2、影响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存款总额成 反向关系 (2)现金漏损率(c) D=A/(r+c) 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总额成反向关系。 (3)超额准备率(e) D=A/(r+c+e) 超额准备率与存款总额成反向关系。

(4)
定期存款准备金 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为rt ,活期存款 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为t。 K=1/( r+c+e+ rt· t) 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与存款总额成反 向关系。
A银行的T字形账户
资 产 负 债 法定准备金 2000 存款 10000 贷款 8000
B银行的T字形账户 资 产 负 债 法定准备金 1600 存款 8000 贷款 6400
C银行的T字形账户
资 产 负 债 法定准备金 1280 存款 6400 贷款 5120 D银行的T字形账户 资 产 负 债 法定准备金 1024 存款 5120 贷款 4096
流动性强弱
与经济的相关性
根据不同时期的 不同情况随时调整
三、中国的货币供给统计口径 M0=流通中的现金(39,922.76亿)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 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 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 个人持有)(244,340.64亿)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
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 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 信托类存款(687,506.92亿)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 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1 狭义货币、M2 广义货币 M2-M1 ,准货币
美国M1=通货+支票;M2=M1+储蓄存款
支票能随时兑换成现钞,M1≈通货 支票 储蓄存款
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
由于基础货币的供给独立出来,建立起了存款准 备金制度,货币供给由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共同 决定的机制开始形成。 1988年,针对国内的通货膨胀,我国开始实行贷 款计划规模和资金双重控制的办法。各级专业银 行都要在下达的年度贷款计划内开展业务经营, 有规模无资金不能增加贷款,有资金无规模也不 能增加贷款。由于存在贷款计划规模的限制,导 致不少基层专业银行不能充分运用超额存款准备 金放款,从而使存款货币派生机制受到制约。
货币银行学
王春华
第十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货币供给概述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
中国的货币供给
第十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供给概述
一、什么是货币供给
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
的货币量,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
二、货币供给统计口径划分的原则
小额交易(支付) 消费
大额交易(转帐)
投资
M2过高 M1过低
投资过热 需求不旺
需求强劲 投资不足
M1过高 M2过低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一、概述 1、原始存款
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 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 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 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3、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在中 央银行的存款
库存现金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
银行可按比例保 留部分现金准备,其 余部分可用于放款 或投资
部分准备金制度 非现金结算
如果仅具备部分准备金制度,而实
行现金结算,则存款不会有多倍创 造; 如果仅具备非现金结算,而实行全 额准备金制度,也不能创造存款货 币。
即各银行存款总额为50000元,其中
10000元是原始存款,40000元是派 生存款。
令D——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
A——原始存款额 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则D=A*1/r K——派生倍数、存款乘数。
则K=
D A
1 = r
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派生倍数越小 法定准备金率越低,存款派生倍数越大
则各银行派生出的存款数额
=8000+6400+5120+…… =8000+8000×(1-20%)+6400×(1-20%)+… =8000+8000×(1-20%)+8000×(1-20%)2+… =8000×(1-0)/(1-0.8) =40000(根据S=a1(1-qn)/(1-q) )
D (1+ Ms (C+D) R m= = = B(Mb) (C+R) D + R D ) C D C
C—通货; D—存款货币; R—存款准备金 Ms——货币供给; Mb——基础货币。
1+
Ms (C+D) m= = = B(Mb) (C+R) R D
C D C D
+
第四节 中国的货币供给
1、“统存统贷”1955~1979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1、创造过程 前提假设: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20% ;②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为0,即银 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资金全 部贷放出去;③客户资金全部通过银行 结算,没有提现行为。
甲企业将10000元存入A银行,A银行在 保留20%(2000元)的法定准备金后 ,将其余8000贷给乙企业。乙企业用 来支付丙企业的货款,丙企业将货款 存入B银行。B银行在保留20%(1600 元)的法定准备金后,将其余6400贷 给丁企业。丁企业用来支付戊企业的 货款,戊企业将货款存入C银行。C银 行在保留20%(1280元)的法定准备 金后,将其余5120贷给己企业……
本 章 重

我国的货币供给统计口径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 创造存款货币的影响因素 基础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