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内容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指以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历史起源:中国工艺美术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最早的工艺作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具、纺织品等也逐渐成为工艺品。

2. 宫廷工艺美术:在封建社会,宫廷中的工艺美术非常发达。

唐朝的宫廷工艺品以金银器、玉器、漆器等为主,宋朝则以瓷器、织锦等出名。

3. 土木工程与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

4. 陶瓷艺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

中国瓷器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不仅被视为工艺品,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5. 刺绣艺术:中国的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发展至今有多个流派。

刺绣作品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工艺赢得了广泛赞誉。

6. 家具制作: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湛,独具个性。

明清时期的明式家具以其形式简洁、线条流畅、用料考究而闻名一时。

7. 纸艺:中国的纸艺以造纸技术和剪纸技艺为主要特色。

古代中国是纸的发明者,纸张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纸艺的发展。

8. 蚕丝和丝绸: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蚕丝和丝绸制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9. 雕刻艺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悠久,包括木雕、玉雕等各种材料的雕刻。

10. 玉石工艺:中国的玉石工艺历史悠久,玉石制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吉祥、祥瑞的象征。

以上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门学科广阔而丰富,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以下内容根据《中国美术简史》整理,个人主观摘取,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部分1.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

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

绚丽夺目、鲜艳多彩。

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2.画品:南齐的谢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曹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3.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4.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

5.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6.彩陶: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

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7.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功能。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

中国美术史 知识点总第一章 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早期::以实用为目的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制陶工艺就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制陶工艺就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与彩陶的红陶与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

按陶器的用途可分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黄河 上游上游::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中游中游::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中下游中下游::龙山文化龙山文化;;下游下游::大汶口大汶口 长江 中游中游中游::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 下游下游下游::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北方地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大汶口、龙山]) ])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分半坡类型(鱼纹就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鱼纹就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图案多画在盆内侧) ) 《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超全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超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7000-4000年前)泥条盘柱法和捏制法,在一种手制的棕红色陶坯上用红黑二色绘制图案,然后经800度的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

1、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2、类型: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花卉纹彩陶钵)、马家窑型(舞蹈人纹盆)、半山型(首次出现红色)、马厂型(早期有红色晚期以黑色为主)二、黑陶工艺:1、龙山文化:轮制法特点:黑光薄棱三、玉器:1、良诸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主,主要是观天测地的工具2、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内蒙赤峰)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一、青铜工艺:青铜的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1、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2、炊器:鼎(煮肉)鬲(做主食)甗(蒸食物)3、食器:簋、簠、盨、豆(盛肉酱)4、盛酒器:尊、壶、卣、彝、罍5、饮酒器:爵、角(祭司用)、觚、觥、觶6、温酒器:斝、7、盉8、水器:盘、匜(舀水)、盂、鉴:照面用9、乐器:鼓、铙、钟、铃10、剑、刀、钺、戈、矛代表作: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佰矩鬲虢季子白盘剥春秋:越王勾践宝剑、莲鹤方壶司母戊鼎: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世界罕见,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晚期王室用物,长方形口部两个直立大耳下有四个柱形足。

高1.33米重875公斤。

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一、青铜艺术:铸造方法:金银错和失蜡法、鎏金代表作:战国:曾候乙编钟、金银错龙凤案秦汉:铜车马汉代:鎏金长信宫灯、金银错(博山炉)、金银错(狩猎纹的铜车饰)、马踏飞雁(青铜奔马)二、陶俑艺术:秦兵马俑:1974年秋天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骊山陵东侧发掘了巨大的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武士俑约8000个,身高均在1.80米以上1.90米以下每个体重500斤,身披战袍,足蹬战靴,手执各种青铜武器真实再现了当年秦王的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外却匈奴的雄伟壮观的军阵场面。

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下雕塑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六大奇迹。

艺术成就:体形高大,数量众多,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秦代的劳动人民在选土、雕塑、烧窑、着色等方面的聪明才智。

中国美术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美术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美术史重要知识点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绘画之通称。

早于公元前七千年的新疆动画雏形。

公元七世纪两个阿富汗写实派佚名画家在敦煌壁画中已画出高达38米的巨型佛像。

当时随佛教传入中国的干漆夹苎技术,更使中国古代雕塑突破了由于石材、青铜硬而脆难以雕塑的局限,向写实迈进,出现了奉先寺大佛(卢舍那大佛)等杰作。

东晋顾恺之的人物画提出传神论,山水画分南北宗,并已发展成熟。

隋唐时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隋朝画家展子虔所画《游春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反映了隋朝山水画的成就。

唐朝张萱的《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唐朝仕女画代表作。

唐朝吴道子画人物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吴带当风”。

唐朝时还出现了壁画的高峰,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壁画。

五代时期人物画家开始把人物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

山水画发展成独立画种,花鸟画发展成工笔画。

宋朝时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苏轼的水墨花鸟都受到特别的重视和提倡。

南宋四家(刘、李、马、夏)的山水画中,山水的空间表现和笔墨技巧有了很大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其代表画家有元四家(黄、吴、倪、王)和明四家(沈、文、仇、唐),清代四王(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四僧(朱耷、石涛、髡残、弘仁)、扬州八怪(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元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有著名的永乐宫壁画和清代著名的珐琅彩瓷器的烧制。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视觉艺术”,它通过各种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来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术复习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美术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

线条是美术的基础,它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纹理;色彩是美术的重要元素,它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形状是美术的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来表达创作者的创意;构图是美术的布局,它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和谐和平衡。

大一中国美术史期末知识点

大一中国美术史期末知识点

大一中国美术史期末知识点美术史是研究和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和影响力的学科。

作为大一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了解是学习艺术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大一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的重点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

一、先秦时期的艺术先秦时期是中国艺术的起源阶段,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青铜器、陶器和玉器。

青铜器以礼器和武器为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样式著称。

陶器则以彩绘陶和灰陶为主,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信仰。

二、汉代的壁画与绘画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的壁画以“画像石”和“画像墓”最为著名。

画像石是一种立体雕塑,用以展现时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画像墓则是壁画的一种形式,以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丰富的民俗图案和宗教题材。

三、唐代的绘画与诗歌唐代是中国艺术繁荣的时期之一,以绘画和诗歌为代表。

唐代绘画主要以山水画为主,艺术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境,表现出广阔的山川与奇特的景色。

同时,唐代的诗歌也和绘画紧密相连,很多诗人都是同时也是画家,他们的画作和诗歌互为补充,共同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四、宋代的绘画与文人学派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以文人画为代表。

文人画主要由士人、文人和官员创作,强调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宋代的绘画风格注重笔墨之美,注重用笔的写意和淡泊。

同时,宋代也出现了著名的花鸟画和人物画,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创作出精湛的作品。

五、元明清时期的艺术发展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元代继承了宋代的文人画传统,同时还出现了中原绘画和蒙元绘画,艺术形式更为多样。

明代以文人画为主,兼容了南北绘画风格,而清代则主要以宫廷绘画和工艺美术为主,以古朴华丽的风格著称。

六、近现代的艺术变革近现代是中国艺术变革的时期,外来文化与本土传统产生了碰撞与融合。

从19世纪末造势维新运动到20世纪的艺术革命,中国艺术进入了现代化并与世界接轨。

中国美术史考试资料重点

中国美术史考试资料重点

简答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唐代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及画家。

王维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发展了水墨山水画,以水墨代替青绿颜色,用笔随意自然,意境优美。

多以雪景、栈道、农作等具有田园气息的题材为主。

在艺术手法上创“破墨”技法,使用浓淡不同的的墨色相互渗透,大大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意境,被后世称为“文人画之祖”。

王维将诗和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苏轼称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面具有诗意、抒情恬淡,被董其昌称为“南宗之祖”。

代表作有《江山雪霁图》、《雪溪图》、《辋川图》、《伏生授经图》等。

王维的水墨山水影响了唐代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吴镇的艺术特点及成就吴镇是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是元四家之一。

吴镇的修养是多方面的,他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绘画方面,他山水、梅竹、人物俱擅,但奠定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使他名列“元四大家”之一的乃是他的山水画。

吴镇与黄、倪、王等许多山水画大家均提倡墨戏、士气、逸气,从而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文人山水画,使元代画坛大放光彩。

吴镇画山水喜用湿墨,其实吴镇未尝不善用干墨,在吴镇传世几十余幅墨竹中,几乎全是用干墨画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之所以吴镇在山水画中多用湿墨,这与吴镇欲借山水画表达的境界有极大的关系。

北宋山水画追求一种可游、可居之景,用笔用墨都服从于山水真实体感的表达;而元人则以山水为媒,追求一种有我之景,笔墨除用表现形体外,更是充作了情感流露的媒介。

在元四家中吴、倪均以画水著称,倪喜用干墨,吴则喜用湿墨。

倪用干墨草草点染,创造一种荒芜、澹泊之境;吴则用湿墨,渲染出一种凄清、静穆之境。

细观吴镇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以“水墨淋漓幛犹湿”的感觉。

无论是山、树、水,还是船、渔父、房屋,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均如淋浴在水中,从而更使远方景物有千里之遥,营造了一种凄清、幽旷、寂寥的艺术氛围。

吴镇画中的水墨效果是与他多种笔法、墨法的灵活运用密切相关的,湿墨决不是简单化的水量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重点整理一章:史前中国美术1. 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2.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划分及特点。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人们将稍加打制的天然石块(半成品)作为生产工具,目前发现200多处化石和遗物。初期(300万年--20万年前)猿人 巫山人、西侯度文化、元谋人中期(20万—5万年前)古人 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21-17晚期(5万—1万年前)智人/新人 广西柳江、内蒙河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出现了很多饰品,鸵鸟蛋皮,山西朔县峙峪遗址石墨磨制的的装饰品,骨针,钻孔贝壳,石珠等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4000年左右),以磨制石器为典型代表的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对整个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已经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农耕和畜牧,陶器和原始纺织业出现,原始建筑和村落出现。陶器:用红土、沉积土、黑土、黏土、瓷土等作为胚胎,用或低温烧制而成,有横穴式、竖穴式,850度到1000度左右。1921 河南(红陶和彩陶)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型壶),庙底沟型(曲腹小平底碗、卷唇曲腹盆) 甘肃(彩陶)石岭下类型(叶形纹彩罐、鲵鱼纹小口平底瓶),马家窑类型(尖底瓶、四系双耳才陶瓮),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小口折沿宽肩罐) 龙山文化1928 山东(蛋壳黑陶,红陶、灰陶、白陶)蛋壳杯、陶鬶 大汶口文化(黑陶)长江流域: 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红陶和彩陶)河姆渡文化(黑陶)、良渚文化绘画:图案和图画 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新石器彩陶上的绘画艺术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其他器物纹饰刻画等。 《鹳鱼石斧图》仰韶半坡彩陶,墨彩,中国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画幅最大的作品。 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盆》 1973年 青海大通县 岩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仰韶地画—目前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史前室内地画。雕塑:雕刻和雕塑 木雕、陶雕、骨、石、牙、蚌、玉等。 鸟形木雕—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木雕。 河北易县神石庄乡北 福临遗址 陶盂腹上及4件陶器底部的人物画是我国发现陶器上刻画人像的最早作品。 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北方红山文化(圆雕法)、龙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平面浅浮雕)等为代表的玉器制作相当鼎盛。 红山文化猪形玉饰、墨绿色玉龙,浙江余杭反山12号幕玉琮,凌家滩玉鹰。 陶塑 辽宁牛梁河“女神庙”泥塑女神头像 、陕西洛南仰韶文化史家类型的人首壶、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狗形陶器。其他工艺美术 良渚文化比较全面,有纺织、竹编、制木、制玉,制陶等二章 先秦美术

1.青铜器的发展育成期 夏代至商代前期 种类少,造型稚拙,花纹少,铸造水平差。河南偃师县二里头---乳钉纹铜爵,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鼎盛期 商代中期至西周前期 品种丰富,食器和酒器突出,纹饰多变,有饕餮纹、凤纹、象纹和云雷纹等,具有庄重,威严,神秘华丽的色彩,铭文的字数不多,器型凝重结实。河南安阳侯家庄---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代后期王室用以急祭祀的器物,长方造型,深腹,柱形足,双耳。四壁有兽面纹,四角有扉棱,立耳外侧有虎纹和人头像,侧沿饰有鱼纹,采用分铸法铸造,先耳后合,表明商代的青铜器工艺已达到高超水平)。湖南宁乡---四羊方尊 安徽阜阳---虎食人卣(you)开放期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 鼎、钟、鬲种类增多,卣、爵等绝迹,出现壶、盘等,纹饰流行窃曲纹,整体风格朴实流畅,有的含有自由奔放的风格,长篇铭文较多。陕西—大克鼎、河南新郑---莲鹤方壶(高1米多,壶体呈锥方形,遍饰蟠螭(chi)纹,盖顶上仰起盛开的莲瓣,莲蕊上伫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鹤,形象生动,自由舒张,一改青铜器狞厉威严的风格,是中国艺术风格的新开端。 新式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末年,礼器减少,日常用具得到发展,印刻,鎏金镶嵌艺术兴起,制作精细,风格迥异,富贵华丽。河北平山---龙凤金银错方案、树形灯, 四川成都---偃乐攻战纹铜壶 衰落期 战国末年以后,青铜时代将结束,器物恢复简陋风格,器型轻便,用以日用,铭文多刻入重量,容量和工匠姓名。2. 青铜器是最早的金属工具,由铅、锡、铜合制而成,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在造型、铸造工艺、纹饰和铭刻文字方面汇聚了整个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奴隶社会又称为青铜时代。3. 青铜器的种类:日用器(炊器、食器、酒器和杂器)乐器(钟、铎、铙)兵器(戈、矛、剑、钺)。4. 纹饰有:动物纹(饕餮纹、象纹、龙纹)、几何纹(云雷纹、环带纹、窃曲纹)人物场景纹(宴饮、乐舞、狩猎),纹饰的组织方式有单独式纹样(兽面纹)和连续式纹样。5. 铸造方法有模铸法和失蜡法。4. 先秦绘画—壁画(红山文化女神庙壁画残块)、装饰性绘画(偃乐渔猎攻战纹铜壶、河南洛阳—金银错狩猎纹铜镜)和战国帛画(湖南长沙---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用以墓葬,形象刻画准确生动,很好的反映了人的精神气质,人物以墨线勾勒、线条优美流畅,装饰性强,设色以平涂为主,体现了人死后升天的美好愿望。5.先秦时期的雕塑有青铜雕塑(商 三星堆青铜人像)、玉雕(商 玉凤、跪坐玉人)、骨雕和陶雕等。6.西周“四阿重屋”又称“庑殿重檐”,是中国建筑最尊贵的屋顶。 《考工记》 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天然漆的国家,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已出土木胎漆器碗。8. 先秦时期有白陶(瓷土和高岭土)和商 印纹陶,商代陶瓷工艺初步烧成最早的原始青瓷。9.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金文又叫钟鼎文(大克鼎、毛公鼎)铭文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石鼓文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

三章 秦汉美术

1. 帛画:因画在丝质的绵帛上得名,一般用以墓葬,又称铭旌jing。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金雀山出土的西汉早期墓室帛画是保存最完整的。马王堆帛画:呈T形,内容繁复,构思神奇,天上、人间、地府景象互通,表现了汉代人极度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命永恒的思考和追求,透出楚文化中的浪漫奔放的气势。2. 画像石与画像砖是指用于祠堂和墓室等建筑具有装饰性质的砖石,放映的内容广泛,有现实生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祥瑞迷信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有:单线阴刻、减地平雕、减地平雕加阴刻、减地浮雕、沉雕。山东是汉画像石遗存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有嘉祥武氏祠(《荆轲刺秦王》、《泗水升鼎图》),长清孝堂山石祠(《二千石出行图》、《捞鼎图》)沂南画像石墓最具代表性。河南南阳舞乐百戏画像石。画像砖艺术起于战国时期,止于东汉末年,一般砌于墓道和墓室两壁,主要集中在河南洛阳和四川成都等地,有空心画像砖,内容有现实生活和侍卫、宴享、狩猎、苑囿景色等。四川大邑安仁乡—《弋射收获图》、《盐井图》。3. 秦汉时期绘画主要有宫殿壁画(秦宫遗址车马图)、墓室壁画(鸿门宴、二桃杀三士)、器物装饰画等,汉代绘画的教化功能占主要地位。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保存最完整、反应现实生活最丰富的壁画,另外辽宁辽阳出土的《车马出行图》展示了汉代的绘画水平。4.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有写实和象征两大风格,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写实风格的代表。5. 陕西西安兴平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雕群是最具象征性的纪念碑雕塑,主要雕塑马踏匈奴,以战马代替霍去病本人的形象,骏马彪悍肥壮,气势轩昂将匈奴人稳稳踏于马蹄之下,显示出胜利者的英雄气概,战败的匈奴人神态凶悍,垂而不死的姿态表明了胜利来之不易,又预示着对失败了的敌人不可松懈,这是一座具有纪念性和象征性的纪念碑雕塑。6. 俑:代替真人真兽进行陪葬的雕塑,秦汉时期的俑有陶制、铜铸、木雕和石雕等形式。7. 秦始皇陵兵马俑,1974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有三个坑,1号坑主要是步兵、战车组成的矩形方阵,2号坑由弩兵、车马、骑兵组成的曲形军阵,3号坑为军阵的指挥部,类别有军吏俑、士卒俑和跽坐俑。艺术特色:以群雕的形式出现,采用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写实手法雕塑,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手法严谨,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是歌颂一代雄主雄才大略,实现伟大抱负的特殊丰碑。8. 陕西咸阳张家湾—裸体陶俑 、山东济南—彩绘乐舞杂技俑群 东汉成都—击鼓说唱俑:(头部形象写实,面部表情眉飞色舞,身躯造型夸张变形,胸部扁平,腹部圆如鼓,身体下蹲,右腿高跷,整件作品稚拙生动,率真大胆,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甘肃---铜奔马(马踏飞燕:昂首扬尾,三足腾空作飞奔状,右后足落在一只振翅飞翔的燕雀身上,象征着奔马身轻似燕,迅疾如飞,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物理上都保持平衡,表现了设计者卓越的想象力和烂漫主义情怀)。9. 秦汉时期的金属工艺主要有青铜器和金银器两种。汉代铜灯制作鼎盛,样式繁多,如河北满城西汉—长信宫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还有错金银博山炉10. 汉代是我国丝织业的第一个发展顶峰,产量大,品种多,技术成熟。秦汉时期纺织形态有 官营手工业、城镇独立手工业和农户生产。成都蜀锦最为出名,故成都被称为“锦城”,汉锦为经线起花,常为二色锦和三色锦。汉代丝织纹样丰富,有云气纹、鸟兽纹、花卉纹、文字图案和几何纹11. 秦汉时期植物染料迅速发展,已开始应用我国最早的化学染料,出现系列色调,已有39种色。12. 瓦当:用以砌在屋檐前端的带有图案的瓦片,秦代瓦当常饰有云纹、鹿纹、蝉纹和四灵纹,汉代除云纹、四灵纹外,特别流行文字纹。13. 铅釉陶:先用黏土制成陶胎,施以化妆土、再上低温铅釉烧制而成,釉色多为黄、褐、绿。14. 秦国时期文字得到统一,通用“小篆”,到了汉代,通行文字为小篆、隶书和草书,小篆用于官方高级文书及重要仪典的书写,隶书用于官府文书和一般经籍碑刻。主要隶书代表有:石门颂、四大汉碑(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仪礼等

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1.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出现于曹魏,流行于两晋和南朝,、佛教开始传播和道教也兴起了。2. 曹不兴: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画家,吴兴“八绝”之一,善画人物、佛像,尤其以画龙著名,还有“佛画之祖”的称誉。代表作有:《清溪龙》、《龙头样》、《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等3. 卫协:西晋画家,葛洪将其与“张墨”并称为同时代的画圣。卫协“六法”兼善,代表了西晋绘画的最高水平,作品有《七佛图》、《大列女图》《史记吴子胥图》、《神仙图》、《醉客图》等。4. 顾恺之:东晋画家 ,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他的画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等,他刻画人物传神自然,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