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1、《观沧海》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观沧海》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观沧海》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观沧海》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5、《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6、《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3.《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sǒng chì)C.洪波涌.起(yǒng) 子规啼.(tí)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xiāo sè)【答案】C【解析】碣jié 峙zhì 悬xuá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达到极点。

(5)停宿。

(6)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7)柳絮。

(8)给。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案】D【解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一、名句默写1. ,夕露沾我衣。

2.衣沾不足惜, 。

3. ,归雁入胡天。

4.萧关逢候骑, 。

5. ,江入大荒流。

6.仍怜故乡水, 。

7. ,徙倚湖山欲暮时。

8.白头吊古风霜里, 。

9.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

10.《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 。

11.《归园田居(其三)》中“, ”表现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12.《登岳阳楼(其一)》中感慨无限悲凉身世的诗句是: ,。

二、诗词鉴赏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1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进行简要赏析。

答:1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答:答案解析答案:1.道狭草木长 2.但使愿无违 3.征蓬出汉塞 4.都护在燕然 5.山随平野尽 6.万里送行舟7.登临吴蜀横分地8.老木沧波无限悲9.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0.答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11.答案: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2.答案: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3.(1)答案:出使飘飞的蓬草(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作者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 《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4. 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5. 给下面加点词释义:⑦幸甚至哉⑨水何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6 .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A. 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 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 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 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7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X”)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时期著名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①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②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前六句),然后写 _______ 景(后四句),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⑧歌以咏志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8.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第30课《诗四首》同步练习【课文导读】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景中含情,诗人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的诗境之中。

《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登岳阳楼》的作者陈与义,当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时,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2.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3.感受田园生活宁静致远的恬淡旷达,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学法指导】学习这四首诗歌,要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熟读成诵,查找资料。

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绘画,寻工具书。

(1),范希文庶几知道;,杜少陵可与言诗。

(2)洞庭西下八百里,。

(3)四面河山归眼底,。

(4)放不开眼底乾坤,;吞得尽胸中云梦,5.古诗名句默写。

(1)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2)江南有三大名楼是:黄鹤楼、岳阳楼和。

请默写赞美黄鹤楼的名诗:(3)《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4)《归园田居》中表示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5)《登岳阳楼(其一)》的颈联是:6.“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描绘了江上的美景。

请你展开联想,将它扩展成一段不少于150字的精彩景物描写。

二、精段阅读:阅读《使至塞上》回答后面7-11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解释加点的词。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精 《古代诗歌四首》试题(含答案)

精 《古代诗歌四首》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1)曹操是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__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3)李白,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4)马致远,____________(朝代,地名)人,____________家;“天净沙”是__________名。

2.默写。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2)写出《次北固山下》中对偶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在这四首诗歌中,写“乡愁”的是哪些?哪一首写的“乡愁”更凄凉、浓重?简要说出理由。

二、阅读理解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含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含答案解析)

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
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
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1/7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 用?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 jié( )石 澹.澹( )
萧.瑟.( ) ( ) 枯 téng( ) 天 yá(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1、陶渊明,名,
字,号,
(朝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号,是(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3、王维,(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
下,。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2、单车欲问
边,。

,都护在燕然。

3、,来从楚国游。

月下飞天镜,。

4、洞庭之东江水
西,。

登临吴蜀横分
地,。

,三年多难更凭危。

,老木沧波无限悲。

5、《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

7、《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

8、《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9、《渡荆门送别》的颔联
是:,。

三、回答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作者的“愿”该如何理解?
2、《使至塞上》颔联作者既言事,又写景,对文中“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应该如何把握?
3、《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4、《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香菱说,《使至塞上》颈联“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结合你的理解对这一句加以赏析。

最佳答案
一、填空: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应该是浪漫主义吧)
3、王维,唐朝(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宋朝(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5、《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9、《渡荆门送别》的颔联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三、回答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作者的“愿”该如何理解?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2、《使至塞上》颔联作者既言事,又写景,对文中“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应该如何把握?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3、《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高山渐渐隐去,现出空旷的平原,迢迢江水仿佛流入广阔的荒原,
结尾两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两句写“我”更加喜爱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送我渡向远方。

是江水为作者送别。

诗人初次离乡确有些依恋不舍,但不说破,而说故
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江水在诗人笔下也富有了浓浓的感情。

4、《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香菱说,《使至塞上》颈联“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结合你的理解对这一句加以赏析。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
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2.《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1.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情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一)5.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

6.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7.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8.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二)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
首诗。

10.本诗首联交代
了和。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任选一个角度鉴赏该句。

12.找出本诗中的另一组对偶
句:,。

9.五言律
10.出使原因目的地
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任选其一。

12.对偶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
的和此行
的。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13.地点目的
14.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

此联写远景。

15.“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6.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17.不是。

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字,
按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0.“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2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18.游时间
19.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20.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