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解析版)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一、基础巩固学完《古代诗歌四首》,班级拟开展“走进古代诗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小语准备了下面一段文字作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帮她判断。

曹操东临碣.石观看沧海,看“水何dàn dàn,山岛sǒng zhì”,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在柳絮落尽、杜鹃啼.叫的季节,李白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王湾行舟于绿水之中,只见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夕阳西下,飘零天涯的游子面对着苍凉xiāo sè的深秋暮色内心凄楚悲怆,思乡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她注音。

碣.石( )啼.叫() 涨.满()【答案】jiétízhǎng(2)语段中有三个词语小语不会写,请帮她书写dàn dàn()sǒng zhì()xiāo sè( )【答案】澹澹竦峙萧瑟2.小科对本课涉及的文学常识整理如下,但有一项不正确,请帮他找出来。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C.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C项,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不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3.学完本课,小强把诗句按季节进行了归类。

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物,在季节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B.杨花落尽子规啼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枯藤老树昏鸦【答案】D【解析】A、B、C三项描写的都是春季的景物,D项描写的是秋季的景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题及答案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中,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中哪一个字能够统领下文?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代诗人。

5.请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的妙处。

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XXXXXX东汉政治军事激昂大方悲壮2.(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3.碣石山观4.(1)XXX5.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相送的情怀。

(意思相近即可)6.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穷悲凉感伤的氛围。

7.从这两句诗中,我解读出了XXX听到朋友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课时训练第二课时1.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诗;从表达体式格局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中央能够看出?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连续两句)(一)阅读《观沧海》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阅读《次北固山下》,按要求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借长江风光表达了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诗歌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2.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拥有豁达的心胸、积极乐观的精神。

绘壮丽之景,展非凡之志——《观沧海》赏析曹操的《观沧海》,融情于景,借壮丽之景,展现出他的雄才宏志。

诗人写景时,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描绘出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

从写景的远近上看,先写山岛、树木和百草,再写波涛汹涌的海水,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四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先写全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个“何”字,用得饱满有力,再着“澹澹”一词,使得整个沧海神韵俱全。

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显得一派生机盎然;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瑟瑟秋风中海浪汹涌起伏的壮观景象。

曹操独立寒秋,极写秋天海的气象壮阔,岛的高耸挺拔,草木的生机勃发,一洗历代骚人墨客悲秋的感伤情调,其壮志凌云和远瞻世界的非凡气度跃然纸上。

前四行诗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态之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态之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融想象和夸张于一体,意境阔大。

在千古诗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这样具有雄才大略、傲视群雄的风云人物才写得出这种宏阔气象的诗句吧。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唐天宝初年,王昌龄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蛮荒之地,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好友李白在扬州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了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和慰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碣.石(jié) 咏.志(y ǒng ) 子规啼.(dì) B .竦.峙(s ǒng )枯.藤(k ū) 断肠.人(cáng) C .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 .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 āo )2. 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情景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3. 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 ”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 , , ”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4. 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是,字, (朝代) 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著称。

他与其子、合称“三曹”。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天净沙”是名。

该曲的作者是,代著名戏曲作家、家。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4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简答题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简答题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sǒng chì)C.洪波涌.起(yǒng) 子规啼.(tí)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xiāo sè)【答案】C【解析】碣jié 峙zhì 悬xuá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达到极点。

(5)停宿。

(6)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7)柳絮。

(8)给。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案】D【解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B. 山岛竦峙(sǒng) 秋风萧瑟(sè)C. 子规啼(dí) 杜鹃(juān)D. 风正一帆悬(xuán) 枯藤老树昏鸦(téng)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山岛竦峙竦峙:耸立。

(《观沧海》曹操)B. 闻道龙标过五溪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乡书何处达达:到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枯藤/老树/昏鸦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
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jié()石澹.澹( )
萧.瑟.( )( ) 枯téng() 天yá()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
3.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A.和B.一起C.给
(2)星汉
..灿烂( )
A.银河 B.星星 C.星和月
(3)次.北固山下( )
A.一次 B.停泊 C.游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6.(山西中考)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
7.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

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0.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11.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2.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13.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过鸳湖
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①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释】①芜:丛生的草。

14.诗歌所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美景?
15.该诗以情韵取胜.用词精妙.你觉得诗歌中哪个词用得最妙?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作品中作者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17.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竦峙碣dàn xiāo sè藤涯
2.D(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1)C (2)A (3)B
4.(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A
6.谈
7.(1)示例: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

(2)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朗诵经典诗词.触摸名家心灵
8.本诗的诗眼是“观”。

“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9.借景抒情。

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0.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1.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12.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3.A
14.春天早晨的美景。

15.示例:“香过”。

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

16.C
17.《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