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语文元调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武汉市2013年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xx《出师表》)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光:
发扬光大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宜:
当如此诗意和苦口婆心的表白碰上现实冷冰冰的硬壳被反弹回来的时候,一颗崇高无私的心灵所体验到的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啊!
xx说:
"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美的作品。建筑师又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在那样一个美丑颠倒的年代,梁思成的苦恼显然是多于幸福的。试想,一个在二战时期曾成功劝阻美军轰炸奈良和京都而被日本誉为"古都恩人"的建筑师,却亲眼看到在自己的古都,在和平时期的古都,一座宏伟的明清城墙在三十年内被化整为零,相当一部分城砖被单位和个人用来修房子、铺路、造防空洞、砌厕所„„
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小区域的办法。城墙可负起新的任务,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环城沿护城河可做成绿带公园;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的城墙,可砌花池,栽种花木;城楼角楼可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而形成方便市民休息、娱乐、纳凉游戏、登高远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环城立体公园。当国防土需要时,城墙上还可成为良好的高射炮阵地,古老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义务„„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兔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湖北省襄阳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chóu A项pēng/ping/pēng/ping C项yīn/yīng/yīn/yìng D项sháo/zhào/shào/tiáo)2.C ( A“凶惨”应为“凶残”B“浅尝则止”应为“浅尝辄止”D“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 3.A (没落:衰败,趋向灭亡。
B“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应为“老生常谈”:指常讲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C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应为“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D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应为“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4.D (A句式杂糅,可删除“被”;B不合逻辑,弥猴也是野生动物。
应在“野生动物”前加“其它的”;C搭配不当,应为“改善土壤环境和温室气候条件”。
)5.B (元杂剧中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6.D(“《江南style》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只是对“耳朵虫”现象的介绍。
)7.B(根据原文“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可知,耳朵虫只是和“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相关,并不能和“不自“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完全等同起来;且“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但耳朵虫不是)8.A(“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在文中没有依据)9.A(谢:推辞,拒绝)10.C (③李膺不畏惧权势,严格执法,④李膺不逃避责任,⑥李膺善于识别人才)11.D(“登龙门”是别人称他的行为,他获罪的直接原因还是“党事”。
)12.(1)荀爽曾经来拜见李膺,借机替李膺驾了车。
(得分点:“谒”、“因为”及大意)(2)我已经六十岁了,死生有命运的安排,逃走将到哪里去呢?(得分点:“之”、宾语前置及句意)(3)死是谁也不愿意的事情,你现在为什么没有一点为难的表情呢?(得分点:“死者”、“吝色”及句意)13.陈仲举雅重徐孺子/为豫章太守/至/便欲先诣之/主簿曰/群情欲令府君先入拜/陈曰【评分参考】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1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田圃fǔ凝níng望颤chàn动一代天娇B、妖娆ráo 喑yīng哑微漾yàng 红妆素裹C、风骚shāo 蓑suō衣栖xī息润如油膏D、禁锢gù静谧mì修葺qì温声细语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赣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
①然而,繁华盛景背后的旧制度却已是风烛残年、百孔千疮。
②德国总理默克尔赠给了中国贵宾的一幅古老地图,在无数国人心中激起波澜。
③在当时已经踏上现代化之路的欧洲人眼里,君权专制的中华帝国“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
④那幅绘于乾隆年间的中国地图,刻画的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A、②③①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2013年元调语文大解惑

2013年元调语文大解惑从今天起算,离2013年元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届时,语文学科的杠杆作用将再次显现。
为此,我专开一个新连载——《2013年元调语文大解惑》,希望给各位家长和考生一些参考。
《2013年元调语文大解惑》包括应试技巧、备考策略等内容,各位家长和考生也可以跟帖提问,针对共性问题,我也会用帖子专门回复。
第一惑:到底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第二惑:阅读题难在记叙文,还是散文第三惑:阅读题前两题难,还是后两题第四惑:告诉你议论文素材积累的真相第五惑:调考前的作文押题要注意什么第六惑:去哪儿找议论文素材最省力气第七惑:如何整理课本内的议论文素材第八惑:关于元调文言文阅读变化的猜想第九惑:选择题得分忽高忽低该怎么办第十惑:警惕那些可能带你步入歧路的经验第一惑:到底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到底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这原本不该算是一个问题,一来中考调考素有“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的惯例,二来学生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可是,这一切在2012年元调(也就是上届初三元调)中有了改变。
一、问题的由来:命题的变化时光倒回至2012年元月以前,那个时候,如果你拿“到底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的问题去问语文老师,老师的答案一定是“肯定是议论文啊”。
这是因为,在2012年以前,武汉市是绝对的以议论文为应考方针的备考模式,一则议论文好训练、得分稳,二则武汉市中考调考的作文命题也似乎更适合议论文。
然而,凡事物极必反。
考试总是求变的,而作文取向的多元化也的确是势在必行。
于是,在2012年元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
这是武汉市第一次在单一作文命题中加入“我”字,这种让考生别无选择的作文题,着实吓坏了不少学生,甚至也影响了不少老师,一时间,记叙文回归的说法铺天盖地。
可是,事实却似乎比现实要乐观许多:A、议论文也能拿高分。
分析当年不少学生的元调作文,面对《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这样一道作文题,不少学生依旧能凭议论文得到40分以上的作文,而记叙文的低分也是有的。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四川卷)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猝.然 / 精粹.汗渍. / 啧.啧粮囤. / 囤.积冠冕. / 分娩.B.讥诮. / 硝.烟土坯. / 胚.胎果脯. / 胸脯.跬.步 / 硅.谷C.商埠. / 阜.盛敕.造 / 赦.免复辟. / 辟邪.箭镞. / 簇.拥D.朔.日 / 溯.源嗔.怪 / 瞋.目落.枕 / 落.款渎.职 / 赎.罪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识记)。
此题主要考查同音字、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误读。
B.qiào∕xiāo,pī∕pēi,fǔ∕pú,kuǐ∕guī。
A.cù/cuì,zì/zé,dùn/tún,miǎn。
C.bù∕fù,chì∕shè,bì,zú∕cù。
D.shu ò∕sù,chēn,lào∕luò,dú∕sh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平添算账声名鹊起厉行节约B.砥砺麦杆徇私舞弊好高骛远C.硫璃称颂关怀备至有恃无恐D.飞碟疏浚出尔反尔突如奇来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识记)。
此题考查形近字、同音字误写。
B.麦杆——麦秆。
C.硫璃——琉璃。
D.突如奇来——突如其来。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2013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语文(答案)

2013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1.D(A.恤xùn应为xù;B.咤chà应为zhà;C.梓xīn应为zǐ。
)2.D(A.哀—唉;B.喧—暄;C.遐—暇。
)3.B(“进程”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进展”指事情向前发展。
“参加”指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参与”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等。
“抢夺”指用强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争夺”指争着夺取。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4.C(A.“重建”和“救援”语序不当,应为“救援和重建工作”;B.介词使用不当和词语搭配不当,“妈祖文化”前删掉介词“把”,“打造”“交流的品牌活动”应为“打造”“交流活动的品牌”;D.一面对两面,“中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应改为“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5.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6.A(“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第⑤段的表述是“而京剧却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
)7.C(“流派传承……的目的”张冠李戴,文中所指应是“京剧表演艺术”而非所有流派。
另外,流派传承包括“传”与“承”两个方面,“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传”是针对老师而言的,“承”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原文的意思是说“老师”“只能通过……”来达到“传艺”的目的,而不是达到“承学”的目的,因为“承学”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8.B(A.从原文第⑤段看,“新技术”“新工具”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的说法言过其实;C.观点与例证矛盾,杨宝森是属于“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一类的;D.从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烈的抢救性质,有些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来看,此项说法有所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