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泼水节—泼水节的传说

合集下载

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典故

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典故

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典故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但是你知道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吗?一起来看看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典故,欢迎查阅!●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典故简介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的色彩。

传说典故相传,创世初期,天地不分季节,世间不分冷暖,人类难以生存。

创世神见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

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既不关心人类,又不遵守天规,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

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

他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庭,找到创世神诉说了人间的灾难。

于是创世神免掉捧麻点腊的职务,另派英达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风雨冷暖。

可是捧麻点腊不肯交出权力,仍在乱兴风雨。

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腊。

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去引逗捧麻点腊的七个女儿。

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

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

为了清除人间的灾难,她们决定大义灭亲。

从此之后,七姐妹对父亲百依百顺,深得父亲的欢心。

捧麻点腊见女儿们如此听话,感到非常高兴,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

他告诉七个女儿,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泼水节,又称傣族新年,是中国傣族、傈僳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相互泼水,以示清洗身心、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而泼水节的起源,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阿那格的傣族少女,她生性善良、美丽动人。

阿那格的父母早逝,她和哥哥相依为命。

哥哥是个勇敢善良的年轻人,他们两个相依为命,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然而,这个小村庄的和平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天,村子里突然来了一群凶恶的盗匪,他们抢劫村民的财物,欺凌妇孺。

阿那格的哥哥为了保护村民,奋勇与盗匪搏斗,最终英勇牺牲。

阿那格悲痛欲绝,她决定为哥哥报仇。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阿那格悄悄地溜进了盗匪的老巢。

她打开水缸,一桶桶的清水洒向了盗匪们。

盗匪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清水淋湿,他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阿那格趁机逃脱,并将盗匪的藏身之地告诉了当地官府。

盗匪们最终被绳之以法,而阿那格也因此成为了村里的英雄。

为了纪念阿那格的勇敢行为,村里的人们决定每年的这一天,举行泼水节,用清水来纪念阿那格的勇敢行为,也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从此以后,泼水节就成为了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相互泼水,以示清洗身心、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泼水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对勇敢、善良的致敬和纪念。

如今,泼水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日,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着传统的傣族服饰,手持水枪、水桶,尽情地欢庆。

泼水的同时,也传递着对勇敢、善良的敬意,祈愿着来年的幸福和平安。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泼水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对勇敢、善良的致敬和纪念。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可以尽情地欢庆,也可以传递着对勇敢、善良的敬意,祈愿着来年的幸福和平安。

愿泼水节的美好传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共同的节日,传承着勇敢、善良的精神,让世界充满爱与和平。

德昂族节日:泼水节(中国传统节日)

德昂族节日:泼水节(中国传统节日)

德昂族节日:泼水节(中国传统节日)德昂族泼水节也是德宏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7天。

共3天。

仪式开始这天,德宏德昂族群众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清水,带上早已准备好的各种食物,手捧一束束鲜花,汇集到本寨的佛寺(奘房)去过节。

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老主持,并致祝词。

致罢祝词,男青年们敲响象脚鼓,跳起象脚鼓舞。

女青年们合着鼓声,跳起“堆沙舞”。

其他人手捧竹水筒,举过头顶,依次往雕龙画凤的水槽里倒水,为象征佛祖化身的佛像冲浴,意即缅怀先辈的恩德,预祝来年风调雨顺。

其间,人们还提着空竹筒,争先恐后地去接从佛像上淌下来的水,或喝进肚,或洗脸洗手,以示避开病魔,来年吉祥。

泼水首开仪式过后,人们将所带食物置于供盘上,供于佛像前,齐声朗诵祭词,然后尽情品尝。

以上仪式过后,人们便以象脚鼓队为前导,排成长队,翻山越岭,来到井边、泉边、河边取水,以取水来欢度自己的节日。

其间,每取一次水,都要举行取水仪式和供物仪式。

还要举行传烟和对歌的仪式。

取水的程序有一定的规矩。

第一天只能分别在寨边的井里取水,第二天到山箐里的泉水边取,第三天再到河边取水,先近后远。

意即要靠自己的双手开发水源,不要等待自然的恩赐。

泼水有着严格的规定。

第一天只能先向佛像浇水,再为佛爷、和尚洗手,不能浇到身上。

群众之问更不能相互泼水。

第二天一早,男女青年或小孩,提着竹水桶,分别到长老们的家中,为他们洗手、洗脸,意即感谢他们所作的奉献,预祝他们健康长寿。

从第三天开始才以花束蘸水洒在对方身上的方式,相互浇水互相祝福,而浇水的主要对象又是新婚夫妇,意即祝贺他们和睦相处,永远幸福。

浇水时,新婚夫妇不得随意拒绝或反对,否则,将会被人们视为不懂规矩的人。

关于云南省德宏州德昂族泼水节的来历,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开天辟地的万能佛祖,为了帮助德宏德昂族人民料理生产生活大事,经天神同意,从天上来到了人间。

为了不使人们惊讶,佛祖变成了一个佛爷,独自住在奘房里。

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

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

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
《泼水节》
泼水节,又称傣族水花节,是中国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民俗盛会。

泼水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中旬举行,庆祝春耕和象征着清洁和祥和的新年。

泼水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傣族的神话传说。

相传,有一位名叫杨依的美丽姑娘,她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去河边洗衣服,遇到了一头凶猛的野兽。

就在危急时刻,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出现,用箭射死了野兽,救了杨依一命。

杨依对这位英雄产生了感情,于是她又用水浸湿了重新披上的新衣服,表达了对这位年轻人的感激之情。

从此以后,傣族人民便开始在每年的这个时候,用水相互洒泼、浇洒,以寓意清洁、幸福和新的开始,以纪念这段感人的故事。

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傣族服饰,手持香水和水花,相互泼洒,邀请对方加入欢庆的行列。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游行,载歌载舞,狂欢庆祝。

同时,人们也会到寺庙祈福,祈求财富和好运。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篝火晚会、龙舟比赛、民族音乐演出等各种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节日,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欣赏和体验这一独特的民俗风情。

通过泼水节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泼水节不仅是一场狂欢的庆祝活动,更是一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期盼。

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故事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泼水节的传说一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

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

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

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

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

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

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泼水节的传说二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

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

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

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泼水节的传说三远古时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场灾难。

夏无雨,春无风,秋无艳阳,淫雨满冬。

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庄稼无法种,田荒地芜,人畜遭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那个被人们称为帕雅晚的人,见到如此光景,决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禀告天王英达提拉。

他以4块木板作成翅膀,腾空而起,冲入天庭,将人间遇到的灾难报告了天王英达提拉。

英达提拉调查得知是负责掌管风、雷、电、雨、晴、阴的天神捧玛点达拉乍无视捧玛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规,凭借广大神通,蓄意作乱。

泼水节介绍

泼水节介绍

泼水节介绍
《泼水节》
泼水节,又称傣族水花节,是中国傣族、傈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新年(傣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举行,是傣族传统的节日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民间传统的节日之一。

泼水节起源于古代傣族传说,传说中有一个恶魔在古代困扰傣族,傣族人民为了摆脱这个恶魔的侵扰,便设法驱逐恶魔,这个人称为沃勒。

傣族的抽水节是沃勒节的起始节庆。

早晨,人们将库存的水放在石缸中,祭祀和长辞后,成年男女老幼尽头奔跑,从头到脚的水花撒在一切人员之上,意在卫寿和尽抛棃病。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欢快地打水仗,互相泼水,用鲜花或香料浸水洒向身上。

节日当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花,互相交往问好,高声歌吟,来宾和远道而来的朋友相逢频频举杯,充满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泼水节代表着傣族的欢乐、友爱和美好的期望,也是一个传统节日的交流与传承。

如今,泼水节不仅限于傣族地区,更成为了一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分享。

每年这个时候,数以千万的游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涌入泼水节的举办地,一同享受这个独特的节日盛宴。

泼水节象征着洗尽冷暖,祛除晦气,为新的一年祈福祈福,也
是傣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并发扬着傣族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与人祈福、祈安的美好仪式。

关于泼水节的神话故事

关于泼水节的神话故事

关于泼水节的神话故事泼水节是云南傣族、白族、佤族等民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四月三十到五月二日举行。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象征着祛除晦气和净化身心灵。

这个节日有许多神话故事与之相关,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其中的几个。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个名字叫做杜莎的女孩。

她是村庄的公主,父母敬爱她,村民们也对她视如己出。

杜莎天生美丽动人,聪明伶俐,但是她却非常孤独。

她心地善良,总是希望能够帮助别人,但因为身份特殊,很少有人敢与她交流。

泼水节那天,杜莎偷偷溜出了宫殿。

她看到村民们开心地把水泼向彼此,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村庄。

杜莎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她想要找到一个机会,以此来疏导自己的内心情感。

她找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头,将其贴在衣服上,然后悄悄地站在水源的旁边。

当人们向她泼水的时候,她假装非常惊吓,而石头的力量让她的身体变得像钢铁一样坚硬,水滴都无法沾湿她的身体。

村民们被她的表演吸引,纷纷围拢过来。

杜莎继续扮演着一个受欺负的角色,让人们觉得自己很勇敢。

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得到他们的真心关爱。

终于有一个年轻人见状,冲了过来,他叫做阿宝。

阿宝是个活泼开朗的年轻人,热爱生活。

他看到杜莎的扮演,觉得非常有趣,便主动向她泼水。

杜莎故意躲闪着,让他不停地追逐。

在这过程中,两人逐渐熟悉起来,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阿宝告诉杜莎,泼水节本来是为了祛除困扰,希望能够洗净人的灵魂和疾病。

他认为杜莎的心愿与此颇有相似之处,建议她不要再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勇敢地表达真实的自己。

听到这番话,杜莎茅塞顿开,她明白了自己该如何去面对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从那天起,杜莎再次回到了村民们中间,泼水节成为了她展示真实自我的舞台。

她没有用石头继续欺骗大家,而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泼湿,让水滴成为她表达真情的桥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杜莎不再孤独,她找到了自己信任的朋友,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真心关爱。

泼水节的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活动,它也蕴含着人们对于情感的向往和表达渴望。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泼水节的传说一传说从前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

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

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

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

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泼水节的传说二天神昆西迦为了分清人间的季节、时令,让傣家人按照节令栽种、收割,就派了4个天神下来安排年月季节。

为首的那个天神叫昆颂,他一来就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冷季6个月,热季6个月。

另外3个天神不同意他的安排,但也没有办法。

昆颂一意孤行,结果季节不分明,该晴不晴,该下雨时不下雨,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种种不成,该收收不了,庄稼长不好,人也多生病,傣家百姓被害苦了,抱怨连天。

昆颂来到人间后,每月硬娶一个傣家姑娘做妻子,一年就娶了12个。

他不把妻子当人看,稍不如意就骂就打,12个妻子都巴不得快快离开他,但是又没有办法离开。

同昆颂一起下来的3个天神看到这个情景,商议道:如果再这样下去,人间的节令顺不了,傣家姑娘的苦难解不了,得把昆颂除掉。

昆颂的第12个妻子帕哈聪明伶俐,又胆大心细,3个天神告诉她除掉昆颂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趁昆颂睡着的时候,用他自己的一根头发往他脖子上轻轻一勒,他的头就会断下来。

到了晚上,帕哈侍候昆颂睡下,待他睡熟后,她拔下一根头发,轻轻在他脖子上一勒,他的头果然断了,滚落到地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 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 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 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 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多信息详看:线小岩的新浪博客)
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 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 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 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 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