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导学案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时学导设计方案:第9章 浮力1

课时学导设计方案(一周学导设计方案顺序汇总)姓名课题课型时间崔秀梅浮力专题回归课 4.15学导目标1.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熟记浮力的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能利用浮力知识、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3.通过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物理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树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学导重点及方法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会误认为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由于学生错误生活经验的干扰,在生活中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是本节的难点,而浮沉条件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问题预设1.初二3班王金雨将一个重为0.5N的鸡蛋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请总结计算浮力的方法?2.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一艘货轮满载时的排水量是10t,求它满载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到达港口卸货的过程中,请分析货轮所受浮力、排水量、吃水深度如何变化?用钢铁制成的轮船是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你有什么方法改变物体的浮沉,写下来。
3.春耕季节,人们常利用盐水来选种,当把种子放入盐水中时,所有的种子都未浮起来,为了使不饱满的种子浮起来,问应在盐水中加盐还是加水?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联系教材和生活你还能举其它利用这种原理的例子吗?(并进行简单分析)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评价学生的问题引领完成情况,表扬各班的某些同学,激励其他同学。
‘视频打捞沉船,问学生这是采用的什么方法?这涉及到有关浮力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揭开这个谜底。
目标咀嚼2分钟阅读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目标,同伴之间说一说这节课自己的目标,2分钟教师提问说目标。
(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自学指导9分钟1.自学要求:时间7分钟,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和利用身边的资料解决,解决完善导读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同时再次发现新的围绕本节目标的生活实际问题。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9.1认识浮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学导目标1.知道浸入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记住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了解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在气体和液体中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及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
3.通过用浮力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感受物理的神奇色彩,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导重点及方法学生能够知道浮力,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浮力大小有多大,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所以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受浮力的大小是本节的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不易理解掌握,为此作为本节的难点。
问题预设1.万吨巨轮能够航行于海面而不沉没,热气球能腾空而起,这说明它们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那么你是如何认识浮力的?说说看。
2.观察课本图9-3(a)石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图9-3(b)可知将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由此你可以总结出计算浮力大小的第一种方法,写下来吧。
3.观察图9-4(a)说明气球和篮球的总质量等于右边钩码的质量,当把气球的球针插入篮球后发现杠杆的右边下沉了?请分析原因。
并写出你由此得出的结论。
节日里小朋友玩的“氢气球”不小心就会飞上天,而用嘴吹的气球却飞不起来,这难道说明气球不受浮力作用吗?说说你的认识4.回顾并写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的上下表面的压强一样吗?如果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那么物体所受和合力为零吗?如果不为零,方向怎样,大小如何?请写下来。
我们搬起陷在河底淤泥中的石块时,刚开始很费劲,一旦石块离开淤泥后会变轻,离开水面后又会变的很沉,这是为什么?由此你总结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播放课件: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氢气球为什么会浮在空中?为什么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些小例子非常简单,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答出与浮力有关,并且通过例子还可以发现,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九章 浮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1)

第九章浮力课程标准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2.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情分析整体分析:本章是在学习压强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浮力的。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活动应该设计的内容及强化的知识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公式;4.明确物体的浮沉条件;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现象。
解决设想:1、演示“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理解。
2、展示潜水艇模型,说明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回顾思考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并在下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2、实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器材:__________、圆柱体(铁块)、细线、烧杯、水、浓盐水.(2)实验方法:_________法.(3)问题探究①实验中怎样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②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③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④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是否有关?3、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1)实验器材:__________、石块、细线、溢水杯、小烧杯、水.(2)实验原理:___________(称重法).(3)实验结论:F浮=G排=ρ液gV排.(4)问题探究: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哪两个力之间的大小关系?②怎样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③怎样测出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④在探究过程中如果溢水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⑤在探究过程中为什么要先测量物体的重力和空杯的重力?4、物体的浮沉条件(1)浮沉条件(2)应用(1)密度计:测液体密度,它所受的浮力总是_____它受到的重力.(2)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入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会___,饱满的种子会____.(3)潜水艇:靠_________来实现浮沉.(4)热气球:内部充的气体密度_____外部气体密度.赛场热身1. (2013·凉山中考)2.(2013·龙岩中考)如图所示,重5N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称时为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3. (2013·眉山中考)一艘轮船从重庆驶入上海,在上海码头卸下货物后停泊。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02

第一节认识浮力【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重点】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1.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物体不论其形状是否规则,也不论物体处于液体中的哪个部位或哪种运动状态,浮力的方向总保持竖直向上不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a)用了救生圈的儿童,在水中不下沉) ,(b)用钢铁制成的万吨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c)热气球能腾空而起)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什么是浮力、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69~17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图甲所示,物重G=__5__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乙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__3__N。
(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图丙所示。
将丙实验与甲、乙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
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2__N。
(4)该实验是通过__类比__的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
,(第1题图)) ,(第2题图)) 方法指导: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而只有向下的压力没有向上的压力是不会形成浮力的,所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知识链接: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竖直悬挂一个重物,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时学导设计

课时学导设计方案(一周学导设计方案顺序汇总)姓名课题课型时间崔秀梅浮力问题复习解决课4.27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熟记浮力的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技能目标: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3.情感目标:通过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物理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树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导重点及方法1.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浮沉(能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浮力应用的问题)。
问题预设1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你知道曹冲运用了什么方法吗?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哪些知识。
说说看。
2. 随着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的下水,同学们对舰载机的起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河流驶向海洋时,受到的浮力会怎样变化?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为什么?若飞机起飞和下降时的情况一样吗?3.3月26日沙特等国家对也门进行大规模的空袭,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在外侨民的安危,3月29日首批侨民乘坐军舰撤离,当侨民登船后,轮船的浮力怎样变化的,进入内河后吃水线如何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潜艇部队也全线护航,从亚丁湾护航到也门港口,海水的密度是逐渐增大的,如果你是舰艇长该如何调整潜艇,来保证隐蔽的安全护航啊?1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你知道曹冲运用了什么方法吗?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哪些知识。
说说看。
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是怎样的?自学指导7分钟把整合后的问题生成单,呈现在黑板上。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

9.1《认识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②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浮力产生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浮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学会用称重法测浮力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玻璃杯、饮料瓶、气球、大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截去底部的塑料瓶、细线、双面胶、小木块、重锤线、篮球、打气筒、气针、杠杆、钩码。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浮力1、师:在一个玻璃杯里放一个乒乓球,要求不动玻璃杯把乒乓球取出来。
生交流讨论,想出办法:加水,利用水的浮力把球取出。
课件出示一些与浮力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与浮力有关的生活现象。
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托了起来?生:受到浮力。
生列举:生活中浮力的现象。
生利用给出的器材,感受浮力的存在。
生将乒乓球压入水中,你的观察和感受?将塑料瓶,气球依次压入水中,你的观察和感受?生观看视频。
2、实验探究1:探究浮力的方向准备实验器材:乒乓球、细线、胶带、玻璃杯、木块、水、重锤线。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将细线一端用胶带粘在乒乓球上,另一端粘在塑料瓶的底部,然后慢慢向塑料瓶里倒水,直到水将乒乓球浮起,将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的方向进行对比。
小组完善实验方案:用小木块将塑料瓶的一端支起,再次将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的方向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生画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3、师:水下的物体也受浮力吗?课件展示:小鱼的困惑:我受到浮力吗?我下面的小石块受到浮力吗?生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实验探究2:探究液体的浮力结合课本170页,生交流讨论实验的方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9章 浮力 第1节 认识浮力导学案 (新

第一节 认识浮力【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重点】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1.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物体不论其形状是否规则,也不论物体处于液体中的哪个部位或哪种运动状态,浮力的方向总保持竖直向上不变。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a )用了救生圈的儿童,在水中不下沉) ,(b )用钢铁制成的万吨轮船能浮在水面上),(c )热气球能腾空而起)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什么是浮力、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69~17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图甲所示,物重G=__5__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乙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__3__N。
(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图丙所示。
将丙实验与甲、乙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
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2__N。
(4)该实验是通过__类比__的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
,(第1题图)) ,(第2题图)) 方法指导: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而只有向下的压力没有向上的压力是不会形成浮力的,所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知识链接: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竖直悬挂一个重物,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 第一节认识浮力 导学案

第 1 页 共 2 页认识浮力 导 学 案 导学目标 1. 认识浮力,掌握测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2. 浮力产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1. 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浮力,总 结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导学过程 一、什么是浮力?观察演示: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向 运动,原因是它受到 的力,最后 在水面上。
分析:静止是一种平衡状态 。
从二力平衡的角度看,由于乒乓球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 ,因此必定有一个竖直向 的力和它相平衡,我们把这向上托的力称为“浮力”。
结论:a.浮力概念: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 。
b.浮力方向: c.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二、浮力的测量 实验:将一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读数G=10N ,再将钩码浸入水中,记下读数F=8N ,比较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我发现 。
总结: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步骤:1、 。
2、 。
3、 。
结论:从这个实验中我得到一种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F 浮力=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观察:如右图将正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会竖直 。
分析:木块在水中各个面都受水的压力,但是木块不向前后或左右运动而要向上运动是因为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比其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小”或“大”)。
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四周都有压强,但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F 上要比它受到的向下的压力F 下大。
总的效果就出现一个作用于这个物体向上的力,即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 产生的 结论:我又知道了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思考:立在河床上的桥墩;陷在河中泥里的脚受到水的浮力吗?四、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分析课本,请你完成下列内容: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 猜想:a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c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d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e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导目标1.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熟记浮力的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能利用浮力知识、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3.通过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物理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树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学导重点及方法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会误认为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由于学生错误生活经验的干扰,在生活中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是本节的难点,而浮沉条件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问题预设1.初二3班王金雨将一个重为0.5N的鸡蛋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请总结计算浮力的方法?2.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一艘货轮满载时的排水量是10t,求它满载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到达港口卸货的过程中,请分析货轮所受浮力、排水量、吃水深度如何变化?用钢铁制成的轮船是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你有什么方法改变物体的浮沉,写下来。
3.春耕季节,人们常利用盐水来选种,当把种子放入盐水中时,所有的种子都未浮起来,为了使不饱满的种子浮起来,问应在盐水中加盐还是加水?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联系教材和生活你还能举其它利用这种原理的例子吗?(并进行简单分析)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评价学生的问题引领完成情况,表扬各班的某些同学,激励其他同学。
‘视频打捞沉船,问学生这是采用的什么方法?这涉及到有关浮力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揭开这个谜底。
目标咀嚼2分钟阅读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目标,同伴之间说一说这节课自己的目标,2分钟教师提问说目标。
(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自学指导9分钟1.自学要求:时间7分钟,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和利用身边的资料解决,解决完善导读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同时再次发现新的围绕本节目标的生活实际问题。
2分钟提出问题。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领和纠正,同时关注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小组进行个辅,发现问题较多的话做好引领,后2分钟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加快学习速度。
若经思考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小声与临位交流解决。
同时教师根据各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评价。
(学生边读边记边思考。
按着要求做好通读和细读。
并做好问题解答。
通过教材的再读,能将本节知识有较好的理解。
能用较规范的物理语言提出新层次的问题。
)问题预设:提问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所学。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进一步明确物体底部有液体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定律法)F浮=G-F(称重法)F浮=F'-F(压力法)F浮=G4.物体的浮沉:(1)条件: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上浮 F浮大于G物 p物小于p液下沉 F浮小于G物 p物大于p液悬浮 F浮等于G物 p物等于p液漂浮 F浮等于G物 p物小于p液(2)应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讨论指导7分钟1.交流时要找出问题的答案、思路和拓展,并在黑板上标记,组内帮助学科长做好展讲的准备。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答。
教师及时点拨学科长如何做。
3. 教师观察对组内的交流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个辅:整体较差的小组。
问题预设:1.初二3班王金雨将一个重为0.5N的鸡蛋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请总结计算浮力的方法?答案:它受到的浮力范围为:0.3N~0.5N思路:当烧杯中盛满水时,溢出的水重即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min=0.3N;当烧杯中没有盛满水时,若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最大,等于物重,即Fmax=G=0.5N;因此它受到的浮力范围为:0.3N~0.5N拓展:浮力计算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定律法)F浮=G-F(称重法)F浮=F'-F(压力法)F浮=G2.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一艘货轮满载时的排水量是10t,求它满载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到达港口卸货的过程中,请分析货轮所受浮力、排水量、吃水深度如何变化?用钢铁制成的轮船是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你有什么方法改变物体的浮沉,写下来。
答案F浮=G排=m排g=10 *103kg*10N/Kg-105N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浮=G.当船由河里驶向海里, G船=F浮=G排=ρ液gV排,船的重力减小,,船所受的浮力变小,G排变小,,而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吃水深度减小。
由于钢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水中,用钢铁材料制成的金属块能够排开水的重力(或所受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所以用钢铁材料制成的金属块在水中会下沉.用钢铁材料制成的轮船形状不同于钢铁材料制成的金属块,与同质量的金属块相比,在水中轮船能够排开水的重力(或所受浮力)大大增加,可以大于或等于轮船所受重力.所以轮船会漂浮在水面上.3.春耕季节,人们常利用盐水来选种,当把种子放入盐水中时,所有的种子都未浮起来,为了使不饱满的种子浮起来,问应在盐水中加盐还是加水?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答:应加盐.再向盐水里加盐,增大盐水v 密度,因为种子排开盐水v 体积不变,根据7浮=ρ液gV 排可知:种子受到盐水v 浮力增大,当种子受到v 浮力大于种子重时,不饱满v 种子就会浮起来.拓展:掌握好盐水的浓度;最好用比重计来测定。
如果没有比重计,可将已经溶解的盐水舀出一碗,然后放进一匙要选的种子,假使全沉下去,说明盐水太淡,应继续加进食盐;如果大部分种子飘在水面,说明盐水太浓,应加水稀释,直到大部分种子斜卧在碗底为止。
盐水连续使用多次,盐分会被种子带走,应适当加盐,以免浓度降低,影响选种质量。
同时,种子经盐水浸泡,表面会受伤,因此,种子从盐水里捞出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才能播种。
展讲指导精讲点拨 9分钟 1,.根据选定的问题,各组学科长代表小组展讲,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达,要有起始语、陈述语、讨论语,要说答案、思路和拓展。
要调动并引领同学做出补充或提出质疑。
其余组做好记录、补充和质疑。
2.教师维持秩序和评价、规范学生的展讲;同时引导其余组提出质疑。
问题预设:教师预设:3,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 )A .浮力增大,ρ1=ρ2B .浮力减小,ρ1=ρ2C .浮力不变,ρ1>ρ2D .浮力不变,ρ1<ρ2∵轮船漂浮,∴F 浮=G ,∴轮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 ,即:ρ液gV 排=G ,设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轮船排开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的体积为V1、V2,∵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V1<V2,∴海水的密度:ρ1>ρ2.,4,。
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右图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三个球排开水的体积:V 甲<V 乙<V 丙=V 丁,由F 浮=ρ水gV 排可得F 甲<F 乙<F 丙=F 丁;故甲球所受的浮力最小;丙球所受的浮力等于丁球所受的浮力.由于甲乙漂浮,故甲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丁悬浮,即丁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丙下沉,故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丙的密度最大;3.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解析: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酒杯的密度。
答案:1. 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1V2. 把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2V3. 把小酒杯沉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3V 4. 计算: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 )(12V V g mg G F -===水浮ρ 小酒杯沉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为13V V -,即瓷杯自身瓷的体积。
水水瓷ρρρ13121312)()(V V V V V V g V V g gV G V m --=--===训练指导 15分钟 1.合上课本,开始考试,认真审题,做题。
2.思考做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3.教师做好评价和及时的强调和指导。
个辅:关注并个辅基础较差的学生。
打点收获 4分钟1.回顾本节所学、所思、所想,同伴之间相互说一说本节的收获。
2.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说出自己的收获。
3.教师提问2-3名同学,其他同学也可自告奋勇的表达。
课件课件展示: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G G G GG相同:F浮=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