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刺绣的工艺艺术

合集下载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摘要】山西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在艺术上,山西民间刺绣承载着丰富多样的色彩,线条流畅细腻,图案设计独特多样,并注重细节表现。

这些特征使得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界备受瞩目。

它巧妙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博大精深,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山西民间刺绣仍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展示着艺术魅力,值得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审美特征,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图案设计,细节表现,传统技艺,现代审美,历史背景,重要性,热爱生活,追求美好,艺术价值1. 引言1.1 介绍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背景山西民间刺绣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据史料记载,山西作为中国刺绣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刺绣的技艺。

在宋代,山西民间刺绣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绣工艺的代表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山西民间刺绣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至今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中,不仅可以看到绣工们对传统技艺的执着追求,更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通过绣针线和丝绸布料的巧妙结合,山西民间刺绣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细腻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审美享受。

山西民间刺绣在中国刺绣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艺术审美的典范。

通过对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背景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

1.2 探讨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上的重要性山西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珍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艺术上,山西民间刺绣承载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探讨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上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传统工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还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情感表达。

2. 正文2.1 色彩丰富多样的特点山西民间刺绣以其色彩丰富多样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的起源历史(国粹|中国刺绣&领绣刺绣)

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的起源历史(国粹|中国刺绣&领绣刺绣)

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的起源历史(国粹|中国刺绣&领绣刺绣)中国红——刺绣的艺术1.什么是刺绣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又称“黹”、“针黹”,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

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

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

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2.刺绣的起源与发展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刺绣在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到了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

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

唐代刺绣应用很广,针法也有新的发展,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刺绣工艺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

同时,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

明清时期,刺绣工艺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民国以来,刺绣的发展几乎停顿,并逐渐走向衰落。

3.刺绣简介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4.刺绣工艺的意义第一,中国刺绣对世界服饰起了很深远的影响。

第二,刺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对现代家装家饰、服装、家纺、艺术创作,民间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

5、主要流派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6、现状与保护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绣花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传统的手工艺术受到严重冲击。

并且由于手工技艺传承人的匮乏,也使得许多古老的技艺濒临失传。

刺绣论文——精选推荐

刺绣论文——精选推荐

刺绣论⽂刺绣艺术鉴赏与实践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

就是⽤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定图案和⾊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

它是⽤针和线把⼈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种艺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艺之⼀,在中国⾄少有⼆三千年历史。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门类。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影⾦、盘⾦、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途主要包括⽣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刺绣的⼯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

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参差现象;平是指⼿势准确,绣⾯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光洁,⽆墨迹等污渍。

在原始社会,⼈们⽤纹⾝、纹⾯来进⾏装饰。

⾃从有了⿇布、⽑纺织品、丝织品,有了⾐服,⼈们就开始在⾐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画⽽裳绣”。

⾄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

在先秦⽂献中有⽤朱砂涂染丝线,湖北江陵马⼭硅⼚⼀号战国楚墓出⼟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等,都是⽤辫⼦股施绣⽽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常严谨,有明确的⼏何布局,⼤量运⽤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起,⼿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的刺绣残⽚,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但出⼟时仍然精美绝伦,配⾊、针⼯都运⽤得恰到好处,让我们这些现代的绣⼯们都汗颜。

汉代的刺绣⼯艺在⼭东⼀带也很发达,并早已成为民间妇⼥的普遍劳动。

因为刺绣⼯艺的成熟,汉代已经在⽆形中开始区分使⽤刺绣的⼈群等级和种类,刺绣虽然是在劳动中由劳动⼈民创作产⽣,但是绝⼤部分的劳动⼈民是享⽤不起⾼档丝织刺绣品的。

论述民间刺绣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修订]

论述民间刺绣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修订]

论述民间刺绣————刺绣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刺绣工艺广泛流行于少数民族当中,刺绣技法很多,主要有素绣、彩绣、凸绣、辫绣、缠绣、锁绣、绉绣、挑花等多种。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 是世界文化艺术发源地之一。

中国传统手工艺浸润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艺术样式异彩纷呈 艺术内涵博大精深。

刺绣暗含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参与人数最多、传播最为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图像方式。

它的影响力肯定超过了绘画,因为人们可以将刺绣穿在身上,而在民间,刺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方式。

想一想,在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世界上有一半人一代接一代不停从事着刺绣这样一种精细的手工劳作,刺绣甚至已经变成了她们的生存方式。

从艺术角度讲,无论在造型、色彩、工艺 还是图案纹样上,民间刺绣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也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特征,从而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笔者酷爱民间刺绣,收藏刺绣品近百件,且业余对民间刺绣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如下总结和分析,试图探究民间刺绣艺术的无穷魅力少数民族流行的素绣,指白线绣于青、黑、蓝底的单色绣,以素取艳。

彩绣,是用多种不同颜色线交织绣成各种绚丽图案。

平绣,着重于图案布局的美观匀称,色调分明,给人以明显的物象感。

凸绣,采用多层次的绣法和不同色调,突出图像的立体感和层次。

贴绣,是将布剪成各种形状,然后沿边缝绣或在贴布上加绣,使之产生凹凸效果,突出物体的立体层次感。

连物绣,用线脚扣连银、铜、玉、玛瑙、鱼骨、贝壳、玻璃等装饰物缝在底料上,以绣托物,这种装饰多用于帽饰。

少数民族服饰多装饰刺绣图案,这些刺绣图案讲究,色彩搭配协调、绣工细致精湛,不仅带有实用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刺绣图案主要用在各民族服饰的衣襟、衣领、衣袖、衣背、托肩、兜肚、裙边、裤脚等许多部位。

图案想象丰富、造形奇特,包括各种龙凤吉祥的图案,鱼虫花鸟等动植物图案和各种形状、线条等组成几何图案,所用色调各民族不同,多种多样,红色、蓝色、粉红色、紫色、白色、黑色、绿色等都较为常见,色调运用强烈大胆,带有少数民族神秘古朴风格特点,反映了少数民族妇女娴熟高超的刺绣技艺。

山西民间刺绣

山西民间刺绣

山西民间刺绣引言山西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通过在织物上使用不同的线线、针法和图案来装饰布料的一种手工艺技术。

山西民间刺绣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

本文将介绍山西民间刺绣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方向。

起源与历史山西民间刺绣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当时,山西是中国境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之一,人民生活富裕,文化交流频繁。

这为山西民间刺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早期山西民间刺绣主要用于装饰衣物,起初只限于贵族和富裕家庭使用,后来逐渐流传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民间刺绣逐渐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纹样和特征,刺绣技艺也有所不同。

山西民间刺绣的发展经历了沧桑和起伏,但始终保持着原始的独特风采。

特点和技艺1.色彩丰富多样:山西民间刺绣以红、绿、蓝、黄等鲜艳的颜色为主,通过细腻的线线和独特的针法,展现出鲜明的对比效果。

2.独特的图案设计:山西民间刺绣通常采用寓意深刻的图案,如花鸟、动物、人物等。

这些图案常常与山西地域特色、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相关联,富有民族特色。

3.线线和针法的运用:山西民间刺绣主要使用丝线、棉线和金银线。

针法繁多,包括平针、提针、绳针等,每一种针法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和效果。

4.纤细而精湛的工艺:山西民间刺绣的工艺非常精细,需要手艺精湛的刺绣师傅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刺绣师傅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效果和品质。

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山西民间刺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保护与传承:建立起相关机构和组织,加强对山西民间刺绣的保护与传承。

开展相关培训和研究活动,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艺。

2.创新设计与应用: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也要鼓励刺绣师傅进行创新设计和应用。

刺绣传统文化介绍

刺绣传统文化介绍

刺绣传统文化介绍刺绣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是通过在织物上用彩线绣出图案和花纹的一种装饰技术。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传统工艺之一。

刺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

刺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刺绣技术。

最早的刺绣作品是用骨针或木针,以草线或植物纤维线在兽皮、兽骨上绣制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刺绣逐渐应用于织物上,成为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

而在宋代,刺绣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以刺绣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浣纱谱》、《刺绣谱》等,使刺绣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刺绣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刺绣作为一种装饰手法,通过绣制各种图案和花纹,可以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刺绣作品以其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绣工的智慧和艺术才华,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其次,刺绣作为一种传统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地区的刺绣作品,往往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

再次,刺绣作为一种手工艺,凝聚了多代绣工的心血和智慧,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刺绣技艺的传承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磨炼,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绣工。

因此,刺绣技艺的传承不仅是一种技术传授,更是一种师徒制度和师徒情感的传递。

刺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古代,刺绣被广泛用于宫廷和寺庙,成为皇室和官方礼仪的一部分。

例如,清代的宫廷刺绣作品以其精致的工艺和华丽的图案,成为皇家贵族的装饰品。

同时,刺绣也在民间流传,成为民间婚嫁、寺庙祭祀、节日庆典等场合的必备品。

例如,绣制的龙凤图案常被用于婚庆场合,寓意吉祥如意。

此外,刺绣还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工艺品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艺术的气息。

刺绣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传统刺绣概况与发展

浅析传统刺绣概况与发展

浅析传统刺绣概况与发展一、传统刺绣的基本概况传统刺绣,是一种用丝线、金银丝、棉线或其他合成纤维,在绸缎、纱布、麻布等纺织品上进行装饰、绣花、织图案的工艺。

它集文化、艺术、工艺于一体,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欧洲等地,其中中国刺绣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刺绣之一。

传统刺绣技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具有极高的手工技艺要求。

而且,传统刺绣也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和风格。

比如中国的苏绣、粤绣、湘绣等,印度的印度莲花刺绣、伊朗的伊斯法罕刺绣等,每种刺绣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传统刺绣的图案也多种多样,有花鸟、山水、人物、动物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色。

传统刺绣在服饰、家居用品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汉服、唐装、绸缎被褥、窗帘、抱枕等,都可以见到传统刺绣的身影。

二、传统刺绣的发展历程传统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布料上进行装饰和绣花的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刺绣工艺不断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刺绣文化。

中国的刺绣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周代,出现了“缝”、“绣”这样的刺绣技术名词。

汉代刺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刺绣品种和制作工艺逐渐形成。

隋唐时期,刺绣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期,成为了贵族文人宫廷艺术中的瑰宝。

传统刺绣在宋明清时期更是大放异彩,不仅在服装和家居用品上广泛应用,而且还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性和时代特色。

无论是宫廷刺绣还是民间刺绣,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刺绣在一段时间内遭遇了一定的挑战,一些传统的刺绣工艺逐渐失传,一些刺绣作品缺乏时代感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视和传统工艺复兴的努力,传统刺绣在当今社会又呈现出了崭新的气象和活力。

1. 刺绣工艺复兴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刺绣工艺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

一些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纷纷投入到刺绣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手工艺品展览和培训活动,致力于挖掘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刺绣工艺。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山西民间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精湛,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也受到了众多艺术家的追捧,成为了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 精雕细琢,技艺精湛山西民间刺绣的技艺精湛,精雕细琢,每一针每一线都是艺术家精心创作的结果。

刺绣的针法主要以刺绣针、平针、鱼针等为工具,绣线多为棉线、丝线、金银线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其绣法先后包括了直线绣、缠绕绣、交叉绣、描线绣、剪纸绣等多种不同的技法,所以在设计和构图上要求更高,这也是其艺术审美特征之一。

2. 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山西民间刺绣的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其色彩独到,以红、绿、黄、紫等为主色调,以蓝、黑、白等为辅色。

这些色彩用于绣制不同的图案,尤其是那些颜色斑斓、层次分明的图案更受人们的喜爱,其艺术审美特征也因此更加突显。

3. 形象逼真,富有象征意义山西民间刺绣的图案富有象征意义,多数选取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为题材。

这些图案在线条表现、色彩运用、造型塑造方面都非常精湛,而且细节部分也刻画得非常真实和逼真,这种逼真和真实性表现出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4. 反复推敲,画意流畅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反映了作者对图案的理解,并且经过反复推敲,通过刺绣技艺的表现,呈现出其画意的流畅性。

这一点表现在大型作品的线条中,也表现在完成的作品的整体感觉中,其余细节如花朵、叶子、虫鱼的造型、表现等也有良好的流畅感,这些都是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之一。

二、小结综上所述,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是极其精湛的,一针一线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细节处理和整体运用上都表现得非常优秀,以至于其艺术价值不仅仅是表现在技艺上,更体现在文化内涵上,成为了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文化的重要遗产。

因此,在今后的传承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好地弘扬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价值,让其在现代文化青年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间刺绣的工艺艺术中文姓名:姜喜俊英文姓名: jiang xi jun目录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论民间刺绣的工艺艺术摘要: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生动的映射着民风民俗及人民的热情、智慧与浪漫情怀。

民间美术门类繁多,其中刺绣尤为出色。

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像资料,对刺绣的图式(构图、色彩、内容)、图式寓意、审美意蕴这几个方面做了研究分析,发现民间刺绣的图式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它造型独特,色彩鲜明,图式寓意及图式的审美意蕴也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特点,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民间刺绣图式寓意审美意蕴绪论:民间美术是以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广大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和流行的美术,表达了人民群众最纯洁、最朴实的愿望,他们将心愿寄托在他们亲手制作的剪纸、刺绣、拼图等作品上,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间刺绣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类别,造型独特、色彩丰富、鲜明,它不能与四大名绣相提并论,它没有四大名绣的精巧工细、精美绝伦,它只是老百姓家中的一个生活用品或者是妇女们闲息时随便打发时间,装饰家居的一个很普通的手工活,但正是因为它的随意、质朴、大方让人对它天然的美与独特的审美意蕴过目不忘。

一、刺绣的概况刺绣是我国各地妇女的传统技艺,又名绣花、针绣、扎花。

古代,由于多为妇女所做又称“女红”。

她们用彩色的线在布上秀出各种图案(是用针将线以一定的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主要用于布鞋、鞋垫、枕头、服装、兜肚、帐帘、门帘、荷包、被扇等,作品精致细密,表现力也很强。

民间刺绣都是出自妇女之手,古代农村历来评价妇女才干的主要条件就是看挑花刺绣。

“谁家女子好,要看针线好”针线活的好坏是古代衡量一个妇女贤良与才得的重要标准。

老百姓根据具体的物件实用对象来选择刺绣图样的意象,如是给老年人用的,一般选用福、禄、寿一类的图案和纹饰,如是给小孩子用的,多选用五毒图案以辟邪,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很多神话、传说、故事、戏曲、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还有一些自然景象也早已成为一种意象进入刺绣艺术之中。

刺绣作品的造型、图式寓意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广大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朴素大方,简单古拙,大胆夸张的乡土气息的芬芳之美,但又没有失去传统刺绣的魅力所在,它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淋漓尽致的彰显了民间艺术风情。

民间艺术可以反复使用一个传统图象符号,以满足民俗礼仪和年夏一年的节日需要乡民需要共同的象征吉祥的符号,表达一致的宿愿。

从符号的共性可以看出,民间艺术符号是历来所有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共同使用的艺术载体。

民间艺术是共性大于个性,或者是在共性中求个性。

民间刺绣中,无论是立体的,或是平面的,其形象、构图均给人完美整体的观感。

这是由于民间艺人追求完整造型和“好看”的审美观念所致。

民间刺绣的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地处丝绸之路咽喉之地的张掖古郡,无法幸免地遭受了大汉文化的洗礼,流传下来了陕西传统刺绣艺术;二是明朝移民大迁徙,我们的先民,大槐树下的移民带来了山西刺绣艺术。

两股遗风同出一辙,既承接陕西民间刺绣艺术之风范,再与西北民俗相融相交,孕育出既具有陕西民间艺术特色,又具有民俗的独特的刺绣艺术。

其主要生长和发展于传统下层民间社会,创造主体是包括一般劳动者、手工艺人等在内的劳动群众,接受对象也是平民百姓。

由于地处河西边陲,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混居,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落后,刺绣艺术在明清时期才得到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刺绣艺术才有了真正的赖以生存的发展环境与土壤。

刺绣对女孩子来说,这种劳作的训练是必需的,带有很大的强制性。

五、六岁就拿起针线,八、九岁的时候,她们可以给自己缝些毽子、沙包一类的玩具。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子们的技艺也日渐成熟,做一个巧手姑娘便成为她们的自觉愿望,因此,在农家处处可见“母女相传,邻亲相授”的传艺生动场面。

渐渐的,女孩子们长成了大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她们的装束也不同以往。

出嫁的这一天中,旧俗人家对媳妇讲究“针线茶饭”,这针线功夫还在饮食之前,所以女孩子们大多以自己给自己做嫁妆来显示是否“称职”。

而这嫁妆中绝大多数是绣品,且都是手工绣品。

仔细观察品味,这些绣品的内容都带有一定的寓意。

在从少女到少妇的这一转化阶段,婚期绣品上的图案尽管不尽相同,但所表现的主题基本上是“鱼儿闹莲”和“石榴坐牡丹”两种。

这些纹样有其特定的寓意,鱼、石榴和莲、牡丹分别是男女生殖器官的象征,鱼莲相交隐喻着男女两性的性结合,其目的是繁衍后代。

两大主题可归结为一个主旨:生育。

做母亲的生涯开始了,孩子还未出生,种种生活用品,如童枕头、童帽、童鞋以及婴儿被褥已经一应俱全。

这些用品上绣的图案纹样,已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小孩子穿的、戴的、玩的东西上常常伴有“老虎”的形象,如虎头帽、虎头鞋、虎形图案等。

以老虎为主题的这些用品、饰品,表达了大人们对下一代的某种希望和寄托,蕴含着新的寓意。

“十年的媳妇熬成婆”,一个普通的乡村女性在经历了出生、少女、婚嫁直至成为一个母亲几个阶段后,一般正常情况下,她的人生历程基本已经定型了。

作为妻子、母亲,她依然会在家里门外默默劳作,生生不息,直至度完自己平凡的一生。

当然,她也依然会手工不辍,一针一线,绣绘出一件又一件令人回味不已的温暖画面。

她们拿起剪刀就能剜花,拿起针线便可绣花。

乡村妇女就是这样,她们从小就围着奶奶学剪窗花、学绣花,几十年一剪到老,一绣到老,练就了深厚的民间艺术造型功底,保持了刺绣艺术在自然状态下的源远流长。

二、分析刺绣作品的图式特色1、构图特色原始的民间艺术基本采用了平面构图的方式,而且在构图的空间关系上,也采用了平面布置的方法,没有透视和空间深度,但是面面却通过形象的大小,位置的布局让画面显得主次分明、意味深长。

民间妇女在没有经过专业美术的训练下,非常自由、大胆的运用了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对称、均衡、对比、呼应、协调等,把形式美的规律在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2、色彩特色民间刺绣色彩的主要风格就是强烈、鲜明,就像人们热情好客、豪放真爽、质朴的性情一样。

她们配色全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色彩变化多端、对比鲜明,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相比其他民间艺术而言,刺绣没有层次丰富的灰色系列,一般都用对比鲜明的色彩,比如红和绿、橙和蓝、紫和黄。

有的地方刺绣更为细腻,同一物体过度自然,有丰富的灰色系列。

常见的刺绣鞋垫“鸳鸯戏水”。

从这双鞋垫上感受到了刺绣作品在图式和用色上的不同,鞋垫运用的大量红色,变化细腻,层次丰富,鸳鸯也惟妙惟肖,生动而浪漫。

在材料上,刺绣用的是丝线,颜色比普通彩色线更鲜艳、透亮,所以刺绣作品光滑,明丽。

而有的刺绣用的是普通的彩色线,缺少了刺绣的华丽,细腻之感,却给人一种朴素、热情、奔放的视觉效果,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刺绣,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

3、内容特色在众多民间刺绣作品中,鞋垫和被扇内容最为丰富,有牡丹、凤凰、鲤鱼、梅花、荷花以及各种各样普通的花花草草。

与其他刺绣相比,因地域、风俗习惯的不同,刺绣作品在种类与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枕头,老百姓用的是长方形枕头,而其他老百姓从古至今用的都是偏平形的枕头,因此,在众多刺绣作品中,枕头顶堪称一绝,都是以彩色的布为底,图案种类繁多,除了牡丹,梅花,莲花等一些花型外,还有老鼠、石榴等,象征多子多福、生活幸福美满,如图七。

刺绣没有枕头顶,都是枕头面。

枕头面都是以白色的布打底,图案样式上除了前面所列举的各种花形之外,还有蝴蝶、鸳鸯等。

在民间,乡亲们把这些称为“喜鹊闹梅”、“四季迎春”、“凤穿牡丹”、“鸳鸯戏水”等。

其造型根据审美需求,大胆变形夸张,构图饱满,极为简洁,几朵花,几片叶造型、布局独具匠心。

三、刺绣图式的寓意1、爱情婚姻类每一个民间的老百姓都有最朴实、最纯洁的愿望,丰衣足食、家庭美满幸福、子孙快乐成长、老人健康长寿。

而民间美术正是怀揣这些朴实愿望的老百姓亲手创造的。

民间妇女在自己女人出嫁时,会亲手给女儿绣鞋垫,祈求女儿生活幸福美满,百年好合。

在民间刺绣中,寓意爱情、婚姻方面的主要有:鱼戏莲、鸳鸯戏水、丹凤朝阳、喜上眉梢、喜鹊登梅等题材。

如图十“丹凤朝阳”,在民间,老百姓通过这样的图式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预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也用这类题材寓意人类的示爱动作,这一类的题材还有鸳鸯戏水,双飞燕、并蹄莲等。

这些题材是中国各地民间美术中常应用的类型,代表了普通老百姓共同的愿望和心声。

2、祈求祝福类由于老百姓常年累月呆在农村,没有社会地位,贫苦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他们祈求一年到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希望老人长寿,儿孙满堂,生活幸福美满,这些朴素的理想便寄托在了民间艺术中,由此便产生了富贵吉祥、迎福纳吉的题材和一个个吉祥喜庆意味深长的艺术造型。

如“仙鹤图”、“双凤朝阳”。

还有“鲤鱼跃龙门”、“十字聚宝盆”、“金玉满堂”等。

老百姓通过这些刺绣作品来抒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因为老百姓长期生活在贫苦的农村,他们的生活有很多困难与痛苦,他们需要这些艺术来鼓舞他们继续奋斗的勇气,也就是因为民间老百姓的民俗习惯、生活环境,所以这些吉祥富贵题材类的图案与图画才能长期较完整的保存下来。

3、镇妖辟邪类自古以来,人们就对生命的存在现象充满了神秘的关注,人们从心底里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也因在偏僻的农村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文化水平落后,老百姓都迷信,相信鬼神之说,从而形成了人类绵长不绝的鬼神崇拜和宗教信仰。

如驱鬼、叫魂、哭嫁、跳丧等巫术活动,人们在随身常佩戴的香囊、眼镜盒、肚兜、布鞋上都会绣上很多辟邪用的图案,一般给小孩的鞋上会绣老虎、狮子等,给老年人的鞋上会绣莲花等,很多年轻妇女给年老的母亲绣绣花鞋,希望母亲健康长寿,病痛远离。

很多母亲都亲手给自己孩子绣老虎鞋等,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4、繁衍子嗣类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即食物、衣物、住房以及由此所需要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①从古至今,各地民间美术反应繁衍生息、祈求子嗣类的艺术造型的例子数不胜数,刺绣也不例外,比如鸟、蝴蝶、鱼、蛙、麒麟送子、娃娃戏鱼、(连)莲生贵子、榴开百子、送子娘娘、葫芦、葡萄等图案。

如图十六、十七:这两双刺绣鞋垫分别运用了石榴和葡萄的艺术造型,简单大方,直接明了,祈求妇女多子多福。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大量的植物,几何纹样等隐喻着人类对生殖繁衍的崇拜。

四、刺绣图式的审美意蕴总体来说,民间刺绣图式的审美意蕴有以下几个特点:稚嫩与成熟、朴素与秀丽、抽象与写实、阳刚与柔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