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司马懿学管理

合集下载

跟司马懿学管理之要点笔记

跟司马懿学管理之要点笔记

跟司马懿学管理之要点笔记1.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1) 不求最好, 但求满意。

2) 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我们采用“最小后悔法”)3) 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2.借鉴司马懿发挥骨干作用的六字箴言:1)对付猜疑型领导: 勤(勤快),谨(谨慎), 忍(坚忍)2)对付记恨型领导: 谦(谦虚),温(温和),密(保守秘密)3.借鉴司马懿应对突发事件运用的策略:1) 提前判断,矛盾公开2)确认权威,合理行动(擅自行动之前,我们要掂一掂自己的分量,如果我们代表权威,就不必在意人际关系。

)3)借人借势,速战速决4.借鉴司马懿激励自己和属下的智慧:1)保持一致,引入权威2)借助暗示,输出信心3)调整情绪,合理解释5.借鉴司马懿巧妙化解竞争矛盾的智慧:1)高调做事,低调做人2)看清角色,做出姿态3)以退为进,只守不攻6.借鉴司马懿接受领导授权后采用的谋略:1)沟通:画圈(圈定资源)、画饼(画出大概框架)、画叉(请示领导能做的事情,领导不同意的事重新规划)2) 远观忠,近观敬7.借鉴司马懿抓机遇的策略:1)建立联盟,获得支持2)感情到位,角色互补3)类型匹配,制造认同8.借鉴司马懿面对逆境采取的行动与谋略:1) 抓住机遇,不留余地2) 嘴上出缓招,留有余地3) 制造舆论,获得认可9.借鉴司马懿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策略:1) 沉浸教育,养成习惯2) 母爱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3) 体验教育,提升孩子的核心能力10.借鉴司马师、司马昭为稳定局面采用的策略:1)力战,就是拼资源、拼实力。

2)智战,拼头脑、拼智慧。

3)心战,拼老百姓支持。

《跟着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

《跟着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

《跟着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这几天,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正在播放“跟着司马懿学管理”,我没有从头看,但看后感觉赵玉平教授讲的很生动,话语非常幽默,其中蕴含的管理内容通俗易懂。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爱不释眼,正好是中午吃饭时间播放,两不误,让我对央视的时间安排是举双手赞成。

司马懿这个人想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会陌生,阴险狡诈、冷酷,甘于府首,蛰伏等待时机。

这是三国演义中给这个人物的刻画。

当然,这和史料晋书中的记载有着较大出入,司马懿这个人具晋书的记载还是为人非常正直、有头脑、多谋、善于分析思考,对曹魏政权也很忠心。

他的一生是非常低调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

当然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参加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夸大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贬低了司马懿的才能和为人,这与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是有出入的。

司马懿,字仲达,我们多数人对其记忆忧新的典故是死诸葛吓死活仲达〔五丈原诸葛亮死后撤退时用的一计,诸葛亮为了死后蜀军能平安撤退,制做了一尊木刻诸葛亮雕像,放在四轮车上,撤退中令司马懿上当,最后蜀军平安撤退。

还有就是诸葛亮对其使用的空城计。

〕当然,这一点罗老先生也是参加了个人的感情色彩,空城计曹军都督并非是司马懿。

我喜欢“跟着司马懿学管理”的原因是。

一、这个内容的真实,复原了真实的司马懿,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形象在这里得到更正,赵玉平教授引用的记载都是晋书中的原话。

二、很客观,任何人都有功过,我们在这里不戴有色眼睛看任何一个人。

看人要客观,好的方面,值得拿出来大家学习分享。

对待司马懿,赵玉平教授是非常客观的在分析。

三、司马懿许多的用人和做事,其中蕴含的管理学内容,很实用,现代的职场、企业、政府,作为一名管理者,怎样把下属用好,最大潜能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我想是每个单位管理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司马懿在用人,发现人才后积极的排除困难,坚决使用人才方面确值得我们现在的管理者学习。

在对他的人生经验总结中,赵玉平教授讲到:1、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跟司马懿学管理 经典语句

跟司马懿学管理 经典语句

一、无悔地选择是好的选择1.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2.生活中的很多痛苦都是由选择造成的(选择焦虑症)(女孩逛街)3.反常行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空城计)4.不求最好,但求满意;无愧的选择就是好的选择,无悔的人生就是好的人生(剩男剩女)5.后悔是选择的影子6.越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风险越大7.给高人用高招,给俗人用俗招8.不为眼前的利益youhuo9.决不掉入别人给我设的选择中(女生考验男生)10.人生得90分是奋斗,得100分是运气。

二、骨干员工处理和领导的关系(当好骨干有诀窍)1.领先者压力鹤立鸡群(一把刀最容易豁口的是刀刃,一把枪最容易磨损的是枪尖,一个团队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冒尖的骨干)2.冒尖的骨干员工要处理好人际关系3.任何重大的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同理,任何重大的失败都是用人的失败4.领导分为两类:刘备:宽容民主型领导;曹操:专制独断型领导5.拒绝的艺术6.面对猜疑型领导:勤、谨、忍7.在领导身边工作三大忌:忌泄露、忌轻慢、忌欺瞒(杨修之死)8.领导可以把你当成任何人,但你只能把领导当成领导9.给能人戴紧箍,给庸人画饼,对有本事的人加强约束,对没本事的人就得认真引导10.用人的蘑菇策略11.面对记恨型领导:谦、温、密12.管理永远有问题三、突发事件巧应对1.一盏灯在没通电的时候很普通的,通了电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一个人在不表现他优点的时候,他走在大街上,你看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当他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优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的光华闪耀2.晕轮效应,爱屋及乌(车展车模)3.我们从小就长了一双别人的眼睛,我们做事考虑别人怎么看,从小就长了一颗别人的心,我们说话考虑别人怎么想4.考虑别人是成熟的标志5.考虑别人的底线:你迎合别人,照顾别人感受的时候,不丢掉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我们不能无原则的去迎合别人6.有技巧是好事,但是卖弄技巧就不是好事了,卖弄技巧这事说小了叫轻浮,说大了叫心术不正。

跟司马懿学管理1

跟司马懿学管理1

跟司马懿学管理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经典语录:1) 生活中的许多痛苦都是选项太多造成的.2) 反常行为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3) 最好是好的敌人.4) 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 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如果非要追求百分之百, 一定会得到一个错误.5) 对付高人使用高招, 对付俗人使用俗招. 我们使用策略要看清对手的状态.6) 后悔是选择的影子, 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是生活就有遗憾, 是选择就可能后悔. 空气有病毒,吃饭会吃进细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再好的人也有毛病, 再好的人生都有终点. 有一天我们所有在乎的人都会离我们而去. 这就是人生.7) 一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 也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说会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跑的人在跑步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打的人在打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1) 不求最好, 但求满意.实例: 名著《三国演义》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幕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场景: 孔明先生命令下属打开四门,坐在城楼上焚香抚琴, 城门大开.城下的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兵临城下,左右为难,沉吟了一会之后,司马懿决定撤军. 这就是为百姓津津乐道的“空城计”.后人评论说司马懿多疑怕事, 错失了灭蜀大好时机.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便可看出司马先生的大智慧.诸葛亮平生谨慎,如今敌军兵临城下,命令下属大开城门,如此反常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司马懿不得而知.再者,我们知道,司马懿当时临危受命,他不想去冒险.若司马懿率大军攻入城内,没有埋伏是更好,可是万一城内有埋伏,司马都督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得不偿失. 司马懿明白,追求最好会适得其反,权衡利害得失之后,司马懿下令撤军. 而我们神机妙算的孔明先生早已预知此事,于是两位高手展示出他们超常的默契,弹琴的弹琴,撤军的撤军.2) 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我们采用“最小后悔法”)实例: 司马懿随后得知自己中计, 仰天长叹:“吾不如孔明也!”可是自信分析起来,司马懿并不贪求眼前的利益.具有大局意识.司马懿深知,人生做出选择就一定有可能后悔. 所以, 他把后悔程度降低到最小. 若当初他率大军进城,城中无埋伏,他就可以活捉诸葛亮, 从而立下战功; 城中有埋伏,他的十几万大军就会全军覆没,他也会被孔明活捉.相比之下,撤军和进城哪种选择更稳妥呢? 无疑是前者最稳妥.3) 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实例: 《三国志》并没有记载有关“空城计”的史实,说明妇孺皆知的“空城计”只是作者罗贯中编纂出来的情节而已. 历史上孔明和司马懿两大高手首次对决发生在公元231年.这年春天,孔明兵出祁山,曹魏的都督曹真病重,卧床不起. 孔明将曹魏军队的主力包围在祁山附近, 魏主曹睿将司马懿调任为大都督, 主持前线工作. 两位高手巅峰对决. 司马懿带大军来到祁山准备开战,派小分队驻守,自己的主力去直扑孔明先生的祁山大营,孔明先生却率军转头去上邽了。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看清角色,做出姿态
曹真(?—公元231年),字子丹。 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族子。 在镇守曹魏西北边境时表现突出, 魏明帝时期屡次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公元231年病逝,谥元侯。
以退为进,只守不攻
1.内外有别,大局为重。 2.不越位,不抢功。 3.用事实说话。 4.高姿态,高动机。
5.提前做好规划,控制局面。
谢 谢
人 生 若 只 如 初 见 , 幸 福 美 满 全 出 现 。
常 将 有 时 思 无 时 , 眼 前 快 乐 不 贬 值 ;
学习心得及感悟
原谅别人的不原谅,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接受别人的不接受。 有这样胸怀的人能当领导。 武力解决一时,文化解决一直,管理的高明之处不是让人掉 头,而是让人点头。
作为比价部的一员,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时时牢 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
学习心得及感悟
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真是有些麻辣的味道。而且本书不仅 仅是一本有关管理的书、还是一本启迪心灵的书,于做人做 事、教育子女均有益处。 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 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长远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 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一个 有大局观的人,正是凭借着豁达的气度和过人的谋略和判断? 他才能在每次重大选择之后不怨天尤人、不后悔,才能在智 慧超群的诸葛亮面前不落下风。
《 跟 司 马 懿 学 管 理

书籍简介
《跟司马懿学管理》是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赵玉平“麻辣说三国”系列 节目同名图书之一。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 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 基人,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 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 抗诸葛亮的北伐。 《跟司马懿学管理》通过描述司马懿 一生中遇到的众多历史事件,分析他的应 对策略和处事技巧,着重对司马懿的管理 才能进行详尽的分析,并与今天的职场生 活相结合,把东方智慧与现代理念相结合, 语言生动幽默,点评到位,妙趣横生。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

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

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

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

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葛亮找出活命的办法。

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

司马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

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

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

但进城就有风险。

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

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

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

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1、生活中的许多痛苦都是选项太多造成的,人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是,会表现出焦虑,即选择焦虑症。

2、形式不清、局势不明朗,绝不贸然做出选择。

3、反常行为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

4、最好是好的敌人。

5、做事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你要追求百分之百,一定会得到一个错误。

6、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是生活就有遗憾,是选择就有可能后悔。

空气有病毒,吃饭会吃进细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人也有毛病,再好的人生都有终点,有一天我们所有在乎的人都会离我们而去。

这就是人生。

7、成功来不要贪胜。

8、离成功最近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你得意了千万不要忘形,一定要保持清醒,越得意就越要清醒。

9、对付高人用高招, 对付俗人用俗招. 我们使用策略要看清对手的状态。

10、一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也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说会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能跑的人在跑步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能打的人在打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11、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1)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得90分考奋斗,得100分靠运气)(2)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要用最小后悔法)(3)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二)当好骨干有诀窍1、一把刀,最容易豁口的是刀刃,一条枪,最容易磨损的是枪尖,一个团队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冒尖的骨干。

当领导要学会保护刀刃,保护枪尖,保护优秀的人、冒尖的人。

(鹤立鸡群——领先者的压力)2、冒尖的员工要注意人际关系。

3、任何重大的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任何重大的失败,说到底都是用人的失败。

4、拒绝有策略,更要看中手段和对象。

(1)宽容型领导,直接拒绝(如刘备)(2)专制型领导,间接拒绝,强调客观性(如曹操)5、骨干员工和领导相处策略:(1)猜疑型领导:勤(勤快)、谨(谨慎)、忍(坚忍)。

远之则安,近之则危。

(2)记恨型领导:谦(谦虚)、温(温和)、密(保守秘密)6、在领导身边工作有三大忌讳:忌泄漏,忌轻慢,忌欺瞒。

跟司马懿学管理 最新版

跟司马懿学管理 最新版

1、不求最好,只求满意。

空城计
2、无悔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

后悔事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是生活就有遗憾,是选择就可能后悔。

3、最小后悔法。

比较各种选择的后悔的程度,后悔程度最小的就是最佳选择。

4、给高人用高招,给俗人用俗招。

5、我绝不掉入别人设计的选项中。

媳妇和妈妈一起掉进河里,你先救谁?
6、看优点抓破绽。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人。

7、刀最容易磨损的是刀刃,团队中最容易受伤的是冒尖的人。

所以,作为领导,你要保护冒尖的人,作为冒尖的人,你应该谦虚,低调,特别注意人际关系
8、拒绝是要有策略的,一要看人,二要注意方法
9、面对猜疑型的领导,勤快谨慎忍耐
10、领导可以把你当成任何人,但你只能把他当成领导
11、搭桥策略,领导不信任你时,你可以通过和领导信任的人搞好关系,间接和领导搞好关系
12、汗水策略领导对你猜疑,更加努力勤勉的工作也是很好的方法
13、作为领导,应对有本事的人加强监督,对没本事的人,应认真引导
14、面对记恨型的领导谦虚温和秘密,和领导私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

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

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

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

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葛亮找出活命的办法。

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

司马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

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

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

但进城就有风险。

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

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

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

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

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

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

司马懿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

成功了不要贪胜。

人生、商海都贪胜,最后败坏了。

打麻将听牌时最危险。

得意不要忘形,要保持清醒,但是空城计只能给高人用,见俗人得用俗招。

用策略要看对手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做选择,都喜欢追求一个标准,那就是完美。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之前一直大胜,后来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不够完美,甚至他胆小的举动还成了大家的笑料。

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撤退的行为不仅不丢人,其中还蕴含着他关于做选择的过人智慧。

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远处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

)三是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里。

空城计是假的,真实的历史是231年二人才对决。

诸葛亮兵出祁山,当时曹真病重,被包围。

魏只得征调司马懿来防守。

这一年诸葛亮50岁,司马懿52岁。

司马懿带大军来到祁山准备开战,派小分队驻守,自己的主力去直扑诸葛亮大营,诸葛亮却转头去了上邽了。

司马懿发现不如诸葛亮。

立即追,他跟身边人,你们不知道他,一定会安营扎寨,快点就可以赶到,对了。

诸葛亮成也谨慎败也谨慎。

做擅长的事情时,最容易被人看出破绽。

小战后对峙,诸葛亮撤回祁山,司马懿还是追,诸葛亮也正等着呢,司马懿杀过来了,在卤城拼吧。

结果战争没开始,司马懿的军队建立一座更加坚固的大营,两支军队不打了,都在搞建筑了。

司马懿固守待援,这是看着你。

引起许多不理解,这是高明的不掉入你给定的选项里。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正是凭借着豁达的气度和过人的判断力,他才能在每次重大选择之后不怨天尤人,不后悔,才能在智慧超群的诸葛亮面前不落下风。

为了不落入诸葛亮的布局,司马懿一直跟诸葛亮拧着劲儿,偏不按常理出牌。

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情况,自己的选择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这个安排如果来自竞争对手,轻则会干扰我们的思路,严重点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

面对诸葛亮的聪明布局,司马懿就一直坚守,千万不能掉进诸葛亮的布局里来?那么,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司马懿究竟有哪些高明之处,我们从中又能获得怎样的启发呢?)诸葛亮布好局了,司马懿偏偏坚守对峙,遭到曹魏强烈反对,因为他当时威信不高,许多人不服。

5月份,终于决定开战,结果是魏军被迫撤退,六月蜀军无粮全军撤退,司马懿有三点成功:祁山解围了,保住了麦子,逼退了诸葛亮。

司马懿不容易体现在管理难,司马懿上有领导的猜疑,身边人也不理解。

(二)当好骨干有诀窍骨干员工面临的挑战,先来反思鹤立鸡群这个词。

领先者压力大,团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冒尖的骨干。

当领导要学会保护冒尖的骨干。

如果你是骨干员工,注意人际关系。

司马懿在这个团队中怎么处理好关系的?看一个故事,建安六年夏,家乡来几个人,是曹操手下的刺客,奉曹操令来办事,潜入院中,摸到上房,看屋里,床上躺着年轻人,喂水,病得不轻。

几个刺客盯着。

这个年轻人不动。

几人上墙走了,这个年轻人额角冒出汗珠,这是年轻的司马懿,这得病是有目的的。

司马懿出身在豪门,爷爷是司马俊,父亲哥哥都受重用,司马懿是少有才名,东汉末年崔琰评价他是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评价极高。

引起曹操的注意。

曹操重用人。

司马懿厉害,一定要请来,派人送聘书,让他工作。

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

但不是司马懿的梦想。

他看出来,曹操不好伺候。

干好了不一定有好处。

汉代讲究门第,司马是望族,瞧不起曹操,他去干。

拒绝要有手段,有宽容民主领导,有理由可说,会坦诚相待,而专制独断型领导,有理由也不能冒犯,曹操就是这样的。

得间接拒绝。

要求技巧高。

司马懿手段太挑战了,装病。

曹操可最恨人骗他。

曹操狠招就是夜往密刺之。

刺客回来说,真有病。

曹操这才放过他。

(司马懿是怎么处理和领导的关系的呢?)具体方法有六字箴言:对猜疑型领导,勤、谨、忍,208年,曹操当丞相了。

派人去再招司马懿。

曹操交待,若复盘桓,便收之。

抓来。

司马懿,惧而就职。

害怕而接受。

这一年他30岁。

曹操不好伺候。

曹操自我中心,猜疑焦虑,像他梦中杀人,所以睡觉时不要离我太近。

一次睡得爽,身边工作人来盖被子,他斩了。

假装问是谁杀的。

他疑心重。

二是专制独断,翻脸无情。

他头痛,睡眠不好。

一次,下午困了,到后帐,宠姬躺着,叫下午叫醒他,她看到累的,起了恻隐之心,没舍得叫醒他。

醒来,问怎么不叫我,她说没忍心,叫人打死了。

这种领导就要远之则安,近之则危。

像杨修,如果领导是诸葛亮是刘备是孙权,不会死,只有领导是曹操才会死,没有考虑领导的对象。

杨修教曹植,气得大骂,弄死了他。

忌泄漏,看透领导心思说给人;忌轻慢,轻视领导;忌欺瞒,骗领导。

杨修三条都犯,能不死吗?(在这方面,司马懿就特别聪明,做人做事拿捏得非常到位,结果工作干得漂亮,还受到了曹操、曹丕的高度信任。

即建立了功业,又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那么,司马懿处理领导关系的高明之处究竟在哪里呢?)司马懿高明,纵然领导近,他仍捧领导。

领导可以把你当成任何人,但是你不能。

你要永远回复领导。

恭敬地把他当领导,曹操依然不信任他。

一件捕风捉影的事,说他可以把头转一百八十度,这是要造反的。

一试,果然是这样。

这人有异心,跟曹丕交代,非人臣。

起了杀心。

这种背景下,司马懿用行动来解释。

更努力更勤勉。

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干得特别努力。

司马懿叫曹丕去说好话,让他说自己的好话。

曹操终于放了他,没要他的命。

如何理解领导对你的严格管理?像孙悟空,头戴金箍,因为你是能人,离不开你。

对庸人要画饼。

给你戴金箍就是特殊关照。

所以要管紧一些。

司马懿正是摆正了心态。

蘑菇策略,许多领导采取这种策略,不要有怨气,要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

这种心态重要。

司马懿终于等来了。

曹丕称帝了,司马懿有了机会。

四人都得到提拔。

新官上任就换人。

他升到尚书督军一步步升上来。

司马懿更谨慎了。

曹丕更难伺候。

冤杀鲍勋。

在工作上得罪了曹丕,司法官,一个曲周县一个干部犯了罪,是曹丕的小舅子,鲍勋要处理,曹丕让他高抬贵手,惹恼了他,免了职。

曹丕称帝了,起用了,鲍勋反感他打猎,不让他走,玩物丧志。

曹丕气得贬了他。

225年秋,南征,鲍勋反对,空耗资财,不能去。

曹丕抓了他。

南征回来,找个理由要杀他。

他不能杀,烈士遗孤,为官清正,三次提的都是正确意见。

几个人都上书求情。

高柔不处理。

曹丕通知高柔来,立即处理掉了。

搞得人心凉。

曹丕是记恨型领导。

这种领导不是用公心。

(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这种情况,骨干员工在单位里的威信一般比较高,说话也有分量,但这常常会带来一个问题,你有想法,领导也有想法,两人的想法出现了分歧该咋办?如果你遇到的又恰恰是曹丕这样爱记仇的领导,你又该怎么办?)在这种领导手下,谦温密。

谦虚低调,不能骄傲,不能蔑视领导;言语温和,得低调说话;得保密。

司马懿就做得到位。

提拔他,到了国防部长。

曹丕说,我这些,是你帮我受累呀。

看出他特别谨慎。

他发挥的是萧何的作用。

把工作认真地做好。

受到认可。

226年,曹丕去世,把司马懿叫来,托付给三个人,司马懿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托孤大臣了。

可是这时听说孟达要造反,司马懿有这个思想准备,怎么办?他左右为难,面对突发事件,司马懿用的是什么方法呢?(三)突发事件巧应对(单位里有一些员工,关键时候喜欢捅娄子,发生这样的事,管理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影响军心士气,大则会给事业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么,出了这类事情,管理者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三国时期,当魏蜀争锋达到白熟化的时候,出了一件紧急事情,曹魏的大将孟达要造反,这是司马懿出现了。

他审时度势,迅速出招,最终将这次重大危机化险为夷,赢待了曹魏集团上上下下的高度认可。

那么,司马懿应对突发事件的诀窍是什么?我们现代人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呢?)一个人要做大事,会遇到突发情况。

没准备就会心慌。

这是常见的事。

但司马懿表现与众不同。

220年夏,曹丕正准备登基,首都来了贵客。

曹丕准备特殊的接待,安排他与自己同辇而行。

搞得中央政府心生嫉妒。

但是曹丕让所有官员目瞪口呆,曹丕说,莫不是刘备派来刺杀的刺客呀?这人会不会冷汗直流。

不是,两人都哈哈大笑。

这让所有人都匪夷所思。

这是谁?是孟达,字子布,本是刘备手下,因为关羽之死,得罪了刘备,受刘封排挤,来投降曹丕了。

为什么曹丕如此随意呢?从工作是示范效应,想吸引天下家杰来归…自。

从生活角度来讲,心理学规律叫晕轮效应,你在漆黑中,打开灯,看上去光明,关上灯,玻璃上落满灰尘。

一个人普通,但当他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也会光彩夺目。

车展边站着美女,站着美女的车,同样的车打分更高。

这就是晕轮效应,美女闪光,覆盖了那么辆车。

孟达有优点,进见闲雅,才辩过人。

长得帅有口才,为曹丕欣赏。

司马懿急在心上。

看到优点,也得保持清醒与冷静。

(领导有人也会一好百好,孟达这些优点,在司马懿看来有哪些不同呢?)司马懿的评价是“言行倾巧”,倾就是迎合别人,让人开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