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司马懿学管理(1)

合集下载

跟司马懿学管理之要点笔记

跟司马懿学管理之要点笔记

跟司马懿学管理之要点笔记1.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1) 不求最好, 但求满意。

2) 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我们采用“最小后悔法”)3) 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2.借鉴司马懿发挥骨干作用的六字箴言:1)对付猜疑型领导: 勤(勤快),谨(谨慎), 忍(坚忍)2)对付记恨型领导: 谦(谦虚),温(温和),密(保守秘密)3.借鉴司马懿应对突发事件运用的策略:1) 提前判断,矛盾公开2)确认权威,合理行动(擅自行动之前,我们要掂一掂自己的分量,如果我们代表权威,就不必在意人际关系。

)3)借人借势,速战速决4.借鉴司马懿激励自己和属下的智慧:1)保持一致,引入权威2)借助暗示,输出信心3)调整情绪,合理解释5.借鉴司马懿巧妙化解竞争矛盾的智慧:1)高调做事,低调做人2)看清角色,做出姿态3)以退为进,只守不攻6.借鉴司马懿接受领导授权后采用的谋略:1)沟通:画圈(圈定资源)、画饼(画出大概框架)、画叉(请示领导能做的事情,领导不同意的事重新规划)2) 远观忠,近观敬7.借鉴司马懿抓机遇的策略:1)建立联盟,获得支持2)感情到位,角色互补3)类型匹配,制造认同8.借鉴司马懿面对逆境采取的行动与谋略:1) 抓住机遇,不留余地2) 嘴上出缓招,留有余地3) 制造舆论,获得认可9.借鉴司马懿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策略:1) 沉浸教育,养成习惯2) 母爱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3) 体验教育,提升孩子的核心能力10.借鉴司马师、司马昭为稳定局面采用的策略:1)力战,就是拼资源、拼实力。

2)智战,拼头脑、拼智慧。

3)心战,拼老百姓支持。

《跟着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

《跟着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

《跟着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这几天,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正在播放“跟着司马懿学管理”,我没有从头看,但看后感觉赵玉平教授讲的很生动,话语非常幽默,其中蕴含的管理内容通俗易懂。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爱不释眼,正好是中午吃饭时间播放,两不误,让我对央视的时间安排是举双手赞成。

司马懿这个人想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会陌生,阴险狡诈、冷酷,甘于府首,蛰伏等待时机。

这是三国演义中给这个人物的刻画。

当然,这和史料晋书中的记载有着较大出入,司马懿这个人具晋书的记载还是为人非常正直、有头脑、多谋、善于分析思考,对曹魏政权也很忠心。

他的一生是非常低调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

当然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参加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夸大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贬低了司马懿的才能和为人,这与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是有出入的。

司马懿,字仲达,我们多数人对其记忆忧新的典故是死诸葛吓死活仲达〔五丈原诸葛亮死后撤退时用的一计,诸葛亮为了死后蜀军能平安撤退,制做了一尊木刻诸葛亮雕像,放在四轮车上,撤退中令司马懿上当,最后蜀军平安撤退。

还有就是诸葛亮对其使用的空城计。

〕当然,这一点罗老先生也是参加了个人的感情色彩,空城计曹军都督并非是司马懿。

我喜欢“跟着司马懿学管理”的原因是。

一、这个内容的真实,复原了真实的司马懿,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形象在这里得到更正,赵玉平教授引用的记载都是晋书中的原话。

二、很客观,任何人都有功过,我们在这里不戴有色眼睛看任何一个人。

看人要客观,好的方面,值得拿出来大家学习分享。

对待司马懿,赵玉平教授是非常客观的在分析。

三、司马懿许多的用人和做事,其中蕴含的管理学内容,很实用,现代的职场、企业、政府,作为一名管理者,怎样把下属用好,最大潜能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我想是每个单位管理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司马懿在用人,发现人才后积极的排除困难,坚决使用人才方面确值得我们现在的管理者学习。

在对他的人生经验总结中,赵玉平教授讲到:1、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精度公司内部培训学习笔记――管理篇:跟司马懿学管理《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学教育频道)节目,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力求自今年8月26日以来,精度公司为提高公司员工的思考力及将其培养成领导,展开了一系列的、以视频为主的培训。

《百家讲坛》,小舞台大智慧,以平和开放的胸襟通向大众的桥梁。

其中,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着重对司马懿的管理才能进行详尽的分析,并与今天的职场生活相结合,把东方智慧与现代理念相结合,语言生动幽默,点评到位,妙趣横生。

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生活中的许多痛苦都是选项太多造成的形式不清、局势不明朗,绝不贸然做出选择。

反常行为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要追求百分之百一定会得到一个错误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是生活就有遗憾,是选择就有可能后悔。

空气有病毒吃饭会吃进细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人也有毛病再好的人生都有终点有一天我们所有在乎的人都会离我们而去这就是人生成功来不要贪胜。

离成功最近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你得意了千万不要忘形,一定要保持清醒,越得意就越要清醒。

对付高人用高招, 对付俗人用俗招. 我们使用策略要看清对手的状态一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也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能说会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能跑的人在跑步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能打的人在打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最小后悔法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当好骨干有诀窍一把刀最容易豁口的是刀刃一条枪,最容易磨损的是枪尖一个团队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冒尖的骨干当领导要学会保护刀刃保护枪尖保护优秀的人冒尖的人。

冒尖的员工要注意人际关系。

任何重大的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任何重大的失败说到底都是用人的失败。

宽容型领导,直接拒绝(如刘备)专制型领导,间接拒绝,强调客观性(如曹操)骨干员工和领导相处策略:猜疑型领导:勤勤快谨谨慎忍坚忍记恨型领导谦谦虚温温和密保守秘密在领导身边工作有三大忌讳忌泄漏忌轻慢忌欺瞒。

跟司马懿学管理1

跟司马懿学管理1

跟司马懿学管理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经典语录:1) 生活中的许多痛苦都是选项太多造成的.2) 反常行为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3) 最好是好的敌人.4) 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 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如果非要追求百分之百, 一定会得到一个错误.5) 对付高人使用高招, 对付俗人使用俗招. 我们使用策略要看清对手的状态.6) 后悔是选择的影子, 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是生活就有遗憾, 是选择就可能后悔. 空气有病毒,吃饭会吃进细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再好的人也有毛病, 再好的人生都有终点. 有一天我们所有在乎的人都会离我们而去. 这就是人生.7) 一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 也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说会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跑的人在跑步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打的人在打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1) 不求最好, 但求满意.实例: 名著《三国演义》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幕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场景: 孔明先生命令下属打开四门,坐在城楼上焚香抚琴, 城门大开.城下的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兵临城下,左右为难,沉吟了一会之后,司马懿决定撤军. 这就是为百姓津津乐道的“空城计”.后人评论说司马懿多疑怕事, 错失了灭蜀大好时机.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便可看出司马先生的大智慧.诸葛亮平生谨慎,如今敌军兵临城下,命令下属大开城门,如此反常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司马懿不得而知.再者,我们知道,司马懿当时临危受命,他不想去冒险.若司马懿率大军攻入城内,没有埋伏是更好,可是万一城内有埋伏,司马都督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得不偿失. 司马懿明白,追求最好会适得其反,权衡利害得失之后,司马懿下令撤军. 而我们神机妙算的孔明先生早已预知此事,于是两位高手展示出他们超常的默契,弹琴的弹琴,撤军的撤军.2) 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我们采用“最小后悔法”)实例: 司马懿随后得知自己中计, 仰天长叹:“吾不如孔明也!”可是自信分析起来,司马懿并不贪求眼前的利益.具有大局意识.司马懿深知,人生做出选择就一定有可能后悔. 所以, 他把后悔程度降低到最小. 若当初他率大军进城,城中无埋伏,他就可以活捉诸葛亮, 从而立下战功; 城中有埋伏,他的十几万大军就会全军覆没,他也会被孔明活捉.相比之下,撤军和进城哪种选择更稳妥呢? 无疑是前者最稳妥.3) 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实例: 《三国志》并没有记载有关“空城计”的史实,说明妇孺皆知的“空城计”只是作者罗贯中编纂出来的情节而已. 历史上孔明和司马懿两大高手首次对决发生在公元231年.这年春天,孔明兵出祁山,曹魏的都督曹真病重,卧床不起. 孔明将曹魏军队的主力包围在祁山附近, 魏主曹睿将司马懿调任为大都督, 主持前线工作. 两位高手巅峰对决. 司马懿带大军来到祁山准备开战,派小分队驻守,自己的主力去直扑孔明先生的祁山大营,孔明先生却率军转头去上邽了。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衡水 胡红艳
我们经常面临的困惑
• 有一些人经常会因为遇到困难和问题而发 愁,情绪不高,这样的人多了,就会形成 团队士气整体低落的局面。作为团队主管,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找到解决办法,就会 出现人员不和、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极 大地影响了团队建设。 • 当一个团队面对挑战或变化时,常常会因 为巨大的压力而出现士气低落的情况,调 整不好,就会影响事业的发展。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团队 的士气调动起来?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 在与诸葛亮的多年征 战中掌握了一套切实 可行的有效提升士气 的办法,并屡屡付诸 实践,取得了非常好 的效果,最终力挽狂 澜,帮助魏军一次次 渡过难关。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看清角色,做出姿态
曹真(?—公元231年),字子丹。 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族子。 在镇守曹魏西北边境时表现突出, 魏明帝时期屡次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公元231年病逝,谥元侯。
以退为进,只守不攻
1.内外有别,大局为重。 2.不越位,不抢功。 3.用事实说话。 4.高姿态,高动机。
5.提前做好规划,控制局面。
谢 谢
人 生 若 只 如 初 见 , 幸 福 美 满 全 出 现 。
常 将 有 时 思 无 时 , 眼 前 快 乐 不 贬 值 ;
学习心得及感悟
原谅别人的不原谅,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接受别人的不接受。 有这样胸怀的人能当领导。 武力解决一时,文化解决一直,管理的高明之处不是让人掉 头,而是让人点头。
作为比价部的一员,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时时牢 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
学习心得及感悟
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真是有些麻辣的味道。而且本书不仅 仅是一本有关管理的书、还是一本启迪心灵的书,于做人做 事、教育子女均有益处。 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 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长远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 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一个 有大局观的人,正是凭借着豁达的气度和过人的谋略和判断? 他才能在每次重大选择之后不怨天尤人、不后悔,才能在智 慧超群的诸葛亮面前不落下风。
《 跟 司 马 懿 学 管 理

书籍简介
《跟司马懿学管理》是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赵玉平“麻辣说三国”系列 节目同名图书之一。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 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 基人,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 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 抗诸葛亮的北伐。 《跟司马懿学管理》通过描述司马懿 一生中遇到的众多历史事件,分析他的应 对策略和处事技巧,着重对司马懿的管理 才能进行详尽的分析,并与今天的职场生 活相结合,把东方智慧与现代理念相结合, 语言生动幽默,点评到位,妙趣横生。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1、生活中的许多痛苦都是选项太多造成的,人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是,会表现出焦虑,即选择焦虑症。

2、形式不清、局势不明朗,绝不贸然做出选择。

3、反常行为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

4、最好是好的敌人。

5、做事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你要追求百分之百,一定会得到一个错误。

6、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是生活就有遗憾,是选择就有可能后悔。

空气有病毒,吃饭会吃进细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人也有毛病,再好的人生都有终点,有一天我们所有在乎的人都会离我们而去。

这就是人生。

7、成功来不要贪胜。

8、离成功最近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你得意了千万不要忘形,一定要保持清醒,越得意就越要清醒。

9、对付高人用高招, 对付俗人用俗招. 我们使用策略要看清对手的状态。

10、一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也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说会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能跑的人在跑步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能打的人在打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11、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1)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得90分考奋斗,得100分靠运气)(2)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要用最小后悔法)(3)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二)当好骨干有诀窍1、一把刀,最容易豁口的是刀刃,一条枪,最容易磨损的是枪尖,一个团队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冒尖的骨干。

当领导要学会保护刀刃,保护枪尖,保护优秀的人、冒尖的人。

(鹤立鸡群——领先者的压力)2、冒尖的员工要注意人际关系。

3、任何重大的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任何重大的失败,说到底都是用人的失败。

4、拒绝有策略,更要看中手段和对象。

(1)宽容型领导,直接拒绝(如刘备)(2)专制型领导,间接拒绝,强调客观性(如曹操)5、骨干员工和领导相处策略:(1)猜疑型领导:勤(勤快)、谨(谨慎)、忍(坚忍)。

远之则安,近之则危。

(2)记恨型领导:谦(谦虚)、温(温和)、密(保守秘密)6、在领导身边工作有三大忌讳:忌泄漏,忌轻慢,忌欺瞒。

跟司马懿学管理 最新版

跟司马懿学管理 最新版

1、不求最好,只求满意。

空城计
2、无悔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

后悔事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是生活就有遗憾,是选择就可能后悔。

3、最小后悔法。

比较各种选择的后悔的程度,后悔程度最小的就是最佳选择。

4、给高人用高招,给俗人用俗招。

5、我绝不掉入别人设计的选项中。

媳妇和妈妈一起掉进河里,你先救谁?
6、看优点抓破绽。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人。

7、刀最容易磨损的是刀刃,团队中最容易受伤的是冒尖的人。

所以,作为领导,你要保护冒尖的人,作为冒尖的人,你应该谦虚,低调,特别注意人际关系
8、拒绝是要有策略的,一要看人,二要注意方法
9、面对猜疑型的领导,勤快谨慎忍耐
10、领导可以把你当成任何人,但你只能把他当成领导
11、搭桥策略,领导不信任你时,你可以通过和领导信任的人搞好关系,间接和领导搞好关系
12、汗水策略领导对你猜疑,更加努力勤勉的工作也是很好的方法
13、作为领导,应对有本事的人加强监督,对没本事的人,应认真引导
14、面对记恨型的领导谦虚温和秘密,和领导私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 跟司马懿学管理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

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

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

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

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葛亮找出活命的办法。

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

司马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

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

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

但进城就有风险。

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

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

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

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

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

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

司马懿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

成功了不要贪胜。

人生、商海都贪胜,最后败坏了。

打麻将听牌时最危险。

得意不要忘形,要保持清醒,但是空城计只能给高人用,见俗人得用俗招。

用策略要看对手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做选择,都喜欢追求一个标准,那就是完美。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之前一直大胜,后来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不够完美,甚至他胆小的举动还成了大家的笑料。

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撤退的行为不仅不丢人,其中还蕴含着他关于做选择的过人智慧。

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远处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


三是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里。

空城计是假的,真实的历史是231年二人才对决。

诸葛亮兵出祁山,当时曹真病重,被包围。

魏只得征调司马懿来防守。

这一年诸葛亮50岁,司马懿52岁。

司马懿带大军来到祁山准备开战,派小分队驻守,自己的主力去直扑诸葛亮大营,诸葛亮却转头去了上邽了。

司马懿发现不如诸葛亮。

立即追,他跟身边人,你们不知道他,一定会安营扎寨,快点就可以赶到,对了。

诸葛亮成也谨慎败也谨慎。

做擅长的事情时,最容易被人看出破绽。

小战后对峙,诸葛亮撤回祁山,司马懿还是追,诸葛亮也正等着呢,司马懿杀过来了,在卤城拼吧。

结果战争没开始,司马懿的军队建立一座更加坚固的大营,两支军队不打了,都在搞建筑了。

司马懿固守待援,这是看着你。

引起许多不理解,这是高明的不掉入你给定的选项里。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正是凭借着豁达的气度和过人的判断力,他才能在每次重大选择之后不怨天尤人,不后悔,才能在智慧超群的诸葛亮面前不落下风。

为了不落入诸葛亮的布局,司马懿一直跟诸葛亮拧着劲儿,偏不按常理出牌。

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情况,自己的选择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这个安排如果来自竞争对手,轻则会干扰我们的思路,严重点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

面对诸葛亮的聪明布局,司马懿就一直坚守,千万不能掉进诸葛亮的布局里来?那么,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司马懿究竟有哪些高明之处,我们从中又能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诸葛亮布好局了,司马懿偏偏坚守对峙,遭到曹魏强烈反对,因为他当时威信不高,许多人不服。

5月份,终于决定开战,结果是魏军被迫撤退,六月蜀军无粮全军撤退,司马懿有三点成功:祁山解围了,保住了麦子,逼退了诸葛亮。

司马懿不容易体现在管理难,司马懿上有领导的猜疑,身边人也不理解。

主讲人简介:
赵玉平,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擅长运用管理行为学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讲授《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看水浒说管理》等课程。

2004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比强者更强》, 2005年6月出版畅销书《梁山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