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顼玉卿江朝力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
2017年12月22日,京津冀特色文化产业研讨交流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京津冀的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业内人士,围绕“新时代”京津冀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等话题,从总体布局、特色资源、企业实战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上,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更好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但是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以及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时间过去了两年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协同步伐明显加快。
三地在明确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对接机制;民间组织通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三地文化产业在产学研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投资合作。
但也要看到,目前京津冀三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未做到统一步调、协同发展,三地出台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之间也缺乏沟通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
一方面,三地都根据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固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各自发展,客观上造成了竞相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主题公园等,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较为低端的重复建设导致各地难以携手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产品开发,不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要,而且还进一步分流了对文化产品的有效需求。
还需注意的是,三地文化市场中体制性、行业性壁垒较为突出,文化产品和相关生产要素难以在三地自由流动,行业和企业间的优势难以实现互补,统一的文化市场难以形成,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直接影响了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基于SWOT理论视角下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基于SWOT理论视角下黄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王佳佳摘要:本文基于SWOT理论视角下,对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发展型战略(优势+机遇)是目前协同发展的最优战略选择。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SWOT理论京津冀三地拥有文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在政策规划的驱动下,给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是,目前京津冀三地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局面,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产业之间的结构均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本文借助SWOT理论进行分析,以促进京津冀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发展现状北京市拥有丰厚的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北京市已建设多个功能区,促进科技、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与融合,产业之间的协作,推动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高端化的格局。
天津市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属于加工型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才逐渐有起色。
天津是近代很多高等学府的发祥地,拥有悠久的教育文化,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人才资源;天津的滨海新区是国家改革的试验区,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经济条件。
但是天津作为国际港口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具有差距,因此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河北省是我国重工业发展基地,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16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的文艺资源也比较丰富。
但是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晚,又加上受经济发展的限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
二、SWOT分析(一)优势京津冀地理位置上接壤,津冀两地环绕首都经济圈。
北京市是我国发展中心;天津市作为国际港口城市,东临渤海,有利于吸取来自海外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精华;河北省是紧临京津的大省,从地图上来看,河北将北京、天津紧紧包围,有利于河北省受到来自北京、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效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保定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保定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路径研
究
浦天悦;宋晓益
【期刊名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5
【摘要】十年京津冀,百年雄安计。
保定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板块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强大依托,拥有丰富、珍贵、深远、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建设经济发展更加繁荣、文化创新更加丰富、区域合作更加和谐的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保定红色文化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地区间合作不紧密、基础设施不健全、宣传力度缺乏、引领作用不强、文化气息不浓等诸多困境。
当前,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和整合保定的红色文化资源,塑造具有独特性的红色城市品牌,并发挥革命文化对发展的特殊效益。
【总页数】4页(P0110-0113)
【作者】浦天悦;宋晓益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与传承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创新研究
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文化软实
力提升路径创新研究4.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创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贺艳
【期刊名称】《理论与现代化》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在产业延伸转移、项目合作对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推进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对京津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的比较,可以从加强区域联合,形成新的合作机制;实行分层管理,强化产业示范集聚区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建设,提高文化产业区域关联度等方面加强合作协同发展.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贺艳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辐射力的分析[J], 张慧慧
2.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辐射力的分析[J], 张慧慧;
3.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研究 [J], 刘君敏;张玲;臧继亮;孙喆
4.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机制对策研究 [J], 付文娟;付文静
5.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机制对策研究 [J], 付文娟; 付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97·基金课题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青年项目(HB16-QN045)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谷红梅 邱晓丽 刘彦平(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创意产业成了当下一种热门的产业。
河北省作为我国的一个北方大省,近年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创意是人类进步的核心动力,创意可以产生新生事物、聚集财富、创造繁荣。
而文化创意则是创意的核心。
本文主要针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浅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党的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但是在发展文化产业,同时也是在发展经济支柱产业。
目前,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但在发展观念、资金、人才、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是影响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笔者结合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1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1.1 地理环境优渥河北省在地理位置上环京津,交通便利,与京津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所以在发展本地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地借鉴和利用京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及资源,与之实现良好合作,以进一步促进本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2 文化资源丰富据统计,目前河北省共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其中全国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世界文化遗产3项,其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几千处。
另外,除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遗产外,还有多种传统文化艺术和技艺,如河北梆子、评剧、吴桥杂技、沧州武术等。
总体来说,河北省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而这种强大的文化资源实力,正是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区域经济一、石家庄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石家庄市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累计入库项目200多个,总投资1000多亿元,加快培育了一批总收入超5亿元的重点文化企业,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市政府出台的《2016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提到,现代服务业计划项目102项,文化产业项目占10项,总投资约175.2亿元。
2016年石家庄市服务业总量跃居河北省第一,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31家,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823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5家,众创空间达到59家。
(二)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近年来,石家庄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多个指导性政策文件,为石家庄市创意产业迈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三)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石家庄市升级改造了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新建了石家庄市美术馆、民间工艺博物馆、丝弦剧院和霞光大剧院等一批文化设施,同时积极谋划推进正定新区大剧院、图书馆新馆和石家庄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
落成了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创业孵化园、石家庄动漫大厦、正定华武文化产业园、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软件开发产业园、河北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聚集性和示范性强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
(四)协同发展创造历史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石家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石家庄市积极推行“走出去、引进来”政策,成功组织了O2O电子商务博览会、石洽会、正博会、动博会、冀商大会等大型展会,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还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知名展会,促进省会经济发展壮大。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
2017年12月22日,京津冀特色文化产业研讨交流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京津冀的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业内人士,围绕“新时代”京津冀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等话题,从总体布局、特色资源、企业实战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上,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更好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但是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以及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时间过去了两年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协同步伐明显加快。
三地在明确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对接机制;民间组织通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三地文化产业在产学研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投资合作。
但也要看到,目前京津冀三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未做到统一步调、协同发展,三地出台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之间也缺乏沟通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
一方面,三地都根据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固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各自发展,客观上造成了竞相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主题公园等,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较为低端的重复建设导致各地难以携手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产品开发,不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要,而且还进一步分流了对文化产品的有效需求。
还需注意的是,三地文化市场中体制性、行业性壁垒较为突出,文化产品和相关生产要素难以在三地自由流动,行业和企业间的优势难以实现互补,统一的文化市场难以形成,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直接影响了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新人才体系的构建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新人才体系的构建辛文玉;马宇博【期刊名称】《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年(卷),期】2014(000)024【摘要】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创新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文化产业与北京天津协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to a certain ext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mpetu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 but the lack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s become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and Beijing and Tianjin synergy of an important factor.【总页数】3页(P80-82)【作者】辛文玉;马宇博【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8【相关文献】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J], 王静婕;赵建英;白玮;成晓曼;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J], 王静婕;赵建英;白玮;成晓曼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优化完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J], 孙婧;马晖4.河北省卢龙县城镇体系构建与周边关系思考——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的分析[J],5.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J], 李凡;张宏卫;王湘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lueEngineering0引言2014年8月和2015年3月,三地相继签署《京津冀
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京津冀演艺领域深化合作协议》,标志着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对接与协调发展迈向更深层次,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京津冀创新要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基本态势1.1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初具规模1.1.1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现状北京市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的政策倾斜,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投融资及创意人才的集聚,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功能区以及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推动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涵盖广告会展、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动漫科技、新闻出版、软件网络与计算机服务在内的9大领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连续提高,2014年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3.1%,同比增长16.1%,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的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以集聚区为龙头,集聚区、功能区协同发展的文创版图[1]。1.1.2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现状天津具有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采取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天津市相关部门从财政、土地、税收以及融合发展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增长较快,其中国家级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等9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形成了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团军”。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连续增幅超过20%,截止到2013年底,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7.5%,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迅速向天津聚集。
1.1.3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现状河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文化事业、完善文化要素市场、扶持文化项目、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等方法的政策文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河北省先后认定包括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吴桥杂技大世界文化产业基地在内的30多个突出地域文化资源特色和品牌建设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北省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3.8%,同比增长20%,但是与京津相比,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效益偏低。1.2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存在的不足
1.2.1在产业规模上,京津冀区域差距不断拉大,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整体贡献率较低[2]。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开始寻求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而河北省和天津市尽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产业链下游的文化消费类产品市场推广动力不足,文创产品需求慢于经济增长。总体来说,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对京津冀区域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有待提高。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Studyo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Hebei'sCulturalCreativeIndustriesunder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Beijing,TianjinandHebei
顼玉卿XUYu-qing曰江朝力JIANGChao-li
(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31)(Schoolof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ShijiazhuangUniversityofEconomics,Shijiazhuang050031,China)
摘要院文化创意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京津冀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及河北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意人才建设及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对促进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Abstract:Culturalcreativeindustryisanimportantpartof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Basedonthe
analysisofthedevelopmenttrendofBeijing,TianjinandHebei’sculturalcreativeindustriesandth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ofHebeiProvince,somesuggestionstopromotethecooperativedevelopmentofHebei’sculturalcreativeindustrieswasproposed,fromtheaspectsofpolicydevelopment,thedepthofintegrationofcultureandtechnology,creativetalentconstructionandoptimizationoffinancingstructure.
关键词院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culturalcreativeindustry;coordinated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院F061.5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4-0047-02
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基金项目院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编号为
2015020213)、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院顼玉卿(1980-),女,河北藁城人,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
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协同创新、产业资源规划与评价;江朝力(1978-),女,河北保定人,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协同创新。
·47·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150725.001 网络出版时间:2015-07-25 17:25:58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085.N.20150725.1725.002.html价值工程
1.2.2在产业布局上,缺乏区域统一规划,发展不协调。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优越感,对河北的虹吸效应远大于其协同带动效应。天津市和河北省长期处于“竞争大于合作”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观念,所以,京津冀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行动滞缓,文化资源缺乏整合规划,未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区域的合作共赢。2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2.1面临的机遇2.1.1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是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以此优化区域内经济发展空间。《规划纲要》为京津冀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转移对接提供了客观载体。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与京津对接融合,是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的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升级面临的重大机遇。2.1.2文化创意产业是河北省实现“绿色崛起”的新引擎。第一,独具特色的县域文化产业集聚区,例如武强国际乐器产业基地、迁安滦河文化旅游产业区、宁晋393工笔画艺术集聚区[3]等,积极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旅游与生态资源,发挥文化渗透融合作用,使创意十足的燕赵文化产品极具价值。第二,河北省在金融、税收以及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政策支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化和专业化水平,也为河北省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实证分析,京津冀三地文化消费绝对量呈增长态势,文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4]。2014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河北省的“综合指数”位于全国第八,说明河北省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发展较好,为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支撑和发展空间。2.2面临的挑战2.2.1京津的“虹吸效应”问题。河北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存在河北资源向京津单向流动的“虹吸现象”,导致京津冀三地的产业梯度落差较大。尽管河北能够承接京津的部分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但其发展水平很难满足京津的配套需求。所以,如何促进文化要素、创新人才资源在三地的多向流动,减少京津对资源的“虹吸效应”,是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2.2.2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问题。与京津相比,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和层次相对较落后,产业链不健全。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创意产品质量低、形式单一[5],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为提高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是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面临的挑战和突破口。3促进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3.1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立足河北的功能定位,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河北发展的短板为出发点,减少京津“虹吸效应”,壮大自身发展为目的,政策制定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文化资源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优化配置,创新要素能够在京津冀区域内多向流动;二是建立健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为文化创意成果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保障,激励创意产业的自主创新;三是进一步完善文化融合工作机制和产业合作机制,保障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工程的顺利实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3.2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化创意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在充分利用河北的文化资源、地域优势的同时,以争取国家或区域的重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带动文化产品设计、生产、传播与消费等整个产业链环节的协同发展,并尽快发展壮大若干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领军企业。对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转变文化资源的开发、加工、存储方式,推出新产品、新工艺,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对于新兴文化业态的培育,要加强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交互等新兴技术的开发,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渗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3加快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创意竞赛或人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发现创新型人才;通过制定引进文化创意高层次人才和鼓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来吸引人才。在创意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强创意产业孵化区的开发,鼓励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完善共同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具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予激励和奖励。做到政策能激励人,事业能留住人,为河北打造一批优秀的文化知识型和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队伍。3.4优化产业融资结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