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穴
脾经的位置图

足太阴脾经经络穴位图脾经的位置足太阴脾经最全穴位: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
脾经循经位置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穴),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穴),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穴、公孙穴),上向内踝前边(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穴、漏谷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穴、阴陵泉穴),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穴、箕门穴),进入腹部(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中极穴、关元穴,属于脾,络于胃(腹哀穴;会下脘穴、日月穴、期门穴),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络大包;会中府穴),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循行图脾经穴位足太阴脾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
首穴隐白,末穴大包。
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1、隐白穴SP1 Yǐn bái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浅刺0.1寸。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2、大都穴SP2 Dàdū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配伍:配足三理治腹胀。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3、太白穴SP3 Tài bái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脾经――化掉任何慢性病

脾经――化掉任何慢性病脾经――化掉任何慢性病如何健脾呢?除了采用平常喝山药薏米粥、冬天吃大枣等食疗方法,或吃些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常用健脾中成药,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好方法呢?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有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脾经。
在中医理论当中,脾的功能非常强大,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所以,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最大的能量。
所以,要想祛除疾病,永葆身体健康,就得随时把新鲜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血液总是保持一种快速周流的状态。
没有淤血的堆积,身体就不会生病同。
其实,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好具备了生成和运输新鲜气血这两大功能。
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
1、气血充盈邪无踪――品味脚上的脾经大药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您每天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气血引下来。
同时还可以做跪膝法、揉其他穴位,帮助把血液引过来。
足太阴脾经循行动画● 治各种出血症、慢性鼻炎:艾灸或点掐隐白穴脾经的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
隐白穴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
刺激隐白穴,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
如果没有艾条,也可以用一根香烟来代替,同样有止血的效果。
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
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
这个穴位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
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
● 治缺钙引起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以及颈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
人体自带的4个消炎穴

3、胆经上的丘墟穴:治疗牙痛发炎、嗓 子发炎 穴位:位于足外踝骨的前缘,足底反射 区的上身淋巴反射区,它是胆经的原穴。 丘墟穴专门治疗各种上火之症,也就是 西医所说的发炎症状,比如牙痛发炎、 眼睛红肿发炎、嗓子发炎、咽喉肿痛。 按揉丘墟穴可防治胸胁痛、胆囊炎、坐 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踝关节及周围软 组织疾病等。 方法:用中指按于患侧丘墟穴(拇指附 于内踝后),向外按揉2分钟,力度以能 够了忍受为度。
2、脾经上的商丘穴:治疗胃炎、肠炎 取穴:商丘穴位于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当舟骨结节与内踝高点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都能 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去,所以商丘穴可以 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主治胃炎,肠炎, 消化不良,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 气。 按揉商丘穴主治胃炎,肠炎,消化不良, 便秘,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 疾病,脚气,水肿等。一定要多揉揉商丘 穴,把气血引下来。 方法: 按压商丘穴每天3-5次,每次2-4分 钟。
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吃 消炎药,因为人体自带 四个“消炎穴”,可以 消除肾经,脾经和胆经 的炎。 没事时按揉按揉,既消 炎又健康无副作用。
人体自带的四个“消炎穴”, 简直比吃药还管用! 平常身体发炎了我们会吃各种消炎 药,经常服用消炎药会对我们的健 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其实,人体穴位中有很重要的消炎 穴,可以消除肾经,脾经和胆经的 ,没事时按揉按揉,既消炎又健 康无副作用。
1、肾经上的照海穴:治疗慢性咽炎 取穴:照海穴的位置在足部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 照海穴是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咽喉部痒 痛,有干燥炽热感,老是感觉嗓子里有工具在那堵着 它们在咽喉堆积,障碍了咽喉的气血运转,该病用消 炎药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 或者长期患咽炎,而治疗慢性咽炎不宜服用抗生素。 因为慢性咽炎并非细菌感染,消炎药物无法进入粘膜 深层,杀死咽毒,反而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加速病情 发展。慢性咽炎越久越难治疗。 照海穴是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对教师、 肩周炎、失眠患者都很适用,按摁照海穴,可立即缓 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 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方法:每次指尖掐照海穴,每次3~5分钟,天天不拘 时候次数。
坤卦穴位养生1

坤卦穴位养生(1) 隐白穴(sp1)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这穴位很好找,由于穴位贴面积较大,大家紧挨着趾甲的根部贴就可以把这穴位包含在内了。
功效:a. 止血女性月经经期超过7天,属于崩漏,需要治疗。
可取左侧隐白穴,贴养脾贴,持续贴。
如果出血较多的,可尝试每4小时更换一张新的养脾贴;如果出血较少,那么,只要每十小时更换一张新的养脾贴就行,忌一切生冷、海鲜。
b. 治咽喉痛咽喉痛的时候检查两隐白穴痛不痛,如果疼痛,那么,取两片养脾贴分别贴在两隐白穴处。
(2)大都穴(sp2)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请看图示。
功效:治一切嘴唇毛病,如嘴唇肿、干、红、紫、裂口等。
取两片养脾贴分别贴于两大都穴即可。
(3)太白穴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请看图示。
功效:(a)治肌肉疾病,如运动后肌肉酸痛等。
(b)此是脾经原穴,如果把脾经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它就是树根部位,所以,是健脾最关键的穴位。
取两片养脾贴,外贴在两太白穴上即可。
(4)公孙穴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请看图示。
大家先找太白穴,它在一根骨头的一端下方的,沿着这根骨头,找到这根骨头的小头,这小头的下方就是公孙穴。
大家尝试着去摸那根骨头,很容易就能找到大头和小头的。
功效:吃冷东西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不想吃饭等,都可以取两片养脾贴外贴在两公孙穴。
(5)商丘穴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请看图示。
要找商丘穴,先找照海穴和中封穴。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所谓内踝尖就是内踝最高的地方。
这穴位当然很好找;中封穴就在脚腕横纹上,最正中是解解溪穴,最正中靠内踝这侧的边上有一根筋,筋的边上便是中封穴。
照海和解溪连线的中点,就是商丘穴。
由于穴位贴有较大面积,大家直接在足内踝前下方微凹陷处贴穴位贴就可以了,无需精确查找。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增添中】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
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
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为了避免打针吃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了自己及家人、朋友们养生保健的需要,我多年来很注意收集一些有关穴位方面的知识.前一段时间,我将所收集的一些常用穴位的有关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整理出来,对一些初学保健按摩的人,或常做艾熏、艾灸的人,使用起来都很方便的。
今天献给大家,一是,想让懂行的老师、同学们给予斧正、指导(不想误导大家及我周围的人群);二是,也想让大家做一个参考,能够补充一些更好的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资料。
常见病例与穴位功能穴位名称如何找穴位备注脾胃、消化功能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
足三里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少微外侧,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足三里——肌肉比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
中脘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
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好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还可按摩天枢、足三里.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大肠俞。
大肠俞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十二正经之六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十二正经之六——足太阴脾经穴位图6、足太阳脾经循行图(9—— 11 时)足太阴脾经穴位图2013-01-04 14:27:21人体穴位网阿牛哥文章阅读:( 13798) 次导读: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共21 个穴位。
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地点、作用、主治功能等。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腧穴有:隐白穴、多数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
共21 穴。
隐白穴2014-02-24 16:01:10人体穴位网雨蒙蒙文章阅读:( 16202) 次导读:按摩隐白穴的作用与利处拥有调经统血,健脾回阳的功能,缓解治疗月经过多、带下、腹胀、便血、多梦等,隐白穴位的地点详细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隐白穴位地点图和详细按摩手法。
【隐白穴位地点图】【图解隐白穴位的地点】隐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
【按摩隐白穴位的作用与利处】缓解治疗腹胀、泄泻、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癫狂、多梦、惊风等按摩隐白穴的功能: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温馨提示】隐白穴位配伍:隐白穴配三阴交穴、地机穴缓解治疗出血症。
针刺隐白穴的方法:隐白穴斜刺0.1-0.2 寸,或点刺出血。
艾灸隐白穴的方法:隐白穴艾条灸5-10 分钟,隐白穴艾炷灸 3-5 壮。
按摩隐白穴的手法: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足大趾末节双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天按摩 2 次。
多数穴2014-02-24 16:15:34人体穴位网穴位密码文章阅读:( 5605) 次导读:按摩多数穴的作用与利处缓解治疗腹胀、呕吐、便秘等,多数穴位的地点详细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多数穴位地点图和详细按摩手法。
【多数穴位地点图】【图解多数穴位的地点】多数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多数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 1 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21个穴位

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21个穴位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
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
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
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
一、隐白穴(脾经) yǐn bái别名:鬼垒穴,鬼眼穴,阴白穴取穴方法:隐白穴位于人体的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穴位解析:1)隐白。
隐,隐秘、隐藏也。
白,肺之色也,气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2)鬼垒、鬼眼。
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
垒,堡垒也,土堆也。
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
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穴。
阴,地部也。
白,气也。
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
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
井,地之孔也。
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
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隐白穴意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主治疾病: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配地机穴、三阴交穴治疗出血症。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二、三阴交穴(脾经) sān yīn jiāo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取穴方法: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商丘穴

商丘穴文章目录*一、商丘穴的概述*二、商丘穴的取穴方法*三、商丘穴的解剖位置*四、商丘穴的疗法*五、商丘穴的配伍*六、商丘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商丘穴的概述1、定义商丘穴是属于足太阴脾经。
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2、别名商丘穴3、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4、主治疾病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商丘穴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小儿癫痫,小儿惊厥,咳嗽,百日咳,足踝肿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痔疾,呕吐,吞酸,胃痛,胃炎,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肠炎,食欲不化,肠鸣泄泻,痢疾,体重节痛,嗜卧,目昏,口噤,舌本强痛,小儿惊风,梦魇,痫证,疟疾,神经性呕吐,腓肠肌痉挛,倦怠嗜卧,癔症,痔疮,脚气,水肿的作用。
商丘穴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小儿癫痫、咳嗽、足踝痛、痔疾。
商丘主治脾胃和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呕吐、吞酸、胃痛、腹胀、黄疸、食欲不化、肠鸣泄泻、痢疾、体重节痛、嗜卧、目昏、口噤、舌本强痛、小儿惊风、梦魇、癫狂、痫证、疟疾等。
现代又多用商丘治疗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商丘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黄疸、便秘、足踝疼痛等。
商丘穴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黄疸;倦怠嗜卧,癫狂,癔症;足踝肿痛,舌本强痛。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消化不良,便秘,痔疮,黄疸;运动系统疾病: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其它:小儿惊厥,百日咳,水肿。
5、穴位解析商丘。
商,古指漏刻,计时之气也。
丘,废墟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
本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本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运行是快速通过本穴,强劲的风气吹走了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地部脾土如废墟一般,故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丘穴
商丘穴属足太阴脾经。
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标准定位】商丘穴的位置
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
当胫骨前肌腱内侧。
(简单来说脚面翘起脚面连接小腿的筋内侧第一个凹陷...)
脾经经穴。
经,经过也。
该穴为脾经气血的行经之处,故为脾经经穴。
商丘穴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
商丘穴正好对应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
同时它又揭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
商丘穴多用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5]商丘穴是一个能预防和治疗痔疮的穴位,和肾经的复溜穴结
合使用,效果会更明显。
治疗因身体能量大量消耗导致的乳腺疾病,怀孕受阻:有的女性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上有诸多的不如意,导致心情郁闷,大量消耗了身体的能量。
此时,脾脏如果不能及时将营养物质送去弥补身体的损耗,对女性来说,很容易出现乳腺系统的毛病,严重的还会影响受孕。
在这个问题上,商丘穴可以说是一个福音一般的穴位。
经常按压此穴,对乳腺的保养以及提高受孕的机会有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