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跳跃运动项目力量训练探讨
田径跳跃运动项目不同速度力量练习手段组合训练效果研究

练习次数 ) 和负荷强度 ( 的重量或者完成练习的速度 ) 负荷 每 的训练方法l I J 。为了探讨跳跃运动项 目 不同速度力量练习组合 量 ( 周逐渐增加。 训练的效果 , 本文选择 和组合 了两组 专项 力量 练习手段 , 下肢 2 将
对试验训练前后的专项运动素质 和下肢力量进行讨论分析。 结果 表明 : 两组练习手段对提 高跳跃能力和下肢快速力量 、 短距离加速跑能力有显著 的影
响; 单足连续跳栏架 、 助跑单足 5 级计时跳远和斜板 3 步起跳等跳跃练习可 以有效提高下肢离心收缩 能力 。
关键词 : 跳跃运动 ; 速度力量 ; 练习手段 ; 组合训练
12 研 究方 法 .
表1
试验对象基本情况
(= 2 n1 )
1 . 试 验分组 和过程 .1 2
试验 中 A组和 B组采 用的练 习和练
人们所熟悉和掌握 , 但是 , 训练手段和方 法在运用过程 中, 各种 有效 的练习手段 的选 择方面存在一定 差异 , 同练习手段组合 不 训练 的效果如何 , 在此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 组合训练方 法是指在一个或若 干个 训练单元 中, 合理地选
择和安排 不同性质 和 比例 的训练 内容 . 以求 获取最佳整体效应
习负荷见表 2 。在训练过程中, 除练习内容不同外, 各组试验对
象完成 的准备活动及其他素质和技术练习的时间、组数基本上 致。每次课练习内容的安排顺序是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做各种
一
专门练习. 再完成练习手段的组合训练。每组间隙时间为 23 —
跳跃运动项 目的起跳力 量是影响跳跃成绩 的关键 因素 . 合 理腾起初速度 的获得取决 于正确起跳技术的发挥和起跳工作肌 群 的速度力量水平 。在 已有 的研究 中 , 有关跳跃运 动员体能训 练手段和方法方面 , 主要从 理论 上论述一些运动 素质的训练方 法及二者的关 系 , 缺乏对运动素质的训练方法 、 手段进行深入研 究. 特别缺乏将专项力量 和速度训练手段 的训练 效果置于运动 训练实践 中进行研究 。跳跃项 目的速度力量练习手段基本上 为
浅谈青少年田径撑竿跳高的力量训练

青少年 撑竿跳高力量 训练和成人训练 既相通又有变通 ,一些
撑竿 跳 高 运动 中青 少年 选手 最 大 的生理 特 征是 正处 于发 育 训练方法 即适宜于成人 也适用于青少 年。一堂针对成人 的 中长时 中, 身体各方 面机 能都还没有 发育完善 , 这也是也 成人生理力 量特 专项训练课程用 于青少年 时 . 可 通过大课拆分成 小课 、 复杂技术动 征的最大差异 性 。青少 年的骨胳 和肌肉发育 中 ,其 骨胳 的硬度较 作拆分简化 等 。使青少年 在有限 的身体 素质能力下充分 领会 这些
此, 青少年运 动员能够运用其 柔韧性和灵 活度的优势 , 弥补 其肌力 体形态 训练 、 心理 意识训 练 、 胆略意 志训练等 , 都能 助力青少 年专
2 、 青 少 年 撑 竿 跳 高 中运 动 员 力 量 训 练 的 重 要 性
青 少年 撑竿 跳 高是一 项极 需 力量 和快 速运 动素 质 的 田径项
赛 项 目, 这也使其 基础技能训 练更 加低龄化 。 如何使 此项训 练能够 目。 它需要运动员在快 速助跑后 , 借助撑竿完成 快速腾跃 、 起跳 、 跃
富有成效 又符合青少 年身体机能 和基本素质 的发 育规律就 显得非 杆 的连续 动作 .这些都需 要运动员具 备高功率 的爆 发力 和强大 的
常重要 了。 支撑力 。 因此 , 一个运 动员 能否迅速地提 升跳高 的专项力 量素质很
撑竿 跳高要 通过助 跑 、 撑竿、 起跳、 过杆 、 落 地等 动作 , 使 身体 重要 ,撑竿 跳高 中的力量 训练也是教 练们 极其重视并潜 心研究 的 尽可能高 的越过更 高的横杆 。撑竿 跳高训练就是 要运用好助 跑速 热 点 。 度撑竿而 起 , 使 速度 、 技术、 个 人身体特 点完美配合 , 实现最 大的腾 研究发 现 。 青 少年撑竿跳 高运动员 的身体 素质训练 。 尤其是专
跳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探析

跳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探析【摘要】跳跃运动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包括跳高运动,撑杆跳运动,跳远和三级跳这四个项目,这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跳跃运动员会发力,懂得如何使用力量,一但用力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关节及身体损伤。
力量是指人类在一定的速度下通过骨骼肌能够产生的最大作用力的能力,而核心力量的发力部位则是运动员力量的最大发力部位,核心力量的强大决定了运动员在跳跃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多大的力量。
因此在进行跳跃运动时,核心力量的强大是能否做好跳跃运动的决定性的条件。
核心力量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能够在进行跳跃运动时能够蓄力,懂得如何去使用力量。
对于中专体育来说,跳跃运动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锻炼好核心力量,才能保障运动员在进行竞技类体育比赛中可以发挥全部的力量,展现身体足够的韧性。
【关键词】跳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正文】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运动领域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各种各样种类的体育运动都开始重视对于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甚至将其列入了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中。
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能够对人体躯干下部的肌肉得到足够的掌控,让核心肌群得到相应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性更好。
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是指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掌控身躯下部的肌肉,这些肌肉支撑着身体的大部分活动并使身体的能动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强。
因此对于中专体育来说,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好坏决定了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胜负。
对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的跳跃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身体核心力量训练的最佳时期,在次时期使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得到充分的锻炼,不仅能够使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的更加优异,也可以为运动员以后提高运动员运动速度以及身体力量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增强跳跃运动员的平衡力和身体可控性跳跃运动需要运动员做出助跑动作,起跳动作,腾空动作等等技巧性极强的专业性动作。
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身体具有极强的控制能力,否则将会产生不可预想的身体伤害。
跳远运动的技巧与发力训练

跳远运动的技巧与发力训练跳远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技术性较高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出爆发力,以完成距离较远的跳跃。
在跳远过程中,不仅需要技巧的运用,还需要经过系统的力量训练来增强发力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跳远的技巧以及相关的发力训练方法。
一、起跳技巧起跳是跳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跳远的成绩。
以下是一些起跳的技巧:1. 蹲姿起跳法:运动员采用蹲姿,脚并拢,双手触地,屈身下蹲,然后迅速弹起,同时用力向前跳跃。
2. 单脚起跳法:运动员采用单脚站立,另一只脚稍微抬起放在身体侧面,然后迅速弯曲膝盖,用力弹起并向前方跳跃。
以上两种起跳技巧都可以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训练经验来选择和改进,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起跳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二、助跑技巧助跑是跳远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它需要运动员在短距离内达到较高的速度,并保持稳定的身体姿势,以为起跳做好准备。
以下是一些助跑的技巧:1. 步频和步幅的控制:通过增加步幅和步频来增加助跑的速度。
运动员可以在训练中逐渐增加步频和步幅的幅度,以逐渐适应并提高助跑的速度。
2. 平稳的姿势:保持身体直立,肩胯相对,双臂挥动协调,保持平稳的助跑节奏,防止摇摆和不稳定的因素对起跳造成影响。
三、发力训练在跳远中,发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运动员在起跳瞬间释放的力量大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力训练方法:1. 杠铃深蹲:杠铃深蹲是一种全身性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肌肉力量。
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进行逐渐增加的训练。
2. 弹跳训练:弹跳训练包括蛙跳、坐姿弹跳等一系列的弹跳动作,能够锻炼下肢肌肉群和提高爆发力。
运动员可以结合不同的弹跳动作进行训练,每次进行适量的次数和组数。
3. 基础力量训练:包括卧推、哑铃推举等一系列的基础力量训练,能够提高上肢的力量和稳定性,为跳远的起跳和落地提供更好的支撑。
通过以上的技巧和发力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跳远的技术水平和成绩。
田径跳跃项目力量训练研究

田径跳跃项目力量训练研究摘要:田径跳跃项目的力量训练历来是跳跃项目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对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田径跳跃项目;力量训练;研究以往的研究发现,田径跳跃项目是以爆发力为主的项目,最大力量本身与跳跃项目并不是直接相关的,而专项力量才是决定成绩的直接因素。
本文根据跳跃项目的特点,对跳跃专项力量的训练特征及专项力量在训练实践中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控制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重要因素,提高跳跃运动的成绩。
一、跳跃运动中力量的发展在跳跃运动中,对于专项应当重视转向力量的发展,不应当过多的强调大负荷、大力量,否则可能在超负荷运动中使更多的ii b 肌纤维转变为ii a肌纤维,而有损于力量和爆发力的发展。
在一定的速度条件下,力量可以让骨骼肌产生最大的张力或者是反应力量,任何的收缩或拉伸都会使得产生肌肉缩短的趋向,从而改变了关节的角度,并引起运动。
利用不同的方式通过速度和耐力的关系,已证明力量是跳跃运动中的决定因子[1]。
二、跳跃力量中专项力量的特征专项力量是指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经济动作要求的肌肉力量,因此专项力量具有鲜明的专项运动特点[2]。
专项力量专项动作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表现。
力量训练的目标是增加肌肉力量,力量增长就产生了更大的爆发力。
而更大的爆发力通常是改进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所在。
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爆发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最大力量水平。
但有了较大力量并不等于有了爆发力。
因为跳跃专项力量还需要通过基础力量和一定水平的速度和合理技术与协调能力结合才能体现出来。
最大力量训练主要是解决增加纤维横断面积和参与运动的肌纤维数量两大问题[3]。
要根据速度力量训练的负荷特征来发展爆发力和调整训练负荷,使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均衡发展。
三、跳跃力量中反应力量的特征反应力量是一种参与活动的肌群在快速的“离心拉长——向心收缩周期”中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4]。
反应力量是田径跳跃项目的专项力量主要的组成部分,尽管不同的跳跃项目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但技术上也存在着共性.首先跳跃项目均属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相结合的运动;身体重心运动轨迹都属于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技术上均包含助跑、起跳阶段;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都取决于人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起跳时间都少于200ms;起跳阶段肌肉收缩形式是相同的,王保成(2001)研究指出[5],在瞬问的快速起跳过程中,下肢三大关节——踝、膝、髋关节的快速伸展,以及协调的摆动动作,产生强大的起跳力量.跳跃项目的运动成绩主要取决于人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而人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又主要在起跳阶段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以及人体的内力共同作用下实现.因此,人体起跳阶段力量的发挥对于跳跃项目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而跳跃项目起跳阶段,身体重心通常在起跳前要降低,当起跳腿制动后立刻提高身体重心.跳跃项目运动员下肢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然后做向心式收缩,利用弹性能量在肌肉中的储存与再释放,以及神经反射性调节,爆发出的力量就是田径跳跃项目的反应力量.四、跳跃项目的力量的训练跳跃项目中,运动员在踏跳时产生离心收缩,这一瞬间持续的时间一般来说在0.12秒(主要是远度项目)至0.20秒(主要是高度项目)这个范围以内。
跳跃项目中的专项力量

跳跃项目中,人们对力量训练的必要性已达到共识。
然而,专项力量素质的重要性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的目的是阐述专项力量的作用,并为跳跃运动员提供一些实质性的训练方法。
在跳跃项目中,尽管不同的跳跃项目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但其起跳却存在某种程度的共性。
首先,起跳时间都少于200ms;其次,肌肉收缩形式是相同的.在跳高和跳过中,身体重心通常在起跳前要降低,当起跳腿制动后立刻提高身体重心。
尽管如此,髋、膝和踝关节仍要弯曲,这就导致了腿部伸肌肌群被拉长和伸直(离心收缩)。
而腿部伸肌肌群收缩可使腿伸直(向心收缩)。
因此,在所有跳跃项目中,起跳是由离心、向心收缩或腿部伸展与收缩过程组成的。
在跳远中,优秀运动员要比一般运动员可在较短的时间里产生较快的助跑速度和较大的起跳力量。
一般来说,助跑速度越快,起跳腿伸肌负荷压力越大,起跳腿就越容易弯曲。
优秀运动员能承受这些负荷并避免腿部过度弯曲,保证水平速度不至于丧失过多。
最近,对优秀男子跳远选手起跳时的生物力学分析表明:起跳腿制动前较低的身体姿势可以使身体围绕起跳腿上方转动,一旦起跳开始,身体就可产生垂直速度。
在离心收缩阶段结束前,当膝关节角度降低到144°时,大约已有2/3的垂直速度产生出来。
因此,在起跳腿触地时,身体应能抵抗腿部弯曲,随助跑速度提高,腿部力量也必须相应地增加,其目的是运动员能承受较高的腿部压力负荷。
在跳高中,运动员使用快速的助跑具有潜在的优势。
因为,这可以使他们获得较大的垂直起跳力量。
索托马约尔(Sotomayor)和科斯塔蒂诺娃(Kostadinova)就是成功使用快速助跑的典范。
然而,对某一名运动员来说,适宜地增加助跑速度可以提高运动成绩,但助跑速度过快也会影响他们的跳跃高度,这种现象我们可在排球的起跳扣球中看到。
助跑速度过快而使运动成绩下降的原因可能与技术因素有关,如;身体姿势不正确,也可能与神经、肌肉有关,如:从预先确定好的高度跳下,然后再垂直起跳,跳下的高度越高,身体落地时的速度就越大,腿部伸肌所承受的负荷也就越大。
田径跳跃类项目有哪些[浅谈田径快速力量性跳跃项目的早期专项化训练]
![田径跳跃类项目有哪些[浅谈田径快速力量性跳跃项目的早期专项化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0b8512705087632311212fd.png)
田径跳跃类项目有哪些[浅谈田径快速力量性跳跃项目的早期专项化训练]跳跃类项目在田径中包含了跳远、三级跳远、跳高、撑杆跳高四个项目,这四个项目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利用助跑来实现最远的远度和最高的高度。
在现代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专项化程度高,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年龄也逐渐提前,早期专项化训练逐渐被世界各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战略中心。
早期专项化训练是由从事训练工作的原苏联专家首先提出的,它是指从儿童少年开始,以某一运动专项为目标而进行的早期训练。
早期专项化训练对于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是运动寿命缩短、伤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会影响少儿身体发育、切会造成运动员文化水平过低。
”这也就是有些专家学者所说的“早衰”现象。
因此,本文就田径快速力量性跳跃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手段等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广大田径教练员提供参考。
一、田径跳跃类项目早期专项化的含义及意义田径跳跃类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从小开始进行跳跃类项目的专门化基础训练,使运动员打好专项运动能力所需要的各器官系统的技能、运动素质、技术、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基础,为今后专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创造准备性训练。
这一概念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早期专项化是基础性训练;二是早期专项化是准备性训练,即是为培养未来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而进行的训练。
每一个运动项目都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少年儿童时期,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正处在旺盛的发展阶段,但这种发展并非同步进行,二是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即机体在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各种运动素质发展快慢不一的差异,这种规律被称为运动素质的敏感发展期。
敏感期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从生理发育方面看,先后顺序是:先远端后近端,先四肢后躯干,先下肢后上肢,也即由足→小腿→下肢→手→上肢→躯干。
二、按敏感期出现的能力先后顺序是:一般竞技能力,一般耐力、速度能力、速度力量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各种心智能力、专项竞技能力、无氧耐力、最大力量、力量耐力。
田径跳跃类项目反应力量特征研究

在跳跃 项 目中, 管不 同 的跳跃 项 目之 间有着 本质 区别 , 技 术上 也存 在 着共 性 . 先 跳跃 项 目均 属 于 尽 但 首
周期 性与 非周期 性相 结合 的运 动 ; 体 重心 运 动 轨迹 都 属 于 由水 平 位移 转 变 为 抛 射运 动 ; 术 上 均包 含 助 身 技 跑 、 跳 阶段 ; 起 影响成绩 的主要 因素 都取决 于人 体重 心腾 起 的初 速度和 腾起 角度 ; 跳 时间都少 于 2 0 ; 起 0 ms 起
其次降低下肢神经肌肉抑制与训练中的高强度负荷有关如果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较高就可以采用较快的助跑完成动作而不会产生消极效果教练员要因人而异制定训练负荷另外反应性力量的专门性要求包括跳跃高度远度和触地时间两方面即最大的跳跃高度与最短触地时间的比率因此训练中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田径跳跃项目反应力量训练的共性模式所有反应力量训练的目的都是改善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提高参与专项比赛动作的肌肉力量尤其是提高下肢肌肉拉长一缩短周期的能量发挥效率因此这种方法只能从静止状态开始教练员所采用的练习应该保证能反映出比赛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在训练负荷上掌握得当反应力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各种跳跃练习训练方式内容千变万化但是教练员可以从以下个方面设计训练内容和方式模仿练习模仿练习反映比赛动作的技术因素全面力量练习进行全面力量练习时要反映出比赛动作的速度节奏或强度例如跳跃运动员训练时以接近最大强度的方式完成动作选择重点练习这种练习的重点是发展参与完成比赛动作的主要肌群的力量训练时要注意保证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要与专项技术动作相似典型的例子是跳高运动员肩负杠铃进行蹬起的练习起跳腿蹬起的同时摆动腿随之进行摆动模仿起跳动作选择加大肌肉紧张度的练习完成这类练习时会使肌肉产生与比赛动作相似的肌肉紧张度典型的例子是跳跃项目运动员做各种跳深练习无论采用何种训练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必须认真记录下训练单元的次数训练强度重复次数以及休息间歇的时间从而精确地实现训练目标结语通过对田径跳跃项目特征的研究发现田径跳跃项目的专项力量核心为起跳阶段的反应力量运动训练学中有关力量问题的研究并不侧重于肌肉力量发展的内在机制而是主要针对提高运动员肌肉收缩后对抗阻力效果的方法田径跳跃项目起跳阶段肌肉收缩后对抗阻力的空间时间特征呈现出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因此通过反应力量训练结合田径跳跃项目专项的特征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对抗阻力的效果通过对田径专项力量的核心因素反应力量的认识我们发现反应力量训练为我们提高田径跳跃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打开了一扇窗户万方数据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第卷参考文献王保成我国田径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现状与分析口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吕季东等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径跳跃运动项目力量训练探讨
作者:叶丽玲
来源:《体育时空》2014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2
摘要专项摆动力量是田径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重要专项力量,对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经验,通过介绍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力量的特征及作用,重点分析了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影响因素和训练方法,并总结了力量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类似研究工作参考。
关键词田径跳跃专项力量摆动训练注意问题
一、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力量的特征
(一)起跳腿踏跳专项力量特征
田径跳跃类项目的最大远度或最大高度是由起跳速度、起跳角度和起跳高度形成的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所决定的。
起跳由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组成。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这种与起跳技术密切相关的专项力量称之为“起跳力量”,并认为,跳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主要是指起跳力量。
根据跳跃项目的特点和踏跳时力效应情况,跳跃类运动员的专项起跳力量训练必须具备两方面特征:一是腿部要有承受较大重量的负荷能力;二是在承受较大重量的负荷条件下迅速跳起的能力。
因此,跳跃类运动员的起跳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和退让性力量练习为主要训练内容,在动力性力量练习中应以发展快速力量和爆发力为主。
在退让性力量练习中,除单一地发展退让肌群力量外,更重要的是发展由退让(离心收缩)到克制(向心收缩)迅速转换的能力。
(二)摆动臂与腿快速摆动力量特征
摆动力量包括上肢快速摆臂力量和下肢摆腿力量。
生物力学中,两臂以肩为轴,协调而有力的快速摆动,不仅能吸收后蹬时反作用力的偏心力,还能维持身体平衡。
上肢摆动不仅可维持身体的平衡,还能带动身体重心上提,使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更长,达到更远距离和更高高度。
上肢摆动有单臂摆动和双臂摆动两种方式。
上肢摆动的主要作用是将运动员向前的一部分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
下肢摆动可帮助支撑反作用力的发挥,达到增加人体的腾空高度。
下肢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起跳腿的运动起着协调和配合的作用。
摆动力量越大,摆动速度就越大,起跳的效果也就越好。
二、专项摆动力量的作用
田径跳跃项目的起跳时间短,其过程从技术上可分为着地、缓冲、蹬伸三个阶段。
众多周知,起跳是跳跃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在起跳过程中将助跑获得的水平位移速度通过起跳脚踏地、起跳腿缓冲、蹬伸及摆动腿屈膝前摆动作,以达到最大速度利用率,使人体向适宜的腾起方向跳起。
另外,起跳过程中的摆动对减少着地时的制动力、提高起跳速度、增强起跳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跳跃技术中,应十分注重摆动腿的“摆”与“蹬”的协调配合,当起跳腿屈曲时,由于摆动动作的作用力而减少了起跳时的制动力,在起跳腿伸展时,摆动动作的反作用效果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力。
因此,认为可把跳跃类的专项力量归结为快速蹬伸力量和高速摆动力量。
前苏联学者丘帕在试验中得出:踏跳腿在蹬伸用力过程中,总的用力值为335kg,摆动腿提供的摆动力量为123kg,占总用力值的36.7%,双臂的摆动力量为123.95kg,占总用力值的37%。
由此可见,摆动力量在起跳过程中的重要性。
摆动力量越大,摆动速度就越大,起跳的效果也就越好。
故在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中应重视摆动力量的作用,提高运动员专项摆动力量水平,以更好的提高专项成绩。
三、影响运动员专项摆动力量的因素
(一)教练员对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忽视
教练员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重视运动员的下肢快速起跳力量训练,忽视了专项摆动力量训练。
譬如进行专项力量练习时,教练员让运动员通过快速蹲起杠铃、连续多级跳跃等练习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快速起跳力量,并没有强调运动员快速起跳时注意臂与腿的快速摆动,摆动力量与起跳力量的不均衡发展,致使跳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失衡。
(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水平难以诊断与评价
在田径跳跃类项目的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R型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进行检查与评定。
这些研究缺乏对专项力量训练水平进行评定的研究。
对田径跳跃类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水平的诊断与评定的研究中,存在对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手段的选取缺乏较为直观的科学依据,对测试指标在运用过程中缺乏技术标准等不足。
由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手段含有较高技术成份,缺乏技术标准对其测试(进行质量控制),测试的信度会降低。
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
(三)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混淆
一般力量练习与专项力量练习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摆动臂摆动姿势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摆动臂运动的形式、方向和强度各不相同,参与发力的肌群体及肌群间原动肌、固定肌、协同肌、对抗肌间关系的变化也各不相同。
不同训练方式产生的力量对专项训练水平具有不同影响。
摆动力量训练只有符合专项比赛时的力量特征,才能将一般力量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分开。
当选手初始力量很差,或者身体机能恢复性训练阶段(如损伤或放假以后的重新训练)
时,一般力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对田径跳跃类运动项目来说,专项活动中的动作是复杂多样的,但在力量房利用器械进行力量练习时,力量练习的动作既简单又少。
这很容易使所安排的力量训练变成一般力量练习而非专项力量练习。
所以,在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的摆动力量训练应注意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的区别。
四、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一)上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在跑跳过程中,踏跳时腿部的作用力远大于运动员自身的体重,如果没有很强的上肢力量,则对维持运动员空中平衡是很难实现,如果具有良好的上肢力量,则可使运动员在跳跃中有利于上体保持平衡,有利于髋关节保持领先的位置,同时也有利于腿的积极摆动。
研究发现,对运动员摆动力量训练的研究方法手段较少,没有针对跳跃项目的专项特征进行力量训练。
在此,提出几种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方法:1.原地快速摆臂+摆腿练习(摆动臂的最终位置与起跳瞬间摆动臂、腿位置一致);2.手持哑铃摆臂+摆动腿负重摆腿练习,练习的动作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与比赛动作接近;3.模仿助跑时的摆臂与起跳时的摆臂相结合,可以采用节拍“1.2.3”,这样让运动员形成动作定位,更好的运用到实际运动项目中。
(二)下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以髋关节为轴的加速—制动摆动练习。
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力量和工作肌群间的高度协调能力是田径跳跃类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手段。
为此必须选择肌肉工作方式,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特征与跳跃项目专项运动相吻合的摆动性肌肉力量练习。
在此,运用几种下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方法:1.单腿提拉橡皮筋(提拉高度与起跳时摆动腿高度相同);2.仰卧状态下最快速度做跑的模仿练习;3.腿部负重和不负重的高支撑(吊环、双杠等)。
五、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与蹬伸力量训练相结合
跳跃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构成是由跳跃专项动作本身的关键技术动作所决定的,即退让缓冲阶段的退让收缩力量+快速蹬伸阶段的克制性收缩力量+蹬摆配合的摆动制动力量,以及各运动环节通过瞬间的协调配合所产生的整体力量,这一整体的集中用力能力是专项力量的训练的高级阶段。
应深刻认识到,“蹬”与“摆”的协同配合对发展运动员专项力量至关重要。
(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区别对待
在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中,必须坚持区别对待,要有针对性。
针对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训练内容与要求。
训练中,譬如田径跳跃类项目中的跳远项目和跳高项目,虽都属于快速—力量项群,但两者在进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时又有不同。
所以,教练员应针对不同的项目、运动员不同阶段专项摆动力量发展的水平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摆动力量。
(三)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与其它素质训练协调发展
田径跳跃类项目的力量练习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哪种力量练习,都必须与专项技术练习相结合,并且突出速度—力量这个核心。
无论是蹬伸力量练习还是快速摆动力量练习,都是在速度力量范畴之内。
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是由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身体素质来讲,速度、协调、灵敏因素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专项摆动力量训练还应与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相结合进行。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专项力量训练是田径跳跃运动项目日常训练的重点,尤其是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跳跃类项目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必须把专项摆动力量和起跳力量放在同一训练面上,并在进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时注意训练的量强度,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从而确保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陈达君.加强专项力量训练,提高跳远运动成绩[J].考试周刊.2010(01).
[2] 陆瑞林,王志良.跳跃项目力量训练浅析[J].少年体育训练.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