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寻根

合集下载

辽宁师姓分布与支脉

辽宁师姓分布与支脉

辽宁师姓分布与支脉辽宁省简称“辽”,寓意“辽河流域,永远安宁”。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辖2个副省级市(沈阳市,大连市),12个地级市。

其中,朝阳市、大连市、阜新市、锦州市、沈阳市、辽阳市7个地级市有师姓分布。

一、沈阳师姓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

辖9个区1个县级市3个县。

其中,康平县、苏家屯区、新民市有师姓分布。

(一)康平师姓【概况与分布】康平县地处辽宁省最北部,东隔辽河与铁岭市昌图县相望,西邻阜新市彰武县,南接法库县,北与内蒙古科左后旗毗邻,距沈阳120公里。

辖7个镇、4个乡、4个少数民族乡,其中,郝官乡齐家屯村有师姓分布。

【支脉与迁徙】待考。

(二)苏家屯师姓【概况与分布】苏家屯区是沈阳市十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浑河南岸,距市中心15公里,总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43万,是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个战略门户,也是沈阳开放的前沿。

由于合并了众多乡镇,成为“全国第一大屯”。

辖12个街道、5个乡,其中,林盛镇史三家村、永乐镇新台子村有师姓分布。

沈阳苏家屯有不少师姓,大约有5000人左右。

(信息提供者:师清占)【支脉与迁徙】沈阳《师姓氏族家史考》1997年修,由师氏十二世孙师守玉撰并作序,为16开平装本,共140页。

目次分:始祖师旷事迹、沈阳师姓氏族谱书、氏族家史考、世系名讳册等四部分。

其《沈阳师氏迁后记》载:“沈阳师氏,一世祖师发、师禄兄弟二人以家贫携妻室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奉朝廷旨意,从山西师庄到洪洞大槐树集合,领得‘龙票’(迁徙文件)外迁辽东,盛京奉天府承德县西南七十华里新台子(今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乡新台子村)落户定居,垦荒事农。

”(三)新民师姓【概况与分布】新民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

师姓寻根

师姓寻根

迁徙分布
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据《姓谱》和《元和姓纂》二书的考证,上古夏 朝,商朝,周朝,都有管理音乐的官员“师”, 如商代的师涓,周朝的师尹等等。后来,善长音 乐的文人也称师,如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乙, 郑国的师理,师触,师慧等,都见于史载,他们 都精通音律,善长演奏,而春秋战国时代音乐艺 术兴盛一时。师姓就来源于乐官和乐师。另外, 古书《周礼春官》中说,说,“师氏居虎门之左, 司王朝”,而甘肃汉墓中果真出土一石门,左边 石门的虎头下站着师氏,他为王上的正宫守卫和 管事。这说明师姓还有另一支起源。师姓望族出 于太原、琅琊、平原一带。
师旷(公元前572年—532年),字子野,又称
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 汉灵帝好书法,征天下善书者于 鸿都门。应征的数百人中,惟有 师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则一字 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他在酒馆 时,可以写字于壁上以出售。
师旷在晋悼公初年进入宫廷担任主乐大师凭借其艺术造诣满腹经纶和善辫口才赢得悼平二公的信任悼公末抑或平公时为太宰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
1、以官名为姓。据《姓谱》载,夏商时代, 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 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 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以技艺为氏。据《元和姓纂》载,两周 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这些 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 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 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 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

人才济济
数千年来,功在音乐的师氏先人,可谓 层出不穷。《元和姓纂》介绍说:“晋有 师旷,鲁有师乙,关郑有师悝、师融、师 慧等。又师服,晋大夫。”此外,春秋时 鲁有善鼓琴的师襄,据说孔子曾向他学琴, 春秋郑有大夫师叔,晋国有大夫师服,西 汉有大司空师丹,宋有翰林学士师顽,清 有甘肃提督师懿德……等等。其名人,真 是不胜枚举

河南省项城市师姓源流

河南省项城市师姓源流

河南省项城市师姓源流项城师姓源流一、概况据项城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调查,项城市的师姓人口共有1.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13%,在全市375姓氏中居第23位,分布于秣陵、孙店、高寺、官会、贾岭、李寨镇、南顿、王明口、新桥、郑郭、永丰等11个镇的30多个自然村。

二、支脉和渊源项城师姓只有一个支脉,族谱对其祖源的记载前后矛盾,创修时称“世居山左”,到第五次续修时又称“原籍山西”,个中因由还需认真稽核。

据项城《师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初年,项城师氏始祖师士显偕妻子带领两个儿子迁居到开封府陈州项城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度地相宅于城东十里的太子庙前,结茅构庐而居,后来逐步形成村庄,取名师老家村(今隶属项城市新桥镇师大楼行政村)。

三、迁播与分布项城师姓的迁播以新桥镇师大楼行政村师老家自然村为中心,半径没有超过20公里。

目前,其族人主要分布在项城市境内、东临的沈丘县和东南的安徽省临泉县关庙镇。

(一)在项城市境内的始迁祖及后裔分布丁集镇桥口村师庄自然村、徐营村(石花园前孙店西六里)、湖平嘴(丁集北六里)高寺镇蒋庄村(老城东南十里)、袁庄村(徐营前边)、张营村(后师寨西北三里)官会镇小靳庄村(老城东南十五里)、郑庄村(老城东南廿五里)、郑庄村傅庄自然村人完成,于公元1991年元月定稿。

(二)字辈项城师氏第五次续修族谱时,为十九至三十四世确定了十六个字派:本熙堂镇,永松勋培、均汝模烈,执鉴法极。

(三)祭祖活动项城市师氏祖坟项城师姓族人念念不忘始祖,每年都前往墓地祭奠。

第五次续修族谱后,于1991年在始迁祖师士显墓前立碑一通,碑文曰:始祖讳士显公,原籍山西省洪洞县枣林庄,于明朝初年迁于项城,至今已六百余年,面地相宅于太子庙前而居,后称老家。

我宗族生齿繁茂,支派纷纭,不可胜计,子孙后代,源远可循?忆往事无不悲哀,我祖墓经社会变革,废于何时已无从可考,我亲众子孙深感叹息。

今幸有我族众子孙,念先祖之德,故立碑一座,流芳万世。

师和帅的源头

师和帅的源头

师和帅的源头
1.以官名为姓师姓最早起源于夏商,属于以官名为姓。

据《姓谱》载,在夏商时期,有一个官职的名字叫“师”,主要是管理乐技的,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这些做官人的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以技艺为氏另外,如今师姓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古代以技艺为氏。

据《元和姓纂》载,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如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乙,郑国的师理、师触等,他们都是音乐达人,在那个年代非常受欢迎。

后来,这些乐师们。

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最后,师姓起源和来历还源自师君的后代,属于以人名为姓。

据了解,在周代,有一个叫师君的人,他非常出名,他的后代子孙中就有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的,也称师氏。

4.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呙之后,属于避讳改姓为氏。

据史籍《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师氏原来出自古代掌乐之官,因为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

传到春秋时期晋景公姬獳执政时期,有一位师呙在晋国任大夫。

晋景公喜欢自己亲自担任成师之职。

成师,即晋国王室禁卫军的统领,出行时银铠金盔,威风凛凛,十分神气。

师呙为了要避晋景公的忌讳,就将自己的姓氏字师减去一横,改成帅氏,开创了帅氏家族,世代相传至今。

帅氏族人大多尊奉师呙为得姓始祖。

姓氏文化:师姓

姓氏文化:师姓

姓⽒⽂化:师姓师姓渊源源流⼀1.源于官位,出⾃远古时期王朝官吏诸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

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辅佐君王的重要⼤⾂皆称师。

在史籍《左传》中记载:“黄帝⽒以云为纪,故为云师,⽽云名。

炎帝⽒以⽕纪,故为⽕师,⽽⽕名。

共⼯⽒以⽔纪,故为⽔师,⽽⽔名。

太皥⽒以龙纪,故为龙师,⽽龙名。

少皥挚之⽴也,凤鸟适⾄,故纪于鸟,为鸟师,⽽鸟名。

”远古⼈类以青(紫)、⾚(红)、⿊、⽩、黄五⾊作为主要的颜⾊,⼈们便以五⾊为官职,属下⼤⾂分别称作青师、⾚师、⿊师、⽩师、黄师,协助君王分管东、南、西、北、中五⽅:炎帝以燧⽕为纪,⾂称⽕师,这五⽅⼤⾂就具体称作青⽕⽒、⾚⽕⽒、⿊⽕⽒、⽩⽕⽒、黄⽕⽒,各⽅最⾼⾏政长官皆称“正”,简称“⽕正”,俗称“祝融”。

黄帝以祥云为纪,⾂称云师,这五⽅⼤⾂就具体称作青云⽒、⾚云⽒、⿊云⽒、⽩云⽒、黄云⽒,各⽅最⾼⾏政长官皆称“正”,简称“云正”。

共⼯⽒以流⽔为纪,⾂称⽔师,后改称⼟师,这五⽅⼤⾂就具体称作青⽔⽒(青⼟⽒)、⾚⽔⽒(⾚⼟⽒)、⿊⽔⽒(⿊⼟⽒)、⽩⽔⽒(⽩⼟⽒)、黄⽔⽒(黄⼟⽒),各⽅最⾼⾏政长官皆称“正”,简称“⽔正”、“⼟正”,总官称“后⼟”。

太皥⽒以龙瑞为纪,⾂称龙师,这五⽅⼤⾂就具体称作青龙⽒、⾚龙⽒、⿊龙⽒、⽩龙⽒、黄龙⽒,各⽅最⾼⾏政长官皆称“正”,简称“龙正”。

少皥⽒以凤鸟为纪,⾂称凤师,这五⽅⼤⾂就具体称作青凤⽒、⾚凤⽒、⿊凤⽒、⽩凤⽒、黄凤⽒,各⽅最⾼⾏政长官皆称“正”,简称“凤正”,全称为“凤鸟⽒历正”、“清司马鸟师”。

黄帝奉道,道为中华国教,后来道家将⾊配上了⽅位:青(紫)→东,⾚(红)→南,⽩→西,⿊→北,四向合⼀皆尊中央⽆极⼟→黄。

“黄”字与“皇”字谐⾳,因此黄⾊的⽅位就在东南西北四向的中央,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从黄帝以后,黄⾊官职由君主亲⾃掌控,成为⽆上正统的帝王君主之象征。

在这些远古官宦的后裔⼦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者,是华夏民族以官职称谓为姓⽒的开端,其中不乏称师⽒者,皆为重⾂后裔,年深久远,是⾮常古早的姓⽒之⼀。

山西师姓分布.wps

山西师姓分布.wps

山西师姓分布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据有关学者研究,师姓早期活动在河南、山西、山东诸地,山西是师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汉唐时在山西形成名门大族,以太原郡为郡望。

在明朝大移民的时候,很多师姓也奉谕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而后迁徙分布于豫、鄂、陕、鲁等地。

据有关资料统计,山西省的师姓人口在全国位居第二个;在山西省现辖的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中,除阳泉市外,其他10个地级市都有师姓分布。

一、长治师姓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

辖14个县市区,其中长治县、长子县、壶关县、郊区、沁源县、屯留县、武乡县等7个县市区有师姓分布。

(一)长治师姓长治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中心,长治县辖5个乡6个镇,2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

其中,八义镇师庄村、师庄乡师庄村等2个村有师姓分布。

(二)长子师姓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幅员1029平方公里,辖7镇5乡,399个行政村。

其中,南陈乡大南石村、石哲镇大南石村、石哲镇晋义村等3个村有师姓分布。

南陈乡大南石村的人也都姓师。

(信息提供者:师亚波)我是安泽的师姓,很想知道我们是那一支的,我的老家是长子县石哲镇大南石的,那里村里全是姓师的。

【名人贤士】●师怀堂男,1922年5月生,山西省长子市人。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1943随兄学医,1946年在本县第一联合诊所任所长,1952年在北京中央卫生针灸实验所学习半年。

1953年元月任山西省省直机关公费医院针灸科主任科长,1973下放插队本省芮城县古仁公社陈长大队。

1973年调本省艺阳县医院副院长,1977年调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副所长。

甘肃师姓分布与支脉

甘肃师姓分布与支脉

甘肃师姓分布与支脉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上。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甘或陇。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辖12个地级市2个民族自治州,其中,白银市、定西市、酒泉市、兰州市、庆阳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等8个地级市有师姓分布。

一、白银师姓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西吉县接壤,东南与平凉市静宁县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市通渭县、安定区为界,西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西北与武威市天祝、古浪县接壤,北面及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连接。

辖3个县2个区。

其中,会宁县、靖远县、平川区灯3个县区有师姓分布。

(一)会宁师姓【概况与分布】会宁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季风性气候,境内海拔在1500—2400米之间。

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会路贯穿南北,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辖6个镇、2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84个村、6个社区。

其中,甘沟驿乡(六十铺村、东岔村)、候川乡(候川村涧滩社)、会师镇(东河村、冯湾村)、头寨子镇(共丰村、头寨村)等4个乡镇的7个村有师姓分布。

【支脉与迁徙】待考。

(二)靖远师姓【概况与分布】靖远,处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位居甘肃省中部,山环水绕,地域辽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

师姓起源-师姓的由来 -

师姓起源-师姓的由来 -

师姓起源|师姓的由来-师姓起源师(Shī师)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产生于远古时期,得姓始祖为轩辕黄帝的大臣、中华民族第一位乐神宗祖师延,起源地在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

师姓还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据专家研究,师姓源出包括8个方面:源流一以官名为氏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辅佐君王的重要大臣皆称师。

据史籍《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职官名称就叫作师,如上古时期的师延,商王朝时期的师涓等。

周王朝时期有师尹之官,专职掌管音乐歌咏。

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源流二以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乐技的人皆被称为师。

当时比较著名的有晋国师旷、师服,鲁国师乙、师襄,郑国师悝(shikui)、师触、师躅、师惠、师叔,卫国师涓等等,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

在这些精于乐技的乐师们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的职业技能称谓为姓氏者,称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祭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期,人类盲蒙恐惧于自然现象,因此有专职负责祭祀日、月、天、地、风、雨、雷、电、水、云的祭师,分别称作日师、月师、天师、地师、风师、雨师、雷师、电师、水师、云师等等,不一而足,在周王朝时期皆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

源流四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清朝以后,蒙古人姓巴克西纳尔氏、巴戈西纳儿氏,改汉姓均为师。

今蒙古族、满族均有师姓。

其一,源于蒙古族泰亦什氏。

蒙古族泰亦什氏,亦称泰赤兀氏、岱齐郭特氏等,源出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以部为氏,泰亦什氏是其分支之一。

泰亦什氏历经蒙古汗国、元朝、明朝,至明朝中叶以后聚集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从事游牧、农耕作业,在明朝时期即开始冠汉姓为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泰亦什氏,亦称泰赤兀氏、岱齐郭特氏等,源出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以部为氏,泰亦什氏是其分支之一。

据蒙古史籍《蒙古秘史》中的记载:察剌陔领忽之子想昆必勒格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旷(公元前572年—532年),字子野,又称
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 汉灵帝好书法,征天下善书者于 鸿都门。应征的数百人中,惟有 师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则一字 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他在酒馆,夏商时代, 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 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 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以技艺为氏。据《元和姓纂》载,两周 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这些 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 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 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 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
晋野。春秋时期晋国羊舌食邑(今山西省洪洞县曲 亭镇师村)人 ,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公、晋平 公执政时期。 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其 为何目盲,有三种说法:第一说是他天生眼盲;第 二说是他因为觉得眼睛看到的东西使他无法专心地 做一件事,所以用艾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 的心清净下来;第三说是他自幼酷爱音乐,聪明过 人,就是生性爱动,向卫国宫廷乐师高扬学琴时, 用绣花针刺瞎了双眼,发愤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琴艺逐渐超过了师父。 师旷在晋悼公初年进入宫廷担任主乐大师,凭 借其艺术造诣、满腹经纶和善辫口才赢得悼、平二 公的信任,悼公末抑或平公时为太宰,是著名的政 治家、教育家、音乐家。《淮南子》云:“师旷譬 而为太宰”,他“大治晋国”,晋“始无乱政”。
人才济济
数千年来,功在音乐的师氏先人,可谓 层出不穷。《元和姓纂》介绍说:“晋有 师旷,鲁有师乙,关郑有师悝、师融、师 慧等。又师服,晋大夫。”此外,春秋时 鲁有善鼓琴的师襄,据说孔子曾向他学琴, 春秋郑有大夫师叔,晋国有大夫师服,西 汉有大司空师丹,宋有翰林学士师顽,清 有甘肃提督师懿德……等等。其名人,真 是不胜枚举
迁徙分布
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据《姓谱》和《元和姓纂》二书的考证,上古夏 朝,商朝,周朝,都有管理音乐的官员“师”, 如商代的师涓,周朝的师尹等等。后来,善长音 乐的文人也称师,如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乙, 郑国的师理,师触,师慧等,都见于史载,他们 都精通音律,善长演奏,而春秋战国时代音乐艺 术兴盛一时。师姓就来源于乐官和乐师。另外, 古书《周礼春官》中说,说,“师氏居虎门之左, 司王朝”,而甘肃汉墓中果真出土一石门,左边 石门的虎头下站着师氏,他为王上的正宫守卫和 管事。这说明师姓还有另一支起源。师姓望族出 于太原、琅琊、平原一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