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献血员的护理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献血员的护理
献血常识了解较 少有直 接关 系。献血 者非 心理 因 素以及 采血 后所致 的献血反应各 占 2 . %和 2 .8 , 与献血员机 体 的 45 0 7 1% 这
4 2 献血 中的护理 .
采血 护士应认真选择穿刺部位 , 尽量地选
用 弹性好 、 充盈度 高的肘 正 中静脉 , 刺成 功后将 采 血针头 固 穿 定, 防止滑脱或针 头斜 面 紧贴血 管壁 。观察 血流 是否顺 畅 , 血
式广泛做好 《 献血法》 及其相关 地方法规 的宣传 , 好献血 者的 做

应激反应 、 医护人 员 以及 与献 血环境 有关 , 加 强科 普宣 传健 需 康教育及献血者的预防护理 。
3 献 血 反 应 的 预 防
31 预 防 .
加强 国家实行献 血制度 意义及 血液生 理知识 的宣
传教育 , 加大献血科 普 常识 的教育 力度 和广 度 。通 过传 单 、 板 报、 橱窗 、 海报 、 座 、 讲 幻灯 、 录像 及广播 电视 、 互联 网等 多种 形
献血反应俗称晕针反应 , 由多种 原 因引起 的献 血员 在献 是 血过程 中产生 的心理 、 理应 激反 应… , 生 当机 体不 能适 应 时而
出现的一系列症 状 、 体征 。表现 为面 色苍 白并 伴 有轻度 出 汗 、 眩晕 、 tP 恶 ,  ̄g吐、 跳加 快 、 心 失去 知觉 , 重 者可 伴有 惊厥 。这 严 些副反应严重的制约着无偿献血 活动 的健康 发展 。所 以 , 做好
解有关献血知识 、 液生理知识 , 血 了解献 血意义 , 减轻其 心理负
担。
从本文统计数据可 以看 出, 献血者 因心理 因素所 致发生 反 应 的 比例 占发 生 反 应 总 数 的 7 .0 , 血 前 、 5 5% 采 中反 应 各 占

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笔者通过观察2011年本站无偿献血者发生的献血反应,分析献血反应的多种诱发因素,并采取了适宜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12月本站22833名无偿献血者,其中发生献血反应共56人,男性32例,女性24例。

1.2 方法从献血者开始献血到结束约30min内,严密观察其面容、血压、脉搏和心率等,对出现反应的症状,根据有关标准确定其献血反应的程度或加以排除。

1.3 献血不良反应程度(1)轻度反应: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头晕、出虚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2)中度反应:渐进的轻度反应,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血压下降等。

(3)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如晕厥、惊厥、视物模糊、意识不清、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恢复期:神志清楚,面色由白转红,四肢转暖,心率恢复正常,脉搏和缓有力。

1.4 献血过程中的护理1.4.1 轻度献血反应者的护理轻度献血反应者往往是心情紧张的初次献血者或缺乏献血方面的知识;他人的献血反应引发的连锁反应,针对他们普遍焦虑的问题,及时对反应者做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进行必要的指导和交谈,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其了解献血的生理知识,从而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在采血过程中与献血者聊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绝大部分轻度反应者,采取上述心理护理措施后,症状缓解并顺利完成了采血。

1.4.2 中、重度献血反应者的护理当这类反应发生时,立即停止采血,工作人员必须专人守护,密切观察、重视献血者的情况,除了必要的心理护理外,还要将采血椅放平或放置于头低脚高位,以促进血液回流,增加脑部供血量,松开衣领,待症状缓解后适当饮用糖水或饮料,有恶心呕吐者使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准备好容器盛装呕吐物;对重度献血反应者,应采取应急措施,除上述方法外,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1],并密切监测其血压、脉搏、心率、神志等的变化,必要时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

天津站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天津站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包 头 医学 2 0 1 3 年 第3 7 卷第1 期
天津站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 因及护理对策
张 艳
( 天 津血液 中心 体 采科 ,天 津
3 0 0 1 1 0 )
【 摘 要 】目的 : 尽量解除献血反应 , 使 献 血 员平 稳进 行 献 血 工作 。方 法 : 通 过 实践 工 作 中 出现 的 献血 反 应 事件 进 行
2 护 理 对 策
①采血前 : 创造良好的相对舒适的采血环境 。采
血 车 内干净 、 清洁 、 整齐, 各 类物 品摆放 有序 , 布 局统 保持车 内安 静或放些舒 缓的音乐 。 冬季做好 保温 , 夏季做好 防暑降温 。安全 、 舒适 、 卫生 、 整洁 的献 血环 境利 于献血者身心放 松 。采血 工作人员 衣 帽整 齐 , 采 用安慰 、 解释、 鼓励性语 言对献 血者进行 心理 引导 , 做
【 参 考 文 献】
[ 1 】 姜 舒缓 , 王丽娟 , 马雪琴 , 等. 1 0 0 3 例献血反应分析 [ J ] . 中 国输 血
杂志 , 2 0 0 1 , 1 4 ( 1 ) : 4 7 — 4 8 .
③环境因素 : 采血空间小 者 长时 间等候 , 或担忧 行程受献 血时 间过长 而延误心情 急躁 ( 烦躁 ) 。 加之献血 时多采取坐 位, 致血 液积 聚于 下肢 回心 血量减 少 。 献血 后站 起过 急、 过猛 。 致体 位性低 血压。 采血工作人员 的服务态度 , 操 作技 能 的熟练度 , 稍 有不 规范 , 致献 血者 对工作 人 员不信 任 , 失去安全感 , 产生抵 触 , 诱发 献血反应 的发 生。 连锁反应 : 当有一人发生献 血反应时 , 受其影 响连 锁 出现 几位献血者 同时产生不适 反应 。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分析
占7 9 . 3 %、 1 7 . 2 %和 3 . 4 %。 附表 志愿 者发 源自 献血 反 应 的 原 因分 析
1 . 1 一 般 资料
选取 2 0 1 4年 全年进 行无 偿献 血 的志 愿者
1 0 O O例作 为研究 对 象 , 回顾 性 调查 献血 反应 的发生 情 况。
其中男 5 7 0例 和 女 4 3 0例 ; 年龄 1 8 — 5 8 ( 3 5 . 1 ±3 . 3 ) 岁; 志愿 者 的职 业分 布 情况 为 : 学生 1 5 6例 , 工人 3 0 1 例, 农民 1 7 1
生献血 反应 的主要原 因包 括 : 志愿者 的精神 / 心理 因素 、 环 境 因素 、 睡 眠因 素 、 饮 食 因素 、 采 血者 操作 因 素等 , 分 别 占 6 5 . 5 %、 6 . 9 %、 1 3 . 8 %、 6 . 9 %和 6 . 9 %。见 附表。其 中, 轻 度反 应、 中度 反应 和重度 反应 的患 者分别 有 2 3 、 5 和 1 例, 分别
1 . 3 评价 标准 【 4 献血反 应 的临床 判断标 准 为 : 志愿者 在 献 血过程 中因多种原 因致血容量 下降 、 神经系统 功能紊乱 , 并 表现 l 叶 J 恶心、 头晕 、 发汗、 面色苍 白、 胸闷、 心悸 、 四肢冰 冷、 心率减慢甚至是晕厥 、 意识模糊 / 丧失 、 大小便失禁等主 要 症状 。按 照志愿 者献血反 应发生 时的临床 表现可 以将其
1 资料 与方 法
2 结果
1 0 0 0例随机抽样 志愿者 中发生献 血反应 的有 2 9例 , 献 血 反应 的发生率 为 2 . 9 %, 其中, 男 l 6例 和女 1 3例 , 献 血反 应 发生 率分别 为 2 . 8 %和 3 . O %, 女性 志愿者 的发生 率略高 ,

采血车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采血车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动无偿献血工作 的开展 。
空腹 献血 易导致 血糖 相对 降低 , 在采血 中血容量 下 降 , 常 易造 成献 血者 的轻度或 重度献 血反应 。因为进食 既可增 加血 糖浓度 , 又可增加 血容量 , 可大大减少献血反 应 , 特别 是重度献
血反应的发生所 以应餐后献血 。 1 . 3 过度疲劳或夜 间睡眠不足
除轻 型症状外 , 尚有胸 闷、 恶心 、 呕吐 、 皮肤湿冷 、 心悸等 ; ( 3) 重
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不足者 , 严禁献血 。 1 . 4 血管太细
血管太 细采 血不顺 利 , 易导致 采血 时间加 长 , 献 血者会 变 得 紧张恐惧 , 加剧献血反 应的发生 。因此采 血人员穿刺技 术一
别 是温度 >3 0℃ , 汗腺分 泌汗液增 加 , 大 量汗 液蒸发散 热 , 造 成 机体体 液丢失 , 此 时献血 者如果 未能补 充足够 的水分 , 立刻 采 血会加 重体液 丢失 , 超过机 体 的调节能力 , 加上 血液 黏度高 引起的血流不畅 , 易引起献 血反应 。
世 界最新 医学 信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1 期
内滥用毒 品 、 器官 移植 、 透 析治疗 、 介 入性检查 和治疗等机会 增
5 l 7
作, 避 免交叉 感 染 。所 以, 开 展输 血前 传 染病 指标 的检 测 , 对
多, 使H C V感染 呈逐年上 升趋势 。性传播 疾病从 上世纪 9 0 年
献血 反应是 以血 容量 急剧下 降及植 物神 经功 能障碍 为特
征的综合 征。文献报道献 血不 良反 应的发生率 在 1 . 5 %一 1 . 7 % 之间 【 l 】 。其不 良反 应程 度 分为轻 、 中、 重度 。主要 表现 为 : ( 1 ) 轻 者献血时或献血后 出现面色苍 白、 头晕 目眩 ; ( 2) 中度程度 时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献血是一种善举,可以挽救生命。

少数情况下,献血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下面将讨论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献血前饮食不当:献血前应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和饮酒。

如果献血者在献血前没有正确饮食,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和低血压,引起不良反应。

2. 献血器材不洁净:如果所使用的献血器材不洁净,可能会导致感染,引起发热和其他不适症状。

3. 献血者身体状况不良:如果献血者存在慢性疾病、贫血、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可能会增加献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为了预防和处理献血不良反应,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献血前饮食要健康:献血前应避免食用油腻食物、过量饮水和饮酒。

最好选择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

2. 献血器材要洁净:献血机构应确保所使用的献血器材为洁净的,遵守严格的消毒程序。

3. 献血者要体检:献血者在献血前应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排除潜在的疾病风险。

4. 献血过程要监测:献血时,应对献血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和体温等生理指标,以及询问献血者的身体感受。

5. 处理献血不良反应:如果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献血过程,将其转移到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如提高血压、输液等。

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可能是由饮食不当、器材不洁净和献血者身体状况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预防和处理献血不良反应,应加强献血前的饮食指导,确保献血器材的洁净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献血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采血车内献血人员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采血车内献血人员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 2 21查采人员要有 良好 的精神 风貌 , .. . 着装整齐 , 情诚 恳 , 热 耐心细致 , 使用 四性语 言 ( 礼貌 性 、 解释性 、 慰性 、 学性 ) 安 科 , 1 1环境 因素 . 最大 限度 降低 不 良情绪 和对采 血 产 11 1车内环境 ( .. 硬环境) 采血车大 都位于人 流量较 为密集 使献 血者保持 良好心态 , 生的负面效应。主动宣传献血的安全性 、 健康 性 的正确 知识 , 的 区域 , 围环境较为嘈杂 , 周 车内空 间狭小 , 流动人员 多, 等候 介绍采血程序 。与献血者交 谈注 意亲 和力 , 做好 心理 的安慰 时间长 , 车内空气高温 、 干燥 , 空气 不流通 , 献血者 烦躁 , 致 焦 疏导 , 消除 陌生感 , 创造愉快 、 友好 的氛 围, 使其乐于 接受并配 躁不安。 合, 全程有 工作人员 陪伴 , 增强其安全感。 11 2人文环境 ( .. 软环境) 查采 人员 的着装 仪表 、 言谈举 止 、 重视献血前咨询 , 导填写征 询表 , 指 使其提 供真实 、 凿 、 确 服务态度 、 操作技能等方面稍 有不规范 疏漏 , 导致献 血者 对查
文章编 号 1 6 132 o )2 0 2 0 — 4 (0 8 0 14 0 9 0
采血车上的献血人员来 自不 同职业 , 文化程 度及经 济条 干净 , 减少恶性刺激 , 努力使 每一位献血者 的每一 次献血过程 件各不相同。他们 由好 奇到认 同, 再到主动参考献血 , 所表现 都成为愉快 的经历 。 J 出来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 同, 尤其是初 次献 血者 , 由于对献血 保持车 内安静 , 改善拥挤 、 嘈杂的环境。车 内布置装饰小 知识了解甚少 , 不免产生 恐惧 和紧张 。当这种心 理应激 反应 挂件 , 设置音 响 , 播放舒缓 的音乐 或科普 知识 , 以缓解献 血者 表现 出的心身紧张状态超过 其个人 忍受 限度时 , 就会使 人体 的紧张情绪 , 同时也加强 了宣传 。关 闭门窗 , 适时通风 , 日2 每 1 1)擦拭 地面。各类物 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而发生献血反应 。主要表现 为在献 血过 次紫外线照射消毒 ,%氯化磷酸 三钠 (1) 程中出现面色苍 白、 眩晕 、 出汗 、 心慌胸 闷 、 心呕 吐、 暂失 品摆放有序 , 恶 短 布局整齐统一 , 符合采血工作流程 。 去知觉或意识恍惚 、 四肢冰凉 、 心率减慢 、 压下降 , 血 严重者可 22提 高查采人 员的业务 素质及服 务质 量 . 表现 为晕厥 、 搐、 抽 痉挛 、 大小便 失禁 等。以下通 过分析 献血 2 2 1 .. 查采 工作 人员加 强学习 , 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心理学 知 并将之渗透入各个工作环节 。 反应发生的心理因素 , 采取相应 的护理对策 , 以利采 血工作顺 识 , 2 22加 强 服 务 意 识 , 范 服 务 行 为 .. 规 利进行。

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经验 交流
韩 雪 冬
吉林省桦甸市血站 1 3 2 4 0 0
【 摘
要 】 目的 :探 究分析 流动采血 车献 血反应 的原 因,并根 据 原 因提 出有效 的护理 对策 。方法 :随机抽 取流动 采血 车
3 0 0 0名 无 偿 献血 人 员 并 对 其 献 血 反 应 进 行 咨 询 调 查 。结 果 :3 0 0 0名 无偿 献 血 人 员 中 ,6 9名 出现 献 血 反 应 ( 反 应率为 2 . 3 % ),
轻度 反应 :出现血管 迷走神 经症状 ,
3 . 2 . 2 做 好献 血前体检 和健康 征询 工作 献血 前对献 血者进
依然 有 知觉 ,恶 心呕 吐 ,头晕 ,心慌 ,体 现在 心 跳频 率加 快 、呼 行 全面 体检 ,尤 其注 意其 身体 状况 、睡 眠及 进食 情况 。如献 血者 吸不 畅、脸 色苍 白、冷汗连 连;中度反应 :意识不清 ,血压 降低 , 睡 眠不足、身体状 况不佳 ,采 血护士应做 好解释工作 ,告知其等待 对 于空腹献血者 ,为其提供 牛奶、面包 、蛋糕等食物 。 四肢 冰凉 、 心率放 缓; 重 度反应:除 了具有 以上症状 外 , 还 有抽搐 、 下 一次献血 。
及社 会各行 各业 ,并无 重大疾病 。其 中 6 9名 出现献 血反应 ,反应 握 献血 人员 一般 情况 , 向献血者 介绍 献血 有 。
员各 种顾虑 ,使 其明 白献血是有 益处 的,从而 欣然接 受献血 。
1 . 2 献血反 应判 断标准
由于 受献 血 人员 的生 理、 心理 、采血 技 术、采 血环 境等 各种 3 . 1 . 4 连 锁反应 献血过 程 中,当献血 者 出现献 血反应 后 ,
因素 的影 响 ,在采 血过 程 中常常 出现 植物 神经 功 能障碍 为主 的献 在 一定程 度 上加 重 了献血 人员 恐惧和 疑 惑心 理,从 而使 植物 神经 血反应 , 如果 处理不 恰 当, 会使得 献血人 员对献 血产 生担忧 与恐惧 , 系 统处于 兴奋状态 ,诱发献 血者 出冷汗 、 头 晕、面色 不佳等症 状 。 打击 献血 积极 性 。怎样 减轻 或 降低采 血车 献血 反应 的 出现是 采血 出现 献血反 应及 引起 反应 的原 因进行统 计分析 , 现 具体汇报 如下 。 3 . 1 . 5 环 境 因素 流动献 血车周 围环境 嘈杂 、车 内闷 热都会 3 . 1 . 6 服 务态度 采血人 员工作 积极性 差 ,态度 死板 ,献血 人 员难 以相 信采 血护 士 ,从而 心生 疑惑 ,对 自身 出现 的反应 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8-04-15T15:34:42.6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柳升
[导读] 探讨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沙血液中心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抽取至采血车献血的人群500例(2016年3-2017年2月期间),对采血车出现献血反应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共有21例,发生率为4.20%(21/500);发生献血的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可对献血者给予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护理,帮助患者提高献血的健康知识,促进安全献血。

结论采血车献血者引发献血反应的原因多种多样,实际护理时应明确献血反应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献血的安全性。

关键词: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护理对策
由于采血车献血人员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各不相同,参与献血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对于初次献血的人群来说,对于献血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导致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包括紧张、恐惧等心理,若该种心理应激反应超出了个人的忍受程度,将会导致各种献血反应,以献血时出现眩晕、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出汗、恶心呕吐、意识恍惚、心率下降、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更有甚者将会抽搐、晕厥、大小便失禁、痉挛等[1-3]。

为此,本次研究对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至采血车献血的人群500例(2016年3-2017年2月期间),所有人群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男性264例,女性226例,年龄区间为21-54岁,平均(38.25±2.31)岁。

1.2 方法
对所有人群均采用采血车献血,告知患者献血的相关注意事项。

2 结果
所有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共有21例,发生率为4.20%(21/500)。

3 讨论
3.1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
(1)精神因素:分析引发献血反应的一类重要因素为精神紧张引发,特别是对于首次献血的人群来说,对于献血的生理知识知晓度较低,实际献血时由于采血针头较粗大,由于引发紧张、担忧等情绪,担心自身无法承受献血事件,使得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迷走N兴奋,扩张血管,降低外周的阻力,减少了回心血量,使得脑供血不足[4]。

(2)个人因素:若献血时处于空腹状态,则多半为路过的旅客,饮食通常不是十分规律,则容易引发相对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导致一过性血糖降低情况,引发献血反应。

若在献血前十分疲劳,将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且献血的机体处于应激情况,可引发短暂性血管扩张,降低了脑血容量,引发献血反应[5]。

(3)环境因素:受到采血场所的限制,采血空间较为狭窄,人流量较大,导致采血车内的温度增高,且献血人员一旦等候的时间较长或者担心献血时间较长,容易引发急躁等不良情绪,且采血时多半为坐位,使得血液容易积聚在下肢,降低了回心血量[6]。

献血完成后突然站起将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现象,且受到采血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将会使得献血者对工作人群产生怀疑,安全感丧失,甚至引发抵触情绪,容易导致献血反应,若一旦有人出现献血反应后,将会对其他的献血人员产生连锁反应,使得旁边一些献血人群也会引发不适情况[7]。

3.2 护理方案
(1)采血前:营造出良好的采血环境,采血车的环境应保持整洁干净,摆放整齐各类物品,车内可播放安静轻柔的音乐,做好冬季的保温措施与下级的降温措施,便于提高献血人员的舒适感,提高献血依从性。

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穿戴衣帽整齐,给予引导性的语言,多鼓励、安慰献血人员,使得献血人员放松身心,对献血的常识给予耐心的讲解,带领其观看献血的过程,便于献血者感受到关爱与尊重[8]。

并在献血前应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估,给予严格的体检工作,空腹状态下不可采血,过度疲劳状态下不可采血,行程时间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不可采血,在启程距离时间短于30min的情况下不可采血。

在献血前可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对各项检查结果表示合格后方可摄取一些饮食,给予坐位采血姿势应抬高下肢,保持坐卧位,可依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采取仰卧位。

对穿刺血管慎重选择,一般情况下可选择粗大饱满、充盈、不易滑动的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禁止过紧结扎止血。

将采血人员的个人素质进一步提高,对采血技能严格掌握,尽量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以免反复进行穿刺,导致患者疼痛感剧烈,出现身体不适感[9]。

(2)采血时:可依据献血者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等的不同,将其注意力尽量转移,对献血者的反应进行严格观察,一旦出现多汗、面色苍白、心慌等情况,应即刻对献血者掐人中、按压合谷穴,便于达到快速有效的效果,并嘱咐患者采取平卧位并抬高双下肢,给予耐心的解释,安抚患者不良情绪[10]。

(3)采血后:采血工作完成后,应指导其对采血部位进行按压,给予无名指、中指、食指并拢的模式,对穿刺点稍往上按压5-10min时间,并对拔针的技巧严格注意,禁止拔针时用力压迫,导致针头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推出,以防针头损伤患者皮肤,导致疼痛感,并同献血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到逐渐消失身体各项症状后可离开,做好献血的回访登记工作[11]。

本次研究了500例献血人群,结果得知,所有献血人群中出现21例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为4.20%(21/500),且考虑到采血车日常工作情况的特殊性,应保持整洁、舒适的献血环境,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给予献血人群耐心的指导,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与健康知识,便于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在愉快的状态下完成献血工作,便于采集血液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得献血反应发生率降低,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廖丽梅,陈素君,田桂敏等.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517-3519.
[2]李清峰,李清虹,李欣等.献血量与献血反应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2):626.
[3]张艳.天津站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包头医学,2013,37(1):43.
[4]姚海珍,闫文菊,宋任浩等.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6):5-6.
[5]周燕.2010年-2013年济南市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及不足量血概况[D].山东大学,2015.
[6]田秀花,明文娟,张晓香等.2012-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个体和团体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6):484-489.
[7]林青.加强献血后护理服务不容忽视[C].//第十六届中南地区输血学术交流暨国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研讨会论文集.2014:254-254.
[8]高晓莉.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72-272.
[9]刘爱军.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原因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2):53-53.
[10]韦春燕.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3):238,240.
[11]刘建静,王琳.机采献血者采中献血反应的原因及相应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9):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