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偿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无偿献血围采血过程中的常见负性事件与护理对策综述

无偿献血围采血过程中的常见负性事件与护理对策综述

无偿献血围采血过程中的常见负性事件与护理对策综述标签:无偿献血;负性事件;护理对策近年来,伴随无偿献血的深入开展,对采血相关的负性事件,如献血不良反应、职业暴露、迟发型损伤等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

文章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围采血过程中常见的负性事件及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的防范对策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围采血负性事件1.1 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是指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献血者的心理因素、体质因素、采血时的环境因素及采血护士的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应激反应综合征[1]。

常表现为肾上腺分泌增加、心率加速、血压上升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消化液分泌增加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少数献血者因外周血管扩张致脑组织循环血量减少而出现抽搐、晕厥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文献报道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1.5%~1.7%之间[2,3]。

初次献血者往往表现出神情紧张、面色苍白、出虚汗等轻度症状;部分献血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可渐进加重,出现意识恍惚、四肢冰冷、晕厥、大小便失禁等中重度献血反应,对出现中重度献血不良反应者,亟待进行临床护理处置。

此外,献血过程中还存在一种“连锁反应”,指其他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时会加重周围某些献血者的疑虑和紧张情绪,也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献血反应的现象[4]。

1.2 职业暴露伴随社会的发展,流动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尤其是意外刺伤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意外刺伤是伤及深部皮肤足以致刺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张亦弛[5]报道80%的采血护士有意外刺伤的经历。

马小芳[6]调研结果显示,源于采血针的刺伤占意外刺伤的74.3%,采血护士1年内平均每人刺伤1.59次,流动采血护士也因此成为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1.3 迟发型献血损伤献血后,最常见的迟发型损害有淤血或皮下血肿及感染,面积较大的瘀血或皮下血肿会引起局部疼痛,易导致献血者的抱怨,故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必要时给予积极的护理治疗。

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各省先后出台各自的实施办法,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发展非常迅速,基本实现临床用血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我们医院一直以来积极组织义务献血,职工踊跃报名献血。

面临问题:目前各地有时还会出现血荒,主要原因是相关职能部门管理重视还不够,宣传解释工作没有做好,献血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造成的。

对策建议:一、进一步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当前需要政府加大对无偿献血的支持力度,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建立献血长效机制。

积极倡导各级机关干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带头无偿献血。

目前可以与机关干部、事业人员、学生等一至两年的例行体检结合起来,对体检合格者征求意见后实施献血。

献血工作纳入综合工作加分范畴,鼓励县、区级政府在城区建立固定采血点。

开展一年一度献血活动月活动。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调动起来,实现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解除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

一要加大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的正面宣传力度,其经费不足应由各级财政相应补助。

三、拓宽无偿献血后各种补助的形式和内容无偿献血后,给予一定的金钱和实物的补助,而应该在法律上更加保护献血者的利益,激发献血热情。

建议国家、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对受表彰的无偿献血者发给奖牌的同时再发给一份荣誉证书和一份表彰文件,同时抄送有关单位,以此激励无偿献血者。

四、完善献血者或其直系亲属用血费的报销机制《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一定量的血液,但受血者必须先缴纳各种费用,然后再凭借有关手续办理费用的减免,但办理过程比较烦琐,挫伤一部份献血者的积极性。

建议在二级以上医院实现在院减免政策,由血站委托医保驻院医核帮助核实受血者减免条件,免除受血者奔波之苦。

五、加强对血站的监管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血站、血库的监管力度,让血站、血库的运转对公众公开和透明化,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消除掉公众的不信任。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空 气新 鲜 , 随 时做 心 理 疏 导 , 献 血 员心 理 稳 定 , 利 采 血 。 并 使 顺 3. 医 务人 员娴熟 的 医疗 操 作技 术 和严 谨 的 工作 作 风 3




Ct OE N EI L H A RI D A NF GM C
无偿 献 血 者 发 生 献 血 反 应 的原 因分 析 与 护理 体 会
张金 玉 李 莉 刘 美骅
( 江苏省苏州市中心血站 江苏苏州 2 0 2 0) 1 0
【 要 】 心理 因素是 发生献 血反 应 的重要 原 因 , 摘 多见 于初次献 血者 。初 次献血 者 心理 问题 的产 生是 因为对献 血知 识及 献血 过程 的不 够 了解 , 同时也 与献血 者本人 的性格 类 型 、 文化程 度等 密切 相关 。 者通过 分析 苏 州地 区近半 年 的义务献 血人 群发 生献血 反应 的原 因 , 笔 总结数 1年 的采i - 经验 , 0 r 作 强烈感 到必须做 好 无偿献血 者的 心理护 理 。 【 关键 词 l献血 反应 原因 护理 【 中图分 类号 】R 59 【 献标 识 码 l A 文 l 文章编号】1 7 —0 4 ( 0 90 () 1 3 0 6 4 7 2 2 0 ) la一0 4 — 1
因献 血 屋 的特 殊 性 , 偿 献 血 者 在 等 待 及 献血 的 整 个过 程 均 无 在 医 务人 员的 视 野 之 内 , 以 观 察他 ( ) 血 全 过 程 的 反应 , 可 她 在献 在 任何一个环节任 何时间 , 献血 屋 的 工 作 人 员均 可 与献 血 者 对 话 、 亲 密 接 触 。发 放 无 偿献 血 宣 传 资 料 。 2 原 因分析 2. 性格 因素是 献 血 者 出现献 血 反应 的关键 原 因 1 性 格 是 具 有 核 心 意 义 的 心 理 特 征 , 格 的 差 异 不 是 表 现 为 气 人 质能 力 的 差 异而 是 表 现 为 性 格 的 差异 , 果按 英 国 心理 学 家 培 A 如 的分 类法 即 划 为 3大类 : 智型 、情绪 型 、意 志 型 , 查 发现 情 绪 理 调

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精神过度紧张:多发生在青壮年,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献血者中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恐惧,首次献血对献血没有正确的认识,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但从没有打过针对扎针采血很敏感因此对他们要在献血前广泛。

宜传讲解献血常识,使其知道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且对身体有益采血时再简要合其解释献血常识,再讲一些轻松的话分其注意力。

空腹献:相当一部分人有不进早餐的习惯,特别是青年人空腹容易导致血糖相对降低,在采血中血容量下降,易造成献血反应。

占献血反应的40 % 。

先让未进早餐的献血者喝些热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后再献血。

1.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嘱其休息好再来献血。

因疲劳后耐受力降低。

2.血不顺利,血管细或穿刺有误,增加了献血者的疼痛因而加重了其紧张心理。

3.献血晕车后采血反应,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

采血是诱因可喝点热水到户外散步症状消失后再献血。

4.在气侯炎热的夏天,血时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别是到下边各县镇条件差,极参加献血的人员较多,在采血车外需要等候。

应嘱其在凉爽的休息室等候。

1、什么是献血反应?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可分为:(1)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2)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2、对献血反应如何处理?对轻度或中度的一般卧床休息一会儿或饮用些糖水即可;对重度者,应中止献血,使其平卧,针刺或掐人中,密切观察血压、脉博、心率、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精液及用镇静剂,很快会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

134、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多吗?不多。

有关专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观察了42359献血人次,发生献血反应84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献血员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造成对献血者身体的局部损伤或引起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

主要反应有明显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心慌气促、出冷汗,严重者出现晕厥、抽搐、甚至休克等。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征询体检、提供舒适的献血环境、每位进行静脉穿刺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不断提升穿刺技术、定期热爱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培训等,能有效防止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从而推动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关健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预防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和献血过程是否安全,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原因。

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我库全员职工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围绕安全采血这个核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防止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正确处理,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了献血者健康。

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肯定,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能保障临床用血。

1.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的常见原因有: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环境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晕针晕血、不良语言刺激、疼痛和漏检[2]等。

因此,我们从宣传、登记体检、采血等献血流程采取了以下措施:1.1加强献血知识宣传精神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初次献血者或非医务人员,或多或少都有些紧张,主要原因是对穿刺针有恐惧感,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太少,有思想顾虑,心理紧张。

《献血法》实施以来,利用电视、报纸、灯箱、杂志、路牌、电梯、宣传册、QQ群、微信等媒体,形式多样地向市民全方位介绍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知识、采血前后注意事项、用血返还政策、献血享有的权利等内容,让市民知道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无损健康(一个人不论是否献血,他的血液总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也就是说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时刻在衰老死亡,同时又在不断地新生补充,从而保持血液的生理平衡和功能),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献血还能促进献血者造血功能更加健康和旺盛,由此增强机体的整体适应能力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的探讨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的探讨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的探讨王希武;龙姣【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无偿献血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12月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125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进行统计,为采供血机构提供相关数据.结果12508例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中,共计196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其中男性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和1.62%,女性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男性,但比较总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献血不良反应以轻度反应居多,占50.51%,中度和重度分别为32.13%和17.35%.结论无偿献血者献血时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在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给予干预,献血反应可得到有效控制.【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7(035)006【总页数】2页(P997-998)【关键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对策【作者】王希武;龙姣【作者单位】萍乡市中心血站,江西萍乡 337000;萍乡市中心血站,江西萍乡3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3.3;R457.1+2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甚至晕厥等不良反应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在初次献血的献血者中,受心理、环境、饮食、睡眠、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更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1]。

本文随机抽取了1250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并针对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进行及时处理。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1-12月间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12508例作为研究对象,献血者在进行献血前进行相关疾病史询查,均未见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肝炎、传染性疾病、心脏病等的情况,无献血禁忌证,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相关规定。

献血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

献血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

三、急救药品和用具
献血反应很少发生,即使发生,一般经过休息或对症处理后 可以很快恢复,但也有极少数不良反应需进行必要的紧急处 理,所以采血单位应备用一些急救药品和用具。 1、药品:(1)白糖;(2)25~50%葡萄糖液;10%葡萄 糖酸钙液;(3)生理盐水;(4)低分子右旋糖酐;(5)芳 香氨酯类;(6)晕海宁及其他镇静剂;(7)硝酸酯制剂; (8)注射用阿托品、肾上腺素;(9)呼吸中枢兴奋剂。 2、用具:(1)呕吐盘;(2)毛巾;(3)各型消毒针头 、注射器;(4)输液器材;(5)针炙针;(6)氧气袋或氧 气瓶、面罩;(7)用纱布包好的舌压板;
献血者反复出现呕吐时,可用些镇静剂针灸治 疗。 (5)心功能紊乱或呼吸困难:对发生心功
(1)脑栓塞:可由空气栓塞或微血栓引起。 (2)既往有反复晕倒病史,或有肝、肾、心功能障碍 史的献血者,献血后易导致复发或加重。 (3)不按规定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大量献血,可造成 失血性贫血。 上述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和治疗。
3、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的因素 工作人员 服务态度生硬、不够热情、穿刺针头不锐利等原因





使献血者情绪受到影响,对医务人员失去信心 。此外,局部疼痛刺激加重也有可能造成恶性 刺激,因此,增加紧张和恐惧心理。 4、连锁反应 看到他人献血或发生不良反应时 ,加重其疑虑和恐惧情绪。 5、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低血糖(常 见于冬、春季)和拥挤等易使献血者处于疲
(8)灭菌的静脉切开器械;(9)饮水杯、吸管; (10)无菌纱布、棉球和胶布;(11)血压计、听诊 器、体温计。




劳状态,尤其下午献血,长时间等候引起心情 烦躁。 6、因询问病史不详、查体不严而漏诊的疾病 ,在献血后易导致诱发或复发。 7、因于多次穿刺、局部消毒不严、献血后保 护或压迫穿刺孔不当,引起局部不良反应。 8、器械消毒不严引起感染或传染病。

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3 结 论
损伤上肢皮下血管, 使得上肢 出现肿胀现象。
1 服 务 不 到位 . 4
通过加强无偿献血健康宣传教育,严格献血前皮肤 消
毒及健康询 问, 改善献血环 境, 提高采血人员 的穿刺技 能和
由于工作人 员某个环 节没 有做好 或者 服务 态度不 够 好, 语言生冷僵硬 , 服务不到位, 使献血者情绪低落或激动, 心
[ 唐泽萍. 2 ] 献血不 良反应原因及护理l. J现代医药 卫生, 0 , 19 J 2 5 (: 0 4 )8
适 当饮些温开水或糖水 , 保持冷静 , 思想放 松 , 情绪稳定等。
2 提高工作人员技 术操作水平 3 采血者不仅要 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和高度 的责任心 , 而且还要有高超 的穿刺技术 。 采血技术是否熟 练, 对血液 的
良反应 时, 精神恐惧 、 过度紧张 , 反射性 造成迷走 神经兴奋 , 脑供血不足, 血压下降而发生献血不 良反应 。( ) 2 献血者怕 血、 晕针, 使得心理紧张, 极易造成献血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1 身体因素 . 2 ’
板面或 网络等形式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科普宣传 ,或在献血 前给献血者讲解 ,让人们通过宣传教育来 了解血液生理知 识和献血常识 , 以解除思想 中的顾 虑 , 使献血者真正认识到 无偿献血的 目的和意义 ,并相信适量的献血不会对身体健 康无害 , 且有利于健康长寿的科学理论 。 从而激起人们奉献
无偿献血者发 生不 良反应 的原 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于波
( 阳市 中心 血 站 , 宁 辽 辽
辽 阳 ,10 0 1 10 )
【 摘要 】 在输血事业 中 ,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具体 、 社会 最直接 的体 现是— — 无偿献血。为 了稳定 、 扩大无偿献血 队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无偿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8-05-08T15:41:52.1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作者:刘小康
[导读] 我国对于无偿献血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人缺乏无偿献血方面的相关认识,担心献血会损害自身健康[2]。

(甘肃省陇南市中心血站;甘肃陇南746005)
【摘要】目的:探讨在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因素,总结护理应对措施。

方法:随机选择了400例于2015年1月一2017年1月10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因素,总结相关的护理体会。

结果 1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占全部献血者的2.5%,4例献血者分别在献血中、后发生献血反应,各占20.0%,6例因心理原因造成献血反应,占
60.0%。

医务人员及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献血反应得到缓解并消失。

结论:引发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特别是初次献血者容易发生,医务人员及时掌握和明确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在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努力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保证献血者的安全,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反应;护理措施;对策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无偿献血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

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大都是首次献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恐惧,因而容易在采血时或采血后发生献血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虚汗、恶心呕吐、血肿(采血者操作不当),严重者躁动、短暂的意识障碍、晕厥、抽搐、呼吸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脉搏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等[1]。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作者特选择400例无偿献血者就无偿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现将我们如何做好献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400例于2015年1月一2017年1月10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其中,女性占215例,男性占185 例,献血者年龄范围居于18~58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
2.5±4.2)岁,全部献血者身体素质均满足我国义务献血法的相关要求。

1.2 方法:分析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以及医务人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2 结果: 400例献血者有 1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占全部献血者的2.5%,2例献血者在献血中发生献血反应,占20.0%,2例献血者在献血后发生献血反应,占20.0%,6例因心理原因造成献血反应,占60.0%。

医务人员及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献血反应得到缓解并消失。

3. 引起献血反应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3.1 心理障碍:精神紧张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初次献血者。

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要与献血者热情并友好的交谈,并宣传献血知识,适当献血无损健康,献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糖黏稠度,从而使血流加快,脑血流量液随之增加,供氧量加大,献血后感到身体轻松,头脑轻松,精力充沛。

3.2空腹献血:做好优质护理使献血者能主动配合做好献血前的体格检查,避免献血者空腹献血,交待他(她)们采血前尽量吃一些清淡食物,如稀饭、馒头等。

必要时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

3.3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如遇到熬夜、睡眠不足的献血者,护理人员要询问他(她)们的休息情况,若观察到献血者面部气色不好或献血者自诉感到疲倦、劳累,护理人员最好劝其暂缓献血。

3.4采血不顺利:采血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积累和总
结采血经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时掌握先进的采血技术用于有效降低献血者的恐慌和担忧。

3.5穿刺时产生的疼痛感:有些献血者本身就对穿刺有一些恐惧感,尤其是献血的针头比较粗,采血时会有一些疼痛,使献血者产生晕针。

3.6车内环境:由于献血车多停在室外,温度不适宜,流动人员多,车内空间狭小,尤其是献血员多的时候,车内比较拥挤,车内医务人员较少,照顾不周全,使献血者感到他们受到冷落,对采血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这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献血地点多为献血车或者小型献血屋,空间狭窄,空气流通性较差,会造成献血者情绪低落、紧张和焦虑,从而加大献血反应的发生几率。

为此,应该合理规划和设计献血屋或者献血车的空间布局,勤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及时对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保证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3.7对极少数发生重度反应的献血者,可出现惊厥伴晕厥,可失去知觉、抽搐、痉挛甚至大小便失禁,一般少见,除按照轻度反应处理原则外,献血者需要由医生照料,医生可刺激其人中或合谷穴,必要时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缓解后,予以糖水补充,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疑虑,严重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由于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上述献血反应的必然性,血站工作人员应积极妥善处理,消除献血反应在献血者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4.讨论:从献血反应原因分析,本次研究中,全部10例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中有3例属于空腹献血,空腹时人体内部血糖含量较低,会加大献血反应的发生几率。

献血次数超过2次或者2次以上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要远低于初次献血者。

本次研究中,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中有9例属于初次献血,1例献血者为二次献血。

原因在于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或者鲜血过程中容易出现恐惧、紧张心理。

我国对于无偿献血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人缺乏无偿献血方面的相关认识,担心献血会损害自身健康[2]。

总之,通过观察献血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对献血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以减轻献血者的心理负担,缓解其恐惧和焦虑情绪,尽量降低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

护理人员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协助献血者将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为此,采血护理人员必须做好采血过程的优质护理工作。

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无偿献血是利已、利人、利国的大事,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从处理、减少、预防献血反应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范谨.无偿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20):149.150.
[2] 王丹梅.诱发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因素的预防及护理.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3):47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